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和培养人才方面,“以德为本”是稻盛先生非常重要的管理哲学。在他的经营哲学中,他频繁提到的一点就是“利他”。“利他”要求经营者或管理者在企业经营管理时要照顾到员工的利益,不能为了企业而牺牲员工的利益,这样才能赢得员工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员工才会以最大的限度为企业尽力,员工的才智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企业便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员工之“行”
无论是摩托罗拉的“对人永远的尊重”,还是业界有名的“惠普之道”,都告诫企业需要做到以下事情:真正将员工当做一起成长的伙伴、不可缺少的无形资产,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
动辄以企业发展大局利益的名义要求员工牺牲个人利益,其实是企业以一种不高尚的方式要求员工高尚。因此,要想保护企业整体的利益,就要从保护每一个员工的利益着手——如果企业任意牺牲某一个员工的利益,那么其他员工的利益也没有保障,最终企业的利益也就无从谈起。
不能否认,人总是有私心的,不愿牺牲个人利益是符合人性的。如果企业经营者或是管理者认清这一点,在制订企业规则和目标计划中,尊重每个员工的利益,企业就能取得员工的信任和支持,企业的发展才有保证。
领导不可脱离一线工作
经营企业若要取得成功,经营者就无法像隐居的大师那样俯瞰世间,偶尔吐出一两句警世之语。反之,经营者要把管理当成是每天例行事务的累积。不管你是经营大企业,还是开一家小店,都要经历大量数字的日积月累。如果不能定期分析费用或销售量,就不算是经营。
——稻盛和夫
稻盛之“道”
稻盛先生曾经说过,“一线领导”不仅为领导者树立“平易近人、求真务实”的形象,还形成了一种信息沟通渠道,员工可以将报表上无法反映的情况反馈给领导,使许多管理问题迎刃而解。领导者身居一线是一种对下属有效的考核和激励办法,领导者身居一线是还是一种企业文化“教育”行为,能将企业的价值观通过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的方式传递给员工,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这对于企业长期健康发展、持续赢利有着重要意义。
在松风工业新产品研制工作最艰苦的时期,稻盛和夫每天深夜下班后都要请部下和助手到附近的小酒馆喝上一杯。当时稻盛和夫每月的工资除了留一部分寄回家里,其余几乎都用来做“交流”了。
他则是把极大的精力投入到与员工推心置腹的交流之中,而且还把这种活动制度化,即定期举办公司“联谊会活动”,“联谊会”后来被称作“京瓷特产”。每次联谊会上,稻盛都会手持酒杯走到大家中间,询问工作和现实问题,坦诚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察,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稻盛与一线员工的密切交流,对激励京瓷的团队士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员工都有目共睹,稻盛为员工物质、精神两方面的幸福殚精竭虑,倾尽全力,超脱私心,让企业拥有大义名分,工作起来也就格外具有创造力。
就像稻盛先生说的那样,“灵感大多都来源于市场一线”。因为身居一线的业务员和导购员最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以此可以看到,身居一线是企业领导利用熟悉市场的优势,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将企业做大做强的不二法门。
员工之“行”
在传统的企业金字塔式管理模型中,企业领导往往根据通过层层汇报上来的市场信息进行决策,然而这些信息往往有遗漏、偏差。此外,由于人对信息的选择性知觉,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人们往往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舍弃对自己不利的信息,他们往往有可能忽略掉对于领导准确把握市场真实情况非常重要的信息。如果领导者身居一线,这一问题能够获得较好的解决。因为领导者身居一线,可以站在全局的高度,及时地纠正营销管理中的短视行为,找到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的均衡点。快速获知竞争信息,方能超越领先对手。
企业的目标就是创造顾客价值,通过创造顾客价值来获取利润和其他目标。然而,最能体现顾客价值的前沿阵地在一线,一线业务的创新往往是被有意或者无意地忽视掉,但如果老板们能有意识地把它重视起来,那可能会开创出一条新路,也可能是企业后来居上的一大法宝。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身居一线,领导者可以从竞争对手的终端见微知著,获知对手的动向,快速有效地见招拆招;身居一线,领导者可以更快、更好地协调各部门的行动,以实现统一的战略目标;身居一线不仅可以监督战略执行情况,而且还可以鼓舞士气,了解客户和消费者的需求和反应,及时对战略进行调整;身居一线,领导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员工、贴近员工、体察民意,无形之中缩短与员工之间的距离,增进领导和员工之间的感情,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领导者的德行更重要
无论是哪个国家,在经营中,作为判断标准、具有普遍性的哲学都是必要的。它越普遍就越有效,因为它植根于“人间正义”的伦理观和道德观,它是没有国界的。所谓做人的原理原则,是指超越国家地域差异和超越时代限制的、全人类共通的东西。
——稻盛和夫
稻盛之“道”
稻盛十分注重对人的德行,在他的理念中的道德价值要有七种品质。
一要感恩。所获得一切成就都是社会赐予的,你应当从内心里感谢社会和他人给你的厚爱。
二要仁爱。企业家要与员工要有“同心之情”,要有“仁爱之情”,要“筑建一个互相信任的同志式共同体”。“仁爱”可以消除隔膜,减少磨合成本,创造精神财富,是形成企业合力的不竭源泉。
三要勤奋。一般而言“业精于勤,荒于嬉”。企业家的勤奋,事关责任心、事业心、工作毅力等优良品质。如稻盛先生像艺术家那样“为工作而倾倒,迷恋上工作”“让自己所有热情和能量都能在工作中去完全燃烧”。
四要慷慨。人的社会性要求在权利与义务、索取与奉献、为人与利己要有合于国家的集体的价值取向。正如稻盛先生所提倡的“利他经营”的企业哲学,他对“利他经营”的概念解释说:只有“利他这样一个目的,才具有普遍性,才能得到大家的共识”。
五要正直。正直与诚实不可分,正直与坦荡相辅相成,正直是自信和力量的表现。企业家人格的魅力是由正直坦诚的人品折射出来的。稻盛先生所言:做事要正直,要光明磊落,要“坚韧不拔地去把它干到底,直到把它干成功。”
六要慎独。自我控制,能够抵制本能的冲动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所在。是检验企业家是否有真正坚定、磊落的试金石。高级管理人员如没有慎独的品质,根本无法授之以权利,委之以重任。
七要守信。诚实守信是修身之本,做人之本。守信是对企业家考核的重要条件。稻盛先生的“以心为本”,要企业家与企业、社会要成为相互信任的同志共同体,“大家都在为共同体而工作”。
稻盛先生认为,任用人才,比能力更重要的是观察他的品格。如果只因能力强、工作得力,便让小人登上高位,那么公司必将溃败。寻觅德高望重、品行端正之人,将这种人放在真正重要的职位上,这是非常必要的。
员工之“行”
良好的品德可以升华自身形象。领导之本在于德,人们可以原谅领导者的过失,但不能容忍领导者的无德。领导者若是修德自持,磨砺品行,高风亮节,体恤下属,下属员工自然会昂首仰视,其形象定会高大伟岸、可亲可敬,即使这个领导人才如众,人们也会敬重三分。良好的品德可以影响身边的人,正如稻盛引用孔子“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话所折射的道理。
作为一个有德的领导者,就要拥有常人所没有的器量、胸怀,能让那些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那些反对过自己都追随自己。要能依据周围每个员工的特点,发挥员工的长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企业发展新局面。
作为一个有德的领导人,要能求大同存小异。不能用苛刻的同一标准去度量和要求身边的人。作为领导人,要学会换位思考,绝不能居高临下,俯视众生,唯我独尊,一意孤行,要耐心地听取各个部门的不同见解,深刻地分析其中的利弊,求大同存小异,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和不违背员工利益的决策。
作为有德的领导人,要善于从细节小事关心员工下属,了解他们生活上的冷暖安危,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真心实意地给他们以足够的尊重和关爱,切实让员工感觉到你的真诚和关心,长此以往,自会得到员工的信任和支持。
“德高望重”,“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德行天下”这些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古语,承载的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对优秀道德情操的美好向往。在现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只有企业领导人具有道德感召力,才能带动员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以德聚人,吸引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