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他躺在一个瀑布旁边,努力给自己正在创作的一篇童话加上像拉封丹那样华美的诗意装饰,可是,他冥思苦想、斟酌推敲,最终却毫无所获,迷蒙之中,他突然看到寓言女神出现在他的面前,微笑着对他说道:学生干吗要这样吃力不讨好呢?真理需要寓言的优美,可寓言何必要这样和谐的优美呢?你这是往香料上涂香料啊。寓言只要诗人的发现就够了,一位不够矫揉造作的作家,他讲的故事应该是一位智者的思想才对。说罢,女神消失了。原来他做了一个梦,然而,寓言女神的话却深深地触动了他的灵魂,从此他突破自我,以后他的寓言更注重故事的简练和智者的思想与发现,成了一个有个性独特创作精神的伟大的作家,成了一个努力地把自己的寓言写成“神圣幻象的神谕”的人。
自我,往往就是一种长期形成的习惯,并被这种习惯紧紧束缚着心灵的故我,一个人如果不能突破这个故我,那么他就会在自设的固执或拘泥与成势的陷阱中不能自拔。一个人如果被故我完全封闭了起来,那么,他就成了一头拉磨的驴子,看起来他也非常的忙碌和勤奋,但他再也不是一匹在天地间呼啸向前的骏马了。
人总是被自己的心灵拉住,突破自我心灵的绊马索,我们将无限飞翔。时时做个有心人,永远不满足于现状,不断突破自我,突破极限,不满足于现状,坚持梦想,不断向前。
想送给大人的心里话。
成功需要不断进取。
不满足于现状,从某一种意义来说应该是一件好事情。
作为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进取,而作为父母能做的除了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之外,更重要的是不断给予孩子精神上的鼓励,让孩子知道,没有最好只要更好。生活中的强者永远是那些不满足于现状的人。不断地给孩子提出新的要求,使其不断地朝着目标向前。
送给那些在为父母读书,而不是为自己读书的孩子。
阻碍成功的心态。以前的孩子都是为社会、为国家而读书,现在往往很多小孩考了个好成绩,就讨好似的对父母说,“我又为你们考了个好成绩”。言下之意,是在为父母读书。一个男孩在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要去自杀,哭着说自己给父母丢人了。现在要找一个为自己读书的孩子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不为自己读书导致的结果就是读书很苦,读书很累,读书很无味,学习也就从享受变为了难受。
心灵破解密码。
把读书看成为自己淘金,苦的也变成甜的了。
题记。
人需要一点点的私心。
心理学家在游泳池中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故意安排不同的人溺水,然后观察有多少人会去营救他们。在长达一年的试验中,当老人“溺水”时,累计有20人进行了营救;当可爱的孩子“溺水”时,累计有32人进行了营救;而当性感女子“溺水”时,营救人员的数字上升了一倍。至于原因大家应该是一目了然的。
一群人在乘车遭遇意外时,第一反应都是抱紧自己的头,而不是去护住别人的头(父母保护子女或许是唯一的例外,但也是保护自己的),这个直接反应,如果只用生命自我保护本能来解释,恐怕很难说得通。当然,有时也有奋不顾身保护他人的道德崇高者,但这好像都是极少数,从类似场合看,大多数人都还是在保护自己,这似乎也可以应证“人的本性中都有自私的一面”的说法。还有两个例子:
在一个小区里,物业管理人员在草地上立了一块警示牌,上面写着:请勿践踏草地!可还是有人为了走近路而在草地上踩出了一条路来。成了路的草地肯定不是一个人可以走出来的。后来,物业管理人员更换了所有的警示牌,上面写着:草地已喷药杀虫,请勿靠近!从此,践踏草地的人再也没有了。
一座城市的郊区有一座水库,每年夏天都吸引大批游泳爱好者前去游泳。而水库是城市自来水工厂的重要取水源,为了保持水源的清洁卫生,自来水厂在库区竖起了许多“禁止游泳”的牌子,但效果并不理想,人们照游不误。后来自来水厂换了所有的禁止类的标语,公告牌上写着:“你家用的水来自这里,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请保持清洁卫生。”结果,库区中的游泳者就鲜见了。
这两个事例也可以证明,人性中有自私倾向。他们不走草坪、不去游泳虽然行为不同,但原因是相同的怕伤害到自己的利益:前者是怕自己中毒,后者是怕自己喝到不卫生的水。我们每个人都有基于自身利益需要的一点个人利益,只有为自己做的事情,大家才会全心全意把它做好。
你在为谁而读书,也许有的人会回答:“我在为我父母读书,为了让他们过上好生活而读书。”也许有的人会回答:“我在为老师而读书,为了得到老师一个称赞的眼光,或是卷上那虚假的100分……”这些想法应该只是读书的动力之一,如果你仅仅认为读书是为了别人而读,这样只是被动的学习,而永远不能真正领悟到学习的乐趣。
的确我们常常会产生疑惑:“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为谁读书?”总是想着“我在为我父母读书,为了让他们过上好生活而读书”,可是读书的辛苦却是你自己来承受,如果天天这样,再有意志的人也会感到厌倦,会产生反感,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渐渐就会形成厌学心理。这都是为父母读书的后果。
读书很苦,读书很累,读书很无味。我觉得还是要找一个为自己读书的理由:吃这份苦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这犹如是淘金的人,虽然淘金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是由于知道淘来的金子是属于自己的,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大家也还是前赴后继。如果把读书也看成了淘金,知道淘来的金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什么苦都能熬过去了。
其实我认为读书比淘金还有利润,因为读书淘的是知识。读书是为了给今后的人生铺上毯子,把一个个绊脚石压在下面。总而言之,在学习中找到自己为自己读书的理由,读书的枯燥无味也就荡然无存了,这才是学习的最好方式。
把读书看成为自己淘金,苦的也变成甜的了。
想送给大人的心里话。
聪明的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不断翘起的大拇指、一个个发自内心赞许的微笑、一句句“你能行”“你真棒”,不断地赏识可以使你发现孩子那么多可爱又令人感动的闪光点,发现孩子有那么深的潜在能力!孩子也会因为你的鼓励,产生学习的动力,也就找到了为自己读书的理由。
送给那些考试只求达到中等水平的孩子。
阻碍成功的心态。现在的许多孩子迫于学习压力的繁重,往往是为了达到心中的某种平衡,比如交友,上网,逛街,对于学习,不能全心全意,做到极致,时常会为那些事而分神。那么每次考试来临时,也就只能求一个中等水平。其实,现在每个孩子学习都是为了高考,为了今后的出路,做到极致,投心于学习,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便能求个更高水平了!
心灵破解密码。
凡事不做则已,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题记。
做到极致。
一位医生为一个病人动手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肃穆,无情,而是在精彩的对话与欢乐中为病人敷好伤口。在手术本可以结束,而且有病人正在等他的状态下,他并没有匆忙离开,而是耐心地为病人裹了块漂亮的棉垫,让他舒服,并细心地为他绑好纱布,等一切完满结束时,病人想着要离开。别动!医生没有说话,是用他的双手告诉他的。而后,用他的手指把那纱布结皱着的四个角一一施展开来,结了一朵漂亮的蝴蝶花,这才微笑地离开。他十分完美地完成每一个微小的细节原来他就是这家医院的院长。
凡事不做则已,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其实,做好细节,便是把事情做到极致。海尔集团把对待细节的态度,落实到工作的每一环节中去,例如,在生产环节中,为去除冰箱表面操作人员手套留下的污迹,海尔管理人员绞尽脑汁,终于找出原因,并想出对策,拒绝了这种现象再次发生。这就是海尔精神:做好细节,创造理想,创造思维,创新工作方法,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极致。
企业尚能如此,那具有“极致”精神的民族,定会非同一般。
日本的餐馆洗盘子一定要洗七遍,一个中国留学生取巧只洗了三遍,结果这个留学生再也找不到工作,最后只好离开日本。这不稀奇,日本宾馆领班培训中国员工时做保洁示范,他把抽水马桶洗干净后,从中舀了一杯水喝掉。那才稀奇。
说日本人观看体育比赛,几万人离开场后,地上不留一个烟蒂,一片纸屑,一丝痰迹。这已为世人所熟知,其实这不算什么。一次堵车,从一豆半岛到东京的公路上,几万两车一辆挨一辆排了一百多公里,(那段时间)几乎所有的车都是回东京的。道路右侧堵成一条龙,左侧空出一条“无车道”,谁要是开到左侧,可以一溜烟直奔东京。可就是没有一辆车插到空荡的“无车道”超行,一百多公里的塞车路上,不见一名交通警察维护秩序。在近十个小时的时间里,车流一步步地挪,一尺尺地挪,静悄悄,不闻一生鸣笛,他们自己把塞车状况化解了。
这些事例可以证明,日本人做事注重极致,日本是一个具有“极致”精神的民族。可以说,如今的日本有如此般的高度发展,那是必然的。
日本群众中有十年如一日,在内蒙古沙漠义务植树两百万株的“中国沙漠日本绿化协力队”;有在中东常年冒着炮火扩宽苏伊士运河的工人;有二十年救助中国留学生的“留学生之父”;有连续十个小时仰头作业(修复金阁寺塔顶),中间不上一次厕所的工匠;有为了研制碗装面,两年里顿顿吃快速面,最后把胃口吃倒的食品研制人员……极致是一种执著,是一种动力,带动了整个民族的发展。
从管理角度说,细致的管理固然增加了管理难度,但也规范了管理行为,成效是明显的。印度的一家东方酒店,规模,设施都不是当地最好的,但总是宾客盈门。这里的服务人员被规定必须记住当日入住宾客的姓名,还要了解宾客的喜好,职务,生日,包括最爱的桌椅等等,还会在日后为顾客送上生日礼物。这种种的细致,为酒店留住了客源,带来了盈利。所以,极致是一种创造,一种工作作风,更是爱心的表现。
那么,对于那些考试只求达到中等水平的孩子,我们应该质问:“你是否在学习中注重细节,把每一件事都做好呢?”也许其中的许多孩子会傻傻一笑,无言回答。有一句话这样说:绊倒人的往往不是大山,而是一颗颗不起眼的小沙子。所以,必须让每一个孩子学会做好细节,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极致。那么,今后无论对待学习,还是生活,都会在“极致”中度过。
细节是一种态度,一种能量,是一种用心做事的极致之美。其实,我认为每个孩子同样在读书,用同样的时间学习,应该疑惑:为什么自己不是最好的。只求中等,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不平衡。
孩子的明天掌握在他们自己的手里,做到极致吧,明天更美好。
想送给大人的心里话。
让孩子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应持积极的态度,去支持,去鼓励他们,比如,孩子做事之前,家长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孩子成功以后,说:“你果然做到了,真了不起。”从孩子学步时起,就注意肯定和鼓励,但要避免不符合实际的夸奖。从而使孩子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并充满信心。
“凡事不做则已,做,就一定要做到极致”,这是对每个孩子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