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1300000019

第19章 佛教石窟造像的视觉心理艺术效果(2)

从地域上看,由西往东佛教造像从洞窟内一步步地走到洞窟外。从美术发展史的角度看也是如此,北朝时期主要在窟内,唐宋时期大多在窟外。

洞窟外的造像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个整体。人的视野开阔了。然而此时人的心灵却变得狭窄了。因为窟外造像是开放性的,其功能是弘扬,人们在其面前只能是被动地接受,不管你是想看还是不想看,当你走到四川的大渡河和岷江、青衣江汇合处,睁开眼睛就会看到巨大的乐山大佛;一走到麦积山前,东崖高大的隋代佛、菩萨像也自然会进入您的眼帘,北石窟寺第165窟门两侧的天王像亦是如此。所以人们在窟外造像面前其视觉心理是被动的,而要进入洞窟时,则有选择权利,因此观看窟内造像其视觉心理带有主动性。另外,一个洞窟即是一个天国或一个世界,然而窟外造像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则只是世界中并且只是人类现实世界的一小部分。所以我们可以把窟内造像看成洞窟中的主体,而窟外造像则是从另一个世界来到人世间的客体。也就是说,窟外造像具有更多的神性。

早期洞窟,特别注意观像,而观像则必须依照内心体验、反省。此时静中有动,不管是坐禅的高僧还是一般观像的信徒,都在依靠各人的感觉去思考,去理解,而各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此这时个性多于共性,即人性多于神性。然而在中晚期的洞窟中,佛像愈来愈大,距离观者也愈来愈远,信徒在佛像前面诚惶诚恐,除了不断地叩头礼拜和嘴里不断地重复几句祷词外,脑袋里几乎是一片空白,实际是外动内静,显然这时共性多于个性。这时候的共性统一于佛的超人能力之下,所以这时的共性主要是神性。许多学者以中晚期佛教石窟中有大量中国化或皇家殿堂化,以及供养人形象愈来愈大,来证明什么世俗化倾向,其实这是对宗教的不理解。如果只要注意到“朕即天子”、“皇权即神权”等客观现实,就会明白中晚期佛教艺术的所谓世俗化过程,实际是佛教及佛教艺术进一步发展、完善的过程。所谓供养人形象愈来愈大,实际上就像菩萨、弟子造像具有神像意义一样,这些供养人也试图使自己具有一定的神性。

个人的表现方式总是要尽力表达出人们的内心体验,这些体验往往是强烈的、戏剧性的和不可思议的。对彼岸的奇异体验大多先描绘其畏惧之感,然后则描绘其感到安慰与安全。石窟中的宏大壮观的形象逼使观者感到自己的无力和渺小。在洞窟里,观者似乎感到压抑、困惑,甚至震惊。这样一种敬畏和惊奇的感觉的根源是崇高事物展示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在人们面前呈现为命运,如被誉为大足石刻之冠的圆觉洞,是大佛湾里最大的平顶窟,高6米,深12米,龛正壁刻3尊佛坐像,左右壁刻12尊圆觉菩萨趺坐于台上。窟壁镂刻楼阁、树石、山水、云海、花、鱼龙、金彩璀璨,把美妙生动的佛雕像衬托得更加富丽堂皇,也使宁静的窟中显出生机勃勃。最有特色的是,该窟在洞的上方开一天窗采光,“从天窗射进的光线,便如舞台上的布景灯光一般,投照在窟中跪着的菩萨身上,映亮每个角落。柔和的光线染在菩萨细腻的脸上,更增加了‘问法’的神秘气氛。”

由于人们得到启发的时刻有时是戏剧性的,冥思者常体验到一道强光,感受到佛的启示。所以当我们在幽深的圆觉洞中观看时,由于“马赫条带”的作用,在洞内半阴影区与光明区交界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狭窄的、更加明亮的亮带;在半阴影区与阴影区域交界的地方,则出现了一条狭窄的更加黑暗的暗带。仔细地观察,仿佛出现了奇迹:洞内朦胧的暗色中,位于人们头顶处的菩萨们正趺坐在半阴影区与光明区域交界的亮带边缘,看上去似乎菩萨们周身正向四周放射一种神光。此时,跪拜在石窟佛像前的信徒就会不由自主地感到“一种信仰从心中升起,阿弥陀佛的光照耀在我们身上,使我们被赋予金刚般的信仰,并且进人净土之界。生死之苦,七情六欲,以及各种魔障全被驱散,涅槃的真理照亮我们的心田。如果没有那仁慈的宏愿,我们这些微卑的罪人,怎能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

通常,我们不能够集中精神,在一个时间内严肃地注视一件东西,以便使我们能够深入它的存在,欣赏它固有的形式之和谐,享受它内在的独特的天国极乐,但在洞窟内,我们却在朦胧之感中愈陷愈深,同时我们满怀着憧憬,若有若无地思想,半虚半实地幻觉。而且我们越是不能思索,不能说出,不能想象,我们某种追求的欲望就越是强而有力和难以抗拒。“这种活动不再被人们看作是对现实中得不到的满足的东西补偿,而是一种对‘自我’的观照,‘自我’不再是受动物性的本能欲望驱动的存在,而成了永不停止的追求在创造中实现自己的一切潜力的存在,存在的最终状态不是像弗洛伊德所说的死亡和沉没。而是自我实现得到完成后的平衡与和谐。这种状态不再是一种满足,不再是一种一般的快乐,而是个体超越生死,与宇宙同一获得的永恒,是一种极致,是一种稀有的幸福感。”

四、石窟造像激发观者的宗教情感共鸣,使欣赏者进入忘我境界

在对窟内造像与窟外造像进行比较时,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窟内造像更具宗教感,更易激发观者的宗教情感共鸣,使欣赏者进入忘我境界。但是,我们有时却不能将窟内窟外截然分开,而需要将窟内和窟外、窟与龛、窟龛与自然环境等综合成一个整体来看。例如大足“宝顶造像似一座有总体构思的大型石窟”,宝顶“大佛湾位于一深幽的‘U’字形山湾内,谷口又一岭横卧,形如一封闭盆地。沿岩造像,构成一旷野道场,它以苍天为室,以大地为纸,为一华里长的浩荡画面,宏伟壮观”,宝顶造像“龛、窟、摩崖并用,成功地造就了典型环境。人人此境,面对轮回,可省悟人生;仰望大佛,则肃然起敬;目及净土,遐想浮生;回眸地狱,毛骨悚然。圆觉道场给人洞府奇观,毗卢道场展现一室千灯法性海。能使观众心潮起伏,以情动人,辅之哲理演绎,文字宣讲又能以理服人,其用心之良苦它处难觅”。

对于古代艺术家来说,宗教是一种外在压力,他的作品必须为宗教服务。艺术只是宗教的一种工具,它对自己所创造的感性形象更看重的是它所具有的意义而不是美,因此观者所产生的体验就不仅仅是美感,而更多的是由美的欣赏激起的宗教情感共鸣,不知不觉进入忘我境界。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ng and Koryo Buddhist Paintings:Some Mistaken Identities

Youngsook Pak

(University ofLondon)

Koryo and Song were culturally and historically very close.As Buddhism was the national religion throughout the Koryo Dynasty (918—1392),and Was strongly supported by the royal family,there were major national undertakings such as the printing of the entire Buddhist Tripitaka,and many ceremonies were held,for which Buddhist paintings and sculptures were created.Since Koryo was greatly inspired by Song China,the artists took their iconographical models from Song.Particularly in the case of those painted on a small scale on silk,and used in ceremonies or prayers at court or in private shrines in aristocratic households,there were often great similarities in iconography and painting method.Amitabha Pure Land Buddhism was the mainstream of Koryo Buddhism,and paintings of Descending Amitabha or Amitabha Triad were frequently executed,and similar exampies Can be found in song.

In recent years,there have been major advances in studying Koryo paintings from Japanese museums and temple collections;there has,however,been less research on contemporary Song and Yuan dynasty paintings.This paper examines some examples in order to distinguish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Song and Koryo paintings,respectively.

宋与高丽佛教绘画艺术之间的联系:一些错误的本体

Youngsook Pak

(伦敦大学)

高丽和宋朝在历史文化上十分接近。佛教作为全民信仰遍及整个高丽王朝(918~1392年),它受到了皇室的大力支持,国家有一些主要的任务,如印刷整部的佛教的《大藏经》、为绘制佛教绘画和雕塑举行典礼。因为高丽受到中国宋朝的很大鼓舞。所以匠人们使用来自宋朝的图像模本。特别是在典礼上、宫廷中的施主或贵族的家庙中使用的那些在丝绸上绘画的小尺寸的图像,常常在构图和绘制方法上有很多相似点。净土宗是高丽佛教的主流,降世的阿弥陀佛和阿弥陀佛三身组合被频繁地表现,同样的例子在宋朝被发现。近年来,在研究日本博物馆和寺院收藏品中的高丽绘画方面已有了较大进展,然而,有关同时期的宋元绘画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通过对一些例子的考察,区别出宋朝和高丽绘画各自独有的特点。

同类推荐
  • 看透牛皮经

    看透牛皮经

    为了引导读者深入这些公案,每一则都有妥切的“白话新唱”、慧眼独具的“分析与鉴赏”,公案中出现的术语也适时注释。阅读禅门公案,是最具挑战性的心灵探险,我们永远不知道就在下一瞬间,会有什么奇妙非凡的事情降临在我们身上!
  • 星云日记6:不请之友

    星云日记6:不请之友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中的第六册。收录星云大师1990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的日记,记录了星云大师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本书分为“不忘初心”、“不舍众生”、“不请之友”、“依法不依人”四部分。这是一份特別的日记,内容不仅是大师个人生活点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日记”,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 道德经释义

    道德经释义

    《道德经》是我国古老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一个知识的宝库。它不仅包含着宏奥的哲理,而且蕴藏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诸多方面的基本素材,犹如汪洋大海,内容包罗万象。它以罕见的深度、广度和精度而著称於世。不仅驱使着古代万千的学问家为之作注,探其玄秘,释其奥义,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西方科学家步入这一古老殿堂,探索其中的重大科学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
  • 经典故事丛书(佛经的故事)

    经典故事丛书(佛经的故事)

    本套丛书包括十四册:《佛教·佛经故事》、《希腊神话》、《中国神话》、《一千零一夜》、《圣经故事》、《中国经典历史故事(上中下册)》、《伊索寓言》、《成语故事》《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上中下册)》、《安徒生童话》。
  • 仓央嘉措: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

    仓央嘉措: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

    《仓央嘉措: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内容简介:我生于莲花净地,门隅,藏语里称“白隅吉莫郡”,意为“隐藏的乐园”。藏历火牛年(公元1697年)我被确认为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的“转世灵童”,同年十月,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勘破、放下、自在”,此为人生悟道的三个阶段。然我穷其一生,也未必参透。转眼几度春秋,当我回望那一世,三百年的红尘轮回,不过我一人而已。有人踏浪而来,有人乘风而去,几多风尘不朽,我就在这里。而我爱的人,便也随我留驻在时间的长河里。
热门推荐
  • 千秋献

    千秋献

    从今往后,她只有一个名字——肃千秋。从高贵冷傲目中无人到懂得伏低做小审时度势,谁能理解这个值得怜惜的女子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变化?忽然有一天,他喊出一声“小熙”将她扯入不堪回首的往事。他说,“平生所悔,是那晚灯火阑珊,我却留给你腥风血雨。”千秋大业,献之江山。
  • 一本书管住男人心

    一本书管住男人心

    男人如茶,女人如水,好茶需要好水泡。分为“管男人”的基础——良好开端,以刚代柔;“管男人”的境界——当家作主,以刚克柔;“管男人”的对策——防治出轨,既刚且柔;“管男人”的细节——沟通有术,柔中带刚;“管男人”的手段——驾驭丈夫,刚柔相济等。
  • 岚烟起

    岚烟起

    有这样一个姑娘,容貌一般清秀,数学超强,对天悲叹,怀才不遇,监狱送饭,好生凄凉。她一直有一个愿望,想要富贾一方,坑上杀人犯,当帐房就当帐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魔之神君

    天魔之神君

    在造物主开天辟地之时,将这天下一分为三——天、人、魔三界,并且将这三界的统治者命分别名为天帝、皇帝和魔帝他们各自管理着自己的领域。而其中天、魔是出了名的死对头。但因一个少女白梓墨的降世,一切都有了变化……
  • 傲世王妃你别跑

    傲世王妃你别跑

    前世,她骄傲自大,错信他(她)人,相恋十年他却让原本高高在上的她转瞬间变得一无所有,因为错爱疼爱她的父母因她而失去性命。她最终也被曾经最好的朋友犹如商品一样送给了豪门少爷们……我怕鬼,鬼未伤我分毫,我信人,却伤我遍体鳞伤,祸及家人。她,傲世而独立,拥有倾城之姿。她活泼开朗,重情重义,可她又性格清冷出手狠辣。她是有些人眼中的天之骄女,易是有些人眼中的魔鬼!他温而尔雅?嗯气宇不凡,本来平行的地平线因为某些原因而倾斜,他和她终相遇,一场你追我赶的情愫骤然而生,到底是谁顷了谁的心?我不愿倾心于一个人,可是他?罢了!如果真心待我,我变爱之,如若弃我,我变杀之!他: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我若负你天道灭之,我愿倾之所有护你一世平安!男女主双强玄幻宠文,强强联合傲世九天!
  • 卧枕江山

    卧枕江山

    出身平凡,却不甘平凡。是人见人嫌的孤儿如何?是人见人厌的乞丐如何?金戈铁马为我演奏传奇曲殇,美人成群为我碾墨红袖添香。喜欢卧枕青石赏尽万里江山,喜欢酒剑相伴横卧沙场笑傲。气吞山河独挡千军万马雄浑,侠骨丹心书写万里江河浩瀚。悬壶济世,一气荡尽天下群魔,匹夫一怒,一剑赋尽九千里沧桑!
  • 领导艺术与公共关系(上册)

    领导艺术与公共关系(上册)

    本书内容包括领导活动概述、领导理论简介、领导者的素质与修养、领导的决策艺术、领导的用人艺术、领导的授权艺术、领导的激励艺术、领导的沟通艺术等十章。
  • 天降入侵

    天降入侵

    我的城市变成了游戏,我却不是NPC;我身后有靠山,混迹于玩家之中,做着不光彩的事情;接二连三无法解释的事情,让一切都开始变得不对味了。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 相约星期二(米奇·阿尔博姆作品)

    相约星期二(米奇·阿尔博姆作品)

    莫里·施瓦茨是作者米奇·阿尔博姆在大学时,曾给予过他许多思想的教授。米奇毕业十五年后的一天,偶然得知莫里·施瓦茨罹患肌萎性侧索硬化,来日无多,这时老教授所感受的不是对生命即将离去的恐惧,而是希望把自己许多年来思考的一些东西传播给更多的人,于是米奇·阿尔博姆作为老人唯一的学生,相约每个星期二上课。在其后的十四个星期里,米奇每星期二都飞越七百英里到老人那儿上课。在这十四堂课中,他们聊到了人生的许多组成部分,如何面对他人,如何面对爱,如何面对恐惧,如何面对家庭,以及感情及婚姻,金钱与文化,衰老与死亡。最后一堂课是莫里老人的葬礼,整个事情的过程,以及这十四堂课的笔记便构成了这本《相约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