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经济上兴利除弊的同时,隋王朝统治者曾试图通过行政命令来改革文风,“高祖初统万机,每念斫雕为朴,发号施令,咸去浮华”(《隋书·高祖本纪》)。但是,由于政治文化传统的延续和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隋文学仍然笼罩在南朝浮靡绮丽的文风之下,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是唐代文学繁荣的先声。
一、卢思道
卢思道(535-586),字子行,范阳(河北涿鹿)人,历仕北齐、北周、隋。他的诗歌大多偏向齐梁风格,如“媚眼临歌扇,娇香出舞衣”(《后园宴》)、“珮动裙风入,妆销粉汗滋”(《采莲曲》)之类的诗句,具有浓厚的宫廷气味。但作为北方诗人,卢思道的诗歌也具有重“气质”的特征。其《从军行》一诗,以七言歌行写边塞从军生活,历来为人所称道: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虽然诗中带有明显的斧凿痕迹,但意脉连贯,境界开阔。与南朝歌行常常落笔于“思妇”不同,此诗把目光转向“征夫”,使得诗歌苍劲有力,并在音韵转换,骈俪对偶方面,对初唐歌行有所影响。而以关塞苦寒生活为背景,抒写边塞生活的真情实感,则开启了唐代边塞诗的门户。
二、薛道衡
薛道衡(540-609),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历仕北齐、北周、隋,官位显赫,因违逆炀帝被杀。薛道衡是隋朝第一诗人,兼有南北诗风。他的诗歌刻画精巧,能以细腻之笔传达复杂的心理情感,如《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此诗用计程算日的行为表达思归的心绪,诗境清新,具有唐人五绝意味。名作《昔昔盐》虽然仍属于闺怨诗,但委婉细腻的笔墨让人称绝,其“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一联,注目于人去室空的荒凉,四望冷寂的凄苦心情,反衬出思妇的痛苦,广为人们所赞赏。相传隋炀帝嫉妒薛道衡的才华,杀他时调侃说“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此句之妙可见一斑。薛道衡的诗歌也有苍劲俊爽的一面,其《出塞》云:“绝漠三秋暮,穷阴万里生。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雁声。连旗下鹿塞,叠鼓向龙庭。”大漠关塞,寒夜霜天,哀笛戍鼓,从中能够感受到盛唐边塞诗的气韵。
三、杨素
杨素(544-603),字处道,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他北征突厥,平定北齐,消灭陈朝,是隋朝的开国元勋。杨素气度豪迈,由于亲历多次战争,对边塞风情及军旅生活体验比较深刻,加之文采颇高,是北方诗风的代表。他的代表作是《赠薛播州诗十四章》,为怀念好友薛道衡所作,直诉离别悲情而不加藻饰,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隋书·杨素传》评价为“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亦为一时盛作”。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评价其诗具有“雄深雅健”的风格。如《出塞二首》其二云:
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握手河梁上,穷涯北海滨。据鞍独怀古,慷慨感良臣。历览多旧迹,风日惨愁人。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雁飞南入汉,水流西咽秦。风霜久行役,河朔备艰辛。薄暮边声起,空飞胡骑尘。
此诗描写边塞萧瑟的景色和愁思满怀的戍人,表现了军旅生活的艰辛,具有北方民歌的慷慨悲凉之气。
四、杨广
杨广(569-618),即隋炀帝。其人性格阴险狡诈,残忍多疑,爱好声色,好大喜功。文帝末年,在杨素的帮助下夺得帝位,在位十三年。杨广的诗歌创作随政治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前后两期。即位前,杨广亲历战争,又得隋文帝的欢心,多刚健质朴的边塞诗,如《白马篇》、《饮马长城窟行》、《纪辽东》等,都是隋诗中的佳作。“暨乎即位,一变其风”(《隋书·文学传序》),成为宫体诗的倡导者,聚集起一批词臣,如虞世基、王胄、诸葛颍等,创作了许多格近宫体之作,如《东宫春》、《喜游春歌》二首等,刻意雕饰,乏善可陈。相比之下,杨广的一些写景小诗却有可观之处。如《春江花月夜》其一:“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诗境清新疏朗,流丽明快,对仗王稳,用字精准。又《野望诗》:“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其视线随寒鸦远去,在阔大的背景下,空间层次变化极为清晰,带出暮色中的一腔愁绪,意境深远。此诗在后世的影响很大,如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之词句,全从此诗中化来。此外,辛弃疾的《摸鱼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也都融入了此诗的意境。
但杨广虽有文才,却乏文学识见。他以文学领袖自居,使得身边的文人以及自己的诗歌取材囿于宫廷琐事,使文学走向了贵族文学的末路。
隋朝是南北文学合流的开始,作家很少,限于宫廷;优秀作品也不多,风格还是齐梁宫体的延续。因此隋代只是南朝和唐代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隋代文学也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