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所谓创新就是淘汰旧的东西,创造新的东西,是一切事物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不创新,不仅个人无法前进,而且社会也会停滞不前。但是,创新与学习是个相互依存的关系,创新的过程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学习是知识积累过程,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一个质变的过程,是学习的升华,只有不断地学习,总结前人的先进经验,积累丰富的理论和文化知识,才能在工作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科技时代,信息社会,学习显得更为重要。我们要结合自己和社会的需要,有目的地去学习,才能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学习,要树立远大志向,刻苦学习,认真钻研,深入研究,这样才能学好,才能举一反三,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厚积而薄发,就是这个道理。而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把我们所学的东西用于实践中,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所创新。正如,当初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引入中国时,如果他只是简单地照搬,而没有通过学习去探究我国的实际情况,没有用学习去对经典的马列主义进行升级,当初的中国就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有了那么大的发展。正是由于他用学习去拥抱创新,我国才会有现在的地位。
2005年2月,英国权威杂志《经济学家》调研部通过与全球500名商业领袖进行访谈而做出的一项最新调查表明,几乎60%的管理人员都把技术创新作为今后三年改变世界市场的唯一重要动力。而“缺乏创新”被确定为企业今后三年将要面临的三大风险之一。
其实,创新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是巨大的理论创新,一个企业员工对产品的一个细节性的改进也是创新,可以说创新无处不在。
而另一项调查,则证明了创新的能力绝大部分来源于学习,只有在学习中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脱离已有的思维,才能不断地升级,才能与世界接轨。如果我们仅仅是在我们国家才去学习,而不从别国去学习吸取他们的经验,只是简单地闭门造车,那我们是很难与世界接轨的。因此唯有不断升级我们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拥有创新。
曾经担任美国通用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的斯隆,十分重视培养员工创新意识,十分重视开发员工创造力。每当公司新聘研究人员,他总是对新来者说:“我不知道我们要你研究什么,也不知道该得到什么结果。这些都是你的任务。我唯一的要求,只是希望将你认为正确的东西写下来。你不必顾虑我们的反应,也不必怕我们不同意。尤其重要的是,你不必为了使你的建议易为我们接受而想到折中。在我们公司里,谈到折中,人人都会,不必劳驾你来提出。”对经理人员也如此。有一次,斯隆主持经理人员会议,讨论某项重要决策。与会者对公司决策层提出的方案表示完全同意,一致拥护。眼看就要付诸表决了,没想到斯隆突然宣布:“现在休会!这个问题延期到我们能听到不同意见时再开会决策。希望大家多动脑筋,真正了解我们的决策。”
斯隆的管理思想与管理实践,渗透着对创新的急切企盼与强烈要求,表明了创新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美国著名管理大师杰弗里说:“创新是做大公司的唯一之路。”没有创新,公司管理者肯定会毫无作战能力,也根本不会有继续做大的可能。同样道理,创新是一个员工纵横职场之本。创新即突破常规,创造机遇,找到新招。只有在工作中,不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我们的学习才算有效果。只有通过创新,我们才能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做出一些原本我们自己也觉得难以企及的事情来,令上司和同事刮目相看。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学习的升华,所以说学习与创新同等重要。没有学习就不会有创新,不想创新学习就没有方向。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全世界每时每刻都有新的发明创造出现,如果不努力学习已有的科学知识,不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片面地强调创新,那就是闭门造车,或者是像一个军队的指挥官连敌人是谁都不知道就去指挥部队打仗一样,完全陷入盲目性之中。
当我们的经济科技走到世界的前列时,创新就将成为获得新技术的主要手段,那时,就需要在我们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中大力倡导创新。在这方面,我们的邻国日本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日本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学习”功不可没,但当日本进入世界前列后,已经学无可学,而创新又没能跟上,于是出现了长达十几年的停滞不前。
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要有虚心的学习态度,还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需要向别人、向世界学习的内容很多,包括科技、文化、管理、经济、政治、军事、艺术等等。在学习的问题上不应先入为主,不应有禁区,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说,“就是要将人类进步的一切成果为我所用,同时也要反对不切实际地照抄照搬外国的东西”。在现实中,很多人往往以一句格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来拒绝向别人学习,但这句话的本意只是告诫我们不应该不问条件地照搬照抄,而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提取其可用的东西。
正如,我们所知学习与创新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处理好学习与创新的关系,就能够提高创新的效率,相反,如果不注重学习,单纯提倡创新,则会使我们的创新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欲速不达。提倡学习可以使我们与世界产生一种亲近感,改善我们的学习和创新环境,而创新和赶超之类的口号则会使别人感到可笑,甚至会令他们感到生畏,从而影响我们学习和创新的道路。
让我们牢牢记住管理之父德鲁克的名言:“组织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平凡的人能够做出不平凡的事。”要想在职场上有一番作为,我们就必须不断学习、勇于创新。一次、两次的灵光一现,并不能让我们真正具备过人一等的资本,只有坚持长期的创新,不断地创新,才能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超越别人,也超越自己。而对于职场外的学习和生活而言,也一样,只有不断地学习,用学习的知识不断地升级自己,不断地创新,我们才能够变成一个不平凡的人,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激情、新鲜感,我们的生活才会多姿多彩。
不满足现状,才能走向更大的成功
一个人的全部生命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求知和求学的过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考察,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一个人的生命和每一次完善都不可能与求知、求学无关。
我们先来看一则故事:
有一天,徒弟做完了自己的事情去见师傅。
“师傅!我已经学足了,可以出师了吧?”
“什么是足了呢?”师傅问。
“就是满了,装不下去了。”
“那么装一大碗石子来吧!”
徒弟照做了。“满了吗?”师傅问。
“满了。”
师傅抓来一把砂,掺入碗里,没有溢。
“满了吗?”师傅又问。
“满了。”
师傅抓起一把石灰,掺入碗里,还没有溢。
“满了吗?”师傅再问。
“满了。”
师傅又到了一盅水下去,仍然没有溢出来。
“满了吗?”
从上面的例子可见,在人生当中有许多事情看起来是已经满了,其实里面还可以装下许多的东西。现实生活中,往往会有些人说:“我只要一点儿就满足了”,事实上,这是不知进取的表现。要想成为一名成功人,使自己拥有更多的财富,就必须学会不满足,学会不断进取,学会更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永远走在时代的前端。
无论是商界巨擘洛克菲勒、声名显赫的亨利·福特,或是其他世界级的石油大王、汽车大王、钢铁大王、飞机大王等,可能他们也看不懂今天的世界。就在20世纪末的某一天早晨,当“大王”们一觉醒来,令他们吃惊的是,在他们早已经看习惯了的财富排行榜上,居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比尔·盖茨为首的一批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贸然闯了进来,并以令无数“大家”汗颜的速度,荣登全球富豪的金、银、铜宝座,微软公司的市值超过了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和。百年积蓄也难与他匹敌,这令人难以置信,谁又能想得通他竟如此的富有?
学习永远不要“知足”。人非生而知之,不知就要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中自然会出现新的问题和矛盾,这就要求人们具备丰富的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锤炼各种能力。“书山有仙境,攀登无穷期”,不知足才会思进取。
面对知识,知足的人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停滞不前;而不知足的人不断地自我加压,自我激励,自我挑战,自我超越,一往无前。只有不知足才能深入地去研究、去开拓,才能创新、才能提高、才能超越,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
1930年以前的英国,工人把为顾客送的牛奶直接放到订户门口,奶瓶口没有盖子也不封口,因此,山雀与知更鸟这两种在英国最常见的鸟,每天都可以轻松愉悦地喝到漂浮在上层的奶油。后来,牛奶公司把奶瓶用铝箔装起来,用来阻止早起的鸟儿偷喝。没想到,大约在20年后的1950年,英国所有的山雀都学会了把奶瓶的铝箔啄开,继续喝它们喜爱的奶油。然而知更鸟却始终没有学习到这套本领,自然,它们也就无法喝到牛奶了。
其实,一个人或者企业的成长壮大,如同山雀的成长历程一样,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或者企业的每一项进步都是通过学习实现的。譬如开发一种新产品,引进一项新技术、新方法,或者改造企业的组织结构、推行新的管理制度等,都需要企业更新原有知识,吸收或创新知识,而这些要得以实现,则有赖于企业领导者对员工采取的知识管理实现。
一个企业的竞争力的根源就是知识管理。在这个竞争激烈、技术进步一日千里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如山雀般不断学习,顺应形势变化。
壳牌石油公司在1983年作过一项调查,结果表明:1970年,名列《财富》杂志“500家大企业”排行榜的公司,有1/3已经销声匿迹。在这一变化中,大部分公司因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企业忽视了知识管理,不注重加强员工的学习教育,以致阻碍了企业的成长,跟不上时代的飞速发展步伐,乃至不得不与知更鸟同命运,在环境变幻中失去了美味奶油,而逐步走向灭亡。可见,对企业来说,学习比财富更重要。谁注重学习,谁便能拥有财富。
日本八佰伴集团破产那年,集团总裁和田一夫已68岁。无论古今中外,像他如此的年龄还能够在事业遭受到灭顶一样的惨败后,仍不懈追求的人可以说是寥寥无几。有些人往往以所谓看透人生的消极态度来打发余生,乃至不乏消极等死的。可这位失去了巨额资产的和田,却使自己在精神上富起来。在刚破产后足不出户、闭门思过、总结人生。半年里,他曾阅读过多部伟人传记作品。其中邓小平一生“三落三起”的经历使他深受鼓舞。自从他看过之后,他觉得他和邓小平一生很相似,所以他要向他学习。就这样,和田一夫先生不甘失败,勇于挑战命运,勇于学习,他在接近古稀之年又重新创业,重塑人生。
和田一夫让人感到可贵的地方,就是他能够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经得起重挫,经得起惨败,同时还能够经得起滚爬摔打,他追求进取,追求成功,他勇于学习新事物,不满于现状,并不懈地追求着人生的美丽境界。试想,如果和田一夫在当初失败时一蹶不振,而且也没有后来对知识的追求,只是停留于现状,那么他是绝对不会有第二次成功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不满于现状,对知识的探索对经商者是多么至关重要。
温州商人是国内最富有的商人之一。那么他们为什么富有,这就是因为温州人不安于现状,不甘于贫困,不墨守成规。为了追求财富,追求更富裕的生活,他们不辞艰辛,善于学习,敢于冒险,勇于进取,无论到哪里都能扎根、生存、发展。
王峰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出生于温州的一个贫困的家庭,由于家里很贫困,高中没毕业就辍学了,不安于现状的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走出去。1978年,经亲戚介绍,王峰借着某地区扬水工程建设的机会来到宁夏,到县里参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他当时干的是最基层的苦力活:挖土方,修水渠。21岁那年,他如愿参军入伍。艰苦的军旅生涯磨练和造就了他,使他的性格变得刚毅、果断、顽强,遇事不服输。后来边打工,边学习,他准备做一番大事业。由于他的努力,他被转业到民政福利建筑装饰公司,开始了他的不平凡的人生之路。
接手后的民政福利建筑装饰公司在当时还属国营企业,他本可以天天什么也不管,也能“吃饭”,但他还是不安于现状,再说装饰公司体制差,还资金匮乏,总不能让公司毁在自己的手里。怎么办?面对几百号职工的充满希冀的眼神,王峰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于是他凭着诚信与胆略,想方设法,向银行贷款42万元,第二年又贷了100万元。王峰开始拓展市场,他四处寻求门路,找工程。1998年,王峰终于接了第一批活——人寿保险公司大楼装修工程。王峰把这批活儿看作是提高公司知名度、开拓市场前景的最佳契机,他顶着酷暑烈日,每天前往工地检查、指导,细抠质量,把好每一道关口,工程结束后,客户非常满意,但公司却赔了好几万元。对此,王峰回忆道:“虽然工程亏了,但我们的工程却赢得了全区保险业的认可!”
接下来,王峰的公司名声大噪,前来洽谈的客户络绎不绝,全区保险公司的办公楼的建筑装饰工程都放心地交给了他,民政福利建筑装饰公司终于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王峰本人也多次被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授予“创业进取企业家”“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等殊荣。
但王峰并不满足,他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他还有更大的发展思路和目标。这就才是做商人应该有的胸怀。
我们应该永葆进取心。如果我们实现了以前的目标,这时便应该给自己设立一个新的目标。我们什么时候没有了学习的进取心,便在什么时候停止了进步。学习需要经过漫长的时光,不断地汲取养分,在经验中成长,在学习中进取。
知识不同于其他财富,它永远属于你并永远忠实于你。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更新的知识来充实、丰富自己的头脑。否则,将很难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如果止步不前,将会被时代的列车越落越远,永无出头之日。
永不停歇地学习,缩短成功的距离
无论什么人,无论什么时候,都离不开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一个人跟得上时代,保持鲜活的思想。而对于生意人来说,学习的意义更是非同小可。在商场打拼,输赢是常事,而知识,是一种对手永远无法赢走的财富,拥有它,你就能创造出财富。所以,要活到老,学到老,让学习成为生命中发展中不竭的动力。
有人说,生活意味着一个永不结束的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