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民族这种诚信公平的美德,对于今天被形形色色的欺诈折磨得晕头转向的人们来说,是一块芬芳的绿荫。这种穆斯林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式,赢得了世上亿万人的尊重,这也是人类的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
4.古老情调,和气生财
一队队性格坚韧的商人,从封闭荒寂的阿拉伯半岛走出来,他们浩浩荡荡的驼队穿越崇山大漠,船队驶过深海大洋,走向世界各地。这不仅创造了财富,创造了文化,创造了智慧,而且创造了一种卓越的民族性格和精神,创造了在世界民族之林高标独树的富强国家。今天掌握着千百万美元生意的阿拉伯富商,他们的成功与血脉里流动着的祖先强悍智慧的血液有必然关系。
长久的历史积淀,造就了阿拉伯商人独具一格的商业经营理念,他们在原始而又古朴的商业经营模式之下,往往蕴含了许多亘古不变的商业经营技巧。靠“和气”生财,就是阿拉伯商人奉行不渝的制胜法宝之一。
在商品社会中,微笑服务不仅是对客人的尊重和自我修养的完善体现,而且是对顾客威胁最大的诱惑,越是甜蜜的微笑,背后就越隐藏着可怕的陷阱,就越会让顾客在不知不觉中打开自己的钱袋。
由于阿拉伯人聚集的西亚海湾地区,以盛产现代工业社会血液的石油而著名,同时,这里干旱燥热的气候,贫瘠的土地,生活物质的匮乏,也非常著名。这也是阿拉伯商业文化历史优先发展的起始点。
生活物质难以自给,阿拉伯商人唯有深入到其他地区,在带回这些必需品的同时,也顺利地创造自己的商业利润。百货零售业在这一地区,成为极其重要的主导性产业,除现代化的大型超市和购物中心,形形色色、鳞次栉比的各种小型店铺,构成了这一地区独具特色的社会景观。
什么行业赚钱,商人就往什么行业钻,是亘古不变的商业经营法则。这直接导致了热门行业的竞争变得非常激烈。
阿拉伯的集市里,洋溢着古老东方情调,但是形形色色鳞次栉比的店铺,其中不少是百年老店,斑驳的外墙和阳台式凸出的窗户显示出岁月的印痕。烟雾缭绕的咖啡馆里,男人们悠闲地吸着水烟,聊着开心的话题……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喜欢这里别具一格的情调,每天都有无数的好奇者慕名而来。
阿拉伯的老板们信奉和气生财的原则。无论他们的“刀”磨得多快,无论他们“斩”人如何凶狠,面对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顾客,他们总是竭力营造出宽松和谐的购物氛围。无论你怎样挑剔,无论你被“斩”之后怎样气恼,迎接你的永远是一张笑容可掬的脸,让你哭笑不得。老板们懂得心理因素对顾客购买行为的影响,和睦的气氛能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并且能增加商品的附加值。
在开罗有一个名叫罕·赫利利的传统集市。该集市的阿拉伯老板们信奉“和气生财”的原则,面对各种各样的旅游客人,他们总是竭力营造出宽松和谐的购物氛围,无论客人如何挑剔,挨“宰”后如何气愤,迎接你的永远是一张笑容可掬的脸,让你哭笑不得。
有一次,一名中国留学生陪一个朋友在该集市里买衣服,旁边冒出一个老头,很热情地帮他们挑选,并同他们套近乎。等买完衣服后,老头便请他们剑他的香水店去坐一坐。而且说,他们不一定非要买香水,只是想和他们交个朋友,一起喝杯茶而已,又说他特别希望能和中国人交上朋友。但就在他们坐下喝茶之际,老头却开始推销自己的香水,并表示愿意便宜一点卖给他们。如此盛情之下,他们实在无力回绝,最后每人买了一瓶香水。
正是这种主动出击的微笑服务,使许多人在不知不觉中挨了“宰”,或者在无可奈何中购物。阿拉伯商人对“老外”们的刀真是磨得飞快。因为“老外”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而且大多是出手大方的旅游客,因此阿拉伯商人的刀必然是“血淋淋”的。这些老板善于观察,别以为他在和你闲扯,其实是探察你的底细。有一次,一位中国留学生路过一家珠宝店,店主迎上来用日语和他打招呼,他便随口回了一句日语,谁知这句日语却差点使他挨一大刀。店主认定他是一名富有的日本人,所以当他问起一颗极普通的“金沙石”的价格时,店主一口咬定120埃镑。中国学生知道自己被误“宰”了,就用阿拉伯语告诉店主,我是中国人。店主一惊,马上满脸堆笑地改口说:“我们和中国人是老朋友了,应该优惠,给40埃镑吧。”中国学生又告诉对方,自己是开罗大学的留学生,经常到这儿买东西,老板狡黠地一笑:“那就只好20埃镑卖给你吧!”
一前一后,价格竟相差5倍,足见阿拉伯商人的精乖,从而也可看出阿拉伯商人“和气生财’’的真正内涵。
百货零售在阿拉伯地区的确很能赚钱,从业人员很多,竞争自然激烈无此。对此,阿拉伯商人非常重视对顾客的争取,奉行和气生财的原则。
在阿拉伯商人的店铺里,无论顾客来自什么地方,他们都一视同仁地笑脸相迎。
和气生财之于阿拉伯商人,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市井间常有一些目光短浅的商家,为了促成交易,也会把和气写在脸上,甚至夸张到了让人感觉肉麻的地步,但一件交易完成,抑或交易不成,立刻又变换一副嘴脸。阿拉伯商人则不然,即使交易不成,他们的笑脸仍是那样迷人,仍是那样充满魅力。
5.向男人推销女人用品
商业成功的奥秘在于经营者不断变革自我,超越自我,固步自封、一成不变的经营原则只会带来自我的萎缩和停滞。阿拉伯商人一直以来都是保守的,因为他们始终信守着传统的商业信念,因此,如果勇于尝试一切充满活力的全新管理和经营模式,就能创造出巨大的效率。
伊斯兰教兴起以前,“蒙昧时代”的阿拉伯人,如同东方其他民族一样,有着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观念,较为极端的甚至活埋女婴。《古兰经》对此严厉抨击——“当他们中的一个人听说自己的妻子生女儿的时候,他的脸黯然失色,而且满腹牢骚。他为这个噩耗而不与宗族会面,他多方考虑:究竟是忍辱保留她呢?还是把她活埋在土里呢?真的,他们的判断真恶劣。”“你们不要因为害怕贫穷而杀害自己的女儿,我(真主自称)供给他们和你们。杀害她们确是大罪。”
可见,阿拉伯人的重男轻女现象是极其严重的。在阿拉伯国家,绝大多数购买商品的消费行为均由男子决定,这是中东市场独特的消费特征。可以说,尽管女性也是一支巨大的消费力量,但是,阿拉伯市场是以男性为轴心的。不理解这一带有阿拉伯特色的性别差异,就会对阿拉伯市场的某些现象困感不解,就会在贸易往来中产生文化障碍和误解。
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阿拉伯妇女总是与面纱联系在一起的。面纱遮住了阿拉伯妇女美丽的脸庞,也像一道屏障,遮蔽她们与外界沟通的渠道。
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在该教教义里,男女之间的界限非常清楚,因而阿拉伯人的男女地位悬殊,也极为明显。一个男人,同时拥有几个女性做妻子,在阿拉伯地区是合理合法的。唯一需要满足的条件,是这个男子必须平等地对待这几位女性。在以一夫一妻制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现代文明社会。阿拉伯人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是多么的不可思议,但这一传统事实由来已久,外力根本无法改变。如果你是一个想赚钱的生意人,就根本没必要考虑这一现象是否合理,而是怎样去有效利用,赚自己该赚的钱。
因为男尊女卑,男性在家庭经济中的支配地位,是无法动摇的。女性不仅无权独立支配自己的经济生活,而且无论美丑贵贱,都无一例外地用一张面纱遮住自己,在街上行走也是步履匆匆,连与人交流谈话的行为也被视为不轨之举。
《古兰经》说:“告诉女信徒们要谦卑。眼睛向下看,面纱拉至胸前,尽可能不显露她们的首饰。也不要跺脚,否则被遮掩着的饰物会露出来。”在某种意义上,面纱实质是一种“文化屏障”。妇女与外界沟通必须依靠男子的中介,消费行为也不例外。
女性在生活中没有处分自己经济行为的权利,但她们既然要生存,就要消费,就会暗藏商机。在阿拉伯地区,男人支撑家业,也负责帮助女性代购日常用品。在他们眼里,这不仅仅是权利和荣耀,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即使在今天,阿拉伯还在提醒去那里访问的西方妇女不要穿暴露四肢的服装。在阿拉伯,男女混合的游泳池是被禁止的,电影院也是非法的,因为他们认为,男女在黑暗中坐在一起会变得兴奋。
在伊斯兰社会,男子承担着家庭的经济责任,占据着社会的丰导地位。阿拉伯男子允许同时拥有4个妻子,条件是他必须平筹地对待她们中间的每一个。这是阿拉伯社会长期沿袭的世俗约定。其他国家的贸易商跻身中东市场,必须充分意识到这种文化差异对商业格局的影响。在今日的阿拉伯国家,男人多妻的现象仍然存在。
局外之人很难理解一夫多妻制度下的男性,会对女性有多尊重。但事实恰好相反,特别是在现代多元文化的浸染之下,阿拉伯的男尊女卑,并不影响男人对女性的关爱和尊重。特别是身份和地位越是高贵的阿拉伯男人,越是如此。
这一倾向反映于阿拉伯地区的商业经营领域,又衍生出许多对女性用品特别热中的商人。了解这一现实,向阿拉伯商人推销女性用品时,就可以尽可能地落落大方一些,而且还可以善加利用阿拉伯商人的自尊。通常情况下,精明的阿拉伯商人倒不喜欢对女性用品的价格斤斤计较,只要你巧妙地找寻突破口,打动合作者的心,就不愁赚不到钱。
6.知人善任的智慧
人各有所长,刘邦善将将,韩信善将兵,如果刘邦妒嫉善将兵的韩信,刘邦也就难成帝业。现代商业已发展成一种社会化的流程,需要不同专业技能的人员共同协调参与。因此,善于用人便成为成功商人最起码的素质。阿拉伯商人御人有术,尤其是他们宽容而热情的态度,吸引了无数人才为他们忠心耿耿地服务。
阿拉伯头号巨商卡索吉,他的为人,在一些方面令人不能恭维,但在用人上面,却实在令人信服。
作为可以颐指气使的大商人,他能够容忍手下人迥异的个性。他不将人绑死,而是让每个人都有一方自己的个性自由空间,这样才能保持个人的活力和创造性。
卡索吉创立了一个国际性联合大企业三联公司,该公司挑选了140名雇员,这些雇员都是“三联型”人才的最佳样板。负责三联公司物色人才的是卡索吉的助手麦克劳德,此人虽没有显赫的学历,但具有一种为梦想和荣誉勇于献身的精神。他是第一个向卡索吉承认自己没有任何经商经验的人,他的诚实和理想主义深深吸引了卡索吉,卡索吉很快便将他提拔为助手。
卡索吉认为,典型的“三联型”人才必须具有机敏过人的商业头脑,异想天开的理想主义情结和礼貌周全的为人。卡索吉对雇员是无比宽容的,他从来都是用人之长,绝不会吹毛求疵或嫉贤妒能。
西尔比曾做过美国经济事务副国务卿帮办,他与卡索吉的第一次会面是在巴黎的一家大饭店。其时,卡索吉和他的顾问,以及西尔比三人共进午餐,边吃边聊。当话题谈到以色列这个在阿拉伯世界极其敏感的问题时,卡索吉的顾问说,帮助以色列对美国并没有多大的好处。西尔比却针锋相对:“我们帮助以色列恰恰和我们的利益相关,否则这一做法也不会得到美国人民的认可。”西尔比如此直率的态度让那位顾问大吃一惊,但卡索吉却很欣赏这种风格。他认为雇员绝不是乖顺的奴隶,他喜欢自己的雇员应该有独立的大脑,不必为了迎合上司而阳奉阴违,这样的雇员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和创造性。因此他果断地录用了西尔比。
有一位叫詹姆斯·弗兰纳里的人,是卡索吉的管家。弗兰纳里个性很强,据说他小时候,母亲领他去看游行,指着骑高头大马的王子对他说:“王子的鼻子长得跟普通人没什么两样。”意在培养他的自尊,摒弃奴性。家庭教育和个人的天性,使弗兰纳里生成一种傲视权贵,耿直不驯的秉性。
卡索吉在个人生活方面极为放纵,弗兰纳里对此很反感,这种反感常常溢于言表。一次,卡索吉的助手要弗兰纳里把两名不合心意,其实是感到不新鲜了的应招女郎赶出门去,结果遭到弗兰纳里的断然拒绝。按常规,一个小小管冢,对于富可敌国、声威赫赫的卡索吉斗胆抗旨,结果是极糟的。但卡索吉大度地宽容了他,因为卡索吉明白弗兰纳里是个有才能的人,自己的宽容能够博得他更大的忠心。
宽容使卡索吉产生了很大的人格魅力,常常化干戈为玉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