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急性坏死性肠炎的主要病变是小肠的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炎症。重症常出现,中毒性休克,严重威胁患儿生命,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甚为重要。多见于4~14岁儿童,夏季发病率较高。
凡小儿突然腹痛、呕吐、腹泻、便血并伴有发热等毒血症症状或早期中毒性休克者,家长均应考虑患本病的可能。该病起病急,主要症状是腹痛、呕吐、腹胀、腹泻、便血和毒血症,发病表现轻重不等,严重者常出现中毒性休克。
患儿起病后即应禁食,以利肠道休息,待肉眼血便消失、腹胀好转和腹痛减轻后,从流质、半流质、少渣食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
本病属小肠热毒,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养阴为主,可用玄参、生地、麦冬、槐花炭、地榆炭、丹皮、秦皮、白头翁各9~15g,慢火浓煎,少量多饮冷服。
急性坏死性肠炎起病急骤,多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频繁及腹泻,1~2天后可出现暗褐色或红豆汤样血便及特殊的腥臭味。并很快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和血容量减少的征象。病情严重时可见休克,血管内凝血,中毒性脑病。因此,一旦怀疑本病的存在,应积极进行抢救,以挽救患儿的生命。
[诊疗禁忌]
1.忌延误诊断与治疗本病起病急骤,发展迅速,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挽救患儿生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忌液体补充不足在静脉输液时一定要严格计算,以防因腹泻、呕吐失水致血容量不足而发生休克。如休克一旦发生,更要及时补充液体,以维持足够的血容量,挽救患儿生命。
[护理禁忌]
1.严格禁食禁食以利胃肠休息,应严格控制,待病情好转,饥饿感明显时,再结合具体情况从流质饮食开始慢慢补充。否则,可使病情加重。
2.忌输液时看护不严特别是在治疗休克时,一定要把好输液、输血、滴药关。加强看护,以防因输液不通畅而致抢救失败。
3.忌出人量管理不严格应该严格记录患儿每日的出入量,以协助医师制订治疗方案。否则,会因输入液体过多或过少而发生意外。
4.忌病情观察不细当患儿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便血加重、神志不清、呼吸深大或急促、心率加快等异常表现,要及早发现,及时抢救,否则可因为延误治疗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5.忌交叉感染做好隔离防护,以防发生交叉感染而使病情加重。这是保证本病顺利康复的一项重要环节,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6.忌发生口腔感染做好口腔护理,以防因禁食而致口腔干燥,细菌繁殖而引起口腔感染。可用淡盐水漱口,或用湿棉棒擦洗口腔。
7.忌发生并发症患儿常因休克、治疗等原因而卧床,极易引发并发症,如肺炎、褥疮等。要做好预防,给予经常翻身、改变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皮肤清洁等,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饮食禁忌]
1.禁饮食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患儿,应该立即禁食,以防病情加重。禁食的长短要依病情而定,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2.忌刺激性食物当患儿开始进食时,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肉类食物等,以免加重病情。
3.忌不易消化的食物如长纤维食物、脂肪类食物、坚硬粗糙的食物等。这些食物进入肠道后不易消化,且能导致消化不良,甚至引起肠穿孔。
4.忌甜食甜食主要是指含糖量多的食物,这些食物进入胃肠后能发酵产气,使腹胀加重。
5.忌生冷食物生冷食物可引起肠胃功能紊乱,胃肠蠕动增强,甚至含有致病菌,食后而引起肠道感染。
6.忌食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的食物如甘薯、大豆、蚕豆、生花生、桑椹等。这些食物能使肠内胰蛋白酶活性降低,不能使卢毒素破坏,不利于疾病治疗。
7.忌营养补充不足当患儿恢复进食,应依次进流质、半流质、软食直至正常饮食。尤其是在刚恢复进食后,一定要注意进食高营养、且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以免造成营养不良。
肠套叠
肠套叠系指一部分肠管及其附着的肠系膜套入邻近的肠腔,引起肠梗阻及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此为儿科常见的急腹症。本病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儿,尤以4~10个月婴儿最为多见。
肠套叠是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人邻近的肠腔所致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肠套叠多与肠功能紊乱有关,如饮食改变,腹泻等引起肠蠕动增强可引起本病。再是餐后过度运动也能引起本病。年长儿还会继发于某些疾病之后,如美克尔憩室、肠息肉、肠壁肿瘤等。
肠套叠发病后,多出现腹痛,呕吐,排便1—2次后则出现果酱样粘液血便。在腹部还可扪及套叠的肠管,若不及时治疗,发病2~3天后可引起肠坏死、严重脱水、发热、昏迷等,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因此要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诊疗禁忌]
1.忌延误诊断由于患儿表达能力差,多依靠家长讲述病情,故遇患儿出现阵发性哭闹、呕吐时要警惕本病的存在。对不典型的患儿,更应仔细检查,做好鉴别诊断,以防漏诊,延误治疗时间。
2.忌造成肠穿孔对灌肠复位的患儿,避免造成肠穿孔。对于进行按摩治疗不能脱套的患儿,可行空气或钡液灌肠复位法。但要掌握好适应证,控制好肠内压力,以防引起肠穿孔。一般发病24小时以内患儿行加压灌肠,不会引起肠穿孔。发病24小时以上者行加压灌肠一定要慎重,以免造成肠穿孔。
3.忌发生肠坏死复位失败者,避免手术过晚而引起肠坏死。保守治疗的患儿,如48小时内不能解除肠套叠,要尽早行手术治疗,以免因手术过晚而引起肠坏死,中毒性休克等。
[护理禁忌]
1.忌交叉感染行手术治疗的患儿,术后抗御病邪能力降低,易引起交叉感染,要采取隔离防护措施。
2.忌口腔感染术后患儿多行胃肠减压,故要注意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湿润卫生,经常用淡盐水清洗口腔,以免引起口腔感染。在插胃管时动作要熟练轻巧,以免损伤患儿鼻咽部粘膜。
3.忌发生吸入性肺炎由于患儿的呕吐,或术后卧床,鼻咽部胃管的刺激,易引起异物吸入肺内,发生吸入性肺炎。因此,要细心护理,经常给予变换体位,及时清除口腔内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
4.忌过度活动行保守治疗的患儿,要避免过度活动。若过度活动,肠蠕动增强,可加重肠套叠。对复位成功的患儿,若过度活动也会再次引起肠套叠,待病愈后2~3天,可逐渐地使患儿增加运动量。
5。忌发生切口感染对于手术治疗的患儿,要加强切口的保护,切口处不要弄湿弄脏,一旦将敷盖切口的纱布弄脏要及时请医师更换,避免发生切口感染。
[饮食禁忌]
1.禁饮食肠套叠未脱套之前,或手术治疗后未见肛门通气之前,要禁止饮食。
2.恢复饮食后要忌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如长纤维的蔬菜、肉食等。宜给予容易消化吸收的流质饮食,渐改为半流质、软食、普通饮食。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膳食调护。
3.忌刺激性食物生冷食物、辛辣食物等可增加肠的蠕动,不利病情进一步改善,故应忌食。
4.忌营养不足要注意营养补充,要给予合理调配,保证有足够的蛋白质、糖、脂肪及各种维生素,避免引起营养不良。
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为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好发于青壮年,早期诊治,恢复顺利,少数因临床表现多变而误诊、并发症较多且较严重。
急性阑尾炎的致病菌,如大肠杆菌、肠球菌、类杆菌等,原已生存于阑尾腔内。其发病除全身抵抗力下降外,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阑尾梗阻:阑尾细长、弯曲、腔窄、单向开口且小、蠕动慢,当有粪块、寄生虫(蛲虫、蛔虫钻入或血吸虫卵沉积粘膜下层形成嗜酸性肉芽肿)、肿瘤等梗阻时,其远端死腔内的寄生菌大量繁殖;粪石压迫:停留于阑尾腔内的粪块,水分被吸收后遂成粪石,可致阑尾梗阻,同时使受压处的阑尾粘膜缺血、坏死,有利细菌入侵。而胃肠功能紊乱,引起阑尾肌肉、血管反射性痉挛,所致的阑尾腔狭窄和管壁血运障碍,更促使阑尾炎易发生。
本病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各年龄均可发病,但5岁之后发病率较高。小儿因大网膜发育不良,阑尾壁较薄,腹腔内对感染局限化的能力差,发生阑尾炎后病程进展很快,症状多不典型。因此,必须掌握小儿阑尾炎的特点,仔细检查,以明确诊断。
急性阑尾炎多表现为腹痛、发热、呕吐、白细胞增高。典型病例可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及压痛、反跳痛。不典型病例则易与胃肠炎、肠系膜淋巴结炎等病混淆,故要注意鉴别诊断,以防造成误诊误治。
[诊疗禁忌]
1.忌混淆诊断小儿阑尾炎病程进展快,且症状多不典型,对于发热、腹痛、呕吐的患儿要反复仔细检查,力争及时做出诊断并正确治疗。
2.忌控制感染不力非手术(保守)治疗阑尾炎,应用抗生素时要联合、足量、足够的疗程。一般情况下,要待症状体征消失后,继续用抗生素1周方可停药,以防反复发作。
3.忌手术治疗过晚经抗生素控制炎症发热仍不退,腹痛加剧或有穿孔迹象时,要及早手术,以防造成不良后果。
[护理禁忌]
1.忌休息不良要保证患儿有足够的卧床休息时间,一般需要1周左右,以促进病情的顺利好转。
2.忌过度挤压腹部不要过度挤压腹部,以防造成感染扩散或穿孔。
3.忌忽视病情观察对阑尾炎患儿,无论是行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一定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当出现异常时,及早通知医师检查,以防出现不良的病情变化而延误治疗时机,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等。
[饮食禁忌]
非手术治疗时:
1.忌食易胀气食物如奶、奶制品、豆制品、土豆、豌豆、荞麦面等,均应忌食,以防加重病情。
2.忌食长纤维食物如芹菜、菠菜、韭菜、香椿、蒜苗、香菜等,均应忌食,以防加重胃肠负担。
3.忌油腻食物如肥肉、肉汤、鸡汤、羊肉汤、火腿、油煎炸食物等,均宜忌食,以防引起消化不良。
4.忌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芥末、八角茴香、大葱等,以防加重病情。
手术治疗时:
1.禁饮食应在医师指导下决定禁食时间,不能随便决定而影响疾病康复。
2.忌粗糙食物以防影响消化吸收。
3.忌海腥发物以防加重病情。
4.忌辛辣油腻食物以防影响刀口愈合,及增加胃肠负担,不利疾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