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气质性害羞,即生来性格比较内向,气质比较沉静,说话低声细语,见到生人就脸红,甚至常怀有一种胆怯的心理,举足投步、寻路问津也思前想后、顾虑重重。这种性质的害羞为数很少,与先天的气质类型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适应、锻炼而改善。
一种是认识性害羞。造成这种害羞的主要原因是过分注重“自我”,患得患失心太重,生怕自己的言行不对而被人耻笑,说话做事都要有绝对的把握才进行,不敢冒点风险,因而老是受环境和别人言行的支配,缺乏主动性。久而久之,便羞于和人接触,更羞于在公开场合讲话。
三是挫折性害羞。这种类型的人,以前不害羞,性格开朗,交往积极主动,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连遭挫折,变得胆怯怕生,消极被动。害羞不仅阻碍与别人建立正常亲密的友谊,还可能导致沮丧、焦虑的情绪和孤独感,导致性格上的软弱和冷漠。
如果顺着这种心理感觉进一步追问:无论哪一方面,或者在许多方面你能不比一般人差,甚至还强许多。为什么别人气宇轩昂、谈笑风生,一点不缺乏自信,一点不害羞,一点不感到难为情?为什么他能做到不把自己的缺陷挂在心中而自然而然地与人交往,而你却做不到,你却没那份自信,无法不时时刻刻关顾到自己,无法做到不害羞,不难为情呢?
害羞,有时的确很误事。仅仅找工作,就成为一个大问题。他们往往害怕同雇主当面洽谈工作;而一旦找到工作,又可能失去提拔晋升的机会。害羞的人完成工作的方式是被动的,而不是大胆的。他们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是考虑如何取得成功,而是考虑不要失败,对承担风险犹豫不决。
过分害羞的人在社交方面也受到限制。他们感到主动交友很困难,因此他们的孤独感往往强烈。有一部分人甚至由此而闭关自守、与入隔绝。当他们真的与人交往时,常常不愿中断关系。他们很重视这种稳定性,希望避免为寻求真正宝贵的友谊而遇到的困难。结果,他们结交的伙伴,当然不会是他们理想中的朋友。
因此,为了成功地生活,轻松地与人交往,必须克服害羞的心理。与其抱怨别人不如努力改变自我
莎拉总是抱怨不休。最令她感到头痛的一个问题是她得了一种肥胖症,当她去看医生时,一坐下来就开始抱怨,她的体重之所以总是过高,因为她的新陈代谢功能不大好,小时母亲总是要她多吃多长身体。如今她还是吃得很多,因为丈夫不照顾她,而孩子也不为她着想。她还抱怨,为了减肥,她已经尝试了各种方法——节食、吃减肥药、参加各种减肥训练等,甚至还采用了瑜伽术。她最后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求助于心理疗法。
在莎拉看来,她不能减掉多余体重的原因显而易见——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在与她作对,包括她的母亲、丈夫、孩子,自己的身体和食物也不例外。节食、减肥和医生或许对某些人是会有些帮助的,但是对她却是不够的。
很显然,莎拉是一个典型的外界控制型的人。在她看来,使她发胖的是自己的母亲、丈夫、孩子,以及自己身体上某些无法控制的部位。这一切与她在某时某刻大吃某种食品是毫无关系的。同她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一样,她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时,注意力也是侧重于外界的。她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过去选择了过度饮食,而要降低体重,就必须学会做出新的选择。
经过心理医生几个星期的询诊之后,莎拉逐步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她之所以精神不愉快、体重偏高,这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并不是因为他人造成的。她承认自己经常吃得太多,常常超量饮食,同时又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她做出的第一个决定,便是实行严格自我克制。此外,她还改变了自己对母亲的看法,原先她总以为母亲总要控制她的生活,要她多吃多喝,这有碍于她的积极生活。后来,她认识到,母亲并没有控制她,她愿意何时去看望母亲就何时去,而不必非要遵守母亲指定的时间;同样,即使母亲叫她吃块巧克力,她也并不一定非吃不可。最后,她终于认识到,心理医生也无法帮助她减肥,唯一的办法只有靠她自己。
每当你不愿为生活中的某件事承担责任时,你都可以求助于抱怨责怪——然而,抱怨责怪是一种徒劳无益的表现。你可以尽情地抱怨别人,拼命责怪他们,但对自己不会有任何帮助。抱怨的唯一作用是为自己寻找一种开脱的借口,把自己的精神不快或情绪消沉归咎于其他人或因素。然而,抱怨本身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即使抱怨能够产生一定的实际效果,这种效果与你也是毫不相干的。通过抱怨,你可能会使别人悔恨,但你却不可能由此而消除使你不快的原因。对于这种原因,你或许可以不去想它,但却无法借抱怨而改变它。
如果你不冲破外界因素的控制,或者总是认为外界因素在控制着你,你就不可能真正地享受生活,不可能有所作为。真正的生活并不意味着要消除生活中的所有问题,而意味着将外界控制转变为内在控制。这样,你就要对自己感受到的每一种情感负责。你不是一个机器人,无须根据他人制订的各种莫名其妙的程序,糊里糊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你应该更为严格地审视这些条条框框,逐步控制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努力追求成功,战胜“约拿情结”
每个人都有能力发展自己,取得较大的成功。不幸的是,人们在开发自己潜能、取得成功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种自身的心理障碍,这就是所谓的“约拿情结”。约拿是《圣经》中的人物,上帝给了他机会,他却退缩了。这是怀疑甚至害怕自己的智力所能达到的光辉水平,心理软弱到甘愿回避成功的典型。
回避成功的心理障碍,主要有意识障碍、意志障碍、情感障碍和个性障碍等。这些障碍都是追求成功的人士所应该努力战胜和回避的。
(1)意识障碍。
所谓意识障碍,指由于人脑歪曲或错误地反映了外部现实世界,从而影响以至减弱人脑自身的辨认能力和反映能力,阻碍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从而影响了在事业上的成功。主要表现在:
①“自卑型”心理障碍:因生理缺陷,或心理缺陷即自认为智力水平低,或家庭、社会条件不如人,而产生的一种缺乏自信,轻视自己,不能进行自我能力开发的一种悲观感受。
②“闭锁型”心理障碍:不愿表现自己,把自我体验封闭在内心,而不愿向他人表现,因而缺乏自我开发的积极性。
③“厌倦型”心理障碍:是一种厌恶一切自己不感兴趣和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存在厌倦心理的人,常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悔恨“明珠暗投”而对自我开发失去兴趣的一种心理障碍。
④“习惯型”心理障碍: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习惯形成一是自身养成,一是受传统影响。认为不进行自我能力开发也照样过日子,满足于现状是前一种,而求稳怕乱则是后一种。
⑤“志向模糊型”心理障碍:是指对将来干什么,成为何类人才的理想不明确,从而没有定向进取的内驱力,而不能进行自我能力开发的一种心理障碍。
⑥“价值观念异变型”心理障碍:是指对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的价值量进行了不正确的或者错误的心理评估,形成了一种畸形的价值意识,如把工作分为“三六九”等,“高贵与低贱”,最突出的表现为贬低自己目前所从事的职业,因而不能结合工作开发自己能力的心理障碍。
(2)意志障碍。
所谓意志障碍,指人们在自我能力开发中,确定方向、执行决定、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起阻碍作用的各种非专注性、非持恒性、非自制性等不正常的意志心理状态。主要表现在:
①“意志暗示型”心理障碍:是指在制定和执行目标时,易受外界社会风潮和他人意向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动摇不定的意志心理状态。表现为确定目标时的“朝秦暮楚”,执行决定时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②“意志脆弱型”心理障碍:表现在没有勇气去征服实现目标道路上的困难,不是主动去征服困难,而是被动地改变或放弃自己长期进取的既定目标。
③“怯懦型”心理障碍:怯懦是一种懦弱胆小,畏缩不前的心理状态。这种人过于谨慎,小心翼翼,常多虑,犹豫不决,稍有挫折就退缩,因而影响自我开发目标的完成。
(3)情感障碍。
所谓情感障碍,指人们在能力的自我开发中,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方面的不正确的内心体验。主要表现为麻木情感。麻木情感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长期遇到各种困难,受到各种打击,自己又不能正确地对待和加以克服,以致对客观外界事物产生错误认识,形成一种内向封闭性的心理态势。它使人们丧失对外界交往的生活热情和对理想及事业的追求。
(4)个性障碍。
所谓个性障碍,指人们在自我开放中常常出现的气质障碍和性格障碍。如:抑郁质的人易表现孤僻独戾,不善交际的弱点;粘液质的人,易表现优柔寡断,缺少魄力的弱点;以及多血质的人缺乏毅力,胆汁质的人办事武断、鲁莽等弱点。
(5)其他障碍。
除了意识障碍、意志障碍、情感障碍和个性障碍外,还有影响智力开发的几种心理障碍。包括感觉加工中的心理错觉(如受时间影响的心理错误、受需求满足程度引起的心理错觉、情绪状态产生的心理错觉、以及颜色和视觉方面的偏见),知觉中的错觉和偏见(如知觉中的异常性、知觉的暂留性、期望中的偏见、时间的局限性、以及依靠一些不正确的感知经验来支持或反对另一些经验的循环错误),思维定势的障碍(如思考问题时的“思维惯性”、科学研究中“思维定势”)等,这些障碍主要属于认识上的主观片面性、表面性,以及思想僵化凝固等原因。这些和回避成功、害怕成功的心理障碍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心理障碍,但同样对人的事业成功有着巨大影响,特别是当这些心理障碍互相影响时,会形成一种强大的负效应,导致一个人的事业的失败。
很明显,有些人成就不大,不在于智力不够,而在于没有克服自己心理上的弱点和谬见,只有不断向自己挑战,认真对待以上心理障碍,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克服不利于追求卓越的性格弱点
在我们的性格中,有许多将我们引入歧途的弱点,人格心理学家将这些性格弱点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这些性格弱点是每个追求卓越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极力克服的:
(1)欺瞒症。
隐瞒真相,自欺欺人,面对挫折,采取否认、抵消、“合理化”、文过饰非或“酸葡萄态度”的方式去处理,这就是欺瞒症。比如,有的人因努力不够失败后,把挫折的原因外推到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情上去,实质是随遇而安,推卸责任。面对人为的苦难,自嘲成必交的“学费”;面对现实的挫折,念起“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咒语,却不去努力改变现状。
(2)近视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