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不是更好,而是至高无上
就工作而言,我是个完美主义者。
——稻盛和夫
稻盛之“道”
“完美主义”是稻盛和夫在工作中一直追求的目标,他所考虑的“完美主义”不是“更好”,而是“至高无上”。
稻盛和夫的一位叔叔当过海军航空队的飞机维修员,他从战场归来后曾对稻盛讲起过他在航空队的经历,给稻盛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每当轰炸机起飞的时候,维修员都要随机飞行,但几乎他们中的所有人都不乘坐自己维修过的飞机。他们似乎不约而同地选择乘坐别的同事维修的飞机,这里面有什么玄机吗?
原来,虽然维修员们在维修保养机器时竭尽全力工作,却不敢保证自己做的万无一失,于是他们都乘上同事维修的轰炸机。
正因为对自己的工作缺乏充分的信心,又考虑到万一出现紧急情况,所以维修员们做出了这样的选择。稻盛和夫并不赞同这种观点,他认为每一天的工作都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拥有这样的积累,他一定会对自己的技术有满满的自信。如果换了他做飞机维修员,他必定会选择乘坐自己负责的轰炸机。
只有觉得自己的工作做得完美无缺,能给自己的能力打满分时,才能有正面面对问题的决心和魄力。试问,你做到像对待仅有一次的生命那样严肃谨慎地去对待你的工作了吗?让我们将至高无上的完美主义进行到底吧。
员工之“行”
生产一个产品,哪怕99%的努力都是不够的。一点瑕疵,一点疏漏,一点粗心都不能原谅,只有做足100%才堪称“完美”。在工作中不断追求的“精”是做到精致、精湛、精益求精,力求最高质量,把产品做成无可挑剔的完美作品,把工作做到极致,挑战极限,这才是工作的终极目标。
国内有一家企业是质量上精益求精、苛求完美的典范,它就是荣事达公司。荣事达公司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1.打破传统的“人总要犯错误”理念,改换成“只要主观尽最大努力,就可以不犯错误”的理念,以此动员全体员工追求无缺点目标,自觉避免工作中的失误。
2.打破以往的生产与质检的分离格局,要求每个操作者同时也是质检者,规定上道工序不得向下道工序传送有缺陷的产品。
3.打破过去对错误只有事后发现和补救的常规,讲求超前防患,事先找出可能产生缺点的各种原因和条件,提前采取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4.打破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员工各自为战、各行其是的习惯状态,要求树立全局观念,主动配合、密切合作,从总体上保证实现无缺点结果。
荣事达将“用户是上帝”,“下一道工序是用户”,“换位思考”,“100%合格”等质量意识转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建立了“零缺陷”的企业文化,企业落实力文化进入了新的境界。
员工在工作中应该具备完美主义的意识,但同时也要平衡完美与效率的关系,在二者的互动中,获得最佳收益。
把工作当成一件立体艺术品
一座“几乎”可以抗震的桥梁,在大难过后就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的工程人员都抱有努力做到圆满的态度的原因。
——稻盛和夫
稻盛之“道”
在产品制造的过程中,即使99%都进行得很顺利,但只要最后的1%因为一点点疏忽而出现问题,就意味着前面所有的努力都前功尽弃。
稻盛和夫从年轻时就把“完美主义”作为人生信条。这一方面和他与生俱来的性格有关;另一方面,这也是他后天从在从事产品制造业的经验中学来的。
制作新型陶瓷需要按比例将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铁、氧化镁等原料的粉末混合后,放在模具中通过加压成型,再在高温炉中烧结,还要对出炉的半成品进行研磨,对表面进行进一步的金属加工处理。制造一个产品,需要多道生产过程,运用多种生产技术,每道工序都需要相当精密细致的技术。严格的产品需要每个员工在操作时都必须全神贯注,哪怕一个很小的错误,也可能造成产品的致命伤。
京瓷按照客户订单加工生产各种电子工业陶瓷零件。京瓷的销售员都是从电器厂家处获得订单,订单上明确标注对作为机器重要配件的新型陶瓷的规格要求和交货日期。
京瓷提供的配件交货日期是根据客户机器装配的日程安排决定的,预订的交货期必须严格遵守。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点小差错,将会直接导致承诺的交货期无法兑现,而违约意味着损害公司的信誉。如果在临近交货期时,因某个环节的差错产生了不合格品,那就只有通过延期来解决。
销售员需要立刻向客户解释,低声下气地恳求再宽限两个星期。这时没有及时得到产品的客户往往会很不满意:“我们这么信任你们,把这么重要的配件生产委托给你们,没先到竟会连累我们整个生产线停产。”“言而无信,再也不想和你们这样的公司做生意了!”销售员只能无辜地遭到客户的责骂。
京瓷公司的产品流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每一个产品中都凝结着100%的努力和细致,99%是不够的,一点小问题都不允许出现,任何时候都要求100%的“完美主义”。
员工之“行”
完成一件工作无异于完成一件立体的艺术品,某个环节的差错会导致整体的不完美,甚至严重的会使这件艺术品轰然垮塌。如果说,100%是完美的代名词的话,那么最后的那1%便承载着之前99%的努力,把它合成100%的完美。
在实际工作中,员工把握一件事的成败就是要将每一个环节做透彻、做细致、做到位。否则,任何一件事都可能因为一点疏漏而成败笔。
把追求“完美”作为企业的信条
在日常生活中,要求自己事事做到完美实在很难。然而,一旦追求完美变成你的第二天性,就变得轻松愉快多了。
——稻盛和夫
稻盛之“道”
京瓷公司所追求的目标不是向“最佳”看齐,而是向“完美”追求。“完美”同“最佳”不同,不是同别人比较起来最好,而是带有很强的绝对性的,自身就要具备可靠的价值。
法国休兰伯尔公司在石油开采领域上拥有高超的技术——能利用电波测定地层状况,确定接近石油层的合适位置,是一家非常优秀的企业。京瓷公司在创立大约20周年的时候,这家公司的董事长詹恩·里夫先生来日本访问。
里夫董事长是一位很出色的人物。他出身法国的贵族名门,是当时法国社会党实力政治家们的朋友,还曾成为法国政府内阁候选人。
里夫在访日期间到京瓷拜访稻盛,想与他谈论经营哲学。
京瓷与休兰伯尔公司不属于一个领域,因此当时的稻盛还不太了解休兰伯尔。他在公司和里夫董事长见面之后,在聊天中发现里夫先生果然不同凡响:他拥有出色的经营哲学,能将公司办成世界屈指可数的国际型大公司。
虽然他们第一次见面,却很谈得来。后来,稻盛应邀在美国与他再度会面,促膝长谈直到夜深。
里夫董事长在谈到休兰伯尔公司的信条时说:“就是努力把工作做到最佳。”
他的这句话引出稻盛下面的一席话:“‘最佳’这个词,意思是同别人比较,是最好的。但这只是相对而言的,因此在水平较低的队伍里也存在着他们的‘最佳’。京瓷的目标不是向‘最佳’看齐,而是向着‘完美’追求。‘完美’同‘最佳’不同,不是同别人比较起来最好,而是带有很强的绝对性的,说明它自身就具备可靠的价值。因为世上没有什么东西能超越‘完美’”。那天晚上,稻盛就自己的“完美”主张,与里夫董事长的“最佳”信条的讨论持续到深夜。最后,里夫董事长同意了稻盛的观点,并表示以后休兰伯尔公司不再把“最佳”奉为信条,而是推崇把完美主义作为信条。
稻盛和夫把追求“完美”作为企业的信条,要求员工切实地执行,对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带给我们许多启示——正是以追求完美为信条才能使企业拥有细心和细致,才生产出就完美的产品,才有了产品的独到之处,才能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员工之“行”
对任何企业来说,产品的质量都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声誉,而且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到企业日后的发展。因此说,追求完美的工作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的命脉。如果一个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重视每一个细节的完美,不允许产品的任何一个细节出现差错。一旦发现某个环节存在缺陷,宁可牺牲产品,也不会放宽对细节的完美追求。这样的企业就能做到基业长青。
要抓住一切机会磨炼“敏锐度”
对开创新天地的先驱者来说,没有所谓的“更好”或是“最好”,你身边没有人可以依靠,你必须做到完美。
——稻盛和夫
稻盛之“道”
稻盛和夫把一线员工的“敏锐度”不佳当做一个重点,不厌其烦地向他们描绘预期做成的完美效果,告诉他们每天不断思考,使成功的具体效果浮现在眼前,最后必定能取得成功。
“敏锐度”是在长期的工作中磨炼出来的。细腻的“敏锐度”对于在工作中执行完美主义标准来说,不可或缺。
稻盛甚至连办公桌、检验台上的物品都要摆放的整整齐齐。每当他乘车时,只要听到车子有异常声响,就会对司机说:“听声音这车好像有点问题。”司机基本上都会不太在意地说:“和平时一样,没问题的。”结果是把车开到修理厂检查,发现轴承缺少一颗珠子。这样的事情俯仰皆是。
这就是所谓“敏锐度”的差异。在生产现场,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傅常常能听出机器发出的异常声音。一般机器出故障前,往往运行得不很顺畅,会发出与平时不同的声音。但因为机器与平时一样正常运转,所以这样的问题很容易被粗心的员工所忽略。
稻盛和夫把这种机器的异响叫做“机器的哭泣”,他常会因此对现场负责的员工提出批评,严肃地指出“要抓住一切机会磨炼‘敏锐度’”。
倘若工作中不太留心,“敏锐度”太差的话,即使产品的种种征兆已经预示问题即将发生,本应能得到及时解决的问题很可能因为你的疏忽和迟钝,而错失解决问题的良机。
员工之“行”
关于“敏锐度”的问题,不少成功的企业都有这方面的经验。对于每个小细节,都无法逃过细心的员工敏锐的眼睛。细心工作的人因为注重细节、悉心观察、反复思考、谨慎分析,会得出正确的判断,把工作做到完美。一名员工具备凡事用心的习惯,是培养“敏锐度”的肥沃土壤。在工作中多留心、多观察、多总结才会不断增长自己的经验值,才能在问题发生时意识到异样,从而迅速采取应对机制,把事情做得圆满无缺。
每天都进行一次自省
年轻人,即使你的事业已使你心满意足,你仍要保持谦虚,继续努力。这样,你的心智就能提高,你的人生将更加美好。
——稻盛和夫
稻盛之“道”
一个从不进行自我反省的人,会反复地犯某些错误,长此以往使自己的能力被湮灭。
稻盛和夫说,一个从不进行自我反省的人,则会重蹈覆辙地反复犯某些错误,以至于使自己的能力被湮灭;相反,一个常常进行自我反省的人,能够及时地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能扬长避短,利用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稻盛和夫每天都进行“自诫仪式”,这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成为他生活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这个习惯从他年轻时起伴随了他近30个年头,让他的人生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
稻盛认为,反省可以作为“完美”的结束语。
对于自己当天做过的事,晚上都在脑海里像过电影一样回忆一遍,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老老实实地反省,然后从第二天起改进。这样在避免工作失误的同时塑造了自己的人格,一举两得。
员工之“行”
反省,是认识自身错误的前提,它使改正错误成为可能。它像一面镜子,能照出我们内心的缺陷,也就是那些阻碍我们进步的心魔。如稻盛和夫所言,反省自己的过程可以说就是一个自我学习、解除心魔的过程。
一个人能够不断前进关键在于他能够把虚心反省作为每天的作业,改正自己的错误,取得一个接一个的成功。员工在尽心尽力工作的同时,每天应该自我反省,并怀着一颗“利他”的高尚之心。在职场中,虚心反省是我们一步一步上升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