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好问题,找到好方法
创意思维是创意的核心,而提出问题是判断思维是否具有独特性和创意的一个重要依据。纵观科学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科学进步的历程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解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提出问题对创意思维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而在提出问题,尤其是提出一个好问题之后,能够为其找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也同样是一个关键所在。但是只有在提出了一个好的问题之后,我们才会有目标,才知道去哪个方面寻找好的方法,去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去实现自己的创意,因而可以说提出一个好问题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说过:“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只有在提出一个好问题之后,我们才可以去想办法解决问题,才会有一个好的创意。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是科学探索的发端。古往今来,有许多发明创意,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进而在解决问题中获取成功的。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发明的东西有1600多种。有人不无夸张地说:“如果人类没有了爱迪生,人类文明史至少要往后推迟200年。”那么爱迪生的发明天赋从何而来呢?对他一生进行长期研究的专家指出,爱迪生的发明很多来自提问。正是爱迪生这种凡事都爱问个“为什么”的思维方式,才为他以后的各种发明创意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对于科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经济、教育、军事等各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举个例子来说,美军之所以难以战胜,从某种程度上讲,与他们一些高级将领善于检讨和总结问题有很大关系。
在海湾战争中美军获得胜后,并没有盲目地沾沾自喜,而是进行了反思。他们对地面部队部署过慢、反水雷战能力不足、反弹道导弹能力有限等问题进行反思改进,并提出了联军作战和联合作战的新理论。
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靠空中精确打击取得胜利,却在总结中发现激光制导武器在复杂地形和恶劣气候条件下的不足,决心下大力气发展GPS制导武器。
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速胜,战后总结认为至关重要的一点是特种部队与航空兵有效结合,于是在随之进行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投入的特种兵从数百增至上万。
可见,正是美军具有这种“鸡蛋里面挑骨头”的精神,而非陶醉在“胜利之师”的光环之下,才使其成为新军事变革的“领头羊”。这种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精神,使美国成为世界上的强国。由此可知,一个国家如果拥有很多关于提出好问题,同时对这些问题进行很好解决的人的话,这个国家必然会有很多创意意识。其结果是这个国家将可能一举成为世界强国,并不断地发展。
善于提出问题,是以对客观情况的了解为基础,以对我们所提出问题的领域有着深刻的了解为前提,是建立在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的基础上的。在平时和工作中,主动地、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习惯,不仅是克服思维惰性的一种方法,也是提高自己创意能力的重要途径。
人类社会是在不断的创意中发展的。一旦面临危机,人类就会提出问题,然后积极地探索,想办法来解决。因为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可以不断地发展,才不会走向灭亡。仅以企业的发展为例来说明此问题。对于企业而言,不断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话,这个企业才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创意,是深化改革、改进管理、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的有效方法,是把握改革主动权、推动企业向前进的正确途径。我国著名的矿业公司首钢矿业公司正是牢牢地抓住了这一点,才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的。在创意的路子上他们并不是坐在屋子里空想,漫无目标地摸索,而是针对经营生产建设的实际进行。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有的放矢,从而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和事半功倍的效果。该公司在遇到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时,提出了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理念,大胆创意,转变办矿模式。通过股份合作、承包经营、技术输出等多种方式办矿,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开采铁矿,扩大资源掌控量等一系列新措施,做强了迁安矿区原料基地,增强了主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企业焕发了生机。正是在这种想法下,该公司不断发现运行中的问题,不断解决运行中的问题,形成了“运用、完善、成效、创意”的局面,使矿业公司的信息化水平迅速提升,成为全国冶金企业中的佼佼者。
提出好问题最棒、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往往就是紧接着前一个问题提出之后,或者跟在前一个问题的答复之后提出来。仔细倾听,然后提出一个开放性、有创意的问题,是一门艺术,也是科学,这个方式可以很快、很有效率地促使人们采取更有远见、更有效率地行动。
我们知道,问题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最后的解决方案及最后的结果。问题问得越好,就越能看得透彻,也越能获得更好的解决方案,为发展带来更优异的结果。而我们要想问出比较高质量的问题的话,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事都要问个为什么,不放过任何疑点,养成爱琢磨、爱钻研、勤学好问的习惯。
发明创意始于问题,问题就是矛盾,人们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需要思考,学习才有主动性。思维是由矛盾引起的,问题是矛盾的表现形式,学习中提不出问题,是学习不深入的表现。能提出问题是肯于动脑的结果。现实生活中许多现象人们熟视无睹,而有人却善于观察,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发现问题,有所创意:
苹果落地,谁也不在意,牛顿却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
水开了壶盖被顶起,大家司空见惯,瓦特却因此发明了蒸汽机;
商品大家每天都接触,只有马克思把它当做问题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
……
如果我们处处留心,像那些伟人一样凡事能问个为什么,那么我们也就必然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意。
朱熹在《朱子读书法》中说得好:“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一番后,疑渐渐解,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虽然这里讲的是怀疑,但我们都知道,有了怀疑之后,自然问题也就浮现出来了。而这时所提出的问题,基本上都应该是有针对性的,那么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好的问题,然后通过自己的想法去找到一个好的解决方法的话,这就成为了一个有创意的想法。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时时提醒自己不断地去提出问题,找出矛盾,然后再去解决这些问题、矛盾的话,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社会而言,都会有极大地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个人而言,它会让我们离成功之峰越来越近,让我们的价值空间更大。
做一个思想的偏执狂
一本名为《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的书,同《谁动了我的奶酪》一样是风靡全世界,让我们更深一步地了解了Intel公司创始人安德鲁·格鲁夫及该公司的企业文化。
在Intel公司有一个非常流行的鱼缸理论:当你把鱼放在一个方形的容器里,因为有死角,鱼就会待在角落里呆滞不动。但当你把鱼放在一个圆形的容器里的时候,鱼会感到压力,就会不停游动,直到筋疲力尽。这个理论正是“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的真实写照。
正是格鲁夫,多次带领着Intel走出困境,创造了每年给投资者平均44%以上的回报率。他重新定义了Intel,使之从制造商转变为业界领袖。
格鲁夫的巨大成就离不开他追求成功的偏执个性,更可贵的是他对待工作的严谨求实的作风。他认为很多人都善于说得头头是道,但身体力行者却寥寥无几,很多人总是自以为是地把新问题当做老问题来解决,不调查、不了解,忽视了问题的变化。因此,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要求企业内各部门经理不要怕琐碎和麻烦,要对外界的情况变化“了解、再了解”。他给人留下的印象始终是非常的执著,越是困难的问题,他越是努力寻找答案。
对于他所指的偏执,并不是一种怪诞的行为。他只是想告诉世界,但凡追求成功的人,都必须要具有两个必备的特质,那就是对正确理念的不懈坚持,对完美的不断追求。这需要极大的勇气,需要执行者坚持地执著。
格鲁夫用自己亲身的经历来告诉我们,只要去做到他所说的偏执,我们就必然可以如他一样成功。而一个人一旦成为了思想上的偏执者,一旦对正确理念坚持不懈,执著地去寻求问题的答案的话,他就必然可以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对社会而言将会有所创意,但对他个人而言则是成功。
有一个雕刻家,自从爱上这一行后,从来就没有好好睡过一次觉。
每当有作品需要创作的时候,他的一日三餐仅是几片面包。清晨他从面包铺里买来面包,吃一个当早餐,剩下的就揣在怀里。他爬到高高的梯子上工作,饿了便啃面包充饥。
他本来并不是一个孤僻的人,但随着从事雕刻工作的时间越长,他越来越无法跟人沟通。在创作的时候,只要有一个人在场,就能完全扰乱他的情绪。他必须要有一种与世隔绝之感,方能得心应手地工作。
他最大的痛苦不是创作不出满意的作品,而是需要为生活琐事忙碌。
他以前并不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但到后来,他无法容忍自己的作品出现微瑕。一旦他在一件雕像中发现有错,就会放弃整个作品,转向另雕一块石头。
所以,他留给这个世界的作品很少。
他的名字叫米开朗基罗,一位天才的雕刻艺术家。
几百年前一个下着雪的早晨,名声威震欧洲的米开朗基罗很早就出门了。他在斗兽场附近碰见了城里教堂中的主教。主教惊讶地问他:“在这样的鬼天气里,这样的高龄,你还出门上哪里去?”
“上学院去。想再努一把力,学点东西。”他回答。
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想象,在那一天,他所在学院的学生们还在有火炉的房间酣睡,而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却“吱呀”一声打开了结着冰花的工作室的门。
人们常在问:“成功是什么?成功有无止境?”也许从米开朗基罗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成功有时是一种偏执状态的果实。引用马克·吐温的话:偏执者与神离得最近。对于我们而言,做什么事情如果都能达到痴迷忘我的程度、达到偏执狂的地步,那我们必然会有创意的思维,离成功也就不会太远了。
大凡世界上的伟人们,在当时无不被人视为偏执狂,无不被人另眼相看,但他们却同样都是凭着自己的执著及决心,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取得了自己的成功。我们大家都知道林肯。在一本书上记载了关于他的故事,大致内容如下:
他是一位相貌丑陋,有着蹩脚南方口音的美国人,有过短暂的婚姻,最后又死于非命。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不幸,他只有过一次成功,但是这一次的成功让他帮助了好些人。
他的故事是这样的:
21岁做生意失败;
22岁角逐州议员失败;
24岁做生意再度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一度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5岁角逐联邦参议员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参议员再度落选;
52岁当选美国第十六任总统。
现在想想,也许正是因为他经历了如此多的挫折之后,仍然能够坚持下来,最终成为美国史上少有的受人尊敬的总统,并为大家做了很多好事,所以他才会家喻户晓吧。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面对困境的时候,不要被困难打倒,坚持下来,最后肯定可以大有作为,成为一个成功人士。
同样有许多人说过这样的话:“为了成功,我曾试了不下上千次,可就是不见成效。”但这句话是真的吗?值得我们去相信吗?也许他们并没有试过上千次。或许有些人曾试过八次、九次,乃至十次,但因为不见成效,结果就放弃了再试的念头。那结果当然是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没有流芳百世。
正如葛洛夫所说的“我笃信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句格言,而他所说的这句话不光适用于他的企业管理,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生活和人生。偏执造成了不平衡。人类的发展过程总是在一个平衡被打破后形成一个新平衡的过程中完成的,如果这种过程完成的次数越多,人的成长也就越快。而一个偏执的人就难于在某个平衡状态中保持下去,因而他在连续不断地打破旧平衡,形成新平衡,又打破旧平衡,又形成新平衡……如此不断去进步,不断去创意,从而不断地走向成功。
超前意识带来伟大创意
中国有句古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明在做任何事时,事先具有准备和预见是成败的关键。而要具有正确的预见,就必须具备超前的思维,也可以说是超前意识。所谓超前思维,就是运用一种高智能的眼光,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获得常人不能得知的信息,从而提前作出正确决策,取得事业成功的思维活动。有了超前意识,就能有所创意,创意出现在没有的东西,让思想突破现有的牢笼。
有人说,能预知3天之后发展变化的人,是聪明的人;而能预知三年之后发展变化的人就是伟大的人。只有想在他人前面,才能做在他人前面。在充满竞争的当代社会里,只有“超前”,才能把握时机;只有超前,才能获得发展;只有超前,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美国有一家规模不大的缝纫机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生意萧条,工厂主杰克看到战时百业俱凋,只有军火是个热门,而自己却与它无缘。于是,他把目光转向未来市场,他告诉儿子,缝纫机厂需要转产改行。
儿子问他:“改成什么?”
杰克说:“改成生产残废人用的小轮椅。”
儿子当时大惑不解,不过还是遵照父亲的意思办了。经过一番设备改造后,一批批小轮椅面世了。随着战争的结束,许多在战争中受伤致残的士兵和平民,纷纷购买小轮椅。杰克工厂的定货者盈门,该产品不但在本国畅销,连国外也来购买。
杰克的儿子看到工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财源滚滚,在满心欢喜之余,不禁又向其父请教:“战争即将结束,小轮椅如果继续大量生产,需要量可能已经不多。未来的几十年里,市场又会有什么需要呢?”
老杰克成竹在胸,反问儿子:“战争结束了,人们的想法是什么呢?”
“人们对战争已经厌恶透了,希望战后能过上安定美好的生活。”
杰克进一步指点儿子:“那么,美好的生活靠什么呢?要靠健康的身体。将来人们会把身体健康作为重要的追求目标。所以,我们要为生产健身器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