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保持平常心,成功不值得骄傲,那不过是人生的一个驿站,我们不知道走出驿站的下一步是什么;失败不值得伤心,那不过是一不小心走错的一段路,纠正方向从头再来;失意不要沮丧,一年四季里,有风和日丽也有雷电交加,要明白,只有狂风大雨才能一洗空气中的尘埃,这便是平常心,这便是人生路。1879年3月14日上午11时30分,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市班霍夫街135号。他父母都是犹太人。1880年爱因斯坦一家迁居慕尼黑。这位具有犹太血统的科学家,幼年在德国度过,高中时迁居意大利,大学时则在瑞士苏黎世工艺学院就读。1900年爱因斯坦完成了大学的学业。1902年任职于瑞士专利局,因为工作乏味,下班后他常在家中进行自己所喜欢的研究。在他26岁时,也就是1905年,爱因斯坦共计发表了五篇论文,其中第二篇光电效应使他在1921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2年秋天,爱因斯坦回瑞士母校任教,他的座古铭为“研究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时常告诫学生不要选择轻松的途径。1914年迁居柏林,任职于普鲁士皇家科学院及柏林大学。由于身具犹太人血统,在德国受到歧视,他于1931年接受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邀请,于第二年离开德国前往美国。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个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杰出的思想家,同时又是一个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正直的人。他先后生活在西方政治旋涡中心的德国和美国,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他深刻体会到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对社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一个知识分子要对社会负怎样的责任。爱因斯坦一心希望科学造福于人类,但他却目睹了科学技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因此,他认为战争与和平的问题是当代的首要问题,他一生中发表得最多的也是这方面的言论。他对政治问题第一次公开表态,就是1914年签署的一个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声明。他对政治问题的最后一次发言,即1955年4月签署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也仍然是呼吁人们团结起来,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闭上了那双深沉而睿智的眼睛。终于,这位伟人远离了世人对他的赞美与毁誉,获得了永远的解脱。作为一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伟大的,他的理论为现代物理学奠定了基础,为人类进入原子时代开辟了道路。作为一名哲学家,爱因斯坦同样是伟大的,其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他提出了相对理论,他那些清晰准确且具有独特见解的认识论思想和科学方法论也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这就是一个人最难得的心态:淡泊名利的平常心。正因为爱因斯坦的不尚虚华,他才赢得了许多东西。宋祁的《木兰花》中有两句词:“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其实人生之所以产生压力和苦恼,是因为我们奢求太多,太在乎得失,太计较输赢,保持一颗淡泊名利的平常心,在朴实无华的心境中生活,于寂然中品味人生的艰辛,于宁静中净化自己的灵魂,你才能够在沉迷中变得清醒,在贪求中变得淡泊,对什么事都拿得起,放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