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生哲学不同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种种不同的哲学理念在流行着,但一个国家主流社会所奉行的主导性哲学思想却是单一的,这正是各国遵循的哲学思想不同的主要标志。
1、美国――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是美国本土哲学,是美国文化在哲学上形成的某种具体的系统,是关注社会问题、关注事物的现实和现状,而不是假定的哲学命题。
实用主义与其说是一种哲学,不如说是美国文化的核心。
美国人的进取和求实的精神是从实用主义哲学当中汲取了许多非常有用的学术的和实践的资源,实用主义强调实践的标准就是“兑现价值”和“效用”。所谓“真理”,就是“有报酬”,“有效用”和“能满足我的需要”。
美国动画创作的实践正是这种“兑现价值”、讲效用的实用主义哲学的产物。
2、日本――复合型哲学理念
日本早在从奴隶制向封建制国家过渡的“大和时代”,即公元七世纪效仿中国隋唐的文物制度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政治改革,史称“大化革新”。自公元710年至794年的“奈良时代”,更是提出“一法隋唐”的政治主张,全面学习中国,接受儒家的哲学思想。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确定了吸收西方文明的基本方针,于是接受资本主义国家的实用主义哲学。但是,日本能在短短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了一、二百年才达到的历程,而成为“年轻的资本主义强国”,其精神动力何在呢?明治时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大隈重信分析说:“日本国民自古以来感受外国文明的能力是敏锐的,同时又有着不丧失保持本国长处的执著力。”(转引自倪健中主编《人文大国》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年版第84页)那么,日本本国的长处是什么呢?是日本下层武士阶层身上的传统的武士道精神,即强烈的爱国心,这是日本传统文化的核心。为了国家吸收儒学营养,为了国家接受实用主义。因此日本的哲学理念是以武士道为核心的日本化的伦理实用主义。
在日本动画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中也不难看到这种复合型哲学理念的踪影。
3、中国――人生境界
中国人生哲学的一大特色即是人生境界学说。中国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在《新原人》一书中把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如果一个人只能顺其本能或社会风习去做,对自己所做之事毫无觉解,他的人生境界就是自然境界。如果一个人所做的事,动机是利己的,其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功利的境界。如果一个人自觉他是社会整体之一员,他自觉为社会利益做各种事,所做的事都有道德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道德的境界。如果一个人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觉解自己不仅是社会的一员,而且还是宇宙的一员,即是孟子所说的“天民”,他自觉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情,并觉解其中的意义,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天地境界。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参见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89——391页》
中国动画中的孙悟空、哪吒等艺术形象正是追求道德境界的人生写照。
四、民族精神不同
每个民族都有表现自己特有心理素质的文化,这种文化反映了该民族普遍的价值观和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经过长期的积累、积淀过程形成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这就是民族精神,它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1、美国——商业精神
美国的商业精神包括自由竞争、实用主义和创新精神。
(1)自由竞争:美国宪法明文规定“人身自由”、“精神自由”,并实用“自由开放”的经济政策,这就为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提供了法律的、社会的有利条件。
(2)实用主义:美国人有两句格言:“有用即真理”,“新的总是好的”。这种永远背朝过去、面向未来的精神正是实用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美国的实用主义表现为重行动、重效率、重科学、重自由,只要对自己有用,就不排斥,就是对的,就是好的。难怪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美国精神就是实用主义。
(3)创新精神:加尔文的新教促进了美国人在经济活动中的进取心。新教宣扬:“上帝帮助自助的人”一个人要想得救,既不能依赖外力,也不能由别人代劳,必须靠自己的竞争心理和进取精神,而在激烈的自由竞争中,要想取胜,就必须不断地创新。美国动画之所以屡屡成功,可以说是美国精神的艺术体现。
2、日本——大和精神
“菊”是日本皇室的族徽,“刀”是日本武士文化的象征,两者形象地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大和精神――忠与和。
忠,从日本古代武士效忠天皇演变为现代的忠于集团,效忠企业,誓死不二,决不“背叛自己所属的集团”,“决不背叛自己的伙伴”,对自己所属的企业尽心尽力,极端负责。
和,“以和为贵”本来是中国儒家的主张,日本吸收了这一原则,在圣德太子颁布的“十七条宪法”中,第一条便规定,“以和为贵、无忤为宗”,由此,大和成为日本人一切行的准则,长期以来形成了团结与合作的民族精神。人们常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三条虫;一个日本人是一条虫,三个日本人却成了一条龙恰恰是日本这种大和精神所致。
日本动画产业能够迅速崛起,并与美国动画一争高低,正是以这种大和精神作为内在的推动力。
3、中国——伦理精神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民族不断延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实质是一种博大的伦理精神,具体表现为“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四个方面。
(1)“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自我身心的平衡与自然环境的平衡的统一,由此达到天道与人道的统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化和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迪与实践的意义。
(2)“以人为本”:强调在天地与人之间、人与神之间,都必须以人为中心,人是万物之灵长,宇宙的中心。“以人为本”的道德人本主义思想对于人的精神的开发,对于个体道德自我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当今世界普遍道德缺失的情况下,提升个体道德精神境界,更具现实意义。
(3)“刚健有为”:强调不断进取、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坚持真理、坚持独立人格,注重“舍生而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生态度。
(4)“贵和尚中”:贵和谐、尚中道,作为东方文明的精髓,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积极而有效的重要作用。做事不走极端,着力维护集体利益,求大同存小异,保持人际关系和谐,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各国和睦相处,共同发展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以上参考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75――394页)中国的文化精神博大精深,对中华民族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和激发力,激励着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动画片还远远没有表现出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来。
本章结语
美、日、中各自的民族文化特点是非常分明的,分别决定着三国各不相同的动画艺术风格美国追求在娱乐中宣泄,日本注重在警世中陶冶,中国倡导在愉悦中教化。美、日、中不同的动画创作主旨又反映了三个国家各不相同的民族文化精神。这便是民族文化与动画风格的辩证关系。
同时,美、日、中三国动画片创作、制作、产业化运作的过程、状态、手段、方式及成果、效益等等各自都有非常丰富复杂的内容及其特点,上述只就几个方面作了一些粗浅的比较分析,其中论及的一些特征也是相对而言,任何一点都不是绝对的。因为,当今世界文化艺术交流迅速而频繁,相互间的借鉴、吸收和交融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特别是在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法方面,民族性的差异已经并不十分鲜明了,这也是我们各民族探讨和创新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片的崭新起点。
参考书目
《电影语言》马赛尔·马尔丹著何振金译1980年11月《当代电影理论与电影创作思辩》吴起著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1年8月《动画艺术史》张惠临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4月《动画概论》贾否路盛章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4月《电影语言学导论》贾磊磊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3月《影视剧作法》(法)米歇尔·西翁著何振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7月《为银幕写作》汪流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8月《电影剧本写作基础》(美)悉德·菲尔德著鲍玉钟大丰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6月《电影剧作八讲》范景伍刘万朗王吉呈编中国展望出版社1983年《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李显杰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3月《电影学研究》王亮衡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1月《影视编剧教程》桂青山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作为文学的电影剧本》D·G·温斯特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年3月《论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B·普多夫金著何力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57年1月《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罗伯特·麦基著周铁东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8月
《动画前期创意》王川、武寒青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电影观众学》章柏青、张卫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6月《艺术与视知觉》鲁道夫·阿恩海姆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7月《审美心理描述》滕守尧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论艺术形式美》于培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3月《艺术论》张小元主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美学理论》阿多诺著王柯平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艺术本体论》王岳川等著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3月《叙事学导论》罗钢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审美文化学》李西建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神话与民族精神》******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7年2月《电影艺术的科学》金天逸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艺术的心理世界》阿恩海姆霍兰蔡尔德等著周宪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