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000元稿费
四年的大学生活,最令她记忆犹新的是那个美丽的湖。
人人都喜欢这个湖。湖四面环山,周围尽是芳香树林。海伦把自己的一条名叫“纳益埃德”的小船放到湖中。
她喜欢带妹妹弟弟去划船。
13岁的小妹妹密密会掌航了。他们玩得很愉快,很安全。
沙利文小姐也驾一只小独木舟和一个木排,备上游泳防身衣。客人很多,他们洗澡,游泳,玩水球。沙利文是天生的游泳能手。可是这一天,她可把海伦一家吓坏了。原来那天下午,海伦和她及小弟弟菲利普斯在游泳。突然小弟弟抓住姐姐的手放在自己嘴唇上。她,海伦已发现有什么不对头的东西了。他含糊不清地说:“姐,我看不见老师了!”海伦着急地说:“快,告诉妈妈!”他们手拉手,拼命跑上码头,尖声大叫母亲的名字。
幸亏母亲就在附近。听见叫喊,就跑过来问什么事?知道沙利文出事后,她立即找人来帮助,几个男人驾船迅速绕湖驶去。他们找到沙利文小姐时,她已经精疲力谒了。
可是,翌日,沙利文小姐又毫不畏惧地去游泳了。
这年夏天过得真是愉快而惊险。
海伦19岁了,她稳健、自信,也漂亮,长成亭亭玉立、容光焕发的大姑娘了。
沙利文回忆起12年前那个脾气暴躁、蓬头乱发、站在凯勒家门廊口的“小幽灵”。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说真的,没有沙利文小姐,海伦也许还在黑暗中摸索。如今,她已经是女大学生了。
当初,她虽然通过了入学考试,但雷德克利夫学院还是不收她。她只好又再学了一年多。最后她还是进入了这所学院。
伍德罗·威尔逊总统问她:“为什么一定要进雷德克利夫?”
她朗声回答:“因为他们不要我。”
好个倔强的姑娘!
大学一年级时学生选她当副主席。但她很少和女生接触,更少与教师来往。
她的英语老师查尔斯·库珀兰德对她的作文挖苦不已。这位老师评卷严格,对学生也十分严厉。
一日,她正在上课。
有人进来了。她笑盈盈地说:
“早安,沙利文小姐。请你告诉凯勒小姐,我是《妇女之家》杂志社的工作人员,威廉·亚历山大。我们的编辑博克先生派我来和她谈话。”
又是访问!沙利文小姐准备拒之门外。
但来人说“我们只想请凯勒小姐写篇‘我的生平’,给我们杂志连载。”
海伦为难了:“我恐怕不行,大学功课正忙哩。”
亚历山大先生说:“你在大学作文课上已经写了大部分了。”
哦,是作文!海伦问:“你怎么知道我的作文呢?”
亚历山大挥挥手说:“这是秘密消息。”
他说:“如果您愿意写的话,只消把它联成杂志文章形式就成了。假如您愿意签我带来的合同,杂志社可付给您3000元稿费。”
“3000元!”她大吃一惊。
这对于海伦来说,不亚于是一颗炸弹,一个天文数字!
她太激动了!
她一直有当作家的愿望。
没有想到,这愿望这么容易就实现了。
沙利文小姐也十分赞同。
于是,海伦在他的合同书上,由沙利文指点着签下了自己的大名。她沉浸在幸福之中。
2 连载《我的一生》
此后一段时间里,海伦一直沉浸在美好的梦幻中。她想象着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被人传阅,引起轰动。
沙利文小姐比她更高兴。她扶持的“树”,终于要成材了。
海伦写过不少小品文、论文、书信,甚至有短篇小说。
她安下心来整理,写出了《妇女之家》前几期的连载文。她顺利地用打字机打出了第一部分。
文章写得不错,流畅上口。
博克先生阅后非常高兴,立即刊登出去。
连载在继续。海伦紧张起来。一方面要应付学习,另一方面就是补充材料,写成连载文章。她忙得很哩!
然而,那边的催稿电报,纷至沓来。
“我们马上就要发表下一章了。”
“第6页、第7页看来不连贯,请立即把遗漏部分拍成电报寄来。”
弄得她们手忙脚乱,写不赢的文章!
就在这时,杂志社也着急了。幸好一个在兰荪工作的友人走来,看见海伦正在辛苦地写一个章节。他说:
“我知道有一个人能协助你们这方面的工作。”
“他是谁?”沙利文问。
“他是哈佛大学一位讲师。他自己写文章,也是《妇女之友》杂志社的一位编辑。他叫约翰·麦西。我去请他来。”
“好。”她们正求之不得呢。
约翰·麦西来了。
他沉思地听着她们诉说苦恼。这是一个很有风度的青年。他要海伦把笔记、记忆和写出的小品文编成连贯的文章,供杂志发表,以摆脱《妇女之友》所处的困境。麦西先生满怀信心,稳操胜券的态度,使海伦无限高兴。
沙利文也十分放心。
显然,他是个编辑能手。他知道怎样选择、分类,提出建议。他不声不响地工作,舒适自在,有时朗读,有时向海伦敏锐而和蔼地提出问题。
当他做完3个小时工作之后,他要起身回去。文章已经完成了。
海伦和沙利文感到惊异不已。
他临走时对沙利文小姐说:
“沙利文小姐,我想,你最好教我手语字母。我要是能直接和凯勒小姐交谈,我一定能更好地帮助她。”
他很想和她们交朋友。
第二次来,他很快就学会了手语字母。不久,就能灵巧地使用它。
博克先生十分满意,称赞他文笔优美。
连载完毕,魏德先生让人把故事译成布莱叶文,使海伦第一次读到了自己完整的生平故事。
世纪出版公司要把它印成书出版。海伦又用一个暑假的时间,把全书重写一遍。出版商觉得,故事虽好,鼓舞人心,写作出色,但作为她的自传,还不能反映她的全部故事。他们又请麦西写了一些补充文章。
1903年3月21日,海伦的书扩大版本第一版,终于放到了她的手中。这时候,海伦就将是一位享誉全球的作家了。
《凯勒自传》连载发表后,其中有几段成了波士顿一家报纸重要社论的主题。社论主笔者对凯勒小姐明显地打破了她对大学生活价值的幻想这一点表示遗憾。
重写传记时凯勒小姐把细小的修改用盲文机在另页上打出来,如果做较大的改动,她就用打字机打出并指明该插入什么地方。然后,根据盲文抄本通读传记,边读边改,把改正的文字记在要付印的底稿上。在修改过程中,她研讨主题,推敲词句;整天坐着用指头迅速地触摸盲文底稿,不时地停下来,对照盲文注释修改内容;她还不停地大声朗读,以保证手稿正确无误。
不久,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大四时,沙利文突然病了。走路一拐一拐的,是穿高跟鞋太紧,把脚磨坏了。医生说她得马上做手术。
手术期间,麦西前来帮助海伦完成最后的学业。
1904年6月,海伦获得了她宝贵的学位。
在毕业典礼上,没有人特别提到她。毕业生脱帽时,一位姑娘愤慨地说:“沙利文小姐应该和海伦一样,获得大学学位!”
她们带走了羊皮纸毕业证书。
海伦以英国文学成绩优异毕业了。
而麦西,他爱上了沙利文小姐。
她们在兰荪买下了一栋房子。兰荪,距波士顿仅26英里。
这里,清洁、芬芳。有弯弯的林中小路,有大片可供探索的林地,有湖泊可以划船,有7亩地可开辟为农场和花园。
这是一栋农家房子。但舒适宜人。
她们是用约翰·斯波尔丁送给她们的股票买的。
这里便于接待客人。沙利文把两个餐厅和一个制酪场,改成一个房间,作为海伦书房。海伦卧室外面是一个长长的阳台。
她可以随意去户外活动。
麦西的爱之箭,射中了沙利文小姐的心。麦西把她昵称为“安娜”了。海伦十分支持她的婚事,他们宣布订婚。
海伦在6月她们买下房子后对沙利文说:“现在,亲爱的斯波尔丁先生好像离我们非常近了。”
最后,在海伦大学毕业一年后,即5月的一个上午,沙利文站在她的房间里,让贺普金斯太太打扮她,准备结婚了。
3 猛狗和猛马
海伦素来喜欢动物。
搬到兰荪之后,她准备养些动物。
有一天,她在读《波士顿读者之声》上的一条消息。读着读着,她竟哭了起来。原来那上面报道:一位波士顿妇女养了一头丹麦种大狗,名叫尼姆洛德,她要出国不能带她的爱犬同行。如果有人真的爱狗,了解这种动物,给它提供一个安适的家,她愿以75元的低价出让。
啊,兰荪就是一个理想的地方。
海伦她们赶紧给狗的主人写信。
麦西去把狗领来了。他回来的时候,脸色不好。海伦伸手去摸狗。她从没见过这么大的狗。
麦西说:“我看它倒像一头年轻的大象。”
门敞开了。大狗尼姆洛德一溜烟就冲进屋去,打翻了一张桌子和桌上的灯,稀里哗啦的。接着,它又蹦蹦跳跳地窜到餐室,撞倒桌子,打翻了麦西先生的晚饭饭碗,把盘盘碟碟打得满地都是。最后,他们抓住它,关到仓房去。
那天晚上,麦西两口子的关系弄得很紧张。
翌日,他们放大狗去田里散心。
可是,大狗在拼命啃石头。
兽医检查之后报告说:“这条狗,没有牙齿,视力非常差。最好是让它睡大觉。”海伦他们听了,都感到十分惊异。
兽医最后把狗带走了,由他去处理大狗了。
但天真的海伦,仍然相信《读者之声》的广告。第二次他们注意到上面登的一匹马。上面广告说:“这马勇敢无畏,精神饱满,可供女士乘骑或驾驶。”
他们付足了钱,由一个男孩把它骑到兰荪来。
那男孩隐瞒了他在路上被马摔下3次的经过。
那马叫“白足”。白足看上去外表很神气。
第二天,麦西把它套上一辆轻便马车。马车还没有驶出房前的车道,白足就表现出犟劲来。麦西走下车去检查一下,这时,一辆汽车驶过。白足就跳腾起来,猛冲过草地,跑出大门,奔上大道,马车在一根石柱上被撞个稀烂。花了两天工夫才找到白足,兽医说:“它是一匹疯马。”
4 远方友人
海伦把结识很多有天才的人并和他们交谈当作她生活中最甜蜜的事。她跟布鲁克斯主教(当时美国最有影响的主教之一),交往很友好。还是小孩的海伦就听过他的宣讲。
后来,她通读了《圣经》。
第一次会见霍姆斯博士时,海伦特别高兴。他是美国作家。
海伦天生好交朋友,她耐不住寂寞。
马克·吐温说,19世纪两个最令人感兴趣的人物是拿破仑和海伦·凯勒。世人对凯勒小姐的敬慕甚至超过了她的成就应该赢得的程度。
凯勒小姐,身材高大,健康结实。她的双手长期以来一直是交谈的工具,它们已经获得像眼睛一样迅速转动的那种能力,能够表达我们瞥眼就能表白出来的某些情意,这是她习惯使用手势的原因之一。
她说话时,表情十分丰富生动,能表达她的全部思维方式——她的种种表情使她的面部具有雄辩的力量,表达言语本身的一半含义。可是,对方谈话时的表情她是不知道的。当她与亲密的朋友交谈时,她的手会马上伸到他们的脸上去摸他们嘴的动作。
海伦小姐品性温柔而善良,灵敏的感觉,良好的脾性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她做出的办事计划总是十分明智而又非常完美的。她的好友瓦勒1898年在《琴师》杂志上,这样评价她道:
我相信她是有史以来思想最纯粹的人……对于她,世界就是她所感知的一切,她甚至没有学会有意地表露出那种“正当的愤慨”,而许多人却是以这种表露感到自豪的。一个警察打死了她家一只狗,她心胸宽大仁慈,她竟然没有说一句谴责警察的话。她只是说:‘假如他知道那是一条多好的狗,他就不会打死它了。’她不仅朝气蓬勃而且纯洁无瑕;她热爱高尚的事物、高尚的思想和高尚的人们的品德。
一天,海伦穿着一件她很引以为自豪的短上衣,她母亲对她说:“有一个可怜的小姑娘没有罩衫穿,觉得很冷,你愿把你的罩衫给她吗?”海伦听说,便动手脱她的上衣,一边脱一边说:“我应该把它送给一个我不认识的可怜的小女孩。”
她对幼儿们总是关怀入微,百依百顺。婴儿会唤起她天生的母性感情。
她和大家相处得十分和睦。
请看她19~21岁时写给友人的信:
致劳伦斯·胡顿夫人的信:
……我通过了选考的全部课程,其中,高级拉丁语的成绩最好……老实说,我非常艰难地参加了第二天的几门考试。那天,学校当局不让我的老师给我念任何试卷,他们把试卷都为我制成了盲文,这样安排对于语言学科的考试是很合适的,可是这样的数学试卷就不那么好对付了。因此,我没有考出自己本来的水平。您千万别以为我说这些话是在抱怨什么人。当然,校方并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迷惑。他们耳聪目明,怎能意识到这一点呢?我想,他们是不可能设身处地体察到我的困境的……
到目前为止,今年夏天是我记忆中过得最快乐的日子。在这儿,妈妈、弟弟和妹妹已经待了五个星期了,大家都无比愉快,我们朝夕相处,十分幸福,就连那小小的住室也使人感觉特别舒适。要是您也能站在我们的门廊里观赏这美丽的湖上风光该多么好啊!那一个个的小岛在金色的阳光下宛如绿宝石嵌砌而成的座座小峰;独木舟穿来飞去犹如微风中的秋叶。我多么希望您也能呼吸到这丛林里发出的沁人心脾的独特芳香啊!它简直就像那从天而降的轻声细语。我不禁自问,难道这就是传说中古北欧人来到我们海滨时迎接他们的那股芬芳吗?难道这股芬芳就是那千百年来静静地生长和凋谢的花草树木散发出来的香甜气息吗?
致撒母尔·理查德·富勒夫人的信:
……我觉得,我应该告诉您关于冬季计划的一些情况了。您知道,渴望着能像许多女孩子那样去雷德克利夫大学攻读学位,这是我早已确立的志向。但是,雷德克利夫大学的欧文校长却劝我目前只修一门专科。她说,我克服了许多困难,越过无数障碍,成功地通过了各门学科的入学考试,这就已经向人们表明我有能力学习大学课程。她还说明,如果我在本来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写作才能的情况下,单纯为了与其他女孩子并驾齐驱,去追求四年制学历,那是相当愚蠢的。她还说,她不认为学位有什么实际价值,但确认做些创造性的工作比那单纯为一个学位去耗费精力要理想得多。她的劝说看来明智而切实可行,使我不得不接受。从我还是一个小姑娘的时候起,上大学就一直是藏在心底的宿愿,现在要放弃它,这是多么难而又难的事情啊!然而,明知是件蠢事,只是因为长期想做而盲目地去做,那有什么益处呢,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