登陆注册
20273600000002

第2章 金融界无坦途

——在跌宕中前进

正式跨入金融圈的索罗斯已经做好在华尔街大展拳脚的准备了。在华尔街,他结识了罗杰斯,这个被他称为一生中最好搭档的男人的确给了他许多帮助。而与罗杰斯合作的那十年,或许是索罗斯最愉快的十年,在那十年里,他意气风发,战无不胜,他投资军工,投资日本股市,全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就在第十一年,他却遭受了铭记一生的大失败。

敏于行而讷于言

20世纪60年代,索罗斯进入了大金融联盟。

为了在这家公司中获得一个更好的职位,索罗斯成功说服爱霍德·布雷彻尔德公司的老板在海外建立起两个投资公司,并且全权交给索罗斯管理。

这两家公司分别是始建于1967年的第一期海鸥投资公司以及始建于1969年的第二期海鸥投资公司。这两家公司是以购买各种金融证券,包括股票、公债和通货而组织起来的。

起初,索罗斯是用自己的资金来建立这家公司,注册资本仅为25万美元,但是此后不久,索罗斯所认识的欧洲金融大亨们便纷纷注资,公司的现金流突破了千万美元。

索罗斯投入的25万美元成为他好运的开端,在索罗斯的投资公司刚刚创办时,有一位叫做柏荣·文的客户找到了索罗斯,当时日本的股票行情呈下跌的趋势,而且没有人能够真正摸清日本的真实情况,后来柏荣·文听说一个叫做索罗斯的人对日本经济十分熟悉,于是便找到了他,准备听听索罗斯的见解。

这就是索罗斯在早期最大的优势,他比美国绝大多数的人对经济形势了解得更广泛,也更深刻。

最打动柏荣·文的就是,索罗斯当时提出了关于建立海外套头交易投资,排斥美国客户的大胆设想。当然,索罗斯自己是不在其列的,虽然他也是美国公民,但是根据投资的潜规则来说,他是能够被允许成为一名成员的。而索罗斯之所以这样做,正是因为他喜欢冒险,与以前一样,一种职业性的冒险。在60年代末,美国人把套头交易引入海外投资作为自身业务的一部分是前所未有的,但是索罗斯却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索罗斯操作的第一期海鸥投资公司大获成功之后,很多美国超级富豪都想要参与第二轮的海鸥投资,但是索罗斯却不接受他们的参与。因为他知道自己可以吸引到那些高傲的欧洲客户,尽管他们个性轻浮,但是极大的税收利益可以换来他们的忠诚。果不其然,在第二期海鸥投资公司创办之后,索罗斯吸引了大批国际追随者,包括欧洲、南美洲、阿拉伯的富豪。他把海鸥投资公司的总部设在纽约,和其他很多投资公司一样,海鸥投资公司的注册地点为荷兰统治下的安的列斯群岛中的库拉索岛,因为在这里可以逃避两种税收:证券和汇兑委员会的复查税和资本增值税。

在20世纪60年代,套头交易还是一个“新鲜玩意”,大多数人并不能理解它的运作模式。虽然早在1957年,沃伦·巴菲特就已经踌躇满志地开始实施他的套头交易投资,但是到了1969年索罗斯着手进行套头交易的时候,世界金融圈对这种投资方式几乎还是一无所知。这一情况,一直到了20世纪90年代才发生变化。而索罗斯也因此成为了所有套头交易投资者的最大领袖。

索罗斯是世界套头交易投资领域的奠基人,而套头交易领域创造利润的潜力是十分惊人。同时,索罗斯也是首先使用所谓金融派生物有争议的金融债券的人,而这些派生物和套头交易投资群体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1949年,亚历山大·温斯诺·琼斯发明了套头交易投资。琼斯曾经是新闻记者和大学教师。有一天,琼斯发现大多数组织都会出现某些部分运行得很好,而某些部分很差的情况,琼斯据此得出了投资者在投资时的规律:当股市行情看涨时,投资者很可能会增加他原有80%的资产投入,而减少对其余20%资产的投入。当股市行情看跌,投资者可能会减少对现有75%资产的投入而增加对其余25%资产部分的投入,这么做的原因就是因为——减少风险是十分必要的。

最初,套头交易投资仅限于股票领域的买进或者抛出,以期全面盈利。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残存的套头交易投资开始在其他领域四处寻找自己的投资机会。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一些套头交易的投资吸引了媒体的注意,但是自1970年之后,套头交易的利润开始减少,在1973年至1974年股市跌风的笼罩下,一个又一个的套头交易公司夭折了,此后十年,套头交易投资一直处于低谷。

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套头交易投资终于开始突飞猛进,而索罗斯也因此成为了世界级的投资者。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1985年欧洲银行决定降低美元汇率,美元的进一步被压低给流通领域的贸易造成了新的刺激,而此时,索罗斯和其他的套头投资经理很快从中受益。

回想起来,如果当年索罗斯缠住欧洲不放,那么他就不会成为一个世界级的顶级投资家,最多就是一个目光敏锐,精明能干的金融家,是在众多金融市场拼命赚钱者中的一员。但是,索罗斯却来到了美国,在那里,他是出类拔萃的精英,关于欧洲的背景知识使他如虎添翼。他的最大优势就是他在欧洲和其他地方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他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分析金融以及政治事件对世界金融市场的影响并且迅速的作出决策。

曾在60年代末与索罗斯共事过的亚瑟·勒鲁解释说:“乔治很早就指出,人的思维必须带有全球性而不能带有狭隘的地方性,你必须了解此地发生的事情将会给其他地方带来什么影响。因此,通货并不那么至关重要。他需要的是以不同渠道得来的基本信息和在头脑中对它们进行加工,然后,他会提出一套在长时间内行之有效的方案。”

勒鲁是纽约银行的分析家,他在1967年和1968年的时候曾是爱霍德·布雷彻尔德公司大力讨好的对象,但是他在一开始便否定了索罗斯的两个提案。直到1969年年初,他最终同意索罗斯的提案,进入了爱霍德·布雷彻尔德公司,一开始,勒鲁是索罗斯的助手,帮助他管理两个投资公司,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一直并肩战斗。

能和索罗斯并肩工作是十分紧张却又令人着迷的,在那两年中,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更添加了紧张和喜剧色彩。勒鲁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充满怀念地说:“乔治是个严厉的监工,迫使你很投入地工作。他能控制让我眼花缭乱的世界。他甚至可以从发生在A地的事件中预料它在B地的影响。我不能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因为我和他不是同一个层次上的人。在宏观上,他是我所见过最优秀的投资家,至于微观领域,他并不十分投入,似乎没有发挥他的潜力。”

我们再来谈谈索罗斯的其他方面。在公司中他特立独行,甚至在整个华尔街地区,他都是独树一帜。他热爱思考,经常发呆,他与人们交流经常使用一些十分简洁的语言,大多数同事和他交流都要深入地琢磨一番才能明白他的意思,甚至连他的助手勒鲁与他交谈时都不得不略加思索。除此之外,索罗斯最与众不同的便是他的文风了,勒鲁说:“我没有料到的就是乔治那个性突出的文笔,我们风格各异,我习惯于写关于总消费量的报告,而乔治的文风是很书面化的。”

乔治·索罗斯是杰出的天才,金融界的大亨,他见多识广,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但是谁又能够真正理解他呢?

索罗斯在1969年撰写《点石成金》一书的时候,曾让勒鲁阅读其中的一章,勒鲁读过之后却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一个字也没有读懂。”勒鲁解释说,他并不认为这是由于他智商低下,而是因为索罗斯的文字表达能力有问题。他想从书中寻找到索罗斯投资理论的概要,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

书中“反射”一词让勒鲁十分费解,他还特意去翻过字典,但是还是没能明白。25年之后,也就是1994年,勒鲁坦白说:“对这个词我至今不解,我不知道他试图引申出什么意思。”

由于和索罗斯关系密切,勒鲁曾给他提出过一些友善的建议:“如果你给一个不如你的人提建议,大多数人总会接受。乔治也不例外。”

勒鲁知无不言,他很坦率地对索罗斯说:“你要准确表达你的思想总得费九牛二虎之力。”

索罗斯曾表示,和亚瑟·勒鲁一家的交往对他的一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他们并不像索罗斯那样声名显赫,但是他却不可避免地想要同他们交往。而想要和他们的交往,就不得不把自己的思想表述得更加清晰。这也正是亚瑟·勒鲁试图想告诉他的,一种很坦率又友善的信息:“乔治,找一个编辑,找一个人把你的那些思想全部用通俗的英语表达出来吧!”

其实乔治·索罗斯并不愿意听到这类似的话。也正是因为如此,那些应邀参加索罗斯作品评论的人大都会回避。因为他们很清楚,既然索罗斯不愿意听,又何必去自寻烦恼,惹人生气呢?

不管是不是有人能够像亚瑟·勒鲁那样完全理解不了索罗斯的理论,但是索罗斯却认为已经到了让市场检验自己的理论的时候了。他认为这些理论能够让他在竞争中获胜。

索罗斯说:“我在有把握的地方投资,我不会改变投资计划。我充分运用我的聪明才智。令人十分惊喜的是,我发现那些抽象的理论,操作起来竟然得心应手。如果说这些理论说明了我成功的原因,或许有些夸张,但是它毫无疑问它鼓舞了我。”

1969年,在一份广为流传的文件中,索罗斯分析出了当时投资房地产界的优势,并把这一信息告诉了周围的朋友以及客户,这为他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而后索罗斯感觉到了由急速发展而后迅速衰落的这一过程,索罗斯把地产信托投资业的运行周期比为一部三幕剧,预测了它经过暴涨,随后经过一段时期的平稳期,随后暴跌至破产的循环。他得出结论:“第三幕至少要在三年之后,我买进这些股票很保险。”这句话表现出了索罗斯极强的预测能力。果不其然,他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到了1974年,房地产信托投资已经度过了它的最鼎盛时期,此时,索罗斯开始大量抛售股票,最终获利100万美元。这些早期用以验证他的市场理论的活动极大地鼓舞了索罗斯。

到了60年代末,索罗斯开始把他的理论也应用于市场繁荣的集团公司,他承认:“无论是在上升阶段还是下滑时期,我都可以盈利。”起初,他注意到高科技公司狂潮迭起,利润膨胀,对社会事业型投资很有吸引力。索罗斯认为那些“赌博性投资经营者”的偏见可能会抬高这些公司的股价,于是他开始大量购进,到了后来,狂热到顶端,索罗斯开始抛售股票,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利润。

最佳搭档

1970年,索罗斯邂逅了吉米·罗杰斯,两人一见如故,决定携手合作创办公司。罗杰斯毕业于耶鲁大学,出生于阿拉巴马州的德马波利斯地区。

索罗斯和罗杰斯,多好的一对投资伙伴,甚至可以说是当时华尔街地区最好的一对。

罗杰斯曾在剑桥大学学习过政治、哲学以及经济学,他给索罗斯的印象是:一个亲英分子和一个自诩的哲学家。而后在服兵役的三年里,罗杰斯获得了炒股专家的名号,他甚至直接掌管了他上司的股票业务。

1968年,罗杰斯在华尔街贝奇公司找到了自己第一份工作。他仅靠600美元的本钱就开始在股票市场开始从事商业活动。两年后,罗杰斯受邀进入爱霍德·布雷彻尔德公司为索罗斯做事,然而在那时,新的经济业条例开始实施,禁止索罗斯或者罗杰斯从公司的股票经营中得到好处。因为这个原因,索罗斯和罗杰斯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爱霍德·布雷彻尔德公司,尽管对方极力挽留。随后,他们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1973年,他们建立了索罗斯资金董事会。办公室设在了纽约可以俯瞰中央花园的三间房子中,他们远离了华尔街地区。

远离华尔街,这一行为在当时是一个多么奇怪的理念,一个想要在投资界立足的人为什么会远离华尔街呢?

吉米·罗杰斯解释说,因为他和索罗斯都不具备典型的华尔街人士的思考方式,所以他似乎没有什么理由非待在华尔街不可。更重要的是,对于索罗斯来说,办公室只是他在中央公园西部社交合作社的一部分。

索罗斯公司的工作氛围要比华尔街的公司轻松很多。在夏天,职员们都会穿着网球鞋上班,有时候,包括罗杰斯本人都会骑单车上班。索罗斯和罗杰斯最喜欢这种和谐随便的氛围,而且希望能够长期保持下去。不管能够赚多少钱,他们每周都工作80个小时。

在公司创办之初,只有两个人,索罗斯是经纪人,而罗杰斯是市场调查员,而后成为了三个人——多了一位秘书。

虽然公司的规模很小,但是他们却有很多大事去做。而且规模小有小的好处,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集中精力去做自己手头的事了,不必担心团队的失误给自己带来损失,不必处理太多的文件,不必因为公司规模扩大而产生的无数零碎事情。

然而,他们却赢得了大量的顾客。他们做股票投资,利用期货交易或者贷款,在日常用品和证券市场中下赌注。他们在经营范围上是空前的,会从事各种商业活动,包括证券、日用品、公债和股票。从1970年开始直至1980年他们分道扬镳,十年以来,索罗斯和罗杰斯没有一年亏损过。华尔街的人们在谈到他们时总是会充满敬意,因为他们似乎比其他人更了解经济情况的变化。

1971年,两人公司的总资产为1250万美元,一年之后,公司的总资产变成2010万美元。从1969年12月31日至1980年12月31日,索罗斯公司的盈利为3365%,而在同一时期的一般公司和经营较差的公司的盈利指数只有可怜的47%,1980年年底,索罗斯公司的总资产达到了3.81亿美元。

因为私人合伙,索罗斯的公司比其他公司更多一些优势,更为方便。而最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卖空③,这对于其他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不可触碰的禁区。

卖空看起来似乎是一种没有害处的投资手段,但是,对于某些投资者来说,卖空就意味着没有同情心。

他们总会说:“公司经营状况不佳,一个人怎么还能存侥幸的心理下赌注呢?你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难道你不忠实于你的经济理念吗?你利用别人的不幸发财,你不会觉得愧疚吗?”

但是索罗斯从来不会在乎他们怎么说,在他看来,所有的技巧只要发挥出神奇的效率就是一个好技巧。卖空在国内和国外的股市给他带来了巨额的利润。公司可以用保证金购买股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规模小给索罗斯的公司节省了大笔资金,可以避免与官僚机构打交道,可以比大公司更容易抽出或者投入资金购买股票。

索罗斯和罗杰斯两人就像一辆瘦小但是结实的战车,在股市中横冲直撞,而且两人配合默契,能够合理的处理分歧,罗杰斯就此解释说:“一般情况下,如果我们意见不一,我们不会轻举妄动。然而,也有例外,如果谁强烈地想做某一生意,他可以去做。事情做完了,这笔生意做的对与不对,就显而易见了。经过仔细考虑,我们就会看法一致。我不喜欢使用这个词语,因为看法一致的投资是一个灾难。然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却能达成共识。”

在独立思考方面,他们都引以为荣。或许也正因如此,才最终导致了他们的瓦解。他们都是如此的独立而不羁,以至于他们彼此都觉得对方对自己误解太多。

但是,索罗斯和罗杰斯在这十年的配合中却是十分默契的,像是一台上了润滑油的机器。他们都认为,从华尔街地区的分析家那里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罗杰认为,那些所谓的分析家只会人云亦云,因此,他们两人决定亲自选择股种。

索罗斯和罗杰斯十分喜欢看书。他们订阅了将近50种商业报刊,包括《化肥周报》和《纺织日报》。他们熟读那些一般人感兴趣的杂志,并从中找到那些有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内容。数百家公司的通讯录中都有索罗斯资金董事会的名单。而索罗斯资金董事会中也存有与国内外1700余家公司发生的业务往来记录。罗杰斯每天都要精心研究20至30份年度报告,希望从中能够发现一些有趣的公司和一些别人尚未察觉的股市变动,他们百折不挠想要追求的就是一种突变。

索罗斯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在股市中他密切注视那些别人还没有意识到的突变。正如同罗杰斯所说的那样:“对于公司最近能赚多少,或1975年铝的载运量怎样,我们并不那么关心,因为我们正在考虑的是: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因素会怎样改变将来的产业和股市的命运。如果我们所预料的和股票的市场价格差异很大,那一切都好了,因为那时我们可以大赚一笔。”

1972年,索罗斯敏锐感觉到在股市中将会发生一次突变,而这次突变的主角,就是银行业。当时,银行业的信誉很糟糕,银行职员被人们看作是即庸俗又呆蠢的人,几乎没有人会相信银行业能够崛起,因此,没有投资者会对银行的股票感兴趣。

然而,索罗斯在经过研究之后,他发现新一代的银行家已经逐渐被高等商业学校的经营毕业生所代替,他们将对银行职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对银行的业务进行整顿,而整个银行业也在悄然进行着明显的变化。那些新一代银行家们正在寻找银行业陷入低谷的原因,并且试图加以改善,而且有了一定的成果。因此,银行股票在实际上很可能已经超出票面的价值,许多银行都已经把他们的平衡能力发挥到了极限,想要持续发展,就需要更多的资本净值。

1972年,美国第一国家城市银行举办了一场规模宏大的股市分析家展览活动,并且设宴招待那些分析家。不过使索罗斯十分恼火的是,在邀请名单上并没有他的名字。但是这次宴会却刺激他采取了行动,他拟写了一份名为“发展银行之事实”的经济报告,提出了与其他人截然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当银行股票找到出路的时候,股票将会大幅飞升。这篇文章的发表时间与宴会在同一时间段,索罗斯是经过对银行股票的透彻分析才得出这一结论的,而在这之前,他就已经大量购入了银行的股票,也曾向一些关系比较好的投资家和公司提出建议。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银行的股票开始上涨,索罗斯从中获得了50%的利润。

银行业的转变标志着美国70年代大繁荣的开始,而大繁荣加速了美国公司的扩大与合并,根据索罗斯提出的反射理论,他把贷款繁荣看作美国繁荣与萧条的起点,而索罗斯也由此获得成功。

除了在美国国内颇多斩获之外,索罗斯还把自己的触角伸到了国外股票市场之中。于是,索罗斯开始研究哪个国家对外国投资者开放市场,哪个国家为经济稳定提供了新的政策,哪些国家将会进行市场改革,等等。

而索罗斯研究这些的目的就是希望获得规模效益。索罗斯的助手曾经说过:“任何精明的投资家一样,索罗斯总希望用最少的投资得到最大的利润。”索罗斯最喜欢进入那些尚未成熟的市场,如法国、日本、意大利,他总是希望能比其他投资者早6至18个月进行投资。

因此,索罗斯在早期就购买了大量日本、加拿大、荷兰和法国的证券。而在1971年的一段时间里,索罗斯有1/4的资产都用来购买日本股票,而这场赌博最终使他的资金翻了一倍。

索罗斯和罗杰斯在选择股种方面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索罗斯和罗杰斯联手操作了一个又一个投资神话,他们的财富迅速增加:

1972年,索罗斯的一个朋友偶然向索罗斯提及,根据美国商业部的一份报告,美国的发展过于依赖外国的能源资源,因此,索罗斯基金董事会收购了大量的石油钻井、石油设备以及资源勘察公司的股票,而在一年之后,也就是1973年,阿拉伯的原油禁运,引发了能源行业的股票飞涨,索罗斯再一次大赚一笔。

1972年,索罗斯和罗杰斯判断美国未来不久将会出现食物短缺的危机,因此购买了大量化肥、农场设施以及粮食加工业的股票,而后,美国粮食危机爆发,索罗斯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索罗斯极为关注,他意识到以色列的军事技术已经过时了,或许美国的军工技术也已经过时了,如果美国国防部同样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么他们很可能会花费大量的经费去进行更新换代。

在当时,军工业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没有丝毫吸引力。因为自从越南战争结束之后,军工企业亏损惨重,金融分析家们听到“军工”两个字都不胜厌烦。

然而,到了1974年,索罗斯仍然密切关注着美国的军工产业,这种内在的潜力促使索罗斯另辟蹊径去调查,他来到华盛顿,与国防部的官员周旋,又找到了美国军工企业的承包商谈判。而后,索罗斯和罗杰斯越来越坚信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而其他投资者将会错失这一发财的大好时机。

1974年中期,乔治·索罗斯通过军工企业的股票大发其财,他购买的诺斯罗普公司、联合飞机公司和格拉曼公司的股票都开始飞涨。值得一提的是,在索罗斯投资洛克洛德公司时该公司已经濒临倒闭,但是索罗斯还是毅然地选择了它,对它进行了赌博性的投资。

而索罗斯之所以会选择它,就是因为他和罗杰斯通过调查发现这些公司都具备大量的订货合同,而且有着很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在近几年中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润。

1975年初,索罗斯基金董事会开始向供给电子装备的工厂投资。在赎罪日站之战中,以色列的空军失利,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以军的电子对抗不如对手的苏制武器。而索罗斯和罗杰斯都注意到了这一事实,同时他们也注意到了现代化战争正在发生着根本变化。现代战争中高科技武器的重要性越来越高,而灵敏的电子元件、激光定向的炮弹和干扰性电子设备等军工物品也越来越受重视。但是所有的这些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因此,美国国防部调拨了大笔资金来扶持这些军工企业的发展,而索罗斯和罗杰斯也由此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那么,索罗斯和罗杰斯成功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首先,应该有极大的耐心,其次,应该懂得寻找股市中的机会,培养自己的敏感性,因为所有人都在股市中寻找机会,但是谁能够找到,就要看谁的敏感度更高,谁的触角伸得更长了。然而,索罗斯在金融市场中寻找机会时也有自己的一套手段,那就是持续不断地寻求来自还处于酝酿期的一些事物发出的神秘信号。

在得到这些信号后,索罗斯就会像火箭一般依赖导航系统自动飞向目标。他从来不会向人泄露他为什么确定这一方向而不是另外一个方向,他只会用实践来证明自己的直觉。他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而他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年复一年地寻找那些神秘信号,年复一年地去探究,随后再研究出结论,进行实践,静等成功。

改名换姓

“股市通常是不可信赖的,因而,如果在华尔街地区你跟着别人赶时髦,那么,你的股票经营注定是十分惨淡的。”

1975年,乔治·索罗斯开始在华尔街地区崭露头角,更准确地说,索罗斯赚钱的能力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注定会成为一名知名人士,这一点没有人会怀疑。

正如在80年代曾与索罗斯共事的阿兰·拉裴尔所说:“他勤奋努力,洞察力强,有进取心。他非常胜任他的职业。这种职业本身并不需要逻辑推理和理性思维,而是一种直觉过程。你经验的多少对你的业务会产生很大影响。我认为乔治是天生的从事这一职业的料。”

尽管华尔街地区的一些人开始认识索罗斯,但是对于整个世界金融界来说,索罗斯仍然是一个无名小卒。因为在那个时候,淹没在社会中的投资者一般不会被人们所重视的。当时,世界媒体界对华尔街毫无热情,相应的,媒体界对金融市场上的重要人物更是兴趣缺失,最多也只是报道一下他们在金融市场的业绩和斩获,对于性格特点等方面一概不提,更不像现在——甚至连知名人物的私生活都打探得一清二楚。

不过,即使媒体想对华尔街的名人们做一些详细报道,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因为在华尔街地区,包括索罗斯在内的大多数金融界人士对媒体都抱有极大的戒心,他们都对抛头露面十分反感。投资在那时被人们认为是纯粹的私人性活动。

而且,在华尔街地区的人们普遍都认为:纯粹的吸引公众的行为是不吉利的,就如同和富有诱惑力的死神亲吻,最终会把你带向深渊。而众多知名人士也认为,如果有一位投资者把自己的照片登在华尔街地区的杂志上,并且广泛流传,那么厄运便会降临在他身上,因为赢得声誉是要付出代价的,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种代价甚至是致命的。

因此,乔治·索罗斯远离了闪光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感觉到舒适。他的朋友柏荣·文说:“在我们的接触中,乔治从不自我炫耀,即使这样做对他有利,他也不自我宣传。”

不过在1975年5月25日,当索罗斯投资军工业大获成功之后,《华尔街日报》还是着重报道了乔治·索罗斯的事迹,浓墨重彩,特别是标题,这使得索罗斯首次品尝到了获得荣誉的喜悦。随后,各大金融、经济报刊开始跟风报道索罗斯:

“证券市场逆风而行”、“不赶华尔街潮流”、“艰难岁月独领风骚”、“索罗斯公司认准目标”、“以色列武器生产”、“给外国人以厚利”,各种各样的标题让人目眩神迷。

为了接受媒体的采访,索罗斯准备了许久,而这些准备让他陷入了极坏的心境中,当记者坐在他对面进行访谈时,他抱怨自己的痼疾发作,背痛厉害。这种情况通常只有在索罗斯碰到巨大的困境时才会出现。索罗斯对记者说:“证券经营是一件最残酷无情的事情,你不能伪造或中止,因为真实情况每隔一天就记录下来了。”

后来,索罗斯在做客一次评论会上时,在谈完索罗斯公司近几年取得的惊人成功后,主持人问索罗斯关于将来看法,索罗斯用一种悲观的语调说:“谁知道公司好景多长呢?历史证明所有的公司经营者最终都要失败,有一天,我相信我们也不例外。我只希望不会是今天下午。”由此可见,索罗斯的对抛头露面依然具有很大的抵触。

那么,报纸上的这些文章是否会给索罗斯带来厄运呢?是否会让他的好运气就此终结呢?乔治·索罗斯就此说:“我觉得被传媒关注并非是一件好事。”但是,实际上索罗斯有足够的理由为这些报道而高兴。因为正是这些报道,才促使索罗斯下定决心独立经营,而这种独立经营能够给他带来极为丰厚的利润。

谈及索罗斯和罗杰斯,报纸上对这对搭档这样评论:

“这些年来。在买卖股票方面。这两个人表现出了他们的独到之处。他们在某一股票流行之前买进,而在最火红的时候抛售。他们一般不与持有广泛投票的规模较大的合股投资公司、银行信托部和其他机构打交道,除非是把他们作为抛售对象。”

“股市通常都是不可信赖的,因此,如果在华尔街地区你同别人赶时髦,那么你的股票经营一定会十分惨淡,瞧瞧索罗斯和罗杰斯,他们就从来不会跟随别人的脚步。”

让我们在来看看索罗斯对此的看法:

“我们是从这一假设前提入手的:股市通常是不可信赖的,因而,如果在华尔街地区你跟着别人赶时髦,那么,你的股票经营注定是十分惨淡的。华尔街地区的大多数股市分析家只不过公司经营的宣传者,从公司的年度报告或其他人的报告中抄袭出自己的投资报告,报告能揭示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呢?”

那么,乔治·索罗斯是如何成功的呢?

“自由,独立思考,绝不跟风。”这是索罗斯给出的答案。

1973年和1974年,一些大机构都显得十分沮丧,因为他们所持有的股票价值都被削减了一半,而与此同时,索罗斯的公司却出现了奇迹,1973年盈利8.4%,1974年盈利17.5%。

当时索罗斯的贴身助手罗帕特·米勒回忆说:“索罗斯的独特之处在于:在一种股票流行之前,他能够透过乌云的笼罩看到希望……他很清楚为什么要买或不买。索罗斯的另一长处在于:当他发现自己处境不利时,他能走出困境。”

卖空是索罗斯最喜欢的投资招数。索罗斯曾当众坦白过自己喜欢通过卖空获胜而盈利,因为这能够给他带来用计谋取胜的喜悦。索罗斯把赌注下在几个大的机构上面,随后卖空,最后当这些股价猛跌的时候,公司就获得了大笔利润,而与阿文公司的交易,就是索罗斯通过卖空获利的一个经典事例。

为了达到卖空的目的,索罗斯在市场价格为每股120美元时,借了阿文公司10000股股份。在这之后,股价猛跌。两年之后,索罗斯买下了这10000股,每股的价格为20美元。我们只要回想一下就能够明白什么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润了。每一股100美元的利润为索罗斯赚了100万美元。而索罗斯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他注意到了这样一种文化倾向,在阿文公司盲目投资之前,索罗斯意识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对化妆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少。

索罗斯极为高兴地解释说:“在阿文事件中,银行没有意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化妆品工业的鼎盛时期已经结束,因为市场已经饱和,而小孩子们不使用这些东西。这是他们忽视的另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在操纵完阿文公司的案例之后,索罗斯又购买了美国铁路工业的证券,当时人们都预言该公司要破产时,美国政府却开始大力扶持铁路工业,索罗斯因此又大赚一笔。当然,索罗斯也有失手的时候。有一次,他在奥莉瓦提公司观光时,购买了很多该公司的股份。而他购买该公司股份的唯一理由就是他与办公室人员的一次会谈,该公司的经营者认为自己公司的股票有向上发展的潜力,但是最终却并非如此,索罗斯大为后悔。

除此之外,国外证券的投资也让索罗斯蒙受过一部分损失。1975年,索罗斯和罗杰斯认为半导体股市行业将会看涨,于是购进了斯普拉哥电子公司150万美元的股票,最终却损失了75万美元。罗杰斯就此解释说:“与其说这是重大事件,不如说这只不过是一次错误的分析加上购买了一个半导体产业外围的公司罢了。”

虽然有过挫折,但是整体来说,索罗斯和罗杰斯还是成功的。如果说70年代初对很多华尔街人士来说都是布满荆棘的话,那么罗杰斯和索罗斯无疑是走上了康庄大道。从1969年1月到1974年12月,索罗斯和罗杰斯的公司资产翻了三倍,由原先的610万美元上升到了1800万美元,每一年公司都保持了增长的势头。而同一时间,华尔街500家金融投资公司的平均业绩指数却下降了3.4%。

1976年,索罗斯的公司业绩上涨了61.9%,而后在1977年,华尔街公司的平均指数下降了13%,而索罗斯的公司又上升了31.2%。

1977年底到1978年年初,索罗斯和罗杰斯决定再次对高新技术以及军工产业进行投资,这与大多数人的意见相悖,当时华尔街地区大部分商人都不愿意涉足这一领域。当时,摩根士丹利家族的巴顿·比格斯说:“正如你会听到吉米·卡特总统谈人权,乔治18个月以前就在谈那些股票。”索罗斯总是责怪自己对这些股票买得太迟,但是他仍然是唯一购买这些股票的人。

1978年,索罗斯的公司盈利55.1%,资产达到了1.03亿美元。接下来的一年,即1979年,索罗斯的公司又盈利59.1%,资产上升为1.78亿美元。而索罗斯所持有的高科技股票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没有任何衰亡的迹象。

1979年,索罗斯将自己的公司更名,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量子公司”,这一名称来源于海森堡的量子力学测不准定律。这一定律认为: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如位置和动量,或方位角与动量矩,还有时间和能量等),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其中一个量越确定,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越大。这一观点索罗斯十分赞同,他透过这一定律也提出了自己的对股市的见解,他认为:市场总是处于不确定和不停的波动状态,投资者不可能彻底摸清股市的规律,但是通过细致的观察与大胆的下赌,赚钱还是有可能的。

害怕打官司

如果一个人赚到了巨额财富,那么人们就会不可避免地向他提出很多问题,索罗斯就是如此。记者们问他:“听说您经常会与证券和汇兑委员会发生争论,并且没有一次退让,这是真的吗?”“没错,这的确是真的。”索罗斯坦白地承认。

的确,索罗斯在那些年经常会与美国证券和汇兑委员会发生争论,而且每次都坚持到底,毫不退让。特别是有一次,在1978年底,双方爆发了一次十分激烈的争吵。美国证券和汇兑委员会甚至到纽约的地方法院控告了他,宣称他操纵股票市场,涉嫌欺诈,违反了联邦证券法的反操纵法案。

证券和汇兑委员会说,在1977年10月11日当天闭市的时候,有一支股票的公开价格是在原来商业价格的基础上“人为的压低”了,每股价格为8.375美元。而这一被“人为的压低”股价的倒霉鬼,是一家叫“琼斯”的基金公司。

琼斯基金公司是一家以加利福里亚为基地的非营利公司,他在制作了股票之后,同意在1977年6月卖出150万股给公众,而另外150万股会以公开上市的价格卖给计算机科学公司。

证券和汇兑委员会称,索罗斯公司从股票经营者那里购买了155000股,并从其他经纪人那里购买了10000股,都是以较低的价格收购的。在公开上市的那个月下旬,索罗斯订购了计算机科学股票中的75100股,每股的价格为8.375美元或者略高于此价,并劝说别人也去购买。

而根据证券和汇兑委员会的指控,索罗斯在1977年10月股票公开上市之前的前一天,急切地要求经纪人抛售计算机科学股票,于是他的经纪人在1977年10月11日那天卖出了该公司40100股中的25400股,占据了当天计算机科学股票成交量的70%,最终导致计算机科学股票每股降低了50美分。因此,涉嫌操纵股票可能会使基金公司损失750万美元。

对于证券和汇兑委员会的控告,索罗斯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反驳,他表示一切听从法院的判决,因此这一案很快就得出了结果,加利福尼亚州的弗菜彻·琼斯基金公司向法院指控索罗斯,声称由于股价下跌蒙受了损失。最终索罗斯赔偿了100万美金给琼斯基金公司。

在事后,索罗斯说:“这次与证券和汇兑委员会打官司浪费了我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而1981年有一本杂志的文章引用了索罗斯的自我辩护:“证券和汇兑委员会不相信有人可以不通过玩鬼,而做得像我这样好。因此,他们想找些证据理由。”

不过,该诉讼案非但没有使索罗斯受阻,事实上,这反倒给他带来了好运气。

在诉讼案结束后,索罗斯集中精力运作英国的债券市场,他对英国股市采取了大量措施,以极低的价格买进了非常多的股票,价值大约在十亿美元,而后在股市上涨到顶峰的时候他把英镑卖空,这一步棋最终使索罗斯赚了1亿美元。

1980年,索罗斯的公司这一年的业绩让人难以置信,盈利增长了102.5%,至此,量子基金公司已经发展到了3.81亿美元的规模,而索罗斯的个人财富到1980年年底已经达到了1亿美元。

不过令人感叹的是,索罗斯运用自己高超的投资本领赚取的利润除了乔治·索罗斯自己受益之外,其余大部分都被一些欧洲巨富赚取了,他们也就是刚开始向索罗斯投资的那些人。吉米·罗杰斯断言说:“这些人并不需要我们使他们富裕,不过,我们已使他们极为富有。”

妻离子散,与罗杰斯分道扬镳

1970年年底,索罗斯公司的业绩辉煌,而索罗斯似乎也开始飞黄腾达,按照一般人的逻辑,他应该轻松下来享受生活了,但是他却不这么做。他的父母溺爱他的哥哥和他,但是他却不能这样对待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他全身心的沉浸于工作中,他几乎没有一点时间留给妻子,更不用说孩子了。

1977年,索罗斯的婚姻破裂,正如他所说的一样:“我已经和公司打成一片。它以我为生,我也和它生活在一起,日夜形影不高……它是我的情人。我害怕失去也担心失败,并尽量避免失误。这是一种悲惨的生活。”

1978年,也就是一年之后,索罗斯和自己的妻子正式离婚。

就在他离婚的当天,索罗斯投入了一个名叫苏珊·韦伯的22岁年轻女人的怀抱,这个女人是索罗斯在一次舞会上认识的。她的父亲在纽约制作手提包、鞋子以及鞋垫。而苏珊曾在巴纳德大学学习艺术史,后来跟随马克·罗森科和威廉·德·科林等20世纪知名的画家进行创作,而后在舞会中邂逅了索罗斯,两人交换了联系方式。

索罗斯在离婚当天找到了苏珊,对她说:“我今天刚刚和我妻子离婚,你愿意和我共进午餐吗?”五年后,索罗斯和苏珊·韦伯在长岛的南安普顿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1979年,索罗斯只有49岁,但是他已经拥有够他花销一辈子的钱财了,但是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紧张工作所带来的痛苦。公司规模变大了,需要雇佣更多的职员,于是他的公司从之前的3个人增加到了12个人,于是他不再是只需要同一个人或者两个人交谈的小公司老板了,现在他不得不为一些新的事情操心:比如为新员工分配任务,比如培训新员工等。按照他助手的说法:“他只是有一点这方面的能力。”虽然这些事情让索罗斯很劳碌,但最多也只是使他疲惫一点而已,真正让他伤脑筋的是罗杰斯。

在以往,他们之间产生分歧之后一般会很快就消除。但是,现在却出现了跟以往不同的情况——罗杰斯并不想建立如此大规模的公司。当索罗斯试图接纳一位新伙伴并对他进行训练使之成为自己接班人的时候,他和罗杰斯陷入了尴尬中,罗杰斯不同意索罗斯这样做。“他不赞成我考虑过的任何一个人,也不能容忍周围的其他人。”索罗斯抱怨道,“他使得其他人活得太艰难。”

索罗斯和罗杰斯的分道扬镳在外人看来是十分不可思议的,因为1980年是索罗斯和罗杰斯最成功的一年。在这一年5月,罗杰斯黯然离开了公司,带走了属于他的20%资金利润,1400万美元,而索罗斯剩下的80%利润,价值5600万美元。

当记者问起罗杰斯离开公司的原因时,他说:“公司规模太大,职员太多,我不得不花很大精力去安排他们的假期和工资提升,这让我感觉到烦闷。”而索罗斯在公开场合没有说明过他们分裂的原因,不过从索罗斯每次表现出的表情与语气来看,索罗斯对那些事情记忆犹新,十分痛苦。

丢脸的大失败

罗杰斯离开对索罗斯是一个十分大的打击,他开始去思索自己苦心经营是否有意义,对此,索罗斯十分痛苦。

他已经赚到了足够自己花销的钱,日常的工作折磨着他,他感到了投资的压力,雇佣职员的压力,等等。而这一切又为了什么呢?报酬又在什么地方呢?我又获得了什么乐趣呢?索罗斯承认“事实上,我多少有些衰退了”。经过令人难以置信的12年,经过艰苦奋斗最终走向成功,索罗斯意识到:如果仅仅作为一个投资商生活,是很难满足的。

“1980年,当我不再怀疑我的成功的时候,我想到了个性转变。如果我不能享受成功的欢乐,那我遭受的所有痛苦和紧张又有什么意义呢?我自己问自己。我应该开始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即使这意味着杀鸡取卵。”

个性的转变影响了索罗斯的生意。如果一项投资被证实失误了,索罗斯会很快调整心境变得满不在乎。在之前,索罗斯对工作十分恪尽职守,一天最少工作10个小时,而与他打交道的也是那些高水准高素质的人,这些东西使他在之前几乎立于不败之地。但是现在,他一天只工作8个小时,而且他似乎是在与一些不可信赖的人打交道,至少批评他的人是这么认为的。事实上,索罗斯确实花了不少时间与政府官员交往,特别是与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主席鲍尔·伍尔克,索罗斯试图从他那里得到一些投资建议。

但从事货币管理的盖利·麦罗浴维斯说:“如果你想从政府官员那里得到投资建议,这会把你推向贫民窟。”这句话传到索罗斯的耳朵中时只是引起了他的一阵嗤笑,但是三个月后,索罗斯在美国公债市场遇到了迄今为止最丢脸的大败局。1981年夏,谁也没有想到,索罗斯的公司正在向贫民窟迈进。

索罗斯在美国公债市场出现问题的时候是1978年年底,当时鲍尔·伍尔克决定消除通货膨胀。把贷款利率从9%提升为21%,索罗斯确信就在这个夏天,美国的经济将会因此蒙受损失。当公债在初夏重整旗鼓的时候,索罗斯开始大量购买。到2011年到期的国库券在6月上涨到10美元,然而,到了夏末,价格却跌至9.3美元。

此时,索罗斯所借的银行短期贷款的利率已经超过了长期公债的利润率,索罗斯预言,这种情况将会破坏国家经济,迫使联邦储备委员会降低银行利润率,提高公债的地位,而且贷款利润率过高最终会引起暴跌,因此,索罗斯决定继续投资国债。然而,经济却仍然保持强劲势头,利润率也越来越高。

如果索罗斯能够在公债市场上坚持“积极生息运作”求得平衡,那么或许他就会相安无事。如果公债利息比从银行贷款的利息高,那么生息运作就是积极的,因此也会是有利可图的。很显然,当利润率为12%的时候,索罗斯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当时公债的利息上升到了14%,很快又达到了15%,但是贷款的利息却飞快爬升到了20%,产生了“负性生息运作”,没有任何盈利。这一年,索罗斯每股公债都损失了三到五个百分点,据统计,他至少损失了合伙人8000万美元。

因此,这些合伙人都开始动摇,几个重要的欧洲合伙人甚至决定联合抽走资金。索罗斯的一个助手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说:“他感到了失败。他觉得被迫在一个不适当的地方作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他时常讲:你不应该进入证券市场,除非你愿意忍受痛苦。他从精神和物质上都愿意忍受痛苦,但是,他的投资者们不愿意。他意识到他的唯一致命弱点是这一群不可靠的投资者。在市场中受到打击使他非常烦恼,亏损了资金使他恼火,但还不致于毁灭。他感觉到人们正在抛弃他。面对市场,他不知何去何从。”

具有讽刺性的是,索罗斯预料到国家经济状况会恶化,的确出现了,但是比索罗斯预料的时间相差六到九个月,他预言,较高的贷款利息将会暴跌,也是正确的,但是暴跌的时间是1982年,此时索罗斯已经在公债市场受到了重创。

在1981年那个可怕的夏天,一份商业界的主要杂志在封面上刊登了索罗斯的事迹,他们用了一个鲜艳夺目的术语来描述索罗斯——在夏天逆转的前夕。这种讽刺,让索罗斯更加痛苦,尴尬难堪。

如果问索罗斯在1981年最痛恨哪篇报道,那么,他给出的答案无疑会是1981年6月的那份《公共机构投资者》。

在那一期《公共机构投资者》中,索罗斯的头像醒目地印在封面上,而在他的笑脸下面写着“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经营者”。副标题是:“乔治·索罗斯从没有哪一年亏损,他每年的盈利令人瞠目结舌。让我们看看过去10年他是怎样在证券经营中冲刺,并在此过程中为自己赢得1亿美元资产的。”

其实,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让人们把索罗斯看作是商业活动中的超级明星,“正如博格在网球场上,杰克尼克劳斯在高尔夫球场上和弗德·麦斯忒在舞场上,乔治·索罗斯在证券经营上同样辉煌。”

这篇文章夸张地描述了索罗斯是如何积累资产的。从1974年的1500万美元的资产到1980年年底的3.8亿美元,“在过去12年中,索罗斯没有亏损过:1980年公司盈利数目竟高达102%。索罗斯把他的报酬转换成个人资产,价值1亿美元。”

而那些看过这篇文章的人一定会认为:索罗斯是一个谜,他是一个魔术师,他从来不会透露自己的秘密,狡猾而又机智,但是不会是不诚实、不聪明或者不杰出的人,他是一个顶尖的舞者,在金融的刀尖上旋转,他是世界金融领域中最顶端的一批人。作者在最后还写道:“在这里补充一点有关索罗斯的神秘活动。没有人能确切地知道他会在哪一个地方投资,在一项投资活动中他会待多长时间。作为一个海外投资的经营管理者,他不要求到证券和汇兑委员会登记注册。他避免接触华尔街地区的行家。在生意场真正认识他的那些人,都承认他们没有跟他太过于密切。至于名誉,人们普遍认为他丝毫不在乎,而且过得十分快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索罗斯都拒绝《公共机构投资者》杂志的采访,他提出:‘如果你和市场打交道,你就应该默默无闻。’”

那个夏天,索罗斯是多么想要默默无闻。然而,在他因为这篇文章出名的时候,这位从来没有失败过的金融投资家在公债市场栽了一个大跟头。

那个夏天的损失极大地伤害了索罗斯。正如同《福布斯》杂志1981年10月12日在编者按中所写得一样:“如果世人不了解他的辉煌成就,也就不会在意他的逆转。”但是,由于《公共机构投资者》的封面报道,世人都已经知道了乔治·索罗斯的辉煌业绩,因此,那个夏天,无数的人也在关注着他。

失败之后,人们对索罗斯开始失望、愤怒,甚至咒骂。因为人们可以看着一个天才不断的创造辉煌,却不能接受一个天才出现一次失误。大批的投资者开始撤资,虽然索罗斯到欧洲跑了很多次,请求一位瑞士客户不要离去,但是这位投资者已经对索罗斯失去了信心。于是,其他客户竞相效仿。一位助手谈到索罗斯那时的情况说:“这是索罗斯首次感受到哪些是忠诚的投资者,在那时一些伙伴丢开他走了。在过去的10年或15年中他给他们赚了大量的钱,索罗斯非常痛苦。他们抽回资金,使他受到了极大伤害。这之后的很长很长时间,索罗斯都不很主动地去赚钱。”

1981年,可以说是索罗斯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年,量子公司的利润下降了22.9%,这是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利润下降,也是唯一的一次。索罗斯的许多投资者就像是一位观察家所说的:“胜利时的拥护者,失败时的叛离者。”他们认为索罗斯深陷困境,不能自拔,所以有超过1/3的人都撤回了资金,而他们的离去带走了公司将近一半的资产——1.933亿美元。

后来,索罗斯说并不怪他们,因为这就是投资者的天性,随后,乔治·索罗斯谈到要退出市场,这似乎很自然,但是退出市场后去做什么呢?索罗斯考虑了很长时间。

写一部书的时机似乎成熟了,索罗斯很早就想动笔了。他甚至为自己想了一个绝妙的书名——《帝国的循环》。

同类推荐
  • 惊喜之旅:我的早年生活

    惊喜之旅:我的早年生活

    《惊喜之旅:我的早年生活》中,C.S.路易斯对诸种对其产生深刻影响的精神和思想条分缕析。它是研究路易斯必不可少的一手传记,也是反思启蒙以及反思现代性的一部经典著作。
  •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4)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金庸传

    金庸传

    这是第一部以平视的眼光写下的《金庸传》,作者以客观、理性的尺度,依据大量翔实可信的史料,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出类拔萃的武侠小说家,一个报业巨子,一个备受争议的社会活动家。本书首次利用第一手档案,挖掘出不少鲜为人知的珍贵资料,矫正了有关金庸生平的许多讹误。
  •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唐太宗李世民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唐太宗李世民

    一千多年过去了,依然有很多人对神秘繁华的大唐盛世充满谜团,而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无疑是最为隆重的一笔。他幼年熟读兵法,少年投身行伍;隋末群雄逐鹿,他与父兄推翻了隋末的残暴政权,建立李唐王朝;“玄武门之变”继而夺取得皇太子的地位,从此君临天下。他一生心系万民,勤奋工作。他的任人唯贤、从谏如流、勤俭治国的作风更堪称历代帝王的典范,从而开创了大唐盛世。让我们带着景仰去了解这位神秘的千古大帝,了解隋末唐初风云变幻。
  • 嗜血的老狐狸司马懿

    嗜血的老狐狸司马懿

    面对成就,他没有喜悦,因为对于他而言,成就永远是过去时;面对危险,他没有畏惧,当刺客用剑相逼时,不为所动;面对敌人,他没有仁慈,抓住一切机会给敌人致命一击;面对暗算,他没有畏惧,用自己的狡黠和对手周旋;面对弹劾,他没有失落,在隐退后寻找重新崛起的机会。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夏恋天使之恶魔王子霸上你

    夏恋天使之恶魔王子霸上你

    “你是我的天使,而我是你的终身的恶魔。”
  • 痴狂未了

    痴狂未了

    在那个南边小镇与你相遇。痴心一片,为你而狂。
  • 鸿蒙圣主

    鸿蒙圣主

    鸿蒙判,混沌出,轮回现,生死争!陈玄机缘之下回到鸿蒙刚判、混沌出世的年代,获得无上至宝鸿蒙圣源树,成就大道身,续写一生鸿蒙圣主之名。有歌诀曰:时空轮回聚圣源,返本归元大道身。鸿蒙判来混沌开,梦醒玄妙混沌中。与道同生却不识,谁与争锋先登极。开天未尽五灵陨,真灵散落无尽世。五方五极镇万世,玄天妙法寻万界。五灵再现玄妙开,万化圣源自在中。玄灵山中鸿蒙殿,鸿蒙大道无上碑。圣源玄成大道法,胜在逍遥至在妙。
  • 一夜一生之受宠若惊

    一夜一生之受宠若惊

    想的是你,爱的是你,恨的是你,我只要你。
  • 查理九世之净钥圣地

    查理九世之净钥圣地

    净钥圣地,神圣的地方,只有心灵纯净的人才能进去,但,真正心灵纯洁的人,真的有吗?也许有,但有几个呢?DODO冒险队要前往净钥圣地!而且唐晓翼也回来了!种种谜题由他们来解开,唐晓翼真正的身份是什么呢?注:(作者是唐殿的粉丝)
  • 异闻录开端

    异闻录开端

    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只有邂逅这件事情,这个世界上没有偶然,有的只是必然,今生你遇到的许多人或事,有些是前世就已经注定的,一切的一切冥冥之中都有定数。
  • 无限灵魂乐园

    无限灵魂乐园

    死亡既是结束吗?陈一死后来到灵魂乐园,进入各种世界执行任务,只为成为超脱者,掌握自己的命运。 己经历世界→海贼王→鬼灭之刃→东京吃货
  • 野人的山谷

    野人的山谷

    一个刚进入社会就遭受打击的年轻人,在高人指点下,去深山老林里打拼的生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