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总书记胡****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宣传思想工作要高举******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精神,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眼于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着眼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形成体现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理论指导、舆论力量、精神支柱和文化条件,引导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这一论述不仅说明了大众传媒所肩负的崇高使命,同时更阐述了新闻媒体对于舆论正确引导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因此,电视新闻媒体作为具有强大公信力的主流媒体,坚持和弘扬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和方向,也是新时代下完成各项任务的指导思想。
2.电视新闻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积极意义
(1)改变固有的信息传播模式,丰富社会大众的文化生活
电视新闻媒体是大众接收各种信息的主要途径。电视新闻媒体传播的具有正确导向性的各种舆论,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产物,也是社会高度文明、发展的象征,它不仅可以改变固有的传统文化传播模式,同时也可以扩大人民群众的视听范围,开拓其视野,丰富大众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
(2)有利于消除落后意识,推动社会发展
电视新闻媒体传播的大量的、广泛的、现代化的具有正确导向性的信息,可以引导和帮助人们消除封闭意识,增强市场意识;弱化传统意识,提升现代意识;克服保守意识,激扬开拓意识。让社会大众摒弃传统落后的思想意识,不断提高大众思想认识水平和道德素质。只有真正改变和提高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才能加快社会群体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现代化,并使我国走上高度文明发展的道路。
3.缺乏正确导向的舆论传播的消极影响
(1)难以兼顾社会效益,影响受众的价值取向
受消费文化商业浪潮的冲击,个别电视新闻媒体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不顾一切去追求收视率,竭尽所能地迎合受众需求,吸引受众眼球,舆论传播存在功利主义价值取向。追求感官刺激的风气正是媒体对消费文化的一种迎合,消费文化拒绝崇高与理想,回避思考沉重而深刻的问题,着力于给受众带来愉悦、宣泄和刺激,被人们形容为“明星取代了模范,美女挤走了学者,绯闻顶替了事实,娱乐覆盖了文化,低俗代替了端庄”。
长期观看这些文化产品,会给某些成年人尤其是给那些处于青春发育期、懵懂无知的青少年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使他们误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使大众走入文化审美追求方面的迷茫与媚俗的误区
缺乏正确导向性的舆论传播,只盲目迎合受众的喜好,淡化甚至消解了电视媒体舆论传播中的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若电视媒体只顾迎合、满足、制造受众角色虚幻的人生理想,使其在一种想象性、替代性的满足中找到慰藉,就会导致受众丧失了自己的理性和判断力,成为媚俗的牺牲品。同上。
三、电视新闻媒体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中央政治局常委******曾在新闻宣传会议上提出,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工作的生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体现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根本要求。新闻宣传工作“三贴近”,就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正确导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人民之福。要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统一起来,把思想性、指导性和可读性结合起来,多用群众的语言、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报道有实在内容、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就要深入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讲求时效性,增加信息量,关注热点问题,反映群众呼声,实行正确的舆论监督,推动实际工作,引导社会舆论。就要多听群众意见,多创品牌栏目,办出特色,办出风格,增强吸引力,提高竞争力,在市场上站住脚,在群众中扎下根。就要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新闻媒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创新。因此,电视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的指导思想
电视新闻媒体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大力宣传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提升电视新闻工作者的文化修养
社会舆论能不能得到有效引导,首先取决于引导者对社会舆情有没有真切的认识和体验,取决于公众对媒体能不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所以,电视新闻媒体要掌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性,就必须建立自身的公信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媒体形象,使得受众产生信服力。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的工作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水平,无论是语言、服饰、习惯还是道德思想都应严格要求。电视新闻工作者首先应做到不着奇装异服,不染不良恶习,亲切而不流于媚俗。同时还要时刻发挥好舆论把关人的作用,积极发挥电视新闻媒体的传播信息、教育、引导功能,把制作健康有益的、高品位、高格调的电视节目放在首位,自觉铲除有害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各种精神垃圾,通过对信息有目的地采集、选择和编辑播出,摒除人类文化的糟粕,保存信息中合理的方面,同上。使新闻舆论更加符合受众的精神和心理需要。
3.引导受众的文化价值取向
(1)掌握受众收视动机,创新节目形式
受众具有各种各样的动机,这是他们接收各种信息的内在动力。电视新闻工作者不但要适应受众的动机,而且要给予引导,引导其文化的价值取向。要根据受众的动机,采集、制作和传播使人喜闻乐见的信息,最大限度地激发受众的内在动机,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节目。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时要从受众的动机为切入点,实现电视新闻节目形式的多样化,由细节入手,由百姓生活入手,创新电视新闻报道方式,如新闻直播、现场报道等,从而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掌握、引导受众的文化价值取向。
(2)优化节目内容,加强新闻节目的教育功能
电视新闻节目要不断提升自身档次,优化节目内容,在节目中适当地渗透、融入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以优化受众的原始收视目的,抑制其深层不健康的阅听倾向和低级趣味,加强传播主体的引导、控制功能。同上。
(3)提升电视新闻媒体的指导力度
引导舆论,就需要媒体在表达意见时,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事实报道和言论,不断提高自身舆论的真实性色彩,并赋予舆论某种权威性,指导人们正确认识这种舆论的力量和意义;同时,媒体还要及时批评对立舆论或其他异己倾向的舆论,启发公众从荒谬舆论的束缚中摆脱出来。
(4)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舆论垄断,允许多种“声音”出现
在保持正确认知力的前提下,要创造一个较为开明的舆论环境,给舆论提供较为广阔的舞台。弥尔顿相信人们具有健全的理性,如果给不同的观点提供一个“公开的市场”,可以使错误观点“自我修正”。同理,新闻传媒应该相信公众的判断力和鉴别力,相信负向舆论在和正向舆论的争辩中迟早会“自我修正”或向正向舆论转化。如果公众在新闻传媒中永远只听到一种声音,只感受到一种观念,那么,常识和理性就会使他们对媒体的公正性产生严重怀疑。
4.高度保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电视新闻媒体必须正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当“义”和“利”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的选择是舍“利”劝“义”,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党性原则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坚守的“义利观”。而个别电视新闻媒体为了提高收视率,不惜牺牲新闻媒体的公正性和严谨性,利用炒作、作秀的方式制造一些受众感兴趣的敏感话题,大肆渲染、模糊问题的本质,偷换问题焦点,如追捧芙蓉姐姐、凤姐等。这种恶意炒作以博得上位、出名的现象目前在社会上屡屡出现,对于这种颠倒客观标准的现象,我们电视新闻媒体作为主流媒体,肩负着指引正确舆论导向的重任,应该坚决拒绝和批评指导这些人或现象,而不是帮助其进行炒作以获取收视率。
5.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其中既有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有守旧的传统观念。因此,我们要将民族传统文化中精华的思想贯穿到电视新闻节目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而应从发展的、创新的角度来把握,把传统、现在与未来连接起来,对中国传统文化在辩证分析的基础上弘扬,在弘扬的基础上超越。从而起到引导受众、提高受众文化修养的作用。
6.借鉴和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
我们引进外国文化,不是让外来文化代替自己的文化,而是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对外来文化进行选择和扬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它更好地为中国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和经验。因此,在采集和制作电视新闻节目时,对于那些会对我们造成负面影响,甚至跟我们的政治观念、道德观念完全背离,对我们的文化造成侵害的外来文化,就要坚决摒弃。电视新闻工作者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审时度势,不盲从、不自卑,做到开发和引进的辩证统一,固守和拓展我们的文化版图,使民族文化获得新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时代变迁,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在这种大环境下,电视新闻媒体作为具有强大公信力的主流媒体,肩负着巨大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必须充分发挥积极主动的舆论引导功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以更加符合时代特点、更加符合受众需求的新闻报道形式,正确地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反映时代变化,充分凸显电视新闻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