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雅从屋里走出来,喧闹的人群猛然停止了喧嚣。一下子异常的静。静雅走上前去,对大家说:“既然大家相信刘半仙的话,认为我会给大家带来灾难,我绝不连累大家,我这就走。”
张大山一把抓住女儿:“你疯了,天马上要黑了,你往哪儿走?我张大山从不相信迷信,真是一派胡言。我张大山的女儿决不能任人摆布,谁都别想赶走我的女儿,除非你们要了我的命。”
正在大家僵持不下之时,灿明带着刘半仙赶到了。他见静雅家门口围了许多人就猜中了八、九分,灿明大叫道:“乡亲们,大家不要嚷,我把刘半仙请来,就是让他把事情澄清的。”
人们的目光一齐转向算命先生,自动让出一条路来:刘半仙拉着妻子,抱着毛毛迈着沉重的脚步往前走,忽然把毛毛高高地举到头顶:“乡亲们,我对不起你们,但我也是情非得已,走投无路,这是我儿子,他生了一种怪病,到处求医问药,把家里的钱花光了,我来这里寻找良医,却没有钱,所以就昧着良心骗大家。”人群中有人在喊:“半仙儿,你把话说明白,不然休想走出去。”刘半仙说道:“这是我儿子,我的儿子就在我给大家算命时死去了,我如果会算,怎么不知道儿子会死去。”李管家也在人群中,他听出刘半仙在坦白,害怕供出自己,不一会出了一头汗。刘财主挤在他跟前:“那你怎么算出我有良田千亩,三进院子二十八间房子呢?你又怎么算出静雅十岁死了母亲,哥哥前不久又摔断了腿?快说。”
“晚上我偷偷出去摸情况,打听出来的。”李管家听刘半仙这么说,一颗悬着的心这才放肚子里。
刘半仙走到静雅面前:“是我错了,我不该骗大家,更不该诬陷你,姑娘,你打我吧!”说罢自己往自己脸上打去。
静雅看着刘半仙,抓住了他的手,流下眼泪:“大叔,别这样,我不怪你,真的,我已经原谅你了,你也是为了儿子。”那些乱作一团、对刘半仙骗人的行为愤怒的乡亲们看到静雅都原谅了他,也自觉地散开了。
晚上,静雅留着眼泪刚入睡,就梦见有人要追杀她,她逃啊、逃啊,逃到一个人家,正要敲门,门却自己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个女人,穿一身白色的长袍,头发长长的。静雅仔细一看,竟然是母亲,她一阵欣喜,却见母亲阴沉着脸:“静雅,你这闺女太不懂事了,你哥的腿得抓紧时间治,他这样,再加上家里穷,谁还愿意嫁给他,张家三代单传,那以后岂不是断了张家香火吗?静雅,你帮帮张家,你帮帮你哥,救救他!……”说着母亲飞上天空,静雅慌忙伸手去拉,可怎么也抓不住。
静雅一着急,梦醒了,她睁开眼,耳边不断地想起母亲的话:“张家三代单传,那以后岂不是断了张家香火吗?可不能断了咱张家的烟火。静雅,你帮帮张家,你帮帮你哥,救救他!……”
连续的变故,折磨着静雅,再想想灿明,为了自己,为了给哥哥治病,把自己一生做牛做马来和师傅交换治疗哥哥的花费,他的理想是做一个拯救黎民百姓的大英雄,这样他又何谈施展自己的抱负?这对他未免也太不公平了,这样不是要连累灿明一辈子做牛做马吗?这让我如何安心?李婶立等静雅答应嫁给陆少爷,如果静雅答应了他,这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静雅来到李管家门口,犹豫了片刻,依然走了进去。
“哟,静雅来了?”李婶见静雅自己送上门来,有些惊喜,急忙让静雅让进屋里。
“李婶,我想好了,我愿意嫁到陆家去!”静雅有些疲倦的样子,但态度很坚定。
“好,太好了,你总算开窍了。”李婶说道,“我这就去你家下聘礼,保你这个大媒。”
走出李婶家,静雅的眼泪就像决堤的河,管不住一样往外涌,她强迫自己不要哭,可越是这样眼泪越多。
一大早,李婶雇了顶轿子,领着陆府的几个家人浩浩荡荡、风风光光地直奔静雅家。张大山在屋里听到外边一阵嘈杂声,觉得是往自己家这个方向来的,出了门看个究竟。
这边李婶就领着人进了院子,张大山见他们肩的肩、扛的扛,有些生气了。
“大妹子,你三番五次,五次三番这不是强人所难吗?方圆好姑娘多的是,我们高攀不起陆家,干嘛与我们过不去?这东西不准抬进来。”
“慢,咱们把话说清楚,你再决定好不好?老哥哥,我知道你之所以不答应,是怕静雅心里有了灿明容不下别人,更重要的是怕委屈了静雅。”
“是呀,你既然知道了,就不该为难老哥。”张大山也不客气。
“老哥哥,我是为你着想。如今阿贵瘫在床上,不能干活不说,还需要大量的银子去治病,我知道你已经是债台高筑了。阿贵也是你的亲生儿子,三代单传,他这样子就是治好了病,哪个姑娘肯嫁给他,何况现在停止了治疗,更不敢想。如果把静雅嫁过去,我保证阿贵的医疗费陆家全包,而且还为阿贵讨个好媳妇。”李婶信心十足地说。
“你别说了,我不能让妹妹因为我毁了自己的一生,我坚决不答应!”阿贵在屋里着急了,他大声地嚷嚷。
“父亲,是我去找的李婶,我答应嫁给陆少爷。”静雅跨进大门说道。
“闺女,你疯了?”张大山瞪着女儿。
“父亲,我想通了,嫁到陆家,有丫头仆人伺候着,不用担心吃了这顿,没了下顿,有绫罗绸缎穿,有山珍海味吃。嫁给灿明呢?就是一个苦命婆,要昼夜劳作,还衣食不保,我不做那傻瓜。”静雅故作轻松地说。张大山早已是气得按捺不住,一巴掌煽在静雅脸上:“你给我走,你不是我张大山的女儿。”
“看看,看看,老哥,你还是明智一点吧,我看还是静雅明事理、聪明,快,快把东西抬进去!”李婶指挥大家抬东西,张大山也只能干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