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为公司整体”的意识
无论是何等优秀的才能,产生出的全部成果既属于我又不仅仅属于我。才能和功绩都不是我私有的、独占的,它应该属于人类和社会。亦即,把自己的才能用于“公”作为第一原则,用于“私”作为第二原则。
——稻盛和夫
稻盛之“道”
稻盛先生在谈到成功经验时,曾说:“作为领导者应该具备‘为公司整体’的意识,要敢于承担责任。”
稻盛先生提出的“为公司整体”的意识,是要领导者在企业营造一种顾大局、讲团结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发展需要靠团队的合作和共同进步,在企业发展中,企业内部的团结问题至关重要,每一个部门,每一个项目组,如果不团结,就不能提升业绩,这样企业的效率也就上不去。团结既是一种资源,又是一个环境。每个人都具备“为公司整体”的意识,用于承担责任,互相关心,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帮助,心理上互相理解,这是企业一笔难以用金钱衡量的无形资产。
领导者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向导,领导者的思想及行为必须给下属一个导向,所以领导者必须懂得以身作则,做下属的榜样。只有做到这点,才能在企业树立一种团结向上的积极的企业经营文化,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企业就没有不兴盛的道理。
员工之“行”
领导者能够走上领导岗位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责任。因此必须有大局意识,这样才能拉着企业奔跑,但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企业中一些领导试图摆脱责任,甚至摆脱必须由自己肩负的责任,这不能不说是企业的悲哀。一个人的责任心有多大,他的视野和思路就有多大,甚至他的事业就有多大。
“洁己奉公,官守之常节”,为整体利益着想的奉献精神历来被视为居官从政应具备的美德。《尚书》中云:“以公灭私,民其允怀。”《逊志离集》中也说“捐其躯有益于天下,君子之所乐为”,这些说的就是为整体利益,即为官施政要“以公灭私”、“有益于天下”。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就体现了他为了整体利益而忘我的境界,在当今的社会中,这种精神是值得称道的。如果一个人仅仅考虑个人利益,那么他不会做好普通的工作,也不会有幸福的人生。如果一个人能肩负一个家庭的责任,即使他没有什么“光耀”的前程,但是他很可能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不能仅仅想着自己的私利,也不能仅仅为了家庭,还不能仅仅考虑本部门的利益。如果企业领导都只顾及本部门的利益,那么就会形成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关系上的扯皮现象,一旦企业内部形成这种氛围,将很不利于团队或是项目小组的合作,那么企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企业应该形成一种人人“为企业整体”的意识,形成一种人人为企业目标和企业发展而奋斗的氛围。只有一个企业领导者考虑到整个全体员工,整个公司,乃至社会,勇于承担责任,才能在企业员工中树立一种敢于担当的领导者形象,一种亲和力,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公而忘私的内在力量,有利于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关爱的企业文化氛围,进而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
向下属说明工作的意义
领导者都需要部下帮忙,光凭一己之力是无法成功的。而且,即使你有炽烈的热情,但跟随你的人无法分享这种炽热的话,还是很难成功。
——稻盛和夫
稻盛之“道”
在被问及创立企业最重要的是什么的时候,稻盛先生答道:“首先的大原则就是,明确事业的目的和意义,也就是树立光明正大、符合大义名分、崇高的事业目的。”为什么要创办企业?企业存在的理由到底在哪里?有人为了赚钱,有人为了养家,这些并不错,但要让全体员工与自己风雨同舟、共同奋斗,缺乏“大义名分”是行不通的。
稻盛先生指出的,“原来我的工作有如此崇高的意义”这样的“大义名分”,如果一点儿都没有,人很难从内心深处产生必须持续努力工作的欲望。企业经营的根本意义和真正目的既不是“圆技术者之梦”,更不是“肥经营者一己之私腹”。
稻盛先生指出,经营者必须为员工物、心两面的幸福殚精竭虑,倾尽全力;必须超脱私心,让企业拥有“大义名分”。这种光明正大的事业目的,最能激发员工内心的共鸣,获取他们对企业长时间、全方位的协助。同时“大义名分”又给了经营者足够的底气,可以堂堂正正,不受任何牵制,全身心地投入经营。
员工之“行”
如果一个企业仅以获取利润作为自己的目标,那么结局就是老板要员工创造最大的价值,而员工却希望得到最大的回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告诉员工为什么工作比教他们怎样工作更重要。
建立业务目标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主要任务。一个宏伟而又能为企业员工认可的企业目标,能让员工看到自己工作的巨大社会意义和光明前途,由此激发员工强烈的事业心,与企业永远保持在一条战线上努力工作。
明确事业的目的与意义非常关键。因为它是员工行动的方向标,员工行为的动力乃至企业目标的实现是员工个人价值和利益实现的必要因素。实现了目标首先确保员工人身安全,员工工资收入和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才能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管理者把企业的目标和员工利益息息相关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化,对员工进行宣传阐明,激发员工工作的动力,培育员工自动自发的敬业精神。
对工作业绩保持强烈的意愿
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员工的发展,利润是雇主不得不追求的,这没有什么可耻的。自由市场的原则就是竞争,我们所获得的利润是正当营业所应得的报酬。
——稻盛和夫
稻盛之“道”
稻盛先生指出,他的经营实践的根基是建立在“愿则成”这个信念之上。他说,领导者必须首先确保自身强烈的意愿,然后再将这种强烈的意愿传递给所有下属成员,这才有助于既定目标的实现。
稻盛先生说:“当你心中保持强烈的意愿时,你就会充满信念,充满坚强。”因此,意愿是人一生不息进取的强大支柱。心中要保持强烈的意愿,就是要领导者拥有强烈的企图心,怀着坚定的信念,然后再将这种信念传递给自己的下属。人的本性都是懒惰的,每个人都想让让自己停留在舒适区。让自己保持最舒服、最喜欢的感觉,就会磨灭人的斗志。
要成为成功的管理者,合格的领导,不能只停留在有舒适、平坦的道路上。
员工之“行”
领导者“心中要保持强力的意愿”,这样我们才能有动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曾经有位成功的企业家在谈成功经验时说过:“我们干事业,标准有多高,起点就有多高;追求有多高,动力就有多大。”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领导者必须敢于提出新的目标,否则必然制约企业的发展。在思想上要做到心中保持强烈的意愿,相信自己的企业能做到这一步,然后在实践中一点一点扎实积累,一步步向前,企业定能实现刚开始的目标。
在成功的路上难免会有不顺,这些不顺就是我们所说的逆境、困境,或者说厄运。在这个时候,作为领导就不能像一般的员工那样去无限夸大自己所遭遇的逆境,以为横亘在面前的是厄运的海洋,“无论如何是游不出去的”。从而放弃了最后一搏的信念,松开了不该亦不能松开的手,任满腔的理想、抱负、雄心壮志,全部淹死在很浅很窄,根本就不足以伤害到自己的“水池”里。
而真正有智慧的领导者会选择卧薪尝胆,保持心中的意愿和强烈的意志。对自己严格要求,让自己知难而上,热爱挑战。在日新月异的国际国内环境、经济形势以及面对突发事件的紧急情况下保持强烈的意愿,推陈出新,不断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艺术去领导你的下级,让这种意愿成为整个企业的文化,成为企业的灵魂,形成企业的一种精神境界和价值观,贯穿在全体员工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展示企业的宗旨、理念、精神、品牌。然后成为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让每一位员工都明白这样做是对企业是有利的,而且自觉地形成了一种习惯,成了众人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
不断激励下属士气
看看部下是否热爱工作,并把自己的活力灌输给他们,直到他们也有炽烈的热情为止——这就是领导者的首要任务。
——稻盛和夫
稻盛之“道”
任何一个企业都希望拥有充满激情的员工,员工的激情来自哪里?
稻盛先生认为,使员工明白企业的经营目的,并且让员工分享公司的经营成果,是激励员工的有效措施。稻盛在经营京瓷时,就以大家庭的利益使大家明白自己在干什么,干完这个后能得到什么。他让员工持一部分公司的股票,使大家感受到大家庭的氛围。通过这样的策略,稻盛得到员工的信任和支持,并且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此外,稻盛先生还认为,要想使员工具备某种特质,领导者首先得自己拥有这方面的良好品质。所以在激励员工时,领导者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因为,领导者的态度和情绪会直接影响与其一起工作的员工。
如果领导者情绪低落,那么他的员工也将受到影响而变得缺乏动力;相反如果领导者满腔热情,那么他的员工必然也会充满活力。
员工之“行”
领导者必须要掌握鼓舞下属士气的技巧,只有将员工的工作热情都激发起来,企业才能以最低的成本创造最高的价值,企业就能不断受益,就能不断发展。
就工作激情本身而言,应该既非先天秉承之德,亦非后天培养之功,而是由特定因素激发而来。企业管理千头万绪,其中最困难的是用人。认可下属的努力,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士气,同时可以有效地建立起信心,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激励他们接受更大的挑战。
激励员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领导者首先应该明白员工的心理,并且学会赞美,适时提拔下属。多数员工都希望在工作中有晋升的机会,没有前途的工作会使员工产生不满,最终可能导致辞职。如果企业不能为员工提供足够的升迁机会,多半是因为企业整体或某些部门停滞不前的缘故。这时企业领导者就必须下定决心采取行动,腾出位子,为提拔优秀员工创造条件。
每个员工都有实现个人价值的强烈愿望,领导者善于欣赏和认可员工,正是对他们的最好激励。所有的员工都希望得到公司的赏识,甚至需要与他们的上司一起研究工作,直接从领导那里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这种做法有助于拉近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距离,使员工感到自己是公司的主人,从而积极主动的寻找任务,而不是被动地等待。
当企业所做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职工的时候,职工势必也能够感受到企业的真诚,科学管理能让一切规范化、条理化,却不能让一个有情感的人焕发出活力与热情。只有认可、尊重等“人性化”管理才能让人感受到尊重与温暖,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才能创造出硬邦邦的“条例”所不能创造出的巨大财富。
对待下属要有关爱之心
尽管终身雇佣制现在正在逐步废除,但是,雇佣职员也就意味着有义务照顾该员工一辈子。所以,五个人也好,十个人也好,雇佣职员本身就已经是“为了他人”。
——稻盛和夫
稻盛之“道”
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稻盛先生的经营管理经验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稻盛的经验是:领导者对待下属要有关爱之心,只有真诚关心和爱护下属,真心为下属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用心培养、教育和塑造下属,使他们获得发展的能力、素质,为他们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才能获得下属的充分信任和忠诚。
京瓷因为关注和帮助员工成长,让员工与企业和团队一起成长,使得京瓷发展成为强大的企业。
爱心是企业激发员工创造力的成本最低、最有效的途径。所以,作为企业领导都应该关心下属,让员工和下属感动,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员工。这样就使得这些员工自然地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信任并且为企业努力创造价值。
员工之“行”
对待员工要有博爱包容的胸怀和心态。我们的先人也有同样的思想,在《孙子兵法》中有“视卒如爱子”一说,用到企业的管理上,就是对待下属员工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以爱心、真心、热心和宽心感动他人,为员工谋利益,给人安全感、归宿感以获取良好的人际关系。
曾经有位成功的企业管理者说过,对待员工要有关爱之心,因为拥有关爱之心的人,能得到他人的爱戴。领导者要真诚地关心、爱护、激励、鼓舞员工,表现出亲切、自然的态度,使得员工与你交往时不必费神就能与你愉快相处,你才会得到他们的支持和信任。
如果每个领导者都能够发自内心和蔼地对待员工,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对待他们,关心员工的职业发展,在生活上提供帮助,解决他们的疑难问题。就会唤起大家的工作热情,创造激情,营造出相互友爱的良好环境。
一般来说,员工更愿意为那些能给他们以指导的公司效力。因此,管理者应定期与下属讨论绩效改进和个人能力提升计划,真诚地指导下属存在的问题以及努力的方向,使下属不断进步。还有让员工在工作中获得知识的累积,比单纯获得金钱更有吸引力。因为员工总是想让钱变得更多,而只有知识才能带来更多的钱,当员工感到自己在工作中提高了水平,有赚更多钱的信心和能力时,他们对企业的感激才会是发自内心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员工为企业发展努力,并赢得员工的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