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的地址填的自己家,虽然要是填学校的话,等到时候可以在大家面前拿出获奖通知会比较装B,有点符合林晨的心思,不过有些东西太刻意不好,不如放在家里,省的总是会想着这些东西,反而破坏了自己的节奏。虽毕竟现在所做的事情并不是什么很光彩的,虽然林晨不会有太大的愧疚,可也还是有点廉耻的,只是借此给自己一个台阶起步罢了,而不可能就这样过一辈子,重点还是要放在之后的生活和追求里面。
也许以后还会用到一部分这样的事情,可是自己必须要清楚是什么的。一方面是不想让自己养成一种拿来主义的惰性。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林晨并不希望自己哪一天会变成那种做着明明不对的事情,只因为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理直气壮,厚颜无耻的那种人。
人生还是要靠自己,小道总归只是小道,林晨还是希望能够强大自己本身。
生活也再次恢复到正轨,平时还是会偶尔贱萌的调戏一下张晓雨和唐晶,会偶尔拉着张晓雨和唐晶一起逗赵全,也会时不时和新任英语老师许杉交流一下各个方面的情况,总之,如果没有陆远偶尔喊林晨帮忙当下家教什么的就更好了。
这时候天气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有些难熬,教室外面炎热的空气也似乎有点扭曲,正值中午的时候走在路上看东西都有点模糊。教室里面倒是有空调,可是不知道是人太多了还是空调太旧了,还是闷热烦躁的让人难受。平时喜欢蹦跶的那几个人大概也没有了多少精力,即便是愉快的下课时间都不像之前那样喧闹了,要么有气无力的趴在桌子上,要么不要脸的挤在空调底下,试图在这一段时间稍稍享受一下。
林晨的运气不算好,空调风的方向倒是正对着的,就是隔了几乎一个班的距离,有点生无可恋的感觉,赵全就更不用说了,本来没有什么话的时候他都能扯几句,现在刚下课就一咕噜的就跑到空调底下,也不管那里有多少人,挤着也比在这舒服。唐晶也有点意动,教室里一共有两个空调,后面的那个基本上被男生占领了,前面的那个则围了一圈女生,唐晶过去了几次,不过张晓雨从来没有跟过去,让她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之后也就没怎么再过去了。这点相比赵全还是挺厉害,至少没因为林晨不去就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不过即便是这样的炎热林晨还是挺高兴的,因为已经收到了获奖的通知,虽然结果和预想的有点出入,自己并不是第一名。不过这也早就有过预感,并且第二名也是有五千大洋的,算是不亏,关键是还得到了编辑的胡长青的联系方式,还是很高兴的。
胡长青现在是远光杂志社的总编辑,很多书的出版推广都要经过他的手,对于很多出版书也很有自己的见解。本来远光杂志社只是总集团实验性质的子公司,之前一直不能自力更生,总是需要总集团的输血。不过三年前新任的公司负责人请人挖角了胡长青作为主编,借助本来他之前的人脉关系还有公司的金钱铺路,硬生生将半死不活的杂志社给救活了,并且在以后的各种活动中和各大高校合作,试图挖掘新人,不断的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在林晨重生的时候,远光杂志社已经算国内知名的杂志社之一,而胡长青也借此在那个镀金的公子哥走之后成为杂志社的一把手。
当然这些都和林晨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是林晨想向他投稿看看。记忆中有本书叫《在时空逆流的人》,好像是在二零一四年出版的,算是比较受欢迎的。
虽然基本主线在当时不算新意,不该有文笔很好。而且作为借助各种比较新颖的脑洞创造的软科幻小说,虽然在正统派眼中有点离经叛道,不过对于很多不是那么讲究合理性的读者这本书还是很有趣味的。其中一些相对老套的过渡也因为文笔的优异不会让人觉得厌烦,尤其是里面会让很多人忍俊不禁各种脑洞吸引了很多读者,并且其尽量用理性的方式将很多的内容合理化,同时也包括了利用趣味性的方式来做一些小科普,总体而言算是很成功。假如放到这个脑洞还没有完全大爆发的年代,相信可以获得更大的成功。
当初林晨读大学的时候买的实体版,来来回回到大学毕业的几年里看了不下五遍,几乎每一个细节都挺有印象。
本来自习课林晨按照正常的准备会再做做那些已经看到开头就已经知道后面怎么写的试卷以来迎接过几天的期末考试,可是自从昨天晚上收到回件之后就一直有点小激动,今天在想了想之后还是决定将这篇长篇小说抄下来。
实话说这篇小说不算是大长篇,共有百万字左右,不算大长篇,不过也不是太短。全书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分别为现实篇,过去篇还有未来篇。
现实篇算是起因,大致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白领的生活,以及在偶遇某种超现实生物之后生活方式还有见闻的改变。过去篇是在主角接触到了某些不该的东西之后为了避免对于那些自己身边的人造成伤害而不得不离开,也是正式的进入时空穿梭的经历,主要为曾经发生过的一些事情的脑洞。未来篇延续了之前的穿越,不过这部分开始由于接触到了新的线索有针对性的来到了幕后黑手的年代,揭开了有一个全新的世界。
而林晨要做的就是先将第一部分写下来,总某种程度上来说重生之后的记忆力确实变的要好上不少,上次写那篇征文的时候就有点感觉,不过那篇文笔为主,加上是短篇并且被林晨自己改了不少,所以自己也没有太注意。
不过这次的篇幅不算太小,林晨回忆之下还能记得七七八八就不一般了,并且一些相对关键的过渡部分就更加深刻了,而这也是避免人们会因为相对繁杂而又不可避免的经过失去兴趣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