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寸就是毫厘不差,尺度就是恰到好处。办事办到位的全部要求都体现在这两条标准里。
想一想自己办事时错过了什么
年轻聪明、壮志凌云,你不想庸庸碌碌地了此一生,渴望名声和财富。因此你常常忍不住向上天抱怨:那个著名的苹果为什么不是掉在你的头上?那只藏着“老子珠”的巨贝怎么就产在巴拉旺而不是在你常去游泳的海湾?拿破仑偏能碰上约瑟芬而英俊高大的你总没有人垂青?
于是上天的神想成全你,先是照样给你掉下一个苹果,结果你把它吃了。上天的神决定换一个方法,在你闲逛时将硕大的卡里南钻石偷偷放在你的脚边,将你绊倒,可你爬起后,怒气冲天地将它一脚踢下阴沟。最后上天的神干脆就让你做拿破仑,不过像对待他一样,先将你抓进监狱,撤掉将军官职,赶出军队,然后将你身无分文地抛到塞纳河边。就在上天的神催促约瑟芬驾着马车匆匆赶到河边时,远远地听到“扑通”一声,你投河自尽了。
对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处理的方式不同,效果就不同。不要总是羡慕别人的际遇,要想想自己在同样的机遇下会怎么做。回想一下自己处理的任何一件事情,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自己逃避了些什么,错过了些什么,恐怕,错过的不仅仅是机会吧?
办事时不要做教条的受害者
如果你把六只蜜蜂和同样多的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会发生什么情况?
你会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事实上,正是由于蜜蜂对光亮的喜爱,由于它们的“智力”,蜜蜂才灭亡了。
蜜蜂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对蜜蜂来说,玻璃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们在自然界中从没遇到过这种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气层;而它们的“智力”越高,这种奇怪的障碍就越显得无法接受和不可理解。
那些愚蠢的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地碰上了好运气;这些头脑简单者总是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顺利得救。因此,苍蝇得以最终发现那个正中下怀的出口,并因此获得自由和新生。
上面所讲的故事并非寓言,而是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卡尔·韦克转述的一个绝妙的实验。韦克是一个著名的组织行为学者,他总结道:“这件事说明,实验、坚持不懈、试错、冒险、即兴发挥、最佳途径、迂回前进、混乱和随机应变,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应付变化。”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教条,如果你是想把它做好的话。只有拥有随机应变、坚持不懈等素质,我们才能把事情办到位,适应我们所办的事情所存在的条件与环境。
办事要办正确的事
错误的事被做得很好不仅没有丝毫用处,有时反而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看到自己的球员来了一个漂亮的倒挂金钩,却是帮对手把球踢进了自己的球门,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哭笑不得的场面!
把握住正确的方向要注意以下一些方面的事情:
当你认为正确的事和上级认为正确的事发生冲突时,要站在组织的角度,试图运用技巧去影响上级,而不是消极地盲从。
另外,我们要认识到:逆着方向走一百步,还不如顺着方向走一步。因此永远别为自己错误的劳动惋惜不止,应该找到正确的方向,加紧前行。
因此,办事前一定要三思,你该往哪个方向走。人们的心理是有了“沉没成本”就想投入更多,期望在原来的方向上有所挽回。这也是不对的,只会让你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对管理者来说,这就更加重要了。优秀的管理的前提就是为下属提供正确而明确的方向。
办事要找出问题关键
关键问题与问题的关键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样的,都是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来办事。这些关键制约着事情的发展,因为它们涉及事情的本质。善于观察和领悟的人往往会抓住事情的一两个点,控制着事情的进展。而目光肤浅或粗心的人会费了大半天工夫也没什么效果。这里有一则故事:
有一天动物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了出来,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因为笼子的高度过低。于是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十米加高到二十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决定将高度加到三十米。
没想到隔天居然发现袋鼠全都跑了出来,管理员们大为紧张,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加高到一百米。
一只长颈鹿和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
“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很多人做事情并不知道抓住事情的核心问题,做了很多无用功。
立即行动,办事才不会延误
有智慧的人做事决不匆忙,也不拖沓,他不莽撞,也不踌躇。他做事总是有条不紊,不慌不忙,没有积压,决不拖延。
从钟表的运行当中,我们可以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钟表能够准确地计算时间,智慧的人也应该如此。无论一个人能活多么长,生命总是短暂的。我们应该像钟表一样,精确地计算时间,好好计划生活和工作。好的钟表分秒不差,十分准确。一个人要能守时,工作才能有效率和效果。我们等人所浪费的时间是十分惊人的。有人说“守时是高贵的礼貌”,浪费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好,浪费别人的时间尤其坏。
我们可以遵循以下一些信念来培养决不拖延的做事原则:
做个主动的人。要勇于实践,做个真正在做事的人,不要做个不做事的人。
不要等到万事俱备以后才去做,永远没有绝对完美的事。估计将来一定有困难,一旦发生,就立刻解决。
创意本身不能带来成功,只有付诸实施时创意才有价值。
用行动来克服恐惧,同时增强你的自信。怕什么就去做什么,你的恐惧自然会立刻消失。你试试看就明白了。
自己推动你的精神,不要坐等精神来推动你去做事。主动一点,自然会精神百倍。
时时想到“明天”“下礼拜”“将来”之类的词跟“永远不可能做到”意义相同,要变成“我现在就去做”。
立刻开始工作,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准备工作上,要立刻开始行动才好。
态度要主动积极,做一个改革者。要自告奋勇去改善现状,要自动承担义务工作,向大家证明你有成功的能力与雄心。
办事一定要有序化
办事遵循有序化的原则是一种非常理性的做事信念。它包括对事情顺序的合理安排,对时间的严格分配等,而不会出现像多动症患者一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弄得满地鸡毛的情景。
做事有条不紊有许多好处:
1. 让我们非常明白自己的做事逻辑。
2. 对完成的事和未完成的事有明确的概念而不至于重复。
3. 有利于随时做出经验总结,让接下去的事做得更好。
4. 让自己有成就感和一步步逼近目标的兴奋感,这样会提高工作热情。
客人来了,要泡茶,这就要洗茶杯、找茶叶、烧开水。而完成这件事可以有各种不同的顺序:
找茶叶→洗茶杯→烧开水;
洗茶杯→找茶叶→烧开水;
找茶叶→烧开水→洗茶杯;
洗茶杯→烧开水→找茶叶;
烧开水→找茶叶→洗茶杯;
烧开水→洗茶杯→找茶叶;
前面两个顺序最费时,最后两个顺序效果好。可不是吗?等洗茶杯与找茶叶这两件事做完后才想起烧开水,就费时了。如果先烧开水,在烧水的同时洗杯子、找茶叶,效果就好多了。
统筹做事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泡茶只是一件很小的事,对于步骤更多的事,需要我们进行更细致的分析,找出联系和简便的做事次序。
办事也要简单化
找出要做的事情的头绪。以购物为例,出发前,尽量先别想这事会多麻烦。相反,先看一看你的记事本,列出购物清单。这样做完后,你可以给自己一个鼓励,毕竟你比刚才前进了一步。接着,带上袋子和其他东西去购物。路上,你要想着自己已经做好了购物准备,要尽量避免思考在商场里购物可能遇到的麻烦。到了商场,慢慢地逛,直到把购物单上的物品全买完为止。
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像按方抓药,从某种角度来说是这样的。核心问题是不要被诸如“太麻烦了,我无法应付”之类的观念所干扰。研究表明,抑郁的时候,我们丧失了制定计划、有条不紊做事的习惯,变得很容易畏难。对抗抑郁的方式,就是有步骤地制定计划。尽管有些麻烦,但请记住,你正训练自己换一种方式思维。好比如果你的腿断了,你将学会如何逐渐地给伤腿加力,直至完全康复。
其实很多事情的麻烦都是我们头脑中想象出来的,这些麻烦使一些人望而却步。思考缜密是正确的,可是这只限于你已经在心理上接受这些挑战作为前提。我们要学着把事情简单化,训练自己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简单化是一种执着,是对抗困难的一种绝妙心理。它绝不是鲁莽,而是理智,外加一点点冒险精神。
问你自己到位了吗
一辆载满乘客的公共汽车沿着下坡路快速前进着,有一个人在后面紧紧地追赶着这辆车子。一个乘客从车窗中伸出头来对追车子的人说:“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
“我必须追上它,”这人气喘吁吁地说,“我是这辆车的司机!”
有些人必须非常认真努力,因为不这样的话,后果就十分悲惨了!然而也正因为必须全力以赴,潜在的本能和不为人知的特质终将充分展现出来。
你有没有碰到这样的情况?或有没有出现一些都准备好了,就只有自己没到位的情景?我们往往习惯于念叨着这个没准备好,那个没准备好,就是忘记了自己。这是因为我们并未潜心做事,老觉得与自己关系不大。这种不够积极的态度会导致我们没有足够的紧迫感和认真态度,不愿做到最好。
办事情的时候,我们真正能做到像那位追赶车子的司机一样投入,自己首先到位吗?不要把做事老看成是在帮别人做,要把自己当成“司机”,在追赶自己的“车子”。这样才能真正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出来,把事情办好。
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