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丁点的风吹雨打,只有在磨难中成长的“狮子”才能面对挫折,只有敢于离开父母、敢于独立的孩子才能胜人一筹。
所以你在韩国学校的大门口,不会看到像中国一样来接送孩子的爸爸妈妈,因为他们都会独立地上学放学;你也不会看到在惊险刺激的游戏旁有大人的身影,因为他们更加独立;你更不会看到中国小孩像外国小孩一样18岁就独立旅行冒险,因为中国的小孩更加依赖父母不敢独立,而外国小孩恰恰相反,他们独立、有勇气。
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舌梭利说过这样一句话:“儿童的性格发展是儿童自我努力的结果,它与外部因素无关,它取决于儿童那旺盛的创造力和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障碍。”障碍是孩子成长的必要先决条件,面对障碍,我们不能回避,不能视而不见,而要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勇敢地去面对它,克服它。
所以,为了孩子的将来,我们要把父母紧握的手松开,让我们自己去走。摇摇晃晃走在今天,踏踏实实走向未来。而那些经不起一点困难和挫折的,不敢离开大人,不敢长大的孩子,更应该独立、自强、勇敢,要敢于走出父母的溺爱怪圈,创造自己辉煌的人生。
想送给大人的心里话。
尊重并赏识孩子。
要赏识自己的孩子,要对孩子做的事情表示赞同和赏识。当孩子自己在做某件事情,即使做得不是很好,也要对其表示赞赏。
同时也要尊重自己的孩子。当孩子决定要做一件事情时,要尊重他的决定。如果你认为不对,也不能严厉地斥责他,可以委婉地跟他讲明道理。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大人要注意这方面。
送给那些家长疏于甚至无人照顾的孩子。
阻碍成功的心态。现在的有些孩子由于家长的疏于照顾,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疾病:自卑、缺少安全感,缺少亲切感,孤僻。缺少父母的关爱,孩子很难自己学着长大,自己照顾自己。甚至有些孩子不想长大,贪婪地依赖父母无尽的照顾。缺少了父母在身边,孩子似乎做什么都无能为力了。
心灵破解密码。
孩子就像大树,只有自己学会吸收雨水和阳光,才能生根发芽。
题记。
学会自己长大。
台湾第一女富豪王雪红,从小父母工作繁忙,很少花时间多照顾她。而她自己努力地照顾自己,凭着自己的奋斗,在1992年,创办威盛电子。创业时,王雪红用母亲送的房子作抵押,从银行拿到500万台币(合100多万人民币)贷款,这是王雪红创业时从家庭获得的唯一间接支持。而后,她没拿过家里的一分钱。
10年后,她创办的威盛集团已成为全球三大芯片商之一、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厂商。尽管现在仍有人在介绍她时说,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的女儿,事实上,正如她自己所说“一切都是自己一手做出来的”。
十年的艰辛和困难磨炼了她,使她愈发地执著和坚定。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2005年度25位“亚洲之星”有她,《华尔街日报》评选的“亚洲女主管10强”有她,便是对她最好的证明。
而有一个很久的故事正与此相反,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对很久都没孩子的夫妇,终于生下了一个孩子。于是对他宠爱有加,长大以后什么事都不让他干,使他连基本的生活也不能自理。有天,夫妻两个出去,帮他烙了个饼,挂在脖子上。可是,当他们回来时发现宝贝儿子还是饿死了。
这个故事既可笑又可悲,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儿子连眼下的饼都难以吃到。也许你正在嘲笑他的蠢行,可是你自己是否已经学会了自己长大,自己照顾自己呢?对已经在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下生活了十多年的你,也许正是中国计划生育的产物。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是家中的掌上明珠,从小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离不开对父母的依赖。但现在,父母的工作日益忙碌,你再也不是只能由别人照顾的小娃娃了。你必须体谅父母的繁忙,学会自己长大。就像蛹,只有自己经历破茧的痛苦,才能长成美丽的蝴蝶,才能自由地飞翔。
而许多西方国家的孩子就很值得我们学习。在澳大利亚,再富也要“穷”孩子,冬天,孩子只穿单衣;夏天,用太阳磨炼孩子的意志。大人再富,对于孩子口渴,也只让他喝自来水;打预防针时,任孩子去闹也绝不一哭就抱。再小的孩子也得到海边冲浪。他们始终认为“孩子迟早需要闯出一片天”。在美国,家长在孩子很小时就让他们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富人家的孩子在学校毕业后也得搬出去,自谋生路。农民家的孩子还要分担农田里的农活,锄草、铲雪、扫落叶。在瑞士,在女孩中学毕业后,需要在一户人家家里当女佣。既培养了劳动能力,又提高了语言能力。在我们的邻国日本,无论是多小的孩子在全家外出时也得自己背一个背包。“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这是父母所持的态度。甚至在原西德,有法律规定:孩子在到14岁时需承担一些家里的义务。
还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朋友去美国访问时,看到他美国朋友的两岁的儿子正在大水盆中玩水,正感叹孩子的快乐,美国朋友忙纠正道:他不是玩水而是在洗澡。不禁感叹自己的孩子在两岁时,哭着喊着,在强劝下才洗澡,而这个两岁的美国小男孩却已经能欢快、惬意地自己洗了。
而对于你呢,离开了父母你会怎样?是觉得世界失去了光明,上帝对你不公平,于是自暴自弃,残害自己,同时伤害别人。还是重拾心情,将这一切视为一个挑战,勇敢地,义无反顾地战胜它。
在越来越繁忙的今天,你不能再指望着家人时时都在身边,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做的事。你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学会在困难中自己长大。生活、学习的一切都得靠自己。自立是你所必需一切的能力。就像大树如果连吸收雨水和阳光都不会,又怎么能生根发芽。父母把你带到这个世界,而生活是你自己的,永远依赖父母,何时才能长大,又怎么能成就梦想。
想送给大人的心里话。
亲手呵护真情。
如今的社会竞争日益地激烈,父母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也许就忽视了对孩子的照顾。冰冷的信用卡,定期的电话问候不是全部。他们需要的是父母在身边的那份温暖。亲手做,通过你伸出的手,感觉到你的“亲”,看到你的“心”。家长们在百忙中,适当的照顾有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但也不能对孩子投入100%的精力,以免他们产生依赖心理。时时了解孩子的想法,这才是最重要的。
送给那些离不开父母而生存的孩子。
阻碍成功的心态。现代社会,信息媒体时常出现学生因受不了学习高考的压力,跳楼自杀的情况。这种形势日趋严重,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孩子整天抱怨学校的教学制度,抱怨学习的压力,抱怨家庭环境的不尽如人意,抱怨社会竞争太过激烈,总觉得自己是最苦的。渐渐地,他们失去斗志,逃避一切生活社会给予他们的责任。最终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安排。
心灵破解密码。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题记。
你会自立吗?
这个奇怪的领域对你来说并不陌生,可是你未必知道其中的奥妙,你所经历的,也许会幸运一点,也许遇到的挫折多一点,但是残酷的现实让你如何面对?你是勇敢地面对还是怯懦,退步呢?这个问题对于中学生更重要!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绿洲里有一个老先生,一天他遇到一个年轻人,年轻人问老先生这里好吗,老先生却问他家乡好吗。那位年轻人说他的家乡很糟。老先生便回答他这里也一样糟!后来这位老先生又遇到一位青年,他问同样的问题,老先生也同样反问年轻人。他便说他的家乡很好,他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老人家说这里同你的家乡同样好。旁听人觉得跟诧异,问老先生为何前后说的不一样。老先生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
正如老先生的话“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在现代社会,人们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有的人说这个社会很残酷很黑暗,而另外的人抱着一丝希望,永不言弃。所以当你在社会中面临困难的时候,你就告诉你自己: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优点,以批评的态度,你便看到无数缺点,还是做一个有希望的人,怀着欣赏的眼光看世界吧!
在国外,孩子们的生存也同样残酷。所以,不用抱怨为什么生在这年代这个国家。曾经看过一个故事关于瑞典的生存教育。在瑞典,5岁的园园遇到与中国截然不同的环境。在这个国度里,欺负人被认为是一种优势,而不是竞争者只能不得食,而此让中国人匪夷所思的原则使5岁的园园和她的母亲不知所措。但是母女俩未放弃过,在他们的努力下,园园在幼儿园渐渐学会什么是生存。在瑞典,人们讲究竞争,他们用实力说明一切,中国也不例外。
同样在美国,人们面对充满竞争的社会,他们会凭借独特的思考来面对挑战。美国有一个电视节目“孩子说的出人意料的东西”有一次,女孩向比尔说出她的梦想是当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总统,并且认为美国迄今为止没有女总统的原因是没有男人的支持。比尔不服气,设法让全场的男士举手表示支持女总统,来反驳女孩的观点。可是小女孩一言道破他们的心理:“他们心里未必同意!”这句话使全场哗然。从一个七八岁女孩的睿智可以看出美国强大的原因。
还有一个关于割草工人的故事。一天,一位割草的男孩打电话问陈太太需不需要割草工人。陈太太拒绝了他。男孩说他会拔掉草坪中的杂草。陈太太说割草工人已经做了。男孩说他会把草坪与走道的四周割齐。陈太太告诉他割草工人已经做了。这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这不是你吗?”他说:“我只想知道我做得多好?”
在现代社会,随着你慢慢长大,你会在学习工作中感到不适应,你会遇到学习成绩不理想,求职失败,被炒鱿鱼等问题。你也许一遇问题就会抱怨老师的不负责,老板的苛刻,同学同事的错误,却往往忽视自己。这使得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因此你就难以在社会上生存。而高中生承受不了压力跳楼自杀,求职失败找老板报仇的时有发生也是这个原因。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探寻评价,你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要萧规曹随,凡事想想事出何因,多问问为什么。
而不会生存的人注定会失败。青蛙的故事说明了这点。生物做实验,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把青蛙放在盛有沸水的水缸里,它马上跳出来。再把它放到温水里,起初青蛙快活地游来游去,再把水慢慢加热,最后青蛙失去了力量,再也跳不出来了。
不会生存只能随遇而安,那么你将面临灭顶之灾。正所谓太舒适的环境就是最危险的时刻,很习惯的生活方式是你最危险的生活方式。所以你必须不断地创新,打破旧的模式并且相信任何事都有改善的地方。要觉察到趋势的小改变,并“停下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学习,这是生存的最佳途径。
在中国,生存不仅需要最大的勇气,而且需要智慧。在人才济济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是驾车的车夫,每一个困难是散落在平坦大道上的石块。聪明的人会绕过石块,而愚蠢的人却被石块挡住去路。所以有一句俗语正好印证了这个现象“会做事的人人拉车,而会做人的人坐车。在生活中,尤其在学校中我们要学会“坐车”。高考也如此,它只是一块石头而已。
所以,在社会上,只有会做“随机应变”的人,懂得检讨探索的人,才会生存。父母有一天终会老的,不会帮儿女走过一生。记住“靠自己生存,脚下的路是你在走,而不是别人在走,更不是别人在帮你走。”也只有这样,你才有能力坐别人的车。
想送给大人的心里话。
父母应“放任”孩子。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应该是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是决策人。孩子的成长是不断磨炼的过程。不要认为干家务、社会实践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鼓励孩子多动手干家务,在实践中多动脑,多思考。家庭是生存教育的第一站,抗击挫折是生存教育的首要一环,家长应告诉孩子“世上不如意事常有八九”,把“教会孩子本质的本领,让他吃些苦头,锤炼他的意志”作为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
送给那些连高考都要家长陪同的孩子。
阻碍成功的心态。“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是因为他经历了磨炼,苦难。然而,当今的新一代呢?“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家人围着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团团转。难道这就是新一代吗?长辈对晚辈的爱,父母对子女的爱,本无可厚非,然而结果又如何呢?在清华大学的学生中有连鸡蛋也不会剥的人;有学生因为不愿意一个人去食堂打饭而辍学;这是由于什么原因呢?这全部是因为对父母的过度依赖。爱过了头就是毁灭,把“陪葬”变为人生的“陪伴”。
心灵破解密码。
依赖是毁灭性的生存方式,过度的依赖就是毁灭。
题记。
拒绝“三陪。”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很累,中国的父母更累。因为他们只有一个孩子,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家长们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他们设计好了人生。然而,孩子们却利用了这点,把父母当成了佣人,做什么事都要父母陪同,过着寄生的生活。
一个“父母与子女关系”的讨论会,结果却出人意料三陪。
陪吃,在麦当劳或肯德基的一隅,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男孩或女孩正啃着鸡大腿或汉堡包。而父母则在一旁默坐着,带着疲惫的幸福,看着自己的孩子。即使口水早已在嘴里翻江倒海,但她或他的角色只是一个陪客而已。
陪读,夜晚,窗门紧闭。台灯下,孩子们伏在写字台前“奋笔疾书”。父母则在一旁坐着,或是“举头望明月”(监视),或是“低头思故乡”(瞌睡)。但无论如何,他们都在兢兢业业地扮演他们的角色。
陪行,一个外国人路过北京的一所小学,只见该校门口黑压压地站着很多人,于是就问我:“他们都在干什么?”
“在接孩子。”家长不假思索地说。
“接孩子?”老外一脸困惑。
东视新闻中报道,一个儿子在外面杀了人,做父母的知道后,不但不劝其自首,还千方百计去维护自己的儿子,销毁罪证,阻挠公安机关的侦破工作。结果,人仰马翻,统统被公安机关逮捕。当母亲痛哭流涕地进行忏悔时,他的儿子却依然不能离开他的父母。
这又叫什么呢?就把它称之为“陪葬”吧!
从“三陪”到“陪葬”这一切的产生都是由于我们对父母的依赖而引发出来的现代悲剧,这全部的起因居然都是因为“爱”。
《古金谭概》一书中由这么一个寓言,翠鸟为了避免灾难,干脆把窝筑在树的高处。孵出小鸟以后,它很喜爱,生怕小鸟从高处的窝里掉下来摔死。于是把窝向下移了移。等小翠鸟身上长出了羽毛,非常漂亮,它更是加倍喜爱,愈发怕小翠鸟掉下来,又一次向下移了鸟窝,移到离地面很近的树杈上,就这样翠鸟放心了,然而当路过树下的行人发现小翠鸟时,稍一举手,便把小翠鸟掏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