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读书带给我的几样快乐中的一种。好的文章给我启迪,给我力量,甚至给我解脱。也许我有时会为生活而叹息,也许有时会为工作而烦躁,也许有时会为情感而苦恼,但时不时的,读一读这些可爱、可敬、睿智的文字,我的生活、工作和心情就从阴暗处转到了阳光下。所以,我对文字和知识有一种迷恋般的喜欢,他们让我的思想跳出了条条框框,与别人的思想有了一个链接,尤其是那些美好的思想、正义的思想、先进的思想、圣洁的思想甚至是超脱的思想,一次次引导我走出思想的误区和局限,引领着我的情感和思维一层层地提升着进步着。我的世界离不开书,难以想象,没有这个老朋友对我意味着什么,那是精神食粮的紧缺,那是情感世界的荒芜,那是思想天空的苍凉无助!而我也想把几个“如果……那么……”
做个简要的阐述,以勉励自己——如果把困难摆在眼前,你能选择坚强;如果把死亡摆在眼前,你能选择无惧;如果从此时此刻开始,你能选择珍惜;如果在命运的挑战中,你能选择努力;如果今天你生活优越,而不忘记责任;如果明天你身处逆境,而不放弃希望;那么,你终将是生活的强者,你都会是胜利者,任凭时光如何的流转,任凭命运怎样的挑战,那些灿烂的笑脸属于你,那些赞许的目光属于你,那些留给强者的荣耀将配戴在你的胸前,闪着光,肯定你生命的价值。
平凉柳湖公园,有柳有湖,故而得名。柳因湖而长存,湖因柳而生色。在宋一代,就有渭州知州蔡挺引暖水入湖,环湖植柳,始建柳湖。但如果没了后来明韩藩昭王和清代左宗棠两个历史人物,这柳与湖也算是平常。先是明朝韩王占据湖水辟为御花园,后有清中兴名臣左季高复建平庆泾固四属书院于柳湖,植柳1200余株,与学舍相间。如此一来,便为本来稀疏平常的柳湖增添了好多人文色彩,在人们的眼里,变得神圣起来。
确实,在我的心中,柳湖是一块无与伦比的圣地,尤其是当看到那历经百年沧桑而依然挺立的“左公柳”时,我便被它那粗犷的身躯、摇曳的身姿所折服,深深地沉迷于“左公柳”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之中。
我对韩王的御花园是没有兴趣的,一个从生下来就穿金戴银,过锦衣玉食,靠祖宗赋予的权利而占地抢水的王子,对于人民、对于社会、对于国家的贡献可以说是少得可怜,或许人们曾津津乐道那是因为人们对于皇家神秘固有着的好奇,而在我看来,他只不过是寄生虫而已。那柳湖的水与地本该属于平凉大地上生活的人民,而不应该是他的私有财产。
一百多年前,一位出生于湘江之滨的老人带着他的六万三湘子弟,挥师西进,衔令平叛,收复被占疆土。当他看到大西北“赤地如剥、秃山千里、黄沙飞扬”的恶劣自然景象时,他忧心如焚,遂命令筑路军队,在大道沿途、宜林地带和近城道旁遍栽柳树、杨树或榆树,名曰道柳。其用意在于,一是巩固路基,二是防风固沙,三是限戎马之足,四是利行人遮凉。大军一路西行,一路栽树,从长武县向西,不但成为战斗队而且成为植树队。就这样把那柳树栽到了泾川、平凉、静宁、会宁以至甘肃的河西和遥远的新疆,也把那柳树栽进了柳湖书院。自古河西种树最为难事,可是在左公倡导督促下,泾州以西,竟然形成道柳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后来,继任陕甘总督的杨昌濬曾做了一首诗称赞左公的丰功伟绩:“大将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那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气概,何等的爱国精神。
左宗棠考虑的不仅仅是如何收复疆土,而且还有如何去建设西北。
他和他的子弟兵真想引春风到边塞,变戈壁为锦绣呢!自此,在起起伏伏的沟壑,在坦坦的河谷,在茫茫的戈壁,“左公柳”岁岁年年,经受着炎炎红日,经受着烈烈漠风,经受着颗颗沙壤,以极大的忍耐性,延续着绿色,延续着生命,延续着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