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基奥的波捷卡画室是当时佛罗伦萨最先进的画室之一,佛罗基奥本人不仅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而且对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也有浓厚的兴趣。他非常重视几何学、解剖学、透视学等,喜欢用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的方法来处理绘画、雕刻艺术,运用科学来进行艺术实验。
达·芬奇很高兴自己能师从伟大的画家。但是,令达·芬奇奇怪的是,老师不是先教他创作什么作品,而是要他从画蛋入手。
达·芬奇心想:画蛋有什么难的?于是,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几十天。好学的达·芬奇终究无法忍受终日画蛋的生活,表现出了极端的不耐烦。佛罗基奥见他有些不耐烦了,对他说:“这是在训练你敏锐的观察力呀。要知道,一千个蛋当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形状完全相同的,你必须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在无数个鸡蛋中,发现它们的细微的差别,从而抓住每一个鸡蛋的特征。”
佛罗基奥说:“你仔细观察一下,这只鸡蛋如果这么摆放,阴影在这一面,鸡蛋偏圆一些;如果你从那边看,鸡蛋就好像扁一些。从其他几边看,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改变鸡蛋的摆放位置,光线的投射又是不一样的,产生的效果就更不一样了。只有从不同的角度把握这个鸡蛋的形状,你才能真正把它画好。所以,你先得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鸡蛋,反复地练习画蛋,这样画什么就都能得心应手了。”
在老师的指导下,达·芬奇茅塞顿开,他不仅学会了应该怎样观察事物,而且学会了应该怎样去思考问题。于是,达·芬奇继续苦练基本功,并创造了一种被人称为“薄雾法”的绘画技巧。
多角度观察不仅能够提高观察的效果,而且能够养成孩子多角度思考的好习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像上例中达·芬奇的老师一样,主动引导孩子多角度去观察事物。例如,当孩子在看一幅画的时候,父母可以说:“站远点再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当孩子观察小鸡的时候,对孩子说:“看看它的正面,再看看它的侧面,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经过父母不断的训练,孩子就会养成多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
4、让孩子利用多种器官进行观察。
在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中,家长最好让孩子通过多种感觉器官参加活动,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摸,用鼻子闻,等等,亲自进行实际操作,以增强观察效果。比如听一听水流声和鸟叫声有什么不同?摸一摸真花和塑料花的表面有什么不同?闻一闻水和酒的味道有什么不同?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种些花草树木,养些小动物,指导他们对此留心观察,比如看看花草的幼芽如何破土出来?花谢后会出现什么结果?虫儿是怎样吃食物的?鸟儿是怎样飞的?……如果孩子能写字了,还可以指导孩子写写观察日记,如植物栽培日记、动物成长日记、天气变化日记、气温变化日记等。年龄小的孩子不能用文字写观察日记,可采用笔录、音录、画画、填图等多种形式,让孩子记录观察结果。
5、教孩子边观察边思考。
在培养孩子观察能力的同时,父母要引导孩子在观察中积极思考。
达尔文从小就对动植物很感兴趣,喜欢观察动植物。年幼的达尔文出于兴趣,已经对自己搜集的标本做了一些简单记录,有的还附有简单插图。有一天,舅舅看了达尔文的摘记后,对他说:“只做摘记是不够的,你要把自己当作一个画家,但不是用颜色和线条,而是用文字。当你描述一种花,一种蝴蝶,一种苔藓的时候,你必须使别人能够根据你的描述立刻辨认出这种东西来。为了搞好科学研究,你必须进一步提高你的文字表达能力,要像莎士比亚那样用文字描绘世界、叙述历史、打动人心。”
听了舅舅的话,达尔文专门准备了一个记事本,在以后的观察中每次都把观察结果认真地记录下来,并加入了自己的想法。
20年后,达尔文根据多年来的观察记录写出了《进化论》,成为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
通过观察与思考,达尔文获得了第一手的材料。可见,只有在观察的同时积极地思考,孩子才会更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观察。
6、教给孩子多种观察方法。
观察方法是取得观察效果的必要条件,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少,思维具体化,自己不善于观察,所以需要家长教给他必要的观察方法,才能提高观察力。
(1)综合观察法。
综合观察法采取先局部后整体或先整体后局部的观察方法,以达到对观察对象全面正确的认识。
(2)动静观察法。
动态观察指按先后顺序或方向位置观察物体的变化;静态观察是指按物体的颜色、形状等进行观察,同时帮助孩子建立基本的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法则。父母要指导孩子学会动静结合观察法,为孩子以后看图数数和看图列式打下基础。
(3)对比观察。
我们周围的各种事物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引导孩子在对比中观察事物,可以使他的观察活动更全面、更深入,有利于孩子积极主动获得知识,同时更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孩子深入观察的兴趣。比如,让孩子观察金鱼和食用鱼的异同,观察蚯蚓与蜗牛的异同。这样的观察既有趣,又有效,还可以使观察活动不断深入。比较是一个鉴别的过程,只有比较过才能知道有哪些不同的地方,逐渐提高观察能力。
(4)反复观察。
对于某一动作或某一事物可让孩子进行重复观察,这种方法可以强化孩子大脑皮层形成暂时性的联系,并能使各个暂时性联系之间相互贯通,逐步形成动作或事物的连贯一致。反复观察能形成孩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并掌握一些复杂的环节。
(5)操作观察。
观察过程并不仅仅是用眼睛看就可以了,孩子的身体感官参与越多,观察的积极性越高,观察的效果越好。当观察与动手相结合时,孩子观察到的就不只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更有助于他了解事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同时还发展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重点观察。
在事物完整的发展过程中,帮助孩子找到最主要的环节,这对训练孩子在观察中抓住中心环节、掌握大局大有帮助。
增强孩子的记忆力。
拿破仑说:“没有记忆力的脑袋,等于没有警卫的要塞。”记忆力对于一个领导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
拿破仑对于当时法国海岸所设置大炮的种类与位置,都能正确记忆,并且能轻而易举地指出部下报告中的错误。他甚至对各邮政驿站的距离也清楚记得,比当时法国的邮政大臣还厉害。拿破仑还可以记住每一个士兵的名字和面容。
记忆是人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和语言的再认和再现。人的一切知识都可以认为是由记忆过程保持着的。人能记忆的内容包括这些方面:一是能记忆形象材料,也就是对客观事物的直观的形象的再认与再现;二是能记忆语言与文字;三是能记忆自己的身体的操作或运动;四是能记忆自己及他人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因此,要挖掘孩子的记忆潜能,父母就必须全面发展孩子的各种内容的记忆。不但要有强的形象记忆,还要有强的语言、文字和情感记忆。
一个人记忆能力的高低,也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记忆的速度快慢,二是记忆保持的时间长短,三是记忆内容在重现时正确与否,四是在记忆内容中提取所需要信息的速度。其中,记忆内容的正确性是记忆力好坏的最重要标志,迅速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是个人才智的展现。因此,培养聪慧的孩子,父母不可忽视记忆力的锻炼。
美国心理学家胡德华斯教授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选了一群具有同等记忆力的人,将他们分成两组。一组接受记忆方法的训练;另外一组则没有接受记忆方法训练。经过一段时间后,胡德华斯教授让两组人员记同样的内容。结果,接受记忆方法训练的那组成员的成绩明显要好于没有接受记忆方法训练的那组。
可见,记忆力是能锻炼出来的,正确的记忆方法可以提高记忆效果。
怎样培养孩子的超凡的记忆力呢?
1、从无意识和有意识两个阶段着手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孩子年龄越小,记忆就越以无意识记为主。凡是直观、形象、有趣味、能引起孩子强烈情绪体验的事和物大都能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记住,特别是与其情感相联系的事情。所以,必须为孩子提供一些色彩鲜明,形象具体,并富有感染力的识记材料,使材料本身能吸引孩子,以充分发展孩子的无意识记和机械识记能力,促进孩子有意识记和意义识记能力的发展。如各种材料制作的、不同形状的、有趣的小卡片,各类汉字卡片,能活动的计数器,玩具和实物等。对一些杂乱无章的材料,可采用歌诀记忆法,把需识记的材料编成歌词和诗词,形成一种节奏顺序,以提高记忆效果。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当孩子掌握了语言这一工具后,他的有意识记忆逐步发展了。若想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就得重视发展孩子的有意识记。
有意识记忆的发生和发展是儿童记忆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质变,为了培养孩子有意识记忆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孩子各种有组织的活动中,父母要经常有意识地向孩子提出具体明确的识记任务,促进孩子有意识记的发展。例如,在听故事、外出参观、饭后散步时,家长应该给孩子提出识记任务,如果没有具体要求,孩子是不会主动进行识记的。
2、了解孩子记忆的规律。
作为涉世不深、理解力不强的孩子,他们的记忆规律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孩子对形象事物的记忆效果较好,不善于记忆抽象事物。孩子观察、感受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储存下来的形象叫表象,比如“天安门”、“飞机”、“警车”等都是它们的具体的形象而不是抽象的概念。表象储存越多,越有利于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发展思维和想象力;特别是当他认识某件事物时,告诉他事物的名称,这样具体的形象和抽象的语词相联系,可以提高他的概括能力,促进记忆的准确性与提取信息能力的发展。
二是孩子比较多地以机械的方式记忆,不善于理解记忆。比如,虽然不理解,但在成人的反复教导下,仍能背诵很多唐诗、英语单词等。
三是孩子的记忆活动很容易受情境或情绪影响。通常,孩子对伴随动作或较强情绪体验的内容记忆效果更好。对周围环境中形象鲜明、生动的事物记忆较深。
3、防止因强迫学习而破坏记忆力。
记忆是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而这种暂时的神经联系由于没有得到强化,随着时间的流逝,暂时联系也随之消失了。比如,早年学习的知识或技能,长期不运用也不复习,就会被遗忘。同时由于外界的强烈刺激,或者人本身的紧张情绪,也会产生遗忘。再者,由于疲劳,大脑神经细胞的活动能力会降低甚至丧失,这也是大脑神经细胞的一种自我保护。因此,家长在引发孩子兴趣和热情的同时,切不可不切实际地强迫孩子做事,一定要合理地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特别不能在孩子已经疲劳的情况下迫使他们学习,否则只能是欲速则不达,甚至可能引起孩子的厌学心理。
4、帮助孩子掌握记忆的技巧。
记忆技巧是指在记忆过程中,人们用以提高记忆能力的一些必要的心理准备和技巧。人脑的记忆潜能是巨大的,那么如何充分发挥这种潜能呢?关键就在于掌握一套科学的记忆方法。
记忆技巧有许多方面,下面是一些孩子需要尽早掌握、同时又是孩子能够很快掌握的记忆技巧。
(1)直观现象法。
根据孩子喜欢直观形象的特点,充分利用具体直观、生动鲜明的物品,引起孩子的兴趣,帮助孩子记忆。直观现象法就是抓住各种事物发生的现象,让孩子去认识、记忆,特别是直观后,要用启发式的提问帮助孩子记忆。
(2)游戏记忆法。
透过游戏来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很重要,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途径。”游戏是孩子最喜欢、最感兴趣的活动。爸爸妈妈若把知识融于游戏之中,那么孩子就可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记忆。
(3)器官参与法。
人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能够大大提高记忆水平。当孩子在记住某些内容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让孩子调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让孩子既动手又动脑,如此可以提高记忆的效果。如认识纸,可以让孩子用手把纸放进水里看纸吸水,把纸放在火上烧一烧,用手撕一撕纸。透过实验,孩子就能记住纸的几个特性。
(4)儿歌记忆法。
一般来说,有节奏、能押韵的作品更便于记忆。如果能充分利用孩子的机械记忆能力,让他们从小背一些儿歌和一些容易理解的诗歌,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扩大孩子的知识面都是大有好处的。
(5)归类记忆法。
如果把记忆比作知识的仓库,那么只有把知识归类之后,这个仓库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储存功能。因此,在教育活动中,爸爸妈妈要教给孩子一些方法,使孩子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归类,在物体之间建立逻辑关系,以拓宽记忆的广度。
(6)动作演示法。
有些知识利用动作演示,孩子就会准确理解并记忆。如让孩子认识“掰”字,可以演示为手掌心相对合拢,做向两边分开的动作,“看”可以演示为把一只手放在眼睛上做看的动作。
(7)理解记忆法。
由于孩子的经验少,理解力差,所以孩子的记忆方式是机械识记多于意义识记。但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效果好,因此,父母应当更注意对孩子意义识记的培养。
为了让孩子理解,要注意比喻的运用。在孩子活动中,无论是教诗歌、讲故事,还是舞蹈动作、体育动作、绘画技巧的示范,要正确规范,善于运用一些浅显易懂的比喻手法破解难点,给孩子留下难忘的印象。
(8)联想记忆法。
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智力好的儿童联想往往都很丰富,世界上有许多发明创造也是由联想引发的,如牛顿通过由苹果落地这件事联想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从开水冲击壶盖发明了蒸汽机等。采用联想法能够减少枯燥感,记忆也变得简单。
(9)任务记忆法。
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提出各种记忆任务,培养孩子的记忆习惯。比如周末带孩子去动物园之前,让孩子留心动物园中有哪些动物、哪些植物、各种动物长什么样、是怎么去动物园的等等,晚上回家后要求孩子说给爷爷奶奶或其他人听。孩子复述时可以帮他记录下来,使孩子产生一定的成就感。或者在讲故事前,让孩子注意故事中讲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说了什么话等等,培养孩子的有意记忆能力。
父母需要注意的是,给孩子提出的记忆任务要尽量具体,难易适中,当孩子完成任务时要及时给予积极的回应。
(10)重复强化法。
重复是记忆的基本方法,对孩子尤其适用。重复可以使大脑中淡漠的印象变得深刻,模糊的印象变得清晰。父母不厌其烦地反复做某些事,不断地让孩子看、听、摸、闻,可以巩固孩子的记忆。况且,孩子往往也喜欢重复,他们能反复要求父母多次重复同一个故事,直到能记熟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