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索罗斯的哲学思维贯穿自己的投资理念,并成功塑造了自己独特的个人投资风格。当我们避开哲学的深奥回到现实中,从时间和事件出发,来回味索罗斯的所作所为时,就会发现他和常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他成功的因素无外乎是比别人多想一些,并且想得更加透彻一些。尽管很多人希望找到索罗斯的成功法则,甚至想超越索罗斯,但是索罗斯终归只有一个,他是独一无二的,尤其是他的人生经历和观察世界的方法。
多交朋友而获取信息
乔治·索罗斯之所以能够在金融界如鱼得水,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拥有先进的信息渠道。而他和国际金融界、政界要人的密切来往保证了这一渠道的价值。
1972年,有人告诉乔治·索罗斯,财政部显示出美国的发展将会高度依赖国外能源。于是乔治·索罗斯立刻购买了大量的石油开发公司、煤炭公司以及勘探公司的股票。次年,中东国家联合拒绝对美国出口石油,从而使能源股市大幅度上涨,乔治·索罗斯又大赚了一笔。
乔治·索罗斯从小就明白朋友的重要性,而那些具有特殊身份和地位的朋友更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最新的消息就意味着增加一半投资成功的几率,但是如何得到最新的消息呢?答案就是依靠朋友。正是依靠可以信赖又有地位和身份的朋友所提供的信息,才使得乔治·索罗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当年乔治·索罗斯加入过一个由世界上各国的顶尖政治、经济要人组成的俱乐部,这个世界精英俱乐部本来是不会接受地位比较低的人,但是乔治·索罗斯却设法蒙混了进去。起初由于索罗斯地位很低,没有什么名气,所以没有人愿意和他交流。但是后来随着乔治·索罗斯逐渐在金融市场中崭露头角,他的地位和影响力与日俱增,政界的人开始对索罗斯产生兴趣。他们都想知道这位在国际金融界翻云覆雨的人物对世界以及各国经济的看法,也想知道他会在近期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而索罗斯自然也很乐意和这些各国政要交谈,从交谈中得知各国最近有什么新的决定和变动。可以说,精英俱乐部是乔治·索罗斯获得信息的渠道,而分析和运用这些信息就是他作出投资决策的基础。
与欧洲领导人关系密切
乔治·索罗斯在获得一定成功之后便开始致力于慈善事业,他开始前往东欧在当地建立他的基金会,借此帮助各国的经济更快发展。而他的这一举动也赢得了欧洲政治、经济领导人的好感,双方建立了十分密切的关系。
由于欧洲各国领袖和政要透露的信息都第一时间被乔治·索罗斯掌握在手中,因此他旗下的量子基金有了持续可靠的投资决策信息来源,这些信息来源使得量子基金有着明确的投资方向。一般投资者只能从新闻媒体上得知某些领导人的决策或者讲话,但是乔治·索罗斯却可以和这些人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在这种轻松融洽的社交场合中,乔治·索罗斯能够轻松地从各国政要的嘴中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并且施展自己个人的影响力,而这也是乔治·索罗斯能够在全球领域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
20世纪80年代初,索罗斯参加了英格兰银行关于紧缩货币政策能否重振金融市场的研讨会,随后便购买了10亿美元的英国国债,从而带动了大批投资者的跟风,最后索罗斯净赚了1亿美元。
1993年11月,有报纸报道了乔治·索罗斯在21日上午会见了莫尔达瓦总统,晚上又会见了保加利亚总统,乔治·索罗斯为此炫耀地说:“瞧,一位总统和我一起吃早餐,另外一位总统又陪我一起吃晚餐。”
正是凭借着这些特殊的政治关系,乔治·索罗斯才能让自己的每一次投资都有着明确的进攻方向。仅凭一顿早餐当然不可能让某个政界要员告诉你货币什么时候贬值或者什么时候会提高利率。但是索罗斯凭借着自己敏锐的嗅觉和高超的分析能力几乎完全可以从这种交往过程中捕获出某种隐藏神秘的信号,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
乔治·索罗斯基金管理委员会的业务经理加利·格莱德斯坦曾经说:“乔治·索罗斯具有超凡的交际能力,他能在众多朋友中找到合适的人选,通过自己独特的交际手腕,向他们了解自己想要知道的一切。他的关系网遍及世界各地。他可以潇洒地说:‘我对A国感兴趣,你给某某打个电话。’他庞大的事业离不开那些遍布世界充当他的顾问的人。”
不怕犯错
乔治·索罗斯之所以能够让自己的事业越做越大,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不怕犯错,并且在发现错误的时候能够及时纠正。在乔治·索罗斯的投资生涯中,失败和挫折十分常见。乔治·索罗斯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在投资过程中错与对并不重要,关键是你在正确的时候赚了多少,在错误的时候赔了多少。”由此可见乔治·索罗斯和所有投资者都一样,都曾在投资生涯中不断犯错,但是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是,他具有十分强大的纠错能力和快速终止错误的果断。由此可见,在投资过程中不仅要不断反省检讨自己的投资是否有错,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发现错误时立刻纠正,尽量减少错误所导致的损失程度,从而最大程度地保住投资本金的安全。
1. 建立模型,印证假设
乔治·索罗斯在每次实施投资时,时常会建立一个投资模型,以便对自己的投资进行假设测试,从而发现金融市场的走势,看看与自己的预测是否相符,如果预测结果和事实相悖,那就证明索罗斯判断错,于是他就会进一步分析,找出自己错误的地方,一旦他找到答案,就会立刻改进,或者干脆放弃自己的投资项目。
乔治·索罗斯一般不会因为环境的某个小变化而草率地改变自己之前所作出的预测。因为环境的一时变化往往不会导致市场走向的实质改变。如果面对这样的环境,就要关注所有新因素的介入,看看这些新因素是否会给他的投资带来影响。索罗斯通常的做法就是反复观察,不断地检查,争取在第一时间发现错误的出现。一旦你给自己赢得了充足的纠错时间,那么你自然就可以在事态没有超出你的控制时及时扭转局面。
2. 乔治·索罗斯总会犯错
乔治·索罗斯曾经说过:“坦白地说,我和其他投资者一样会犯很多错误,但因为我的业绩,人们会认为我屡战屡胜。事实上,这是一种误导。我觉得我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能够先别人一步认清自己的错误。”其实乔治·索罗斯也总会犯错,而许多人却认为“索罗斯总是对的”,因此总是盲目跟随索罗斯的投资动向,这显然不符合索罗斯的投资理念。因为他只要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且即使予以修正,同样可以完成当初的目标,而那些跟风者却不能。
20世纪90年代,乔治·索罗斯非常看好英国的房地产行业。随着英国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乔治·索罗斯在英国房地产的投资已经有了17%的收益率了。但是,这和乔治·索罗斯当初定下的目标相差甚远,他希望能够再次一鸣惊人。有报道说,索罗斯的这次目标是40%至50%的收益率。但是索罗斯在1994年11月25日作出的举动却让许多人大跌眼镜,索罗斯宣布,他将撤回在英国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而就在18个月以前,乔治·索罗斯还在媒体前表示将和英国土地公司联手投资7.75亿美元投资英国房地产市场。
后来,事实证明索罗斯退出英国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十分明智的选择,因为当时的英国房地产行业已经开始不景气。乔治·索罗斯对投资方面出现的错误从来不会避讳。
乔治·索罗斯有一句名言:“有人问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我知道自己没有秘诀,我很清楚自己不知道什么东西。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东西是完美无瑕的,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的缺陷。而我要做的就是努力找出这些缺陷。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很多时候,我的看法和别人的很不同。所以,我要么赚很多钱,要么赔很多钱。同时,我也知道自己不是十全十美的,所以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自己的错误。大家似乎看到我总是赚钱。事实上,我也会赔钱,不过我总能把赔钱的范围控制在自己能承受的空间内。”
3. 有错必纠
乔治·索罗斯在金融领域赔钱的时候其实很多。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索罗斯被俄国政府封杀。
1998年,索罗斯“空袭”香港,无功而返。
2000年4月,索罗斯购买了大量高科技股票,最终赔了50亿美元。
2002年,索罗斯又回到量子基金掌控全局,他对自己的投资策略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提出了减少冒险的战略方针。
乔治·索罗斯十分善于察觉自己的错误,他的投资原则之一就是不断检查自己在某一项投资上是否出错,而投资假说就是他寻找错误并验证错误的工具。一旦出现问题,他就会进行纠错或者放弃。鸵鸟政策或者对于错误不闻不问是索罗斯不能接受的,不断观望、不断检查、不断预测,随时发现能够影响金融市场变动的各个因素,一旦察觉,就要立刻着手解决,是索罗斯的一贯风格。
乔治·索罗斯认为对客观事件的不完美理解是人生的一部分,他不会对失败和所犯的错误束手待毙,而是积极地纠正错误并且部署下一步计划。
这就是真实的乔治·索罗斯,一位可爱、富有激情,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投资家,一个离我们很近又离我们很远的伟大金融家。
努力保护好自己
乔治·索罗斯有一句名言:“作为一个优秀的投资者,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实力。”这是乔治·索罗斯进行投资的一大原则。他主张在投资时一定要谨慎,减少所有不必要的损失。
乔治·索罗斯说:“如果你做得很糟糕,第一个行动就应该是退缩。不要老想着捞回来。当你重新开始时,数额要小。”善战但是绝不恋战,一旦受到损失,立刻退缩,这就是乔治·索罗斯自我保护的表现。
1987年10月,某次乔治·索罗斯在约翰·肯尼迪州立学校演讲时突然收到消息说市场上已经出现大量的廉价股票:灾难已然降临。他判断日本将会是第一个经济崩溃的地方,于是立刻在日本做了空头。但是结果却并非他所预料的那般,做多头的美国股市却是最先崩溃的,因此索罗斯在日本金融市场中做空头做得很艰难,这迫使他不得不放弃了在美国股市所做的多头。因为他不想去赚取那些微薄的利润,于是便立刻从日本的金融市场中撤资,尽管事后证明索罗斯撤资撤的有些早,受到了一些损失。但是乔治·索罗斯却认为:“放弃一场战斗,以便能生存下来,去为明天而战。”撤资虽然会遭受很大的损失,但是撤资确是能够防止所投资金出现更严重流失的最好方法。
1992年,由于德国忙于国内事务,乔治·索罗斯成功地狙击英镑。但是他在事后接受采访时却说:“我有非常强烈的生存欲望。因此,我绝不会轻易冒险,特别是冒那种有可能毁掉自己的风险。”经历风险企业也是一种乐趣,他可以集中你的注意力,从而使你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了如指掌。
乔治·索罗斯始终坚持生存第一,他最反对孤注一掷。他曾说:“绝不能为了赚钱,去冒可能被彻底摧毁的风险。”自乔治·索罗斯进入金融领域到现在,论生存能力,无人能出其右。虽然他失败的次数很多,但是他从未倒下,一次又一次地卷土重来,而他也因此成为了世界金融界的常青树。乔治·索罗斯是这样评价自己的:“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危机防范这方面,我是独一无二的。”
乱中制胜,渔翁得利
有人说乔治·索罗斯十分喜欢混乱的市场,就这一点我们从他的话中也可以揣摩一二,他说:“金融市场天生具有不稳定性,国际金融市场更是如此。很多时候,市场混乱,投资者也跟着紧张。事实上,哪里市场上混乱,哪里就有钱赚。透析混乱,你就可以制胜。”
在混乱的局势中,大多数投资者看到的只是混乱,而乔治·索罗斯看到的却是混乱之后隐藏的机遇,因此他总能在混乱中获得成功。因为他对市场的运作十分了解,所以他知道什么时候进行杠杆操作,无论是知识性杠杆还是金融性杠杆。连索罗斯自己都认为,混乱的市场环境对冷静的投资者来说是天赐良机。因为到这时财富就可以重新分配,金融界能够重新洗牌,所以他有时候也会故意搅乱金融市场,以便从中坐收渔翁之利。
乔治·索罗斯认为,金融市场如果完全按照人们预想的那样运行,那么投资者就不会成功。因为只有在别人意想不到的项目上下赌注才能获得巨大的成功。索罗斯可以通过细节判断出市场是否存在不稳定因素,当大家都认为市场风平浪静时,混乱发生了,而此时的索罗斯对这种混乱十分着迷,因为此时他能够提前下手,大赚特赚。而他赚钱的秘诀就是:了解金融市场中决定性的环节。
1989年11月9日,两德统一,一个新的德国重新崛起,发展壮大;1990年,英国宣布加盟新的货币体系,这种新的货币体系是为西欧国家设立的汇率机制。
1992年,西欧爆发了金融危机,经济萧条的英国和其他西欧国家想要降低它们的利率来应对金融危机。但是德国由于国内自身原因拒绝削减利率,因为他们害怕发生通货膨胀。而如果德国不削减利率,那么欧洲其他国家就会受到直接的利益损失,而且会有货币贬值的危险,而货币的贬值将会成为投机者的牺牲品。因此英国陷入了前所未有困境,为了扭转这一尴尬局面,英国需要削减英镑的价值,英镑贬值之后就可以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但是汇率机制的规定迫使英国必须把英镑维持在2.95英镑兑换1马克(德国货币)的水平上。英国的经济陷入了混乱,而此时索罗斯认为,英国的经济已经处于毁灭的边缘,英国已经无法遵守汇率机制了,于是他开始向英镑发起攻击。他鼓励他的主管德鲁肯米勒去投入比他原来想象还要多的资金去进行赌博,即卖掉了相当于100亿美元的英镑,最后索罗斯大获全胜。如果把乔治·索罗斯在汇率机制危机期间与其他领域的盈利统计起来,他获得利润将高达20亿美元。
“乱中求胜”就是要注重发现市场的漏洞,钻市场的空隙或者是消灭弱者,因此在很多人的眼中,乔治·索罗斯就像是一位投机家,一个在金融街掀起腥风血雨的“混世魔王”。
关注市场预期
自由市场经济市场的学者认为,用价格杠杆调节市场可以让市场保持平衡从而形成一种完全自由的竞争模式,而供求关系的调节可以优化经济资源的配置。但是乔治·索罗斯却认为这种理想状态根本不可能出现。他认为自由竞争理论完全是无稽之谈,市场运作不是按照自由市场经济学者所提出的自由调节来改变的,而是按照投资者的预期来进行调节的,
乔治·索罗斯说:“市场价格没有一刻是稳定的,每一位投资者都十分清楚。价格的变动和市场的走向深深影响着投资者。股票价格上涨时,投资者会受其影响而争相购买。与此同时,积极买进的行为也进一步推动了价格的上涨,使得这种上扬趋势自我强化了。如果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市场价格没有任何关系的话,就不可能出现这种自我强化的趋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市场走势决定了供求变化,而不是供求变化决定了市场走势。投资者在观察金融市场时,预期的作用非常大。无论是买进还是卖出,都是根据他们对未来走势的预期。同时,未来价格的走向又取决于决定买入还是卖出。因此,乔治·索罗斯认为,人们不能说供求关系完全是由外界力量决定的,因为供求关系还包括很大一部分投资者的预期。
对于索罗斯的这一看法,金融学术界一直存在各种各样的争论。而索罗斯提出,要时刻监视金融市场的最新动向。一旦抓住了金融市场的逆反现象暂居了主导地位时,索罗斯就会比其他所有投资者都迅捷,关于这一点,金融界无人质疑。
乔治·索罗斯还发现预期会指导市场,最终会使市场参与者陷入一种癫狂状态。处于癫狂状态的市场参与者会形成一种群体效应,从而导致金融市场一片混乱,而此时,只用经济学家提出的价格杠杆理论已经不能改变这种混乱状态了。
注释
① 套利交易:即买入一种期货合约的同时卖出另一种不同的期货合约,这里的期货合约既可以是同一期货品种的不同交割月份;也可以是相互关联的两种不同商品;还可以是不同期货市场的同种商品。套利交易者在一种期货合约上做多,同时在另一种期货合约上做空,通过两个合约间的价差变动来获利,与绝对价格水平关系不大。
② 认股权,是指持有人可以在规定期间按照约定的数量和价格认购公司股票的权利。
③ 卖空,又叫做空/空头,是高抛低补。是指股票投资者当某种股票价格看跌时,便从经纪人手中借入该股票抛出,在发生实际交割前,将卖出股票如数补进,交割时,只结清差价的投机行为。若日后该股票价格果然下落时,再从更低的价格买进股票归还经纪人,从而赚取中间差价。
④ 欧洲汇率机制(ERM),于1979年创立,旨在限制欧盟成员国货币的汇率波动。ERM为成员国货币的汇率设定固定的中心汇率,允许汇率在中心汇率上下一定的幅度内波动。据规定,欧盟新成员国在加入欧元区之前,应将其货币纳入允许汇率在中心汇率上下15%的区间内波动的ERM-2体系,为时两年。而欧元产生之后,英镑没有加入第二欧洲汇率机制(ERM-2)。
⑤ 金融海啸,即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中的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等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出现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现象。通常可以将其划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在近几年中,金融危机越发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状态。
⑥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或次债危机,指的是美国的一场由于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而导致的金融风暴。美国“次贷危机”始现于2006年春季,次年8月席卷多个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包括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导致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的不良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