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英雄,却有着不向任何苦难屈服的铮铮铁骨。他不是伟人,却有着无比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品质。他就是洪战辉,一名出身贫寒的大学生,却用他的不屈和坚韧,用他的仁爱和善良,感动了中国!洪战辉说:“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就自己做,为何无缘无故地接受别人的慷慨?人最可怕的不是没钱,而是缺精神。无论学习条件是如何的困难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意念!”
小伍是生活在一个偏僻农村的孩子,两个姐姐一个妹妹以及他们的父母和他组成了这个原本不富裕的家庭,父亲是间歇性精神病人,母亲在一场车祸中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的窘迫程度可想而知。迫于生计,小伍的父母不得不作出让小伍上学而他的姐姐妹妹打工赚钱的决定。小伍在此时此刻深深认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他知道整个家庭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所以他学习特别努力。他的学费学校减免一半,另一半是老师同学凑起来的,至于他的伙食则是在无数的“干妈”家解决的。高中那段时间,他学习异常刻苦,是年段的尖子生。所有人都认为他的困难只是暂时的,他的前途是光明的。小伍说:“我的学习条件很好,有笔,有纸,有课本,这对于我来说已经足够了。”
不知道,作为中学生的你看完以上几个故事后作何感想?
“你们的生活幸福吗?”也许有人会回答说,“一点也不幸福。”那么,什么才是幸福?是能够坐享其成,上大学,是大发横财,得到100万人民币?还是……
想想那些西部的孩子,他们的学习条件与环境与你们相比,简直“天壤之别”啊!亲爱的同学,珍惜你所拥有的学习条件吧,不要无止境的索取,请记住: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也许有一天会变成奢望。
想送给大人的心里话。
不要一味迁就孩子。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家长一味的迁就孩子,孩子提出什么条件,家长就满足什么。这已是一个社会问题。不容否认,家长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小心别……着”,成了爱子心切的家长们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再发展下去,就成了“我来替你做吧”以及“这个不用你管”等常用句式,为了不让孩子受伤害,大人剥夺了孩子犯错的权利,也剥夺了孩子增长体验的机会。比如孩子出门忘记带伞,家长生怕孩子淋雨,总会把伞送到学校门口,结果,孩子老是不记着带伞,而是会习惯于“父母总会送来的”。对于孩子来说,有时犯一些小错也是一笔财富。
送给那些嫌父母罗嗦,不懂得珍惜父母唠叨的孩子。
阻碍成功的心态。生活中往往有那么一种情况:一些人天生有张“唠叨嘴”,稍微心烦就会唠叨个不停。碰到这种情况,子女的心里是不好受的。但现在出现了另一种情况:做子女的不去学会了解和体谅父母,不给他们一点点宽容与谅解,反而不停的抱怨,嫌他们罗嗦。由此,父母的唠叨不仅没有起到作用,反而恶化了与子女的关系。现在想要找个孩子享受父母的唠叨已经不容易了,更多的,是满腹的抱怨。孩子心里不快,就会对父母产生意见,对父母的唠叨就尤为反感。
心灵破解密码。
请好好珍惜父母给予你的一切,包括唠叨中蕴含的爱。
题记。
爱上父母的唠叨。
为了供儿子读书,父亲一个人承包了八亩田。妈妈痴呆,妹妹还小,家中所有的重担都由父亲一个人挑起。虽然父亲只是山里的农民,但他非常重视儿子的学习,甚至在发高烧时,也不忘叮嘱儿子永远都不要放弃。他受到别人的嘲笑与讽刺,但他未曾动摇。
一次,儿子要参加全国数学竞赛,为了凑到路费和辅导费,他挨家挨户借钱,可是谦恭的笑脸换来的不是婉转的拒绝就是冷言冷语的抢白。为了供儿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他毅然决定去大城市卖唱。而今,儿子免试进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可父亲却还在遥远的广州卖唱。
儿子形容父亲的时候用了三个词语:可怜、可敬、可爱。而他给人的震撼非“绝唱”二字所能形容。一个父亲,可以为儿子付出如此之多,那该是怎样伟大的爱!
凡为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那仿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可是,作为儿女的我们是否用着同样的爱对待父母呢?孩子的一切牵动父母的心,可身为孩子的我们却不知道。我们,是否该自责一下?
父亲在男孩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妈妈一个人抚养他长大。他的反对与偏执,让妈妈打消了再婚的念头。他也明白妈妈心中的苦,于是拼命工作,想等赚了大钱就接妈妈过去过小康一点的生活。可他还来不及实现这个愿望的时候,妈妈就孤独地走了。现在他很后悔,后悔当初不常回家看看,后悔不同意妈妈再找个伴,可现在,什么都来不及了。他说:“人终归要死,如果有一天,我也去了天堂,妈妈一定会准备好可口的饭菜,一如从前。”
余光中有一段诗:母难日,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结束,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
生活中有些东西可能失而复得,比如健康,比如金钱;但有些东西,一旦失去便不会再有,比如青春,比如父母。所以,我们应趁父母还在身边的时候,多多孝顺父母,不要让自己在不久的将来后悔。
有一个关于爸爸的故事。
一个爸爸病了。他老了,眼睛已经很混浊了。有一天,他想出去走走。住院一个多月了,重又走到街上,他浑浊的眼睛闪着光亮。他帮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孩捡了球,他发现他的脚步一直轻松。后来他女儿来了,说他不该一个人走出来,走那么远的路,要是摔了就不好办了。女儿的样子很凶,他本想和女儿理论几句,可是看到女儿额头上渗出的汗,心又软了。反而怪着自己没用,又让女儿找了半天。他温顺得像个孩子,由着女儿搀着回去。后来,爸爸安静地走了。女儿回忆时说,她生病时儿子说他爱她,可是她从来没对爸爸说过她爱他,她后悔当时没有真切地理解父亲的孤独,等明白时父亲已经寂寞地走了。
父母对我们的爱,非伟大二字所能形容。他们爱我们,所以他们希望我们幸福。他们也曾年轻过,也曾像我们一样寻求刺激,寻求浪漫。他们也曾荒废学业,辜负父母的期望。他们品尝了社会的辛酸和为人处世的艰难,所以他们不希望他们的子女重蹈覆辙。于是他们替我们安排好一切,以为我们顺着他们安排的路可以一帆风顺。只是他们没有想过,这样我们会不会不快乐。他们关心我们的前途,在乎我们的学业。可我们总不能让他们满意,于是,他们开始唠叨,于是我们会觉得,父母只在意我们的学习,他们口中谈的话永远离不开学习。稍有不顺,就唠叨个不停。可是我们从来不反过来想一想,最起码那也能说明父母是在关心我们,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对父母的话没有听进去,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思去做,所以他们才会唠叨。
我们要理解父母的唠叨里面蕴含着的一颗爱心,我们要看到父母每天辛勤的工作只为了我们。或许他们那么做是有目的的,但一切只为让你好好学习。静下心来想一想最终受益的是谁,他们又能从你那里得到多少好处?想想那些失去父母的人,或许在他们眼里,最值得期盼的,就是父母的唠叨。
有得唠叨,其实也是一种幸福。
听过最贴切的比喻:父母的唠叨就像一根线,儿女就是线上的风筝。
或许,我们该试着从唠叨中体味关心,从沉默中感受温暖。
爱父母,也是爱自己的表现。
请好好珍惜父母给予你的一切,包括唠叨中蕴含的爱,不要等失去后才开始后悔。
想送给大人的心里话。
让孩子从唠叨中体会关爱。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天性,而唠叨与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是相悖的。所以不适当地教育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我们都说,过而不及。教育是必须的,但话太多成了唠叨便会产生负面影响。
一个孩子再乖,再懂事,他也终究只是个孩子。一个孩子需要的,不是你藏在唠叨中的爱,他们需要的,是你明显流露的赞扬和鼓励。再挑剔他也是你孩子,不如试着找找他身上的闪光点,你会发现,他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差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