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类比思维
类比思维法就是根据两个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相同或相似,由其中一个对象具有某种其他属性,推测另一个对象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维方法。
运用类比法得到的结论具有或然性,不能确保正确无误。为了使结论有较高的可靠性,在运用类比法时,进行类比的两个对象应具有较多的共同属性,它们的共同属性与被推断的属性之间应有较密切的联系。
类比法比较自由、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意义,对人们认识问题,思考问题,特别是创意地解决问题,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天文学家刻卜勒称类比为“自然奥秘的参与者”,是他最好的老师。
类比方法有时把一个情景的关系转移到另一个更容易掌握的情景上。这样抽象的情景可以转变成具体的类比情景。这样做有两种意义:
第一,对原情景观察方法的限制没有转移到类比的情景,类比的情景能更容易改变。
第二,类比通常利用具体的形像,它们又暗示出其他具体的形像,这比抽象观念暗示其他观念要容易。
类比思维法的训练
类比发明法,可根据不同的类比形式进行训练:
训练一:直接类比法
近代发明家贝尔把人的耳骨的薄膜与电话膜片直接类比,发明了电话机。后来,他不无自豪地想起自己是如何应用类比思维技巧而获得成功的。他说:“我注意到,与控制耳骨的灵敏的薄膜相比,人的耳骨的确很大。这使我想到,如果一种薄膜也是这样灵敏以致能够摇动几倍于它的很大骨状物。这就是较厚而又粗糙的膜片不能使我的钢片振动的原因。电话就这样被构想出来了。”
训练二:间接类比法
间接类比法就是用非同一类产品类比产生创意。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创意缺乏可以比较的同类对象,这就可以运用间接类比法。
如空气中存在的负离子,可以使人延年益寿、消除疲劳,还可辅助治疗哮喘、支气管炎、高血压、心血管病等,但负离子只有在高山、森林、海滩湖畔处较多。后来通过间接类比法,创意了水冲击法产生负离子,后吸取冲击原理,又成功创意了电子冲击法,这就是现在市场上销售的空气负离子发生器。
采用间接类比法,可以扩大类比范围,使许多非同一性、非同类的行业,也可由此得到启发,开拓新的领域。
训练三:幻想类比法
发明者在发明创意中,通过幻想类比法进行一步步地分析,从中找出合理的部分,从而逐步达到发明创意的目的,设计出新的技术成果,这就叫做幻想类比法。
1834年,英国发明家巴贝治绘制出通用数字计算机图样。1942年,美国的阿塔纳索夫教授和他的学生贝利,运用幻想类比法,发明设计出电脑,并制成了阿塔纳索夫-贝利计算机(世界上第一台电脑)。
训练四:因果类比法
因果类比法是指两个事物的各个属性之间,可能存在着同一因果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其因果关系,推出另一事物的因果关系,这种类比法就是因果类比法。
例如,在合成树脂(塑料)中加入发泡剂,使合成树脂中布满无数微小的孔洞,这样的泡沫塑料既省料,重量又轻,并有良好的隔热和隔音性能。
日本一个叫铃木的人运用因果类比法,联想到在水泥中加入一种发泡剂,使水泥也变得既轻又具有隔热和隔音的性能,结果发明了一种气泡混凝土。
训练五:仿生类比法
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等,搞出新的发明项目,这就叫做仿生类比法。
例如,人走路——步行机,人体——机器人,人眼——人造眼,蛙眼——电子蛙眼,鹰眼——电子鹰眼,蜻蜓眼和苍蝇眼——复眼照相机,手臂——新式掘土机。
中国西汉将领陈平在2000年前,运用仿生类比法,发明设计出古代机器人。
1962年,美国一家公司制造并售出了世界上首批工业用机器人。
江西省南昌市三中学生熊杰,运用仿生类比法,发明设计了管内机械手,荣获了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明一等奖。
训练六:综摄类比法
借助于分析法,将陌生变为熟悉,再通过想象、象征、比喻等方法进行综合类比,进行发明创意的方法,就叫做综摄类比法。
美国创意学家威廉·戈登发现创意思维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变陌生为熟悉的阶段和变熟悉为陌生的阶段。这两个阶段确实有不同的思维特点,在创意过程中有不同的作用。
变陌生为熟悉是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主要用分析的方法了解问题,查明问题的主要方面以及各个细节。人的机体本质上是保守的,它排斥任何陌生的东西。思维也一样,当人们遇到陌生的事物时,总是设法把它纳入一个可以接受的模式中,通过把陌生的事物和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把陌生的转换成熟悉的。没有这个思维过程,人们很难真正了解要解决的陌生问题。
类比法可广泛运用于日常认识和科学研究。它对于探求新知识,进行发明创意,都有重要作用。科学史上的许多重大发现都曾借助于类比法。类比法也可运用于论证,但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类比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运用。比如,为了买一样称心如意的商品,常要跑几个商店,从商品的价格、功能状况、使用价值和经久耐用的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然后确定是否买下。但这不是类比发明,因为它没有创意,只是在同类产品中挑选好一点的,与我们讲的类比发明法是不同的,类比发明要求的是在类比中,有新的发现。
思维风暴
1.据传苏东坡当翰林学士的时候,经常与佛印禅师交往。有一次,他来到大相轩寺,与佛印品茶。席间,苏东坡颇为心烦地谈及自己近日来诗思退竭,没有了写诗的意趣,不知为何缘由,请佛印大师指点迷津。大师含笑不语,只顾给东坡斟茶。但见茶杯已满,茶水外溢。东坡欲止,但见大师还在一个劲儿地往茶杯中倒,而且面含神秘之色。东坡见之,恍然大悟,谢过大师,乘兴归去。不久,佳篇迭出,新诗泉涌,一发不可收拾。这是怎么回事?
答案:原来,佛印斟茶之举,是在向苏东坡暗示:“文思枯竭,缺乏新意,好比茶杯中盛满了旧茶,新茶进不去,所以,该换换角度,换换环境,换换思路了。”苏东坡领悟了此意,攻读各类经典,摒旧知,易亲知,走上了创作的又一高峰。
2.用什么简便的办法称出空气的质量?
答案:取一个吹鼓的气球放在天平的一端,另一端放上硅码使之平衡。然后将气球内的气放掉,随着气球内的空气排出,天平失去平衡,必须减少砝码才能使天平平衡,那么减下去的法码的质量就等于气球中排出的空气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