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起这杯葡萄酒
西夫拉姆酒文化之根--葡萄酒文化之我见--现代葡萄酒的分类--葡萄酒餐桌文化。
西夫拉姆酒文化之根
西夫拉姆的文化之旅,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我愿意为您的西夫拉姆文化之旅添一个难忘的惊喜。
在这欢送的宴会上,让我们一边品尝着西夫拉姆美酒,我一边给你讲着葡萄酒的知识和文化,在这西夫拉姆酒堡里优雅而高贵地享受美丽的人生,我觉得,这是对读者朋友西夫拉姆文化之旅的一点馈赠,也是鲁祥云总裁的一片心意。
我先来介绍一下,到西夫拉姆酒堡,当喝哪种酒。西夫拉姆葡萄酒,目前有三个系列,几十款酒,我不能一一介绍,只能挑着我喜欢的谈谈我的感受。
我最早喜欢的是烈性的白兰地,透明的琥珀色,它是一种幽香加清香的感觉,橡木香变成了浓浓的槐花香。
让酒杯在手里暖着,香气把一个家或一个餐厅都弥漫了。加茶水,加冰,都不影响香气的幽雅与高贵,轻轻地抿一口,立马使你全身的毛孔都充满橡木香,酒体饱满得让你觉得是进了橡树林和槐花谷。
人的情感兴奋起来,一切的敏感神经被调动起来,生活就在这时候变得越来越美丽,越来越霓虹光亮闪烁……
因为保健的原因,我后来喝上帝赐下的生命之水--干红葡萄酒了。
我就特喜欢西夫拉姆的“老树”系列的“老树”和“春夏秋冬”。斟酒时,便觉得它如红绸子般柔软丝滑,如晶莹剔透的红宝石般闪亮,这时,果香便丝丝地飘来。
如果您愿意跟我一起享受这葡萄美酒,那么,此时--
您手上是一个大大的高脚杯,里面仅有一两口干红葡萄酒,摇着杯子,闻一闻,秋天的葡萄香,还有点酸;酒慢慢地醒好了……
我们高高地举起杯,会看到眼前举的杯里宛若一堆流动的石榴籽,亮亮地透着晶莹的火红,立时,使您的心情愉悦,眼前的或绿或黄或紫或蓝各种色彩互融翻飞……
一口喝下去,心里口里,便是漫山遍野的紫葡萄、红葡萄、黄葡萄,便是酸里带点涩,涩里带着香,香里带着半丝儿甜,回味儿还没完全品尽,您就会自己赶快添上第二杯……
因为我喜欢这样的自由与豪放:
我的狗
上了它丈母娘家
老葡萄树,刚发芽
上年的好酒
开了
坐在橡木桶上
哈,朋友,干吧
春风吹拂着法兰西吉龙德河两岸广袤的原野,滔滔的河水滋润着土地,大片大片的葡萄,正在探头呼吸着春光。湿润的空气中,微风里带着负氧离子轻拂着脸庞。留着长胡子的酒堡主人,从庄园里出来,循着得得的马蹄声望去,只见朋友的马车正迎面驶来。
老堡主热情地迎上前去,握着朋友的手,拉起了家常:
“啊,我家的狗啊,就顺着这条小道跑到那边去了--上了它丈母娘家吧--你放心进庄园吧。”
朋友高兴地跟他拥抱,看看庄园旁边的葡萄园,碗口粗的老树上,已经长出了小嫩芽,就问:“去年的葡萄收成如何啊?”
“当然看好了,是个丰收年嘛。”
“今天有口福,该有好酒喝了。”
“是啊,正好我的妻子走亲戚去了,今天咱就在酒窖里自由地喝个醉吧!”
在昏黄的油灯光亮里,两位好友,为着相见的快乐,为着去年的丰收,主人骑在橡木桶上,客人坐在橡木桶上,手里拿着满杯紫红的葡萄酒,兴奋地碰杯、碰杯、再碰杯,干、干、再干……
生活的河,在酒中豪放;生活的美,在酒河里浸润;生活的烦难和苦恼,都在酒河中流向远方,惟有田野的芬芳,生活的芳香沁人心河,使人生如老葡萄树一样,再一次发芽、开花、结果,有丰收的秋天的烂漫果实,丰盈美满;使友谊地久天长,使人生光芒耀眼。
你慢慢斟酒吧,趁你斟酒、喝酒的时候,我给你讲一些你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的葡萄酒的文化和故事。
葡萄酒文化之我见
在引子里,我们说过,葡萄酒作为舶来品,与基督教有着深厚的渊源,至于葡萄酒的酿造历史,史学家认为,它起源于公元前6000年的波斯,葡萄酒业始于埃及古王国时代。
希腊,是欧洲最早种葡萄酿酒的国家,公元前700年就有葡萄酒的庆典。公元前6世纪,葡萄种植和酿酒传入法国。前4世纪初,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公开承认基督教。做弥撒要用葡萄酒,教会人员就把葡萄种植和酿酒作为圣工。后来,葡萄酒随传教士的足迹传遍世界。
在我们中国,说起葡萄酒,很多人第一个意念就会想到法国,想到法国的波尔多、勃艮第,换句话说,一提葡萄酒,人们就觉得是外国酒,这是自然的事,因为葡萄酒是舶来品。
早些年,在国人的印象中,说酒就是白酒,是茅台、杜康、刘伶醉,是五粮液、酒鬼酒外加我们市酒厂的、县酒厂的还有村里的黄酒厂的酒等等,葡萄酒是不在列的。
中国的酒文化典籍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典籍如山。但自古到今,尚没有一个人把酒这个概念是什么,价值是什么统一起来。对酒的褒贬也自然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从“李白斗酒诗百篇……天子呼来不上船”到温酒斩华雄,从“一壶浊酒喜相逢”到“醉卧沙场君莫笑”,从帝王将相到平头百姓,从骚人墨客到破瓦寒窑,从一泓水到浩瀚江河,从一马平川到喜马拉雅……
白、黄、清、米、甜、干,凡类多之不可胜数,其味别如漫天繁星,哪里是人间的笔墨所能写尽的呢?其实,早在没有文字记载以前,好像就有了酒。酒,与人类的文化史是不可分割的。
如今,葡萄酒也成为我们民族酒文化中的一员了。
就我所见到的,葡萄酒的文化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是现在张扬的外酒涌入,是舶来的葡萄酒文化。这是我们生活印象中最主要的一种,而且实际上也是这样,我们中国的现代化企业生产的葡萄酒,的确是从欧洲引进的。
另一类是民间的自我酿造文化。很多人认为,葡萄酒并不难酿造,只要想造就能造。我认识一位果业工程师,据说退休后的重要“工作”之一,便是自酿葡萄酒。每年葡萄熟了的时候,他买很多葡萄来,盛几个大缸,酿造葡萄酒。据说,他自酿的葡萄酒,好像比酒厂造的还好喝。
据媒体报道,在2010年烟台举行的国际葡萄酒节和美食节上,有不少市民拿着自己酿造的葡萄酒到这里炫耀风光,甚至要跟名牌厂家的名牌酒媲美。有的报纸刊登的照片上,专门记录了外国客人在葡萄酒节上品尝烟台农民自酿葡萄酒的兴奋的样子。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葡萄酒在烟台民间的普及了。
我有一亲戚,每年过春节时给我的礼物中,都有两瓶自酿的酒,其中一瓶便是自己家酿的葡萄酒,那是他引为自豪而我也高兴的雅事。
他告诉我,秋天,他家院子里的巨峰葡萄熟了,先是送一些给邻居,余下的就做葡萄酒了。挑那些紫莹莹的熟透了的,装在瓶子里,加上约三分之一的红糖或白糖,再加上腌过葡萄的凉开水,然后盖上盖子,这就算第一道工序了。过些日子,葡萄发起来了,先是发泡,再过一段时间,葡萄沉下去了。这个时候,算是第二道工序。尝尝如果不大甜,还可以再加上一些糖,让它甜一些。再过些日子,大约两个来月吧,葡萄酒就酿好了。这个时候,就用纱布之类的,把葡萄酒滤出来,一次一次地滤,用不同细目的纱布,滤几次后,就成了澄黄带红的葡萄酒,红莹莹的透明宝石色,喝起来甜丝丝的,美极了。
的确,他给我的葡萄酒,喝起来比酒厂里的葡萄甜酒还好。那味儿,带着一种天然的绿色原香,甚至还有点葡萄叶的气息,别有一番风味。
由此可见,葡萄酒文化在烟台民间是何等的流行。虽然民间的自酿葡萄酒挺好喝,但那一般是用食品葡萄酿出来的,而正宗的工业化生产的葡萄酒,是用酿酒葡萄酿造出来的,这些葡萄不是食用类的。因此,那种想用自酿葡萄酒来挤兑工业葡萄酒的人们,大约是把食用葡萄跟酿酒葡萄混为一谈了吧。
我所崇尚的葡萄酒文化,算第三类吧,也就是我们中国本土的葡萄酒文化。这种文化的积淀,我想虽然不能与现代化葡萄酒的文化理念相媲美,但可以互相补充,足可以说明我们中国的葡萄酒才是正宗的葡萄酒的“大宗师”--这里暂且撂一下,后面会专门谈到西方葡萄酒文化的进入与中国葡萄酒文化的杂糅--我是想说,葡萄酒也是我们中国的“传统酒”之一,只是没有像白酒那样形成完整独立的葡萄酒文化而已。
有一首唐诗,就是专门写葡萄酒的,可以说是葡萄酒的“形象广告诗”,从人们耳熟能详的程度看,它能够流传千古也不为奇,它与“诗仙”李白的白酒“厂家广告诗”相辉映,足以显出中国葡萄酒文化的源远流长来。
我们先来看李白的白酒“厂家广告诗”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诗仙李白是不是拿了兰陵酒厂的形象代言人费用,是不是拿了方案策划费之类的,我们暂且不说--估计当时不会太兴这档“市场经济形象策划”的腕儿吧,李白本身也不是靠这个吃饭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无疑的,他必定是喝兰陵美酒喝了个醉里加醉。
李白之所以可以做这样的“厂家广告诗”,乃是出于自愿,而决不是出于逼迫;乃是出于热爱,而非出于利益;乃是出于激赏,而非出于恭维。若是在逼迫的情绪下,或是为利益的诱惑,或是出于恭维,恐怕就不会有这种溢美之情、奔放之感、飘然欲仙的千古诗篇了。
与李白白酒“厂家广告诗”相映成趣的,还有葡萄酒整体的“形象广告诗”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写这首《凉州词》的叫王翰,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这首诗文采壮丽,风格遒劲,是边塞诗中的精品,当然也是他的代表作。
对于诗的赏析,当然有专家学者,比如诗写了沙场的壮烈、征战的悲壮、战士的出生入死胸怀坦荡,甚至塞外的风光单调等等,都作了艺术的完美表现。当然,他不是写的最底层的战士而是有一定级别的官长。比如,葡萄美酒,就不是一般的士兵可用的,退一步说,即使战士有葡萄酒喝,大约也不会用夜光杯吧。
我们这里说酒,说葡萄酒,可以说,这首诗就是一个佐证,说明我们的祖先就会造葡萄酒。但那是什么样的葡萄酒呢?从当今的葡萄酒做法测度,很可能就是食用葡萄造的吧。也就是说,跟我的朋友和亲戚所自酿的差不多,不是现代化工业造出来的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