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碎的古董
有一个特别喜欢收集古董的老人,对心爱的古董很是痴迷,哪怕历经千辛万苦,哪怕倾家荡产也要想方设法地买下来。有一天,这个老人在古董市场上发现了一件他心仪已久的古代瓷瓶,结果与别人讨价还价,花了不少钱才买到了手。他把这个瓷瓶绑在了自行车后座上,兴高采烈地骑车准备回家了。
老人骑着车往家赶,谁知道前面遇到了一个小坑,他没控制好车速,想着不要骑还是骑了过去,结果重重的一颠,只听“咣当”一声,瓷瓶从自行车后座上滑落了下来,摔得粉碎。
令人意外的是,老人听到清脆的响声后居然头也没回地继续向前骑车,这时旁边路过的热心人对他大声喊道:“老人家,您的瓷瓶摔碎了。”老人仍然没有回头,只是接着那人的话说道:“摔碎了吧?听声音也肯定是摔得粉碎了,没办法挽回了。”不一会儿,这个老人家的背影淹没在前面的人潮当中。
不要让“失去”左右你的“前进”
成本这个概念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那么一定有很多人好奇,沉没成本这个概念有什么特别,为什么会被心理学专家们如此关注呢?
沉没成本指的是一项业已发生,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收回的成本,通常这种情况下,明智的投资者会视其为没有发生。但是在人们的实际投资活动、生产经营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着一种决策时顾及沉没成本的非理性现象,这就是沉没成本效应(Sunk Cost Effects),当决策者没有“心理预算”即支出限制,或者没有记录累计跟踪时,他们非常有可能会被沉没成本所俘获,产生沉没成本效应,即倾向于增加投入;相反,当决策者建立“心理预算”并能够进行跟踪时,沉没成本效应就会减弱,以至于不再发生。
有人说,沉没成本效应类似于赌博,输了钱总想靠再投入赢回来,当时的人往往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继而失去了常规的理性判断能力。举例来说,一个人在等车,等了半个小时没车来,同事此时打车回家了,已经付出的半小时等车时间就是“沉没成本”,此时就要盘算,如果没有急事的话,就再等15分钟,如果再等不到我就打车走;如果有急事,我就不等了,立即打车走。而若坚持一味的等待,如果那天刚好是公车线路改了,而等车的人不甘于曾经付出的半小时等候,持续等到天黑了,车也是不会出现的,增加的只是你的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的事例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随处可见,面对无法收回的沉没成本,明智的做法应该是视其没有发生,然而更多的人却是会延续着被沉没成本效应干扰,让损失加倍。举个有意思的例子来说,有人花了十元买了电影票准备晚上去看电影,可是刚想从办公室出门的时候下起了大雨,自己又没有带雨衣或雨伞。这时应该怎么办呢?如果打的去看电影按路程来算要花三十元,而直接打的回家只要十元,执意要去看电影的话,散场之后还要继续花成本打的回家。
看电影显然不是个明智的选择,但是这个人心里想票都已经买了,不如就去看吧。谁知道到了电影院之后,才看到了小半场,他就发现这是一部自己非常不喜欢的电影,但是想想自己的电影票钱、打的费后又忍受着一直看完了这场并不喜欢的电影。出门之后的士并不好打,寒风阵阵吹来之后,这个人在意料之中感冒了。
很多人觉得“浪费”是非常可耻的,被称之为“损失憎恶”,通常情况下人们顾及沉没成本的原因是他们不想表现得太浪费,抵制浪费的原则通常是一种好原则,但却不是绝对正确的,因为不理智的结果反而会让自己丧失理智地投入更多沉没成本。就像一个发现男人外遇的女人不想离婚,因为她清楚自己已经投资了太多,青春、感情、金钱,如果再失去他,那些付出都会变得一无所有,然而她纠结在这样一场没有希望的婚姻里,还要继续付出精力、金钱、情感,而且还很有可能得不到任何回报。
当然,沉没成本的概念更多的还是被经济学领域所关心,特别是在分析商业决策的时候。最为常见的沉没成本案例就是,在品牌宣传促销过程中,导致不能被正常消化的成本,它不是典型的可能降低品牌含金量换来销量的方式,除非是在执行市场退出策略。因此,品牌在做长期投资、销售或推广决策的时候,仅应考虑未来的可能性,而不能因为最近大笔广告投资而左右方向。
沉没成本谬误就是不少企业会犯的错误,也被称之为“协和效应”,这个名字的由来起源于当年英国法国政府继续为协和式飞机提供基金的事,当时已经显现出这种飞机没有任何经济利益可言了,该项目被英国政府私下称为“商业灾难”,然而由于一些政治方面的前期因素,两国政府最终都没有能够脱得了身。
如果你认为沉没成本根本不应该产生,是完全能够避免的,也不尽然,因为除了投资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沉没成本这一极端的情况外,大多数时候所遭遇的沉没成本都是不可避免的支出,而且沉没成本也可以带来一定的优势。经常听到有人说“拿钱买教训”,“就当是花钱交学费”了,譬如情感当中沉没成本让人们经历了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
对一个行业或者产业而言,沉没成本更是构成进出壁垒的关键,并且最终决定市场的结构。早在1956年贝恩咨询公司(Bain)就指出过,若一个产业的固定成本或沉没成本很高,就会形成进入门槛。从小里面说是“没有那个金刚钻,就别揽那个瓷器活儿”,所以一些小本起家的行业在人们看来就是门槛特别低,对于初创业者们来说,也是很好的选择;然而往大里面看,特别是像能源、通信、交通、房地产、集成电路、医药等产业,具有明显规模经济和庞大硬件投入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尽管回报诱人,但是如此惊人的初始投入和高退出成本则往往使得“准进入者”望而却步。
自助守则
1.覆水难收,与其浪费时间在那些已经失去不可挽回的事情上,不如积极主动地朝着人生或事业的新目标出发。
2.沉没成本属于过去,机会成本属于将来,站在决策的这个起点时,千万不要让过去影响着你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