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冰是幸运的。作为父母,我们有更多的责任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要教育孩子学会抵预不健康因素的诱惑,不要过分追求享受,不能爱慕虚荣。总之,人性是复杂的,总有极少一部分卑劣险恶之徒,专门把黑手伸向那些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孩子,但只要父母注意为孩子多讲一些安全知识,孩子还是能够做到自我保护的。孩子年龄小时,应尽量避免他单独行动。让孩子不要向陌生人讲家里的事。对于暴力犯罪,能躲避时就躲避,躲不掉时,要想办法与之周旋,然后找机会逃脱或呼救。不要与有犯罪倾向的人交朋友。当陌生人请吃饭或送礼物时要拒绝。在歌舞厅里遇到陌生人给药丸时要拒绝。陌生人以父亲或母亲的同事、朋友的名义接你从学校回家时,要拒绝。不要让陌生人触摸自己的性器官,如果遇到要及时跑开,去报警或告诉父母。当陌生人表示要与你分享捡到的钱包时,要拒绝。
教孩子基本的急救方法
看到这里,或许有的父母不以为然,教孩子急救的方法管用吗?孩子不会觉得恐怖吧?父母有这些疑问和担心是正常的,因为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被照顾的对象,如果让孩子换一下角色,父母肯定不适应,也不相信孩子会做得很好。事实上,教孩子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是很有必要的,这本身也是孩子所需要的人生经验和技能。
现在各种媒体上都会经常介绍一些关于不同疾病的常用急救方法,还有一些专业书刊里就介绍得更为详细,父母可以有选择性地把一些常用的急救方法讲给孩子听。当然,最好能让孩子有一个实践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父母平时就能为孩子创造。比如用玩游戏的方式,这样既避免了恐怖,又不严肃,还能寓教于乐,孩子的印象会更深,能很好地掌握急救方法。
大周是市戏剧学院的讲师。这天回到家后,他向全家人宣布,要在家里编排一个急救病人的节目:救人者是他的女儿欣欣, “病人”则是大周自己。大周讲了一些基本的伤口包扎、止血技术和心脏病急救方法后,游戏就开始了。
“哎哟。”正在客厅练习素描的欣欣听见爸爸在厨房里大喊了一声,便急忙跑了过去。
“怎么了,爸爸。”欣欣见爸爸左手的食指“鲜血”直流,忙问道。
“不小心割破了,伤口太深。哎哟,痛死我了。”大周表情“痛苦”地呻吟起来。
“别着急,爸爸,我来帮你包扎一下吧。”欣欣说完,转身跑到爸爸的书房,从书架的下端抱出一个小箱子,从里面拿出绷带、医用剪刀、酒精、医用棉签,准备替爸爸包扎“伤口”。
“欣欣,别着急,想想要止住爸爸伤口的血,你还忘了一样重要的东西。”爸爸提醒道。
“哎,我一着急就忘了。”欣欣说完,再一次转身跑向 书房,手忙脚乱地从小药箱里翻出“云南白药”,又跑回 客厅。
“爸爸,你先忍一忍,伤口受到酒精刺激可能很痛。” 看着女儿用不太熟练的动作为自己清洗“伤口”,还不停地 安慰自己,大周心里很是欣慰。
“爸爸,快包扎完了,你再忍一忍,很快就不会痛的。”欣欣帮爸爸清洗完“伤口”后,在爸爸的指导下,细心地在创伤面上撒上药粉,再用绷带一圈圈地缠上。
“干得好!欣欣。”大周夸奖了女儿, “不过,如果真的发生了事故需要你急救时,你一定要冷静,要迅速,像你刚才不是忘了拿这,就是忘了拿那。真的有伤员在你面前时,你这样把时间花费在寻找东西上,就会耽误抢救的最佳时间,记住了吗?”
欣欣点了点头。
“另外,如果是爸爸或其他人的伤口较大,伤势严重,你应先拨打120或999,然后再进行急救,这样就不会耽误抢救时间。”爸爸接着说道。
“知道了,爸爸。”欣欣认真地说。
后来,大周还向女儿讲述了心脏病、煤气中毒、食物中毒等一些简单的急救方法。
“爸爸,如果我以后再碰到这些事情时,我相信我能做得很好。”欣欣自信地对大周说。
教育孩子应对危急情况,是让孩子更近地走进现实。只有敢于面对现实中的危难,并勇于在危难之时显身手,孩子才会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
不过,在教育孩子基本的急救、自救方法前,父母应先让孩子对一些常见的疾病症状有所了解。如果家里有人犯有心脏病或其他疾病,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并告诉孩子家里的急救药品放在哪里,万一疾病发作了怎么做。另外,还可以有意识地向孩子讲讲你所了解的、别人怎样采取急救措施的经验,并和孩子一起探讨:如果孩子遇上这样的事情,他是否还有更好的急救方法,能对病人实施最好的救助。
当孩子掌握了基本的急救方法时,他会因为自己比同龄人多一份本领而变得更加自信。在家里准备一个小药箱,并放在显眼、易于拿到手的地方。教孩子学会从媒体或专业书刊里了解急救、自救知识。发生类似的事情时,最好让孩子参加急救。教孩子在急救前要镇定,让他明白恐惧心理只会使事情严重。父母作一些必要的示范。告诫孩子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
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是美好的,但又是复杂的。由于孩子社会经验不足,自我保护能力极差,因此教孩子一些必要的生活常识是有必要的。比如,告诉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就是其中之一。
看到这里,或许有的父母会纳闷儿,不让孩子和陌生人说话,那么孩子是不是会变得孤僻呢?
当然不会!我们所强调的不让孩子和陌生人说话,是指在没有父母和其他亲友在场的情况下,孩子本身缺乏必要的警惕性,也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而不和陌生人讲话,就能减少受到意外伤害的可能。
大多数孩子单纯、热心,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分子也正是利用这一点来伤害孩子或其家庭的,他们往往会装出一副和善的面孔,以孩子父母的同事的身份来询问孩子一些重要的事情。孩子在没有戒心的情况下,经常是有问必答,这就为不良分子实施自己的阴谋提供了帮助。
因此,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特别是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公交车站或其他公众场合,如果是陌生人主动上前搭话,除了问路外,其他的都应该慎重或干脆拒绝回答,只有这样做,才能有效地自我保护。
放学后,欧东和同学苏芸一起来到公交车站候车,才等了一会儿,朝苏芸家方向的那趟公交车就来了。苏芸对欧东说:“欧东,别忘了明天的球赛,我们明天早点到学校做准备活动。”苏芸说完,便上车走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对话恰巧被旁边一个别有用心的人听到了,他记住了欧东的名字。
欧东见自己要乘坐的公交车还未到,便从书包里拿出一本《哈利·波特》。正准备看时,自己的肩膀被人拍了一下。
“欧东,你在看什么书啊?”欧东回头见一陌生中年男子笑眯眯地站在自己身后。
“叔叔,你有什么事吗?”欧东礼貌地问。
“哦,真巧,我正想到你家里去一趟。”
“去我家?叔叔,我不认识你呀!”
“可我认识你呀,我是你爸的同事,以前去过你家,你忘了吗?”
“哦,我还真想不起来了。”欧东笑着说道, “我爸这个时候还没下班呢,您有事怎么不去公司直接找他呢?”
“这个……这个,是一点私事,你爸说让我先到你家等他。”
“是吗?我这就给我爸打电话问问,他忙着呢,他们刑侦科好像永远有接不完的案子。”欧东说完,便朝路旁的一个公用电话亭走去。没走几步,他故意回头看了看,见那位陌生的中年人跳上一辆公交车走了。
“爸爸教的这一招真管用。不过,这个人是怎么知道我名字的呢?”欧东想。
其实,欧东的爸爸并不是警察,而是一名普通工人,但是他平常很注意教给欧东一些生活常识,这其中就包括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讲话,即使陌生人主动搭话,该如何应对,他都向欧东讲过,而欧东知道父亲这样做是因为他爱自己,关心自己。所以爸爸每次向他讲一些生活常识时,他都能认真地听,并牢记在心里。这不,关键时刻果真派上了用场。
问问自己,您是不是经常向孩子讲一些生活常识,是不是经常告诫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讲话?如果没有,请立即这么去做吧,因为这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课。在公众场合对陌生人的问话要谨慎回答。经常用生活中已发生的实例来教育孩子。不要随便把陌生人带回家。告诉孩子一关于“性”的事 “性”在很多成年人的眼里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他们往往谈“性”色变,更不用说拿出来摆在桌面上和孩子谈论了。这一方面是封建思想在作怪,另一方面是部分家长对“性”的认识本身也是模糊的。因此,要想让他们对孩子讲一些“性”的知识,的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是,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前,和孩子一起谈“性”,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教育孩子正确认识自我、获取性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父母千万不能忽视而是要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一位小女孩问妈妈:“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 “孩子,你是从妈妈的肚子里来的。” “那妈妈的肚子里怎么会长出我呢?” “别问了,你这小孩子什么都还不懂,等你长大了自然就知道了。”这位母亲不耐烦地说。 一位小男孩问父亲:“爸爸,什么叫性交?” “浑蛋,这么小就不学好,看我不揍死你!”这位父亲骂完,真的扬起了巴掌。小男孩被吓得哭着跑开了。
“妈妈,我是不是有病,怎么这么大了还常尿床呢?”一个14岁的男孩偷偷地问母亲(他把遗精当成了尿床)。
“这个……哦……不是尿床。别多想……没事的……”这位母亲含含糊糊地回答了儿子。结果这个男孩心里却怀疑自己身体上出了毛病,因此整日忧心忡忡,精神恍惚,成绩一落千丈……
上面这些来自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了一个共同的问题:父母在孩子面前不愿谈“性”,甚至把性与“下流”、 “肮脏”等词联系在一起,这样就会误导孩子,使孩子不能科学地认识“性”。
事实上,和孩子开诚布公地谈“性”,并尽可能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才能教给孩子正确的性知识。当孩子了解了“性”后,就不会对性产生好奇而误入歧途或受到外界的伤害了。
据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我国青少年的犯罪数量占总犯罪数量的70%,其中有30~A,是性犯罪。婚前性行为普遍、性病和艾滋病蔓延、少女怀孕增加是目前青少年性健康教育面临的三大难题。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获得性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杂志、书籍和宣传单,来自母亲的只有3%,而来自父亲的则只有1%。
在这里,笔者觉得非常有必要提醒父母关注这样的一组数字:30%,3%,1%,前者是青少年性犯罪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量,后两者是只有3%的母亲和1%的父亲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性教育方面,父母应该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性知识如果你也刚好不懂,那么可以买一些专业的书刊来和孩子一起学习、讨论,这样双方都能走出“性”的误区,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父母不论是在和孩子共同学习性知识,还是讨论有关“性”的事,都应该保持客观的立场,不要刻意强调“性”是羞耻,是罪恶,也不能说“性”是快乐,是人类的必须。总之,既要尽量回答孩子的每个问题,又要真实地告诉孩子关于“性”的知识。
当孩子主动与父母谈论有关“性”的事时,父母不要因此而认为孩子“学坏了”或是“早熟”,而应该为此感到高兴,因为它表明了孩子已经能洞悉生命的奥秘了。 在此,我们把性教育专家陈一筠教授忠告父母的一段话摘录如下,希望父母们看后能有所收益:
我们要跟孩子讲,种果树有夏季的耕耘、除草,才能有秋季的收获。如果夏天就摘下果子来吃,味道肯定很涩。社会上有很多陷阱和诱惑,要避免一些事发生,爸爸妈妈得有打预防针的准备,随时了解孩子和异性的交往是什么状态。而且引导要科学、有艺术性,不能用成年人的方法,也不能用一般学科的方法。应该先让孩子心中有数,再让他去交往,绝不能等孩子有危险了才想到教育。另外,男孩女孩交往,一旦进入两个人的世界,就容易走入误区。因此父母应该提倡孩子群体交往。这样既能达到对异性的了解,同时又避免走入误区的危险。不要等到快要考试的时候再去读书。
收集一些关于性知识的书籍,和孩子一起学习。
有意识地向孩子讲一些性知识。
尽量回答关于性的提问。
教育孩子保护好自己的“私处”,以避免他人侵犯。
尽可能多地告诉孩子一些关于性安全的知识。
鼓励孩子和异性交往,但要有分寸。
教育孩子当异性诱惑自己时,要拒绝。
教育孩子在受到性侵犯后,要告诉父母或报警。
对已遭受过性侵犯的孩子,父母要给予更多的爱与关怀。
谈性时,不要面红耳赤,或视性如“虎”,不要禁止孩子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