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13800000004

第4章 文苑英华(3)

著名史学家陈垣在纪念鉴真圆寂1200年时,对此事提出了质疑(当时未公开发表)。他认为:鉴真大师到日本后,晚年曾失明则或有之,谓鉴真大师未到日本前已失明,则殊不可信。(陈垣《鉴真和尚失明事质疑》,见《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4期)。因为,鉴真失明一事,《宋高僧传·鉴真传》等书均未记载,仅据日本人真人元升所撰写的《唐大和尚东征传》上的一句话作为孤证,论据尚不充足。并且,《唐大和尚东征传》对鉴真在日本10年的传法与生活的记载中,均未提到他因双目失明而感到不便的事情。另外,鉴真从韶州来到江宁时,他的弟子灵祐是不可能当着“双目失明”的老师说出“盲龟开目”这等有损于鉴真形象的不敬之语的。所以,鉴真失明一事是令人怀疑的。

在日本方面,成书于八九世纪之际的史书《续日本纪》对鉴真的事迹记载也有可疑之处,该书卷二十四天平宝字七年(763年)五月戊申条说,在天宝七载渡海失败后,由于随行的日本僧人荣睿亡故,鉴真因此而“悲泣失明”。陈垣的后人陈智超对鉴真失明一事也表示怀疑。他认为《续日本纪》所记载的鉴真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鼻辨药“一无错失”,或许可信,但仅凭记忆力来校正数百万言的经论而一字不差,倒可使人有理由怀疑他是否真的双目失明了(陈智超《跋〈鉴真和尚失明事质疑〉及致廖世功(叙畴)函》,见《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4期)。日本学者田中块堂和安藤更生认为,《唐大和尚东征传》所说的“眼光暗昧”是指鉴真患有老年性白内障。安藤更生解释说,“胡人言能治目,请加疗治”,是鉴真请了阿拉伯医生施行针拨法治疗,由于手术后的感染,病情恶化,即所谓“眼遂失明”,但还能分辨出字迹。田中块堂认为,鉴真到日本时尚未完全失明。

这些根据为数不多的现有史籍,对鉴真的眼睛所提出的种种质疑和解释,向我们揭示了一个谜:鉴真大师的眼睛在第5次渡海后失明了吗?如果失明,是为何而失明的,是“途中双目发炎,视力减退”疗治不当而失明呢?

(汪向荣《鉴真》)还是“因长年跋涉,身染重病,以致双目失明?(吾闻《鉴真》)或是“因中暑毒,致使双目失明”?(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什么时候失明的?在中国还是在日本?要解开这个谜,还必须继续发掘中日双方的有关史料。据陈智超介绍,日本正仓院中现在保存着一张《鉴真书状》,据说是鉴真的借书条。借书条上的书法为唐人风格,值得注意的是,书法字迹端正整齐,并有涂改重写的地方,而且位置竟完全与原字相合,这是一个盲人所能做得到的吗?如果这张借书条确系鉴真的真迹,那么这倒可作为鉴真眼睛未双目失明的物证。

华佗首创开腹手术

东汉末年在我国诞生了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史称“建安三神医”。其中,董奉隐居庐山,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杏林佳话;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理法谨严,被后世誉为“医圣”;而华佗则深入民间,足迹遍于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内、外、妇、儿各科的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创麻沸散(临床麻醉药)、行剖腹术闻名于世。后世每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医家,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华佗,字元化,出生在东汉末年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的一个普通士族家庭,约生于汉冲帝永憙元年(公元145年),卒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华氏家族本是一个望族,其后裔中有一支定居于谯县以北10余里处一个风景秀丽的小村庄。至华佗时家族已衰微,但家族中对华佗寄托了很大的期望。从其名、字来看,名“佗”,乃负载之意,“元化”是化育之意。华佗自幼刻苦攻读,习诵《尚书》、《诗经》、《周易》、《礼记》、《春秋》等古籍,逐渐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在华佗成长的过程中,除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外,盛产药材的家乡也给他以不少的影响。谯县出产多种药材,如“毫芍”、“毫菊”,早已闻名天下。

再加水陆交通较为发达,所以谯县自古就是一个药材的集散中心。至今在谯县的通衢大街上,中药材货栈比比皆是。幼年的华佗在攻读经史的同时,也留心医药,当地父老传说他曾在泥台店一带读书养性,学医识药。

在封建社会里,读书人大多以出仕做官为荣。而华佗则不然,他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终身以医为业,矢志不移。他青少年时期,正值东汉桓帝、灵帝之际,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纲不正,政出私门,卖官鬻爵,贿赂公行。对百姓敲骨吸髓,疯狂榨取,人民陷入了深重的苦难之中,华佗目睹官场之腐败和苍生之苦难,决心弃绝仕途,以医济世。当时朝廷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对华佗的品行、学识很为赏识,太尉黄琬要辟举他为官,华佗谢绝了,沛相也荐举华佗为孝廉,对此他也婉言谢绝了。这充分表明了华佗志向的坚定和品德的高尚。

华佗行医,并无师传,主要是精研前代医学典籍,在实践中不断钻研、进取。当时我国医学已取得了一定成就,《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相继问世,望、闻、问、切四诊原则和导引、针灸、药物等诊治手段已基本确立和广泛运用;而古代医家,如战国时的扁鹊,西汉的仓公,东汉的涪翁、程高等,所留下的不慕荣利富贵、终生以医济世的动人事迹,所有这些不仅为华佗精研医学提供了可能,而且陶冶了他的情操。

华佗一生精通内科、妇科、儿科、针灸等,最擅长外科,并对针、药不能治的病使用了手术治疗。后世人常常把他看做是中医外科的鼻祖。尤为值得称道的是,他发明并运用了中药麻醉剂——麻沸散。其过程大致与现代外科手术的过程相同,而且不必做脊椎穿刺,只需口服麻醉药,便可施行手术。手术前,他让病人用酒冲服麻沸散,全身麻醉后再进行剖腹手术,割掉病变部位,再进行缝合,最后敷以“神膏”并进行伤口包扎,“一月之间皆平复”。《三国志》上是这样记载的:“若病结积在内,针药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因此,许多人便认为这就是华佗开中国剖腹手术先河的证据。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我国古代中医药的认识问题及有关华佗的史料较少,加之华佗医术又已失传等原因,学术界对华佗究竟是不是世界上首创开腹术的医学家存在很多争议,并形成对立的两派。

持不同说法的人认为,史书上有关华佗进行剖腹手术的记载不足为信。手术必须麻醉,而麻沸散可能属于子虚乌有一类,因为《三国志》不是医书。而张仲景与华佗是同一时代的另一位著名医学家,其在著作中未提及关于麻沸散的事。现代学者陈寅恪在《寒柳堂集》中说:“断肠破腹,数日即差(痊愈),揆从学术进化之史迹,当时恐难臻此。”他认为“华佗剖腹手术只是当时民间比附印度的一个神话,说印度古代有一叫耆域的神医,精研解剖学,能治疗人体脏腑中的许多疾患,会剖开肚子“扭转肝脏”,这个神医的故事在民间逐渐演化到华佗身上。所以认定,古印度的耆域是开腹术的首创者。苏联时期彼得罗夫主编的《医学史》中记载,早在奴隶制时期的印度、古巴比伦、古希腊的医学案例中,就已经应用罗陀罗花作为外科手术的麻醉药达百年之久。可见,早在华佗之前,古代印度已有前例。

李清照改嫁

李清照(1084年—1151年),宋代济南(今山东济南)人,自号易安居士,是我国南宋时期最著名的女词人。她生长在一个文学气氛很浓的家庭里,父母都具文采。李清照资质聪慧,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诗词,能文章,善画墨竹。其词作风格清远俊逸,一首《夏日》很有气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8岁时嫁给金石考据家赵明诚,夫妻志趣相投、诗词唱和,同研金石,校勘古籍,生活平静而美好。后来,靖康之变,北宋灭亡。赵明诚又在湖州任上病故。晚年的李清照孤苦无依,屡遭打击,在颠沛流离中郁郁而逝。

后人在研究欣赏她的诗文时又关注了她的另一个问题,“李清照晚年是否改嫁”,此谜源于宋代赵彦卫《云麓漫钞》录有李清照的《上内翰綦公(崇礼)启》一文,是李清照写给綦崇礼的一封信。记录了李清照重病期间被张汝舟巧言骗婚。婚后发现张汝舟市侩面目,实难同他安度晚年,便想趁早离异。不久李清照冒着坐牢的危险向官府告发了张的罪行。是年秋天,李清照与张离异。按照宋朝刑法规定,妻告夫,虽属实,仍需徒刑两年。在其前夫赵明诚的远亲、建炎年间曾与高宗共患难的綦崇礼的义救下,李清照免受牢狱之苦,李清照此“启”就是向綦崇礼表示“感戴鸿恩”的信。撰于绍兴十九年的王灼《碧鸡漫志》中说李清照“再嫁某氏,讼以离之,晚节流荡无归。”

绍兴二十一年前后,洪适为赵明诚《金石录》作跋中也提到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又改嫁他人。支持改嫁说的学者认为,在记载李清照改嫁的著作中,“就时间而论,胡仔、王灼、晁公武、洪适都是李清照同时代人;就地域而论,胡仔成书于湖州,洪适成书于越州,并不是相去万里,不至于讹传如此。胡仔、王灼成书时李清照尚健在,难道这些学者在李清照生前就敢明目张胆地造她的谣言。

后来,不断有人对李清照改嫁一说提出异议。明代学者徐勃也认为李清照改嫁之说不可信。理由:一是在当时官宦出身的妇女是不允许改嫁的。

改嫁即“失节”,李清照不会违背礼教的;二是李清照年已届老,似无改嫁的可能;三是李清照与赵明诚肝胆相照,生死不渝,加之李清照对金石卷轴的爱护,不会走改嫁之路;四是赵明诚的表外甥谢伋,在《四六谈麝》中没有提到李清照改嫁之事,仍称她为“赵令人李”,可以看出李清照并未改嫁;五是她在赵明诚死后又致力于颁行金石录,在68岁时还上表朝廷。李清照晚年曾自称嫠妇,意即寡妇。这些都是李清照未改嫁的证据。

到了清朝,便有更多学者都为李清照改嫁“辩诬”。卢见曾根据李清照生平事迹推断不可能改嫁,他说:“观其(李清照)洊经丧乱,犹复爱惜一二不全卷轴,如获头目,如见故人,其惓惓德夫(赵明诚字)若是,安有一旦忍相背负之理。”(《雅丽堂本金石录》)继卢见曾之后,俞正燮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改嫁不可信,首先他采用史家编年的方法排比岁月,接着指责宋代著作的记载不可靠。俞正燮考证的李清照经历,没有改嫁张汝舟的可能。他指责《谢启》虽记载了李清照改嫁的整个过程,可是《谢启》又为什么称此事为“无根之谤”呢?再者,男女婚嫁世间常事,朝廷不需过问,《谢启》中怎么会有“持官书文字来辄信”之类词语?

近代,也有不少人否定李清照晚年改嫁。况周颐考证了李清照、张汝舟在赵明诚死后的行踪,证明了两人踪迹判然,不可能有婚配之事。

近年又有一说颇有新意,即认为过去的争论皆因人们错误地理解了“启”中“官文书”一词,把它作“告身”、“委任状”解。其实张汝舟持委任状与李清照何干?“官文书”是官家所出文书的总称,此处是指判决书。李清照因“颁金通敌”之诗被官问罪,其出路之一就是沦为官婢强卖于人。张汝舟手持的就是官府判的官文书,才对李清照有威慑力,可以强以同归。改嫁之事应是女方为主,一个孀妇因错判而为人所占,能说是改嫁吗?因此,就李清照再婚的性质而言,“改嫁”与“不改嫁”二说都不能成立。此说颇为新颖,不失为一家之言。

其实李清照曾否再嫁之争的关键是如何看待“再嫁”的问题,如果用封建传统观念去看待李清照再嫁的问题,那“再嫁即失节”,明代文人拼命为李清照“辩诬”,就是这个原因。如果李清照是男的,那再婚之争就会烟消云散。对女子“再嫁”的认识,不同的价值观会有不同的看法,对这个谜底的争论似乎超出了李清照是否再嫁这一争论的本身,倘若摘掉“为才女争贞节”的有色眼镜,也许李清照再嫁之事根本不会引起任何争论。

才子唐伯虎

唐伯虎(1470年—1523年),本名唐寅,字伯虎,又改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又号桃花庵主、江南第一才子等,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名气很大,他的诗、书、画堪称三绝,特别是他的画,取法名家,用笔雅秀,构图奇妙,别有新意。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大家”,也是吴中文学四杰之一。他出生在明成化六年苏州府吴县的一个商人家庭。自幼聪明好学,几岁就能写文章,还善古文。16岁考中秀才。年轻的他出名后,整日与人谈诗论画,还特别嗜好喝酒,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的父亲为此很担心,怕他把精力都耗费在这些方面,而不能成家立业。后来,父亲怀着无尽的担忧离开了人世。父亲的去世使他的生活失去了依靠,他的好友祝允明就劝他刻苦练习八股,专心于科举,这样既可以出名,生活又能有保障。唐伯虎听从了他的劝告,开始谢绝宾客,闭门苦读,每日研习经书,认真练习八股文章。

果然,刻苦攻读终见成效,在明孝宗弘治十一年(1498年),应天大考时唐伯虎乡试得了第一,众人皆知,人们从此都称他为“唐解元”,此时他29岁。接着,他满怀信心进京参加会试。谁料,一场舞弊案把唐伯虎牵连进去,不仅没能像预期的那样求得功名,反而被逮捕入狱。虽然很快就获得了自由,但却被革除了功名,失去了再进考场的资格。从此,仕途无望。

唐伯虎受到这次严重打击,觉得丢尽了颜面。把他分发到浙江做小吏,这样的处置使他大为不满,认为“士可杀,不可辱”。拒绝做小吏。而他的妻子徐氏又是一个性喜奢华崇拜金钱的女人,看他没有了做官的希望,竟然席卷了他的大部分家财与别人私奔了。

这一时期,一连串的遭遇让他阅尽了世间冷暖,尝遍了人情险恶。他对官场心灰意冷,只想一心一意做学问。这时,南昌宁王朱宸濠闻知他才华出众,用重金想逼他做幕僚。可是江南一带人都知道宁王有造反之心,唐伯虎担心连累自己,遂佯装狂使酒,想办法拒绝了宁王。回到吴县,将年幼的弟弟托付给文征明。从此,毅然开始了游历生活。

离家后,千里云游的他涉足庐山、天台、武夷、衡山,放舟洞庭、彭蠡、东海。后来,返回老家吴县,在城北建了几间房子,取名“桃花庵”,其实,不过几间茅屋而已。这时,他与一位苏州的名妓沈九娘成婚,并生有一女,名桃笙。一家人的生活很平静温和,沈九娘尽心尽力安慰落魄的唐怕虎。不料,吴县连遭水灾,原先靠卖画贴补家用维持生计的一家人只能靠借债度日了。没过几年,沈九娘不堪劳苦,撒手人寰。从此,唐伯虎没有再娶。几年后,他的女儿嫁给了一个商人。唐伯虎晚年孤寂穷愁,以卖字画维生,常常三餐无继。一度皈依佛门,认为世间一切皆空,“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便自号六如居士。54岁,唐寅走完了他命运多舛的一生。

然而,像他这样一生不得志的落魄文人,怎么会有“江南第一才子”的美名呢?

同类推荐
  • 印度,漂浮的次大陆

    印度,漂浮的次大陆

    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喜欢把中国和印度做比较?印度和中国同样是古老的国家,到底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他们穿着纱丽、练着瑜伽、谈论着玄之又玄的精神生活,却又讲着英语、玩着鼠标……作者跋涉两万公里,走遍了印度70个城市,上百个景点,同时结合大量史实,穿越于历史与现实间,用一步步的脚印去丈量印度这片土地。从不同的宗教根源入手,以政治、经济、历史等多个视角去拷问印度的文化,描绘出一个多姿多彩的印度浮世绘。
  • 纪信故里

    纪信故里

    辉煌西充,忠义之城,将相故里,人杰地灵。扶龙纪信,紫崖王云,育恐育鞫(生于恐惧困穷之际),炳炳麟麟(光明刚直)。四位宰辅(赵彦昭、何金、何贱、徐恺),八大将军(纪信、谯登、侯瑱、王霁、马骧、袁谏、李乾德、徐占彪),百一进士,百六举人。名垂青史,雁塔题名,丰功伟业,震古烁今。
  • 后宫政治(下)

    后宫政治(下)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 艰苦朴素(上)

    艰苦朴素(上)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道德修养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芳。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瑰宝。
  • 感悟红色诗词

    感悟红色诗词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热门推荐
  • 龙魂邪尊

    龙魂邪尊

    “她曾是我的全部。”嘶哑的。“但他们带走了她。”忧伤的。“和她一起带走的还有我的友善与仁慈!”痛苦的。“他已经铸成大错。”冷漠的。“因为现在的我只剩下一颗冰冷的心。”咬牙切齿。“怀疑是他们的温床,恐惧是他们的食粮,这些卑鄙的可憎之物,让这个世界枯萎.....”阴冷的。“但他们终究被我亲手毁灭。”冷笑的。【段更了那么一段那么长的时间,先跟书友说声对不起,这次不会了,尽管更新不一定会很快,但是坚持会写完,谢谢各位在段更后依旧在支持,江湖感激,会以更好的质量回报给大家..........】
  • 魔王独宠呆萌妃

    魔王独宠呆萌妃

    一朝穿越,原本在现世里无依无靠的孤儿变成了王爷的庶女,本来以为能够过上好日子,却没有想到遭人计算被逐出王府,在跨出王府的那一刻,宫小暖就暗暗发誓,再见之时定是你们的忌日。他是人人都敬畏的魔王,却只独宠她一人,只倾心她一人。他深情:“即使知道是利用,我也心甘情愿。”她不屑:“我也只是个替身而已。”他说:“以后,我只为你终守一生。”她不言。历经磨难,历经风雨,她一直被伤害的内心是否可以渐渐愈合?
  • 碎梦仙途

    碎梦仙途

    登顶欲看三千繁花,低眉阅这三千繁华,他披荆斩棘凌驾于万人之上一生心如止水“我一生何谈的心如止水只是未遇到你罢了”指手碎星河,望断三生情,遂离五行中,踏登玉峰顶——碎梦天不容我,我必逆天而行。
  • 我的青春是个笑话

    我的青春是个笑话

    当喜欢一个人变成习惯,你将无法自拔再也网不了他的一颦一笑,当你发现所谓的朋友,兄弟,都不过只是一个笑话而已时。你该何去何从!
  • 谁在守约

    谁在守约

    《谁在守约》以“人民好公仆”——裴庆生的生命轨迹和工作历程为主线,通过他生前书信、日记、论文和妻子、儿子的笔记等,发掘了大量真实生动、鲜为人知的素材,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了裴庆生同志无私无畏、勤政廉洁的品德,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人格魅力,反腐倡廉、造福一方的执著追求,以及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 一往情深仅仅是你

    一往情深仅仅是你

    季林也说:“林好、我喜欢你。”林好说:“我有男朋友。”季林也说:“林好、我喜欢你。”林好说:“我不喜欢男人了。”季林也说:“林好,我爱你!”林好说:“滚。”季林也说:”林好,陪我同年同月同日死!”林好说:“不要,你先死、下去探探路。”一样的我们,不一样的我们、早已注定。
  • 黑道不谈爱情

    黑道不谈爱情

    什么时候决定爱上这个人?为什么这一切都要失控?她来这里不是来挨着个人的不是吗?可是他的眼神为什么那么深情?要沦陷她还来不及回应。是谁要杀她?放她回去,她要去爱他!
  • 破界狂飙

    破界狂飙

    齐岳穿越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世界,这里的人都在一个叫元界的地方进行修炼,但是三千多年来,从来没有人能够突破到最高的修炼境界。而齐岳刚进入元界,便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这个秘密,可以将他带入最高的境界,但更可以置他于万劫不复的死地。他究竟该如何选择,他最后的命运又将如何?★★★本人已完本小说如下:《猛将》《日月狼行》《风流刑警之死亡游戏》★★★敬请新老读者收藏阅读。
  • 我们终是南柯一梦

    我们终是南柯一梦

    “慕南柯,我们离婚吧,我不爱你,以前不爱,现在也不可能会爱,我心里有人,但是那个人不是你。”许一梦不知道当她说完这句话时,慕南柯的心有多痛。“许一梦,在我的记忆里,我们总共见了三回,第一回你让我爱上了你,第二回你让我发誓永远保护你,第三回你让我永远也得不到你。”“你知道吗,我曾经拼了命的想要了解你,可是你从来没有让我真正的了解你就,就算我们睡在同一张床上,我也能感觉我们中间隔着大海,遥不可及。”“你终是我可遇不可求的人,终是我拼了命想保护的人,终是我这辈子都忘不掉的人。
  • 长歌击剑录(上)

    长歌击剑录(上)

    时间或许已经不能表明什么,只是传奇一个接一个地连续。或许传奇本身也没什么价值,除了人们的赞颂。当赞颂的欢歌已经沉寂,当历史变成吟游诗人的语句,一切终将归于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