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奖的感觉。
1988年10月17日凌晨6点半,刚刚起床的埃利昂接到一个电话,恭喜她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获得诺贝尔奖的埃利昂以为是记者跟她开玩笑,说什么也不相信,直到记者告诉她一同获奖的还有希钦斯和布莱克时她才相信。20世纪50年代以来,诺贝尔奖很少光顾药物研究的成果,并且从不“青睐”没有博士学位的科学家,尽管埃利昂拥有好几所大学的荣耀博士学位。
但那毕竟不是“正宗”的博士学位。
埃利昂获得诺贝尔奖后,曾有很多人问她:“得奖的感觉怎么样?”
埃利昂说:“感觉当然很好,但得奖并不能代表一切。”
稍微停顿了一会儿,埃利昂又接着说:“我绝不是贬低诺贝尔奖,它带给我很多荣誉与收获,但如果没有得奖,所有的事情也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使病人痊愈。”
埃利昂还说:“还有什么比治疗疾病的工作对人们的生命更有益更让人高兴的呢?我们不断收到病人的来信,很多是那些患白血病孩子写来的,孩子们的感激之情,比之成人的更让人难以忘怀。”
哈佛家训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平和的心态,从不为了得奖而从事科学研究的人生哲学。因为科学研究容不得半点浮躁之心,这也是他们能够成功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再大的荣誉,也不可能超过科学成功本身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获奖以后1947年10月上旬,活泼开朗的格蒂先于丈夫得知他们夫妇双双荣获诺贝尔奖的消息。她先给斯德哥尔摩回电,告知诺贝尔奖委员会他们夫妇到达的大体时间后,一个人开始悄悄地收拾行李。
直到临行前的一个晚上,她才假装漫不经心地对丈夫说:“亲爱的,我们明天该动身了。”
卡尔正靠在沙发上看书,听到妻子的话,他莫名其妙地问:“动身?动什么身?去哪儿?”
“明天一早,我们先是飞伦敦,然后再转乘班机前往瑞典斯德哥尔摩。”
“亲爱的,难道你不知道战后的欧洲还满目疮痍吗?”卡尔以为妻子想到欧洲旅行,不解地问。
“我们是到瑞典去接受诺贝尔奖,我们和豪塞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不会吧?他们为什么不早通知我们?”卡尔以为妻子开玩笑。
“人家早就通知了,是你自己不关心,既不看报纸,那么多人来采访我们,还有很多教授来祝贺你,你也不问问为什么。”
“亲爱的,我没有时间,我不想出远门,你一个人去吧,你代表我们俩。”
看得出,卡尔并没有因为获得诺贝尔奖而显得特别兴奋。
“那怎么行?我已经代你复电,答应我们俩双双前去领奖。”卡尔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格蒂看了一眼丈夫,开心地收拾剩余的行李去了。
哈佛家训。
获奖对格蒂来说,是一次旅游机会,这样恩爱夫妻既可以领奖,又可以享受一次难得的旅游;对卡尔则意味着时间的浪费,他并没有因为获奖而觉得特别兴奋。
快乐是一种感觉。
美国的诺曼·麦克伊斯文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我换班的时候在外面扫地,看见一名老妇坐在角落里。她身穿旧式印花洋装,褪色的黄毛衣,一双褴褛的黑鞋。那一晚奇冷无比,我不禁注意到她没穿袜子。
我问她袜子在哪里,她说她连一双袜子也没有。我低头看着这位瘦弱的老妇,我知道她需要的东西很多,不过那时我能给她的就是一双温暖的袜子。我脱下运动鞋,拉下白色的新袜子,就在停车场上把袜子穿在了她的脚上。我想这只不过是举手之劳,可是她的回答叫我终身难忘。她用充满爱意的眼神抬头看着我,仿佛祖母看着自己的孙子。她说:“谢谢你。十分感谢你。
如果有什么是我最爱的,那就是晚上睡觉有双暖和的脚。这种感觉我已经记不得了。”那晚我开车回家,内心洋溢着喜悦。
隔天晚上我在那间热汤供应站轮班时,有两名警察走进来。他们想打探一个女人的消息,她的邻居发现她死了。他们拿那个女人的照片给我看,她就是接受了我的袜子的那个人。
我难过地问:“发生了什么事?”
警察告诉我,她是个老寡妇,没家人也没什么朋友。她住在一间没有暖气的简陋房子里。有位邻居偶尔去看她,最后发现她死了。警察抬起头来继续说:“你知道吗,验尸官处理尸体的时候,我也在场。很奇怪,我看到她一脸祥和。她面部的表情既满足、安详又平静。我希望我走的时候也能看起来像那个样子。”
我想起了我把袜子穿在她脚上时她所说的话:“如果有什么是我最爱的,那就是晚上睡觉时有双暖和的脚。”
对于一个贫穷的老妇人来说,有一双温暖的袜子就能够心满意足,甚至死而无憾了,这对那些在名利场中沉浮的人来说,难道不应该有所启迪吗?
一双温暖的袜子带给一个贫穷老妇人的幸福和快乐胜过拥有豪宅、香车的巨富,快乐没有贫富贵贱之分,只在我们每个人的感觉中。懂得替别人考虑会让我们赢得快乐和幸福的感觉。在做许多事情时,把别人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并做出一点适度的奉献,结果会不一样。
丽莎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每到周末的时候她都要去两英里以外的树林里捡柴。那天是个好天气,丽莎一会儿就捡了许多木柴。太阳升起来了,丽莎感到口渴难耐,于是找了一个阴凉的地方休息,顺便吃些东西,因为她要到下午的时候才能回去。
小溪旁边有一棵大树,那可是个不错的休息地方。当她到了那里的时候,发现那里长着一些熟透了的野草莓。
“正愁着这些干巴巴的面包怎么吃下去呢!把草莓夹在面包里的味道一定好极了!”丽莎把帽子放在草地上垫好,小心翼翼地把熟透了的野草莓一个个放在里面。
“要是妈妈能和我一起分享这些美味该有多好呀!可是她现在却在阴暗的屋子里承受病魔的折磨。”想到这些,丽莎把即将送入嘴里的草莓放了下来。
“还是给妈妈留着吧!她现在正病着呢,吃了这些草莓,她一定会好受一些!”丽莎想道。
可是那些草莓实在是太诱人了,丽莎心想:“我干了一天活了,就吃一点吧!”于是她就把草莓分成两堆。但是,每一堆看起来都很小,她便又将它们放到了一起。
“只尝一个!”她想。无意中,她把最好的一颗拿了起来,快要送到嘴里的时候,她发现那是最好的一颗,于是她又把草莓放下了,心想:“我要把最好的留给妈妈,不,我要把全部的草莓都留给妈妈。”
最后,丽莎一颗草莓也没有吃,她又去捡柴了。
黄昏的时候她回到了家,当她放下柴火时,听到了妈妈的呼唤:“丽莎,你帮妈妈倒杯水吧!我有些口渴。”丽莎高兴地把草莓送给妈妈。
“这是你专门留给妈妈的吗?”妈妈眼中充满了泪水。
“是的。”丽莎说。
“妈妈因为有你这样的孩子而感到骄傲,上帝保佑你!”
丽莎心想:“原来奉献是一种如此快乐的感觉!”
把快乐拿出来和别人一起分享,快乐就会增值。快乐的法则绝不是越给越少,相反,当我们在为别人多付出一些时,我们同时能享受到快乐。
茜茜长着一双深蓝色的大眼睛,有着洁白光滑的皮肤,脸上总是挂着阳光般的笑容,对每一个人都是那么和蔼可亲,就好像是上帝派到人间的天使。
疼爱她的爷爷喜欢叫她阳光女孩。小朋友们都喜欢她,因为她从来不嘲笑和讥讽别人。
有一次,一个穷人家的小姑娘因为穿着破旧而被其他的小朋友戏弄。茜茜听说过她,那是一个可怜的小姑娘,她的妈妈很早就离开了她,而她的父亲是个铁匠,喜欢喝酒,常常被人从镇上的小酒馆里抬出来。他脾气很坏,总是朝她发火。因为上不起学,她只好整天带着比她小两岁的弟弟在学校外边看茜茜她们上课,眼睛里是一种羡慕的眼神。
“她一定很难过,我应该帮帮她。”茜茜心想,于是快步跑出去将小姑娘领到了自己的房间里,轻轻地对哭泣的小女孩说道:“我做你的朋友好吗?以后我们可以一起玩。”
“是真的吗?你要做我的朋友?”小姑娘高兴地说。要知道,很多的小朋友都因为她暴躁的父亲而离她远远的。没有朋友的生活是多么难熬。
“是真的,我叫茜茜,你叫什么?”茜茜回应道。
“我叫阿莲娜。”小女孩高兴地说。
“你的手链真漂亮。”茜茜注意到阿莲娜手上的手链。
“谢谢。你喜欢就送给你吧!”阿莲娜说。
“这份礼物实在是太好了!”茜茜说道:“我也要回赠给你一件礼物。”说着将自己的漂亮衣服和鞋子作为礼物送给了她。
穿上新衣服和漂亮鞋子的阿莲娜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拥有朋友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
哈佛家训幸福和快乐的获得有时并不需要太多外在条件的缀衬,它们来自一颗健康而愉悦的心灵,突破自我的藩篱,幸福的感觉就如泉水般涌出,让我们沉浸在自己和他人的快乐之中吧!
将快乐变成习惯。
一位闻名遐迩的老人被电视台节目主持人作为特约嘉宾邀请来参加活动。她确实是一个非常杰出的老人。她所讲的话完全没有经过特别的准备,更没有经过任何排练。这些话与她的个性是完全一致的,她精神极好,容光焕发,充满快乐。无论她想说什么,她都毫不掩饰,而且思维敏捷。她的机智幽默让听众捧腹大笑,大家都非常喜爱她。
这次节目,她给人以深刻印象。她也和其他人一样感到特别的兴奋。
最后,节目主持人问这位老人为什么总是这样高兴:“你一定有什么特别的让自己快乐的秘密。”
“不,没有,”老人回答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秘密。这只不过和你脸上的鼻子一样普通。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我有两种可能的选择:要么高兴,要么不高兴,你想我会选择什么呢?当然,我会选择快乐,这就是全部的秘密所在。”
这似乎也太过于简单,而且这个老人的思想也好像是太肤浅。但是,这让我们想到了林肯,林肯曾经说过境由心造,你的心里有多快活,你也就会得到多少快活。如果你想让自己不开心,那你时时刻刻都可以不开心。而且,这也是世界上最容易做到的事情,只要选择不开心就可以了。你可以告诉自己什么事情都不顺利,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自己满意,那么,你肯定就开心不起来。但是,如果你对自己说:“事情进展良好,生活也不错,所以,我选择开心”,那么,你肯定就会快乐起来。
我们快乐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心灵所养成的习惯,培养欢畅的心境,养成快乐的习惯,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精彩。
露西莉的生活一直非常忙乱,在亚利桑那大学学风琴,在城里开了一间语言学校,还在她所住的沙漠牧场上教音乐欣赏的课程。她参加了许多大宴小酌、舞会或在星光下骑马。有一天早上她的心脏病发作,整个人垮了。“你得躺在床上静养一年。”医生对她说。医生居然没有鼓励她,让她相信她还能够健壮起来。
在床上躺一年,做一个废人,也许还会死掉。她简直吓坏了。不知道为什么她会碰到这样的事情。可是她还是遵照医生的话躺在床上。她的一个邻居鲁道夫先生,是个艺术家。他对露西莉说:“你现在觉得要在床上躺一年是一大悲剧,可是事实上不会的。你在思想上的成长,会比你这大半辈子以来多得多。”她平静了下来,开始想充实新的价值观念。她看过很多能启发人思想的书。有一天她听到一个无线电新闻评论员说:“你只能谈你知道的事情。”
这一类的话她以前不知道听过多少次,可是现在才真正深入到她的心里。她决心只想那些她希望能赖以生活的思想——快乐而健康的思想。每天早上一起来,她就强迫自己想一些她应该感激涕零的事情:她没有痛苦,有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儿。她的眼睛看得见,耳朵听得到收音机里播着的优美音乐,有时间看书,吃得很好,有很好的朋友。她非常高兴,每天来看她的人多到使医生挂上一个牌子说,她房里每次只许有一个探病的客人,而且只许在规定的几个钟点里。
从那时候开始,到现在已经有9年了,她过着丰富而又生动的生活。她非常感激能在床上度过那一年,那是她在亚利桑那州所度过的最有价值、也是最快乐的一年。她现在还保持着当年养成的那种每天早上算算自己有多少得意事的习惯,这是她最珍贵的财产。她觉得很惭愧,因为一直到她担心自己会死去之前,才真正学会怎样生活。
露西莉·布莱克所学到的这一课正是撒姆耳·约翰博士在几百年前学到的。“养成看每一件事理想的一面的习惯,比每年赚1000多镑更值钱。”
某天清晨,在一节老式火车的卧车中,有大约5个男士正挤在洗手间里刮胡子。经过了一夜的疲困,隔日清晨通常会有不少人在这个狭窄的地方作一番洗漱。此时的人们多半神情漠然,彼此也不交谈。
就在此刻,突然有一个面带微笑的男人走了进来,他愉快地向大家道早安,但是却没有人理会他的招呼。之后,当他准备开始刮胡子时,竟然哼起歌来,神情显得十分愉快。他的这番举止令某个人感到极度不悦。于是这人冷冷地、带着讽刺的口吻对这个男人问道:“喂!你好像很得意的样子,怎么回事呢?”
“是的,你说得没错。”男人如此回答着:“正如你所说,我是很得意,我真的觉得很愉快。”然后,他又说道:“我是把使自己觉得幸福这件事当成一种习惯罢了。”
这就是那个男人说话内容的全部。随后,所有在洗手间内的人都把“我是把使自己觉得幸福这件事当成一种习惯罢了”这句富有深意的话牢牢地记在了心中。
哈佛家训。
不论是幸运或不幸的事,人们心中习惯性的想法往往占有决定性的影响地位。设法培养愉快之心,并把幸福当成一种习惯。那么,生话就好像一连串的欢宴。
如花的心情。
一家信誉特好的大花店以高薪聘请一位售花小姐,招聘广告张贴出去后,前来应聘的人如过江之鲫。经过几番口试,总经理留下了三位女孩让她们每人经营花店一周,以便从中挑选一人。这三个女孩长得都如花一样美丽,一个曾经在花店插过花、卖过花,一个是花艺学校的应届毕业生,余下一个是一个待业青年。
插过花的女孩一听总经理要让她们以一周的实践成绩来竞聘,心中窃喜,毕竟插花、卖花对于她来说轻车熟路。每一位顾客进来,她就不停地介绍各类花的象征意义以及给什么样的人选什么样的花,几乎每一个人进花店,她都能说得让人买去一束花或一篮花,一周下来,她的成绩不错。
花艺女生经营花店,她充分发挥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从插花的艺术到插花的成本,都精心琢磨,她甚至联想到把一些断枝的花朵用牙签连接花枝夹在鲜花中,用以降低成本……她的知识和她的聪明为她一周的鲜花经营也带来了不错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