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样的答案之所以不服气的人,同样也是受了思维定势的干扰。他们困于认识的固定倾向,而不能识破题目布下的圈套。因此,由认识的固定倾向所产生的消极的思维定势,是禁锢人的思维的枷锁。
认识的固定倾向是一种习惯,而习惯却是一种因循式的思维形式。习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不假思索的反应行为和适应行为,经常使我们不饥而食,不困而眠,不愠而吼,压倒合理的思想而不给它以自由发挥的机会。要提高智力,就必须从冲破思维定势开始。
其次要破除成规。
对于这一个比较陌生的话题,还是让我们首先从一个生活中的例子谈起好了。
学生芭芭拉的成绩虽谈不上出众,但仍属好的一类。她申请进入心理学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材料中,附着她过去有代表性的工作简介,给人们的印象颇深。在约翰当时看来,她在耶鲁获得一名助理教授(实际需要拥有博士头衔)职位的机会比她被研究生院录取的机会还要大一点。因为,谋职用不着参加标准能力测试,而想进入研究生院则必不可少。然而尽管芭芭拉的测验分数不佳,约翰却希望她能够被录取,理由只有一个,他们从来都宣称关心人的创造力,而芭芭拉在工作中已充分展现了她的创造才华。
然而事与愿违,芭芭拉的申请被拒绝了。委员们花了近半小时来详细讨论芭芭拉的申请,而结果却令人失望。很明显,测验分数给申请中的任何其他材料都抹上浓浓的色彩。也就是说,委员会的成员们一旦看到测验低分就会带上有色眼镜来看待芭芭拉档案中的一切。
这种行为在生活中并不鲜见。所罗门·阿希的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所谓的“核心品质”,他人总是根据这些核心品质来组织关于这个人的有关信息。而测验分数自圆其说式的量化准确性,几乎总是保证可以用来解释人们的核心品质。
在思考的过程中,你想解决的最棘手的问题是必须挑战那些阻止解决之道的思想——你的规则。破除成规的第一步就是辨识你的成规。
因为可以看得出来的限制通常是使我们无法找到解决之道的主要成规。如果你将金钱列为限制之一,则你必定有一条规则规定,要解决问题需要某一数额的金钱。
将你的规则全部列出,尤其是那些你认为不能破除的成规。这些成规就是大部分不可能的问题的核心。你对你的问题仍有诸多的规则。你在破除你的固定思维模式时,会创造出许多构想,有些很好,有些很差。你对这些构想的评估是以规则为基础,为了接纳或拒绝这些构想而制造规则,再检视你的构想清单上的构想,由你最好的构想开始。
你也应该有一些你认为无效的构想,找出它们无效的理由。例如,你会因为某个构想风险太大而拒绝它,那意味着你心中暗藏着一条规则,只有低风险的计划才是可以接受的解决之道。
如果你的规则看起来很明显,也不用担心,其中有些会明显得让你不想将其列入清单中。明显的规则是很适合破除的规则。没有人曾认真考虑过要违反这些规则,而明显的解决之道则一再地徒劳无功。
列出一长串的规则清单,然后挑一条加以破除。是否有某一条规则一旦破除,就能让你解决问题?这是基本规则,或许会有一条基本规则是:贪婪、自私的人不会协助饥饿的人。如果你可以打破这条规则,你可以终结饥饿。
如果没有任何规则在你加以破除后可以解决问题,则再多找些基本规则。用每一个打破固定模式的练习来扩展你的思维,代替那条基本规则。如果你有一个可以有各种解决之道的问题,就会找出这条规则。一旦你辨识出你这条基本规则,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阶段了:打破那条规则。
再次,水平思考也是反向思考的方法之一。
人们的思考方式多数情况下是垂直的思考,那么你想过没有,水平思考会收到什么样的效果呢?
水平思考法是针对垂直思考法而言的,垂直思考法是以逻辑与数学为代表的传统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的最根本的特点是:根据前提一步步地推导,既不能逾越,也不允许出现步骤上的错误。它当然有合理之处,但如果一个人只会运用垂直思考这一种方法,他就不可能有创造性。
1969年9月下旬,世界各国的广告学家云集日本,参加世界广告大会。这次会议上引起最大反响的,便是英国剑桥大学的迪·伯诺教授的有关水平思考法的发言。
迪·波诺教授是这样解释“水平思考法”的:“以非正统的方式或者显然的非逻辑的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他还说,简单说,水平思考法其实就是:“你不能通过把同一个洞越挖越深,来实现在不同的地方挖出不同的洞。”很显然,水平思考法强调的是寻求看待事物的不同方法和路径。这种显然的非逻辑的思维方式,要求我们摆脱常规的思维路径。迪·波诺教授主张,当你为实现一个设想而进行考虑的时候,很有必要摆脱一直被认为是正确的固有的观念的束缚。因为当我们按照常规的固有的观念进行思考时,很多可能性被忽略掉了。举例来说,按照人们的固有观念,水总是往低处流的,如果仅从这一观念出发,世界上就不会有能将水引向高处的吸虹管了。
在运用“垂直思考法”时,首先要选取一个位置,以此作为感知的基础;接着,就要看看自己此时此刻处于什么地方;再接着,就要从所在的位置和时刻进行逻辑分析。而运用“水平思维”时,我们移动到侧面路径上尝试不同的感知、不同的概念、不同的进入点。我们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包括一系列激发技巧,来使我们摆脱常规的思维路径。
在水平思维中,我们致力于提出不同的看法。所有的看法都是正确的和相容的;每个不同的看法不是相互推导出来的,而是各自独立产生的。运用水平思维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看待一个问题,从与思考对象相关的、可能相关的、甚至不相关的任何事物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常规逻辑关注的是“真相”和“是什么”,而水平思考就像感知一样,关注的是“可能性”和“可能是什么”。
总之,垂直思考法侧重于对事物进行“最合理”的分析观察,然后利用逻辑推理予以解决;水平思考法则尽力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观察事物,而不是用一种最有希望的方法去观察并处理某种事物。
为更为形象地解释,迪·伯诺教授还举了一个有意思的例子。
有一次,他给一群小朋友出了个题目:如何测量一幢高楼的高度?小朋友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可以从最高一层放下一根绳子,让绳子正好着地,再量一下绳子的长度就知道了;有的说只要测量第一层的高度,再乘以层数;还有的说可以用几何方法等等。这时,一个小朋友忽然说,可以把房子推倒在地上量。大家一听都笑了起来,迪·伯诺教授却肯定了这个想法,认为这才是别出心裁,而别的方法都没超出常规。当然,房子是用不着推倒的,只要稍加修改测定方法就行。在距房子10米处的地上画一个白点,然后把房子和白点拍在一张照片上。用尺量出在照片上的白点和房子间的距离,以此距离除以10米,得到照片和实物之间的比例。再量出照片上的房子的高度,再用此高度除以前面得出的比例,便可得出房子的实际高度。这不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测高方法吗?
所以,水平思考法就是要提倡从常规思路中走出来,寻找新的思路。
水平思考法是一种既非逻辑性又非因果性,而是属于超越性的思考方法。它可从答案出发来对问题进行思考。
最后是对问题进行逆向思考。
即使是一种非常成熟的设想,也需反复地进行逆向考虑。这种逆向思考法,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技巧了。
创意是开发不完的宝藏,也是最强有力的武器。进行逆向思考,有效运用想像力,颠覆传统的思考模式。这样,很多过去无法处理的问题,就会有崭新的思考方向,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它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1987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利根川进博士也曾经说:“人类原本就拥有发挥创造力的本能。也就是说过去没有注意到的事情,过去没有人解得开的谜,人类都会想要去获得解答。这种喜悦是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比拟的。”他进一步说:“全球人口呈爆炸式地增加,人类的未来呈不透明化。今后必须以世界性的视角来思考人类要如何生存下去的问题。我们更必须体会到人类所具备的最强有力的武器就是创造力,除非全力发挥创造力,否则,人类将没有未来。”
假如我们能够将日常生活中被视为“理所当然”的许多原理、原则、假设与观念换一个角度——譬如旋转180度——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事实上,在现实社会中就有许多这类案例:
一般的动物园都是将动物关在固定的笼子里,而多数野生动物园却是将人“关”在车内,让参观者有全然不同的感受;又如缝纫机的线是穿过针头,而不是像一般针的线那样穿过针尾;还有好莱坞曾经拍摄过人猿控制世界,人类成为奴隶,以及蜂蚁变得硕大无比,人类因而大逃亡的幻想灾难影片,这些都是“颠倒”式构想的实例,让观众有全然不同的感受。
“颠倒”式的逆向思考对于一般人来说,或许比较不习惯,事实上,这种思考方式在各行各业中非常普遍。下面有一些逆向思考的实例,提醒你不妨事事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能展现始料未及的崭新思考空间。
一般而言,坚硬的东西能够克服柔软的东西。但是,可否“颠倒”过来想一下呢?“柔能克刚”正是这种思考方法的体现。
一般铁工厂在切削金属时,总是惯用车床或切削机。在车床上切削金属用的是一种旋转的绞刀,其质地要比金属更坚硬,才能削切钢铁等金属。因此,有人提出问题:“如果要切削比车刀更硬的金属的话,该怎么办呢?”“按理说,应该使用更坚硬的材料制成的刀尖。可是,目前这种超级硬金属无法制造,到了这个地步,就只好作罢了。”正当大家这样讨论时,有位电子专家开口道:“虽然我对雷电实际上了解不多,不过,我见过像钢铁般坚硬的物体,被雷一击,竟然破了一个大洞。”就这样,机械专家们从电子专家的一句话中得到了启示,终于成功地开发出雷射和水刀来切削金属。
在制度创新的过程中,逆向思维也往往能焕发出非凡的创造性。
一般人寿保险的制度,投保人总是在生前按月缴钱,等他去世后才由受益人把钱领出来。倘若企划人员往相反的方向思考,就能想出一个人活着时每月领钱,死去时就停止这项权利的保险制度。或许读者会说:“怎么可能发生这种事?太不可思议了!”但是,保险公司的“健康年金”保险制度就是由这个构想而来。日本藤川保险公司的做法是,在投保的时候,先缴保险金170万日元,经过3年后,每个月可领回1.7万日元,同时,每年还有四五万日元的红利可拿。在投保人有生之年,这个权利持续享受;一旦过世了,保险公司就立刻止付。这项将过去“投保人亡故后,由受益人领钱”的做法,“颠倒”为“投保人自己享用保险金,亡故后就止付”的新规定,相当受投保人的欢迎。
总而言之,凡是如果能够尝试着逆向思考或逆向操作一下,不仅能增加生活乐趣,也能极大的活跃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看问题或做事情的灵活性大大提高。甚至往往能为我们开拓出一个全新的思考空间,进而出乎竞争对手的意料而获得成功。
(第三节) 逻辑思考法
就像航海需要选对路线才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一样,思考问题也同样需要有正确的途径和方法。正确的思考是以逻辑方法作为基础的,它通常包括两个基本方法:
1.归纳法
归纳法就是从部分导向整体,从特定事例导向一般事例的过程,它以经验和实证作为基础,并从基础中得出结论。
奥地利医生彼得在看儿子睡觉时,忽然发现儿子的眼珠子转动起来。他感到奇怪,连忙叫醒了儿子,儿子说他刚才正做着一个梦。
彼得想,眼珠子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
于是,他把儿子当成了“试验品”:每当儿子睡觉时,他便守在旁边。一旦发现眼珠子转动,就叫醒儿子,儿子总是说做了一个梦。
彼得又仔细地观察他的妻子,后来又观察了邻居,观察了他的病人,都发现同样的情况,因此,他写出了论文,指出人睡觉时眼珠转动,表示睡者在做梦。
他的论文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注意。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用眼珠子转动的次数、转动的时间,来测量人做梦的次数、梦的长短。
这种用直接观察所取得的结果和今天用脑电波的测试数据是相吻合的。
“人睡觉时眼珠子转动,表示睡者在做梦。”这个结论当时是怎样得来的呢?是这位奥地利医生观察了儿子、妻子、邻居及病人等个别现象后归纳分析得出来的:
儿子睡觉时眼珠子转动,表示在做梦;
妻子睡觉时眼珠子转动,表示在做梦;
邻居睡觉时眼珠子转动,表示在做梦;
病人睡觉时眼珠子转动,表示在做梦;
……
所以人睡觉时眼珠子转动,表示睡者在做梦。
“儿子……”“妻子………”“邻居……”“病人……”等都是一些个别的特殊的事例,所以,人睡觉时眼珠子转动,表示睡者在做梦是从这些个别的特殊的事例中总结出的同一类事物的一般结论,这种由一些个别的、特殊的事例推出同一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思维方法,叫归纳分析法。这种方法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2.演绎法
以一般性的逻辑假设为基础,得出特定结论的推理过程就是演绎法。
这两种推理方法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但两者可以一起运用。例如,每当你用石头砸窗户的时候,只要石头不变,则窗户一定会被打破。反复几次这样的过程之后,你可归纳出一个结论,即玻璃是易碎的,而石头是不易碎的。
从这个结论出发,你可进行演绎推理,将了解其他不易碎的东西(例如棒球)也会打破玻璃,而石头也会打破其他易碎的东西。
但我们很可能一不小心就作出错误的推理,进而导出错误的结论。你必须严格地要求推理的正确性,也就是严格地要求自己要进行正确思考,必须审查你的推理结果,并找出其中的错误,除了审查你自己的思考过程之外,你还可以运用这两种推理方式,审查别人的思考结果是否正确。
为了要成为一位成功的思考者,真正地掌握逻辑思考法,你必须采取下列四个重要步骤:
1.提出问题
以提问的方式提出问题:你准备怎样发现问题?你想知道什么?这个困难的本质是什么?对有些人来说,这是整个思维过程中最困难的一部分。他们碰到一种情况,感觉到这种情况是错误的,但他们却不能很明确地提出问题。要知道,在你提出问题之前,你不可能知道你要寻找的是什么解决方法,更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