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厚黑成功学推崇的处世哲学是“内心方正,外表圆滑”。“方”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脊梁。“圆”是做人的表象,装糊涂、少说话、平和待人、心怀感恩是圆滑交际的手腕。无论是在商界、官场,还是交友、情爱、谋职等,都需要掌握“方圆”的技巧,这样才能无往不胜。厚黑是攻无不克的求胜法宝,方圆则是妥妥当当的处世锦囊。
1.“长乐老”的方圆之道
宗吾曰:水虽是以直线进行,但把他放在器中,它就随器异形,器方则方,器圆则圆,人的心理,也是如此。
方是指一个人的原则,每个人在社交中都有自己的原则,而圆则是指一个人维护自己原则的方式。冯道就是一个方圆高手。在五代时,他曾侍奉过五国十一君,一直官运亨通,并且同僚与百姓对他的印象也还不错。冯道虽然数次投降,但是他没有做什么坏事,他有自己的原则。他在朝中很少与同僚争论,表现得十分懦弱,而回家乡时,也从不摆官架子,尽力帮助一些贫穷的乡里人。
冯道给李嗣源当官时,有一天,李嗣源问冯道:“天下虽然富足,那百姓过得好吗?”冯道说:“谷贵则饿农,谷贱则伤农,这是常理。臣还记得近代举人聂夷中的一首诗《伤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偏照逃亡屋。’”李嗣源说:“此诗甚好。”于是让侍臣记录下来,自己经常诵读,以提醒自己。
冯道为人十分圆滑,从不得罪人,也很少跟皇上争论。但是这并不表示他是一个没原则的人,相反他是很有原则的。还曾写了一篇《长乐老自叙》来表明自己的原则,他“口无不道之言,门无不义之财”。还有三不欺,即“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而且不管贵贱都能坚持。
冯道还劝谏过后汉高祖刘知远。因为百姓违禁买卖牛皮,按照后汉法律规定要处死刑,当地的判官反对处死,还大胆地上书给刘知远,刘知远大怒,下令犯人和判官一块处死。冯道就说牛皮不应该禁止买卖,于民不利,至于判官则是个敢于直言、赤胆忠心之人,不但不应该杀,还应当奖赏。冯道还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说他失职,没有及时出来制止这种法令的实施,以致今天害死无辜百姓,让刘知远治自己的罪,最后刘知远只好赦免了判官和百姓。
很多人都认为冯道十分圆滑。的确,冯道是一个十分圆滑的人,从他先后在五国十一朝为官,并且一直任要职,人称官场“不倒翁”来说,可以看出他为人处世的圆滑之道非同一般。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把冯道说成是一个完全没有廉耻之人。而《旧五代史》则对他评价挺高,说“道之履行,郁郁有古人之风;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礼”。
实际上,在那个时代,战乱纷争,各国诸侯你方唱罢我登台,手下有一点兵力就可以称王称霸的时代,一个人想要在官场上混,并想要坚持自己“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的原则,不圆滑一点是行不通的。如果冯道不这样做,他连命都保不住,怎么可能达到自己为人做官的目的呢?
李宗吾说:“水虽是以直线进行,但把他放在器中,它就随器异形,器方则方,器圆则圆,人的心理,也是如此。”一方一圆、方圆互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将之应用到社交上,也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懂得以方圆韬略指导个人的社交行为,社交就成了一件驾轻就熟的事情。
现代厚黑经
“方圆”就是告诉人们,为人处世要做到既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又要懂得灵活变通,成为一个识时务的俊杰,而不是只知道硬坚持自己的则,做一个棱角分明、处世也方方正正、结果却到处碰壁、最终也不能坚持自己原则的人。许多取得一定的成就的人都是方圆兼顾的人,他能够很快地、很好地适应工作与生活的环境,所以取得成功也就更加容易。方圆之术,可以说是一种以屈求伸的本领,它是运用智慧来巧妙地为人处世,胜敌人。
成功学大师如是说
杰克坎菲尔说:“世上的好事并非都是留给幸运儿,而是留给那些懂得方圆之道、精于办事技巧的智者。方是为人之本,是做人的脊梁。圆是成功之道,是处世的锦囊。为人没有方,则会软弱可欺。做事不懂圆,则会处处受敌。为人做事太方正太圆滑则寸步难行。”
2.出来混,刘皇叔也顾不上面子
宗吾曰:刘备依曹操,依吕布,依刘表,依孙权,依袁绍,东窜西走,寄人篱下,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对人痛哭一场,立即转败为胜。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锋芒毕露的人会很容易遭到打击。在险恶的政治斗争中,要特别善于韬光养晦,保存自己,发展自己。刘备就很明白这个道理,在他实力弱小、投奔曹操的时候,巧妙地隐藏自己的锋芒,避免了曹操的猜忌。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刘备遭到吕布的突然袭击,失败后投奔到曹操那里。曹操器重刘备的才干,任命刘备做了豫州牧。刘备在当时虽然还没有多少兵力,在常人看来似乎不足为虑,但曹操是何等人物,他一眼就看出刘备是天下难得的枭雄,将来恐怕会和自己争夺天下。刘备也十分懂得审时度势,讲究策略。为提防曹操,消除对自己的怀疑,就在住所后面种了一块菜园,每天亲手浇水施肥,装出无所事事的样子。别人看来刘备似乎真的胸无大志,不关心天下大事了。关羽、张飞二人也对此十分不满,埋怨他:“兄长你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学小人之事。”刘备笑而不语。
有一天,刘备正在菜园浇水,曹操派人请他去赴宴,刘备不知曹操用意,心里忐忑不安地来到曹府,曹操一见刘备就笑着说:“你在家做了大好事了!”刘备当时正与汉献帝的岳父董承秘密商议要诛杀曹操。闻听此言,吓得直冒冷汗。曹操哈哈一笑,说:“玄德学习种菜,真不容易啊!”,原来是虚惊一场,刘备擦擦额头上的汗,说:“没有事做,消遣罢了!”曹操指着树枝上的青梅说:“梅子青青,正好下酒,因而邀请你一同赏梅饮酒。”原来是请自己来喝酒,刘备听了才放下心来。
酒喝到半酣,天空忽然阴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就要来临。曹操和刘备靠着亭栏遥望像乌龙一样的黑云。曹操忽向刘备提问:“你知道龙的变化吗?”刘备答道:“不太知道。”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现在是春末季节,龙随气候的变化,就像一个人得志后四海纵横一样。龙可以比作当今世上的英雄。玄德久历四方,一定非常了解当世的英雄,请说说看。”刘备说:“我浅陋无知,不惯分析世事,怎能识别英雄啊?”曹操说:“不用谦虚。”刘备故意装出没有见识的样子,历数了袁术、袁绍、刘表、孙坚、刘璋、张鲁、张绣等人。不料,曹操鼓掌大笑道:“这些碌碌无为之辈,何足挂齿!”刘备说:“那我实在不知道了!”曹操说:“所谓英雄,应该是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气。”刘备问:“那谁能担当此任呢?”曹操用手指刘备,然后又指自己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刘使君和我啊!”
刘备万万没有想到曹操会说自己是英雄,乍听之下,大吃一惊,手里的筷子,不自觉地落在地上。这时,正好电光一闪,霹雳轰鸣。刘备从容俯身拾起筷子,很不好意思地说:“刚才这声惊雷,把我手中的筷子都震落了。”曹操见状大笑道:“大丈夫也惧怕打雷吗?”刘备说:“孔圣人说:‘遇到急风惊雷一定会改变面容。’真是这样啊,我怎么不怕呢?”曹操一听,哈哈大笑。曹操以为刘备胆小无能,连惊雷都怕,这样的庸人怎是和自己争夺天下的对手呢?于是就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还派他去阻截袁术,终使刘备有机会逃脱曹操的控制,扩大自己的队伍。
刘备随机应变,巧借惊雷来掩饰了自己的惊慌神态,避免了曹操的疑心。刘备的“厚脸皮”可谓用得不露声色、出神入化。
如果说刘皇叔整天“投亲靠友”脸皮厚,这还不够分量,更能彰显其不要面子的故事是关于“借荆州”的。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采取火攻的计策,烧得曹操狼狈而逃。孙刘结盟乘胜进军,经过一年多的激战,最终夺取了荆州城。荆州地理位置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东吴主帅周瑜亲任南郡太守,坐镇荆州。刘备率本部兵马守江南的油江口,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
公安地小物薄,不利于发展,刘备就求见孙权要求借荆州。周瑜上疏说: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如果借给他荆州,将来必定会使养虎为患。孙权采纳周瑜的建议,不仅不借荆州,反而利用吴蜀联姻软禁刘备,使50多岁的刘备做了东吴的娇客。
建安十五年,周瑜病死,孙权命程普代理南郡太守,鲁肃接管周瑜的部队,负责整个荆州地区。鲁肃继任后,从吴蜀联盟以抗曹操的战略方针考虑,劝说孙权暂时将荆州借给了刘备,孙权同意了。刘备终于借得了荆州。刘备得到荆州以后,正如周瑜所说是“如同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即以之为立足点,一步步强大起来,孙权多次要求归还荆州,刘备都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推托掉了。
建安十九年夏,刘备拥兵入蜀,攻克雒城,地盘进一步扩大。二十年,又得到了益州,孙权再次要求刘备归还荆州,刘备再次拒绝,双方在荆州大打出手,只是因为曹操攻入汉中,进逼刘备新得的益州,刘备才和东吴讲和。双方以湘水为界分荆州而治。建安二十四年秋,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孙权感到越发不安,于是他终于下令袭取荆州,最终把荆州从刘备手里夺了回来。
现在,民间仍有“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的俗谈。刘备自诩是忠义仁厚,但一旦涉及切身利益时候,便显露出厚黑的本性,也就不管什么“有借有还”的规矩了。
现代厚黑经
进入社会不久,自己的力量很有限,投靠他人门下寻求帮助和保护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一点上“皇叔”刘备也必须遵守。如果能脸皮厚一点儿、为人低调些,则更能赢得别人的好感,刘备假装“胆小”被雷声惊掉了筷子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在江湖上混是讲究先来后到论资排辈的,不管你是硕士博士,还是“海龟”“海带”,论经验都赶不上人家小小年纪就出道的“前辈”。所以,放下你的架子,收起你的自尊,多反省自己的缺点,少夸耀自己的优点,更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喜爱。所谓鹰立如睡,虎行似病。在真枪实弹的江湖较量中,聪明人要学着用“藏巧于拙、用晦而明、聪明不露、才华不逞”等低调韬略来隐蔽自己的行动,死要面子无法成功,抛开浮华的表象追求深刻的内涵方可成就大器。
成功学大师如是说
曾经担任香港教育电视台台长的李銮辉提醒大家:“中国人都爱面子。想成功,一定要克服自己的心病。这个对于中国人来讲,有时是很困难的。要学会在心理上平复自己的心态:不卑不亢。”
3.刘禅真的“不思蜀”吗
宗吾曰:我们虽不想实行厚黑,也须提防人在我们名下施行厚黑,所以他们的法术,我们不能不知道。
魏国大将邓艾灭蜀汉以后,后主刘禅作为阶下囚来到魏国都城洛阳,随同他一起到洛阳的只有合正和刘通两个人。刘禅到了洛阳,权臣司马昭用魏元帝的名义,封他为安乐公。
有一次,司马昭大摆酒宴,请刘禅和原蜀汉臣僚参加。宴中,故意让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一些蜀汉的大臣看了这些歌舞,伤心得掉下眼泪。只有刘禅看得十分高兴。
司马昭宴后对属下说:“刘禅这个人没有心肝到了这步田地,即使诸葛亮活到现在,恐怕也没法使蜀汉维持下去,何况是姜维呢!”几天后,司马昭问刘禅:“你还想念蜀地吗?”刘禅回答说:“这儿挺好的,我不想念蜀国。”
合正在旁边听了,觉得刘禅的回答太不像话。后来他悄悄地对刘禅说,您不该这样回答晋王,以后如果晋王再问起您,您应该流着眼泪说:我祖上的坟墓都在蜀地,我心里很难过,没有一天不想那边。这样说,也许晋王还会放我们回去。
刘禅点头答应,后来,司马昭果然又问刘禅,刘禅就把合正教他的话原原本本背了一遍。他竭力装出悲伤的样子,但是挤不出眼泪,只好闭上眼睛。司马昭听他的声音,看他的神态,都挺像合正,就笑着说:“这话好像是合正说的啊!”刘禅傻傻地说:“对,对,正是合正教我的。”
司马昭不由得笑了,左右侍从也忍不住笑出声来,从此对刘禅放了心。后人都以为刘禅真昏庸无能,而且“全无心肝”,连故国都不想。其实刘禅正是通过装糊涂来保护自己。倘若司马昭看出他在思念蜀地,恐怕连命都保不住。为了保命,他就揣着明白装糊涂,让司马昭不再怀疑他,好安度余年。司马昭以为自己戏耍了刘禅,而实际上却被刘禅耍了。刘禅在公元271年去世,终年66岁,在当时也算是长寿了。
李宗吾说,我们固然不行厚黑,但是也要能够看透别人对我们行厚黑的把戏,虽然不去挑明,但是也好对自己进行保护。而有的时候,有人如果行厚黑来对付我们,要将我们搞垮,或者置于死地,我们则要通过揣着明白装糊涂来进行反击,扞卫自己的权益。
魏明帝曹临死前,让大臣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佐年幼的太子曹芳。曹爽因为是皇族宗室,所以就开始排挤司马懿,企图独揽了大权。司马懿见曹爽如此着急地想把他赶走,就干脆顺水推舟,称病不上朝。司马懿虽然不再上朝,但是因为他已经在朝中经营多年,还有很大的势力。曹爽对他还是不放心。于是便派心腹去试探他。曹爽派手下李胜假意探病。司马懿心知肚明,就演了一出戏。李胜在司马懿家的客厅中等了好久,才发现衣冠不整的司马懿由两个婢女扶着走了出来,浑身还在发抖。在同李胜谈话时,他装聋作哑,说话语无伦次。婢女侍候他穿衣服,他抖得抓不住,衣服掉在地上,服侍他喝粥,也难以下咽,粥从他嘴边流了下来,粘满衣襟。李胜说:“当今主上尚幼,天下恃赖明公。听说明公的旧病复发,没想到如此严重。如今我承蒙皇恩让我回荆州任职,特来向您告辞。”司马懿故作气喘吁吁状说:“我年老病重,死在旦夕。你去并州,并州靠近胡地,可要好好防范。恐怕我们再不能相见了。”李胜纠正道:“我是回荆州,不是去并州。”司马懿又假装糊涂说:“您要到并州,请努力自爱。”李胜又重复一遍:“我是回荆州,不是去并州!”司马懿装作刚刚明白的样子说:“我年老糊涂,没有听懂您的话。您调回荆州,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最后,司马懿还特地拜托李胜照顾自己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李胜竟都信以为真,回去告诉了曹爽。曹爽以为司马成功学大师如是说懿马上就要死了,根本不用担心了,就更加嚣张,同时也放松了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