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11000000006

第6章 电视新闻语体的语境(3)

3.兼容多种传播符号。从符号的传播渠道来看,报纸、广播是单通道讯号。报纸的传播符号主要是文字符号和图片,诉诸于阅读者的视觉通道;广播的传播符号是声音——有声语言和各种音响,诉诸于收听者的听觉通道。而电视的传播符号是综合性的——活动的图像、有声语言、音乐音响、文字、图表等,可以说几乎兼容了报纸和广播的所有传播符号,同时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听觉双通道。视听结合是电视传播不同于其他媒体的根本属性。因而电视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凭借多种符号营造出一个立体的信息场。各种传播符号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形成合力,共同服务于电视传播整体。

4.保存性差。电视信号转瞬即逝,这种“一次过”的传播方式使观众不能像看报纸那样可以仔细思考、有选择性的反复阅读,并且受众是被动的等待电视的传播,对所传播内容无法事先预览,无法有选择性地收看,如果错过收视时间就可能错过对某一信息的获知。

㈡电视新闻传播中的画面与语言

在现代传媒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状态下,不同的媒介都在开发、充分利用视觉符号所提供的信息。报纸等平面媒体传统的做法是通过文字的形象感来调动阅读者的感性认识。如英国《卫报》1985年3月3日刊登的《人口爆炸中的上海》:

早晨6时半,交通高峰时刻。在争先恐后涌上黄浦江渡轮时,数十人被挤倒、践踏、甩在后面。超载得十分危险的渡轮吱吱呀呀地离开码头,当他们抵达彼岸时,又开始等候,这一回是等公共汽车。等他们拼命挤进只有立足之地的人群时,车子已经开动,车门不住地向吊在外面的胳膊和腿猛撞。

读者在阅读报纸新闻时,虽不能亲眼看见新闻现场,但是报纸新闻却通过大量形象化的动词和拟声词地使用,使那种拥挤、躁动的场景真实地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除了运用传统的方法之外,报纸还越来越多地使用新闻照片,抓住精彩瞬间,无需过多着墨描绘,三言两语便可再现彼时彼景。但新闻图片拍得再精彩,再现的毕竟只是某一瞬间的情景,是静止不动的。

和报纸的视觉符号运用相比,电视的视觉符号则种类繁多。包括瞬间的新闻图片、连续的动态画面、图表、屏幕文字、色彩、空间距离以及主持人的形体、表情、服饰等。这些视觉符号以连续的动态新闻画面为主,新闻图片、图表、屏幕文字等根据新闻内容的需要穿插其中。

之所以视觉符号越来越受到传播者的重视,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视觉在连续动态画面的刺激下能增加兴奋度、活跃度,视觉强点一波又一波地跟进,从而引起受众全身心的警觉和收视注意。从人的认知结构角度来看,“自然是按照网状结构而不是直线性结构把它的各个物种联系起来,人却只能按照线性顺序去联系他们,因为他们的语言不可能同时呈现出几个事物”[[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滕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13页。]。换言之,画面的指向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语言线性表述的不足,还原了自然的“网状结构”。

在电视传播的大语境下,不同的节目形态画面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有些电视节目,比如,《请您欣赏》等风光片,几乎可以不用语言,直接用画面来展现节目意图;有些节目,比如,《面对面》等访谈节目,画面所占的比重则相对较小。

在电视新闻中,语言和画面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语言和画面之间的组合基本上有三种形式:口播为主、声画配合以及画面说话。其中,声画配合形式是电视新闻的主要表现形式。

口播为主的形式一般用于刚刚收到的最新消息,完全使用有声语言快速、及时地将消息传递出去。这种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有声语言的作用,对视频画面的要求降低到了极限,既方便快捷又降低了经济成本。和广播新闻有异曲同工之效。另外,口播为主的形式也在不断的花样翻新,比如在电视上出现大量读报类型的节目——《有报天天读》、《中国新闻·媒体链接·浏览》等,是跨媒体合作的一种表现,汇聚各大报纸的要闻、趣闻,通过电视媒体播音员之口转述给更多的受众。

电视新闻还可以使用大量的新闻画面来展示事件,一般多见于软新闻的报道或新闻特写中。比如:

(导语)近日,一些海洋动物学家在一只海狮的背部放上了一部摄影机,希望能够拍摄到海底生物的一些画面。而这只海狮摄影师也不辱使命,带给我们许多生机勃勃,富有感染力的海底画面。(一分多钟的海底画面。)

——2005年11月26日《全球资讯榜》

在上面这则新闻中,只在导语部分使用有声语言进行了简单的概述,新闻主体部分则完全由画面来展开,形象、直观地展现“生机勃勃、富有感染力”的海底世界。

在电视中,最常见的也是最主要的,还是画面与有声语言相互配合的形式。不过为了增大信息量的需求,电视新闻呈现出在规定的单位时间内,条数越来越多的发展趋势。与之相应的,新闻变得越来越短,平均时长不到一分钟(见下表)。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里,有声语言足可以传递一条要素完整的新闻,而有限的画面却无法形成对整个新闻事件的完整叙事。因而,在电视新闻中,只能是以有声语言为主轴,完成对新闻事件的阐释,画面则承担起具象印证和形象刺激的作用。

㈢画面对语言的影响

在电视新闻中,虽然画面最主要的作用是补充、印证有声语言,但是,由于画面的存在,也使得语言表达发生了变化。

在有些情况下,电视新闻中的有声语言没有必要描述所有的新闻内容,有些新闻细节可以交给画面来展现、交待。比如,连战访问大陆,各媒体都对此进行了全程报道,2005年4月28日,连战一行到北京著名的老舍茶馆欣赏京味文化,对此,《新京报》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大批民众围在警戒线外,打出‘欢迎连战回家’的横幅,期待着连战的到来。”在《全球资讯榜》中则是:“不少北京民众早早就守候在老舍茶馆外,甚至有人还拉起横幅,表达心情。”在报道中,都提到了欢迎连战的横幅,报纸对这一细节进行了描述,电视新闻的有声语言则没有提到横幅的具体内容,因为特写的画面已经对此作了形象、直观的说明与注解。

有时新闻画面在某些报道中所起的作用相当于自然语言中的补充展开成分,暂时具有了相当于自然语言描述功能的作用,从而使得有声语言表达变得断断续续,不那么连贯。如:

……(前略)为了安全迫降,飞机先在长滩机场和洛杉矶上空盘旋了三个多小时消耗油料以减轻飞机的重量。而洛杉矶国际机场也实施应急计划,腾出最长的一条跑道,等待客机迫降。(客机在空中盘旋的镜头,播音员配音暂时停止。)

(5-6秒钟之后,配音开始)当地时间21号18点19分,斯科特·伯克驾驶着这架A320客机稳稳着陆,(配音停止约20秒钟,客机迫降着陆的画面,前起落架与地面摩擦起火的全过程),(配音起)从后起落架触地到飞机停稳,用了大约52秒钟。

——2005年9月22日《晚间新闻》

在这段新闻中,画面先后两次暂时代替了有声语言的叙述功能,无需太多笔墨便将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的“客机等待迫降”和“迫降着陆全过程”直观地再现了出来,营造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让观众通过画面充分发挥想象力,身临其境般经历飞机当时的危险状况,去感受、体验机上乘客们生死关头紧张、惊恐的心态。

视觉和听觉是人体两个重要的接触外界的感觉器官。视觉是持续的,所见之物现实存在;相反,听觉则是瞬间的,任何听觉符号都随着声音的消失而消失。另外,视觉是个体性的感官,看是一种个体性的行为;而听觉则是社会性的感官,听总是把闻者与言者联系在一起综合考虑。这就使视觉经验较易从对象物中分离出来而成为独立的认知成果,而听觉经验则过多地与对象物联系在一起而较难成为独立的认知结果。因此,电视新闻同时运用视觉和听觉两种不同的通道作用于受众,就必须遵循人体感知的规律,使声画配合协调一致,在充分体现各自优势的同时,达到整体和谐,达到电视传播的最优化效果。

第三节电视新闻语体的节目语境

节目语境是电视新闻语体的小语境,也可以称为现场语境。节目语境是具体话语的直接动因,是直接影响、决定电视新闻创作主体在节目制作现场语言使用的具体情景因素。

关于“情景”,韩礼德对这一概念做过这样的解释:“以便不仅能对某一段语言材料所处的这种或那种真实语境的特点加以论述,而更主要的是要能论述规定某一情况类型的一套共同特征。”[Halliday,M.A.K.Learning How to Mean,London,Edward Arnold,1975,p126.]

根据韩礼德的说法,这一套共同特征包括语场(field,也有人译为领域,指正在进行的活动)、语旨(tenor,也译作格调、基调,指说话主体之间的关系)和语式(mode,也译作方式,指表达的形式)。语场、语旨、语式分别与语义体系中的表意、相互关系和篇章结构成分相关联,进而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成分上。从语体学的角度看,这些情景语境因素的作用更为明显、直接。“在任何一种语言里面,即使是由同一个说话人所使用的语言,都有着许多不同的语体,许多不同种类的语言,它们主要由说话人当时所从事的活动类型所决定。”[程雨民:《英语语体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4页。]

具体到电视新闻语体,它的形成是和节目话语所涉及的范围(语场)、节目创作主体与受众的关系(语旨)和节目采取的话语方式(语式)息息相关的。

一、节目话语所涉及的范围

韩礼德所说的语场指的是正在进行的活动(发生了什么事情)。具体到电视新闻,它的语场则是电视新闻传播主体正在进行的大众新闻传播活动。

电视新闻所传播的新闻内容十分广泛,所涉及的领域几乎达到了无所不包的地步,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科技、娱乐等各个领域内发生的事件都可以纳入到电视新闻报道的视野中来,成为电视新闻报道的对象。其传播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利用电视传播手段(语言、画面、声音)向受众传递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在信息共享的前提下,达到认知共识和愉悦共鸣。

而且根据Gregory等人(1978)的理论,从话题本身的性质出发,把话语范围分成技术性的和非技术性的两大类。所谓技术性的,指的是那些具有专业特色的话题,如天文、地理、生物学、物理学等;所谓非技术性,指的是那些不具有专业特色的日常话语,如工资的多少、公共交通的状况、学费的涨落、孩子的表现等。根据这样的观点,电视新闻话语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技术性话语也不属典型的非技术性话语,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融合性话语。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基于如下考虑:

电视新闻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既有大量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比如交通出行、商品购物、公益事业等,也有大量专业领域的话题报道,比如财经、体育、科技等领域范畴。我们来看一则体育新闻:

这是程菲在今天比赛中的第二跳“程菲跳”:踺子后手翻转体180度接前直空翻540度,10分起评。这个动作是在这次世锦赛的资格赛中被正式命名的。这一跳她得了9.587的高分。程菲的第一跳“踺子后手翻转体900空翻”表现得更为出色,腾空高度很高,落地几乎没有任何晃动,在这个10分起评的动作中,她得到了9.725分。最终,程菲以9.656获得了女子跳马的冠军,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枚女子跳马金牌。

——2005年11月26日《体育报道》

在这则消息中,对程菲夺得女子跳马金牌进行了报道,尤其是对“程菲跳”作了细致的描绘,划线部分是体育(跳高)行业的专业术语,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和专业色彩。

电视新闻是大众信息传播,面向的是各种知识背景、不同接受程度的广大受众,即使是对相关专业领域进行报道,也不可能将该专业领域的东西直接拿过来使用,必须经过电视新闻的特殊转化,融入一些通用成分,相对淡化其专业、技术色彩,使之具有普适性,因而,带有很强专业技术特色的语言材料、表达方式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向非专业技术方向靠拢,以满足更多受众的接受需要。

电视新闻所报道领域不同,其专业技术性程度也各不相同,财经、体育、科技等话语范围一般来说具有较高的技术专业性。大量的事关社会民生的电视新闻报道,大部分属于非技术性的话语范围。

下面这则消息,对社会中的不文明现象作了报道,生活色彩浓厚,专业的、技术性的术语很少出现,基本上属于非技术性的话语范围。

有市民反映:这些天北京站东街附近的便道、草坪,成了一些人避暑、休憩的场所,周围环境也因此变得一团糟。

在北京站西北角的邮通街南口附近,有一块开放的草坪。在这里记者看到:草坪上能够享受到阴凉的地方,躺着几个人。看他们脱了鞋,完全放松惬意的样子,还真是像在自个家一样自在。

同类推荐
  • 阳明心学传播者钱德洪研究

    阳明心学传播者钱德洪研究

    本书从阳明心学传播者角度来研究钱德洪。主要回答四个问题:一、钱德洪能不能传播阳明心学?二、钱德洪传播阳明心学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三、钱德洪传播阳明心学做了哪些工作?四、如何评价钱德洪传播阳明心学工作?
  •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师职业素养阅读丛书:教育政策与法规》中穿插了相关的案例分析以及延伸性思考和阅读,对于教师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很有帮助。
  • 创意,影响力,变现

    创意,影响力,变现

    《创意,影响力,变现》旨在帮助写作者快速摸清写作并出版一本畅销书的门道,并告诉我们出书能够实现哪些目标。例如,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出一本书可以助你——快速脱颖而出,成为某一行业或领域的专家和意见领袖;迅速积累起一批忠实粉丝,构建你的用户流量池;跳出原有的圈子,进入更优质的圈层;建立个人品牌,让你拥有更大的影响力。与此同时,出书还会让写作者自身不断增值,变现途径越来越多:获得睡后收入,名副其实躺着就能挣钱;书籍内容二次孵化,或以专家身份担任导师,进行线上授课或企业培训,等等。这些又可以进一步成为你持续输出内容的资本,从而实现“出版一本畅销书——扩大自身影响力——持续变现”的良性循环。
  • 词语的历史与思想的嬗变:追问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概念

    词语的历史与思想的嬗变:追问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概念

    本书从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概念入手,深入探索中国文学的总体特征及文献思潮演进。创作方式更替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文章作角度新颖,论述有据,别开生面,对于真实揭示现代文学的本来面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独山子文史(第八辑)

    独山子文史(第八辑)

    本书分人物春秋、流金岁月、沧桑纪事、炼化史踪、史海存真、他山之石、史林漫步、七个篇章,书稿中记载了革命老前辈们在这片曾经荒凉的土地上奉献青春,挥洒热情的激情岁月。真情记录了一些优秀的石油人在这片热土上克服万难、积极探索、认真钻研的难忘岁月。本书对研究新疆石油工业的历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少年与未来

    少年与未来

    一个十七岁的少年,自幼学习功夫修炼剑术,一辈子派不上用场的东西,没想到从一场大战,成为了保命技能
  • 传承剑封

    传承剑封

    剑锋本来是一名大学生,因爱好户外攀岩,经常约上一些岩友进行户外攀岩,一次户外攀岩发生了意外,剑锋为了救岩友跌落山崖,从此开启了穿越模式……
  • 经玖

    经玖

    所有人都以为顾奕墨会和林因玖在一起,世事无常,顾奕墨跟别人在一起了,他们都说顾奕墨把所有宠爱给了林因玖,林因玖特别伤心,不想跟顾奕墨一个学校,努力考上了华京遇到了闺蜜的堂哥君梓莫,命运的交集,君梓莫的歉意和喜欢,让林因玖重新开始喜欢一个人。原来,他早就喜欢我……最好的暗恋是双向的,我很幸运,遇见了他……——林因玖余生,我们一起去对方的故事里,找一找自己的回忆……——君梓莫
  • 你又炸毛了

    你又炸毛了

    陈一婷,二中的高冷学霸,喜欢上了隔壁班的乖乖男孩(?)苏云瑞。//为什么高冷人设逐渐崩塌,这个炸毛的小可爱真的是学霸??后有一日,苏云瑞捧着一束棒棒糖围成的花将在98蹦着857的女人带回了家,进行一番正直的教训……1v1高甜
  • 末世之召唤之王

    末世之召唤之王

    被院长看好的秦宇因感情受创,坐飞机回家,没想到在飞机上竟然集体穿越了,穿越后获得神奇的召唤能力,原本以为这只是意外,谁知道原来这是……
  • 两笙情

    两笙情

    前世,白衣翩翩的清烨仙尊对她说:“公主请自重,本尊修的是无情道,跟您是不会有结果的。”然而,数年后,某仙尊拿出搓衣板,噗通跪下,“夫人,我错了,你说的永远是对的,你说往东,我绝不往西,你说停就停,你说几次就几次。” 众仙,仙尊怕不是被夺舍了。
  •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

    6岁时,诸葛亮失去父母。14岁时,他领全家南迁,一路谋划躲过兵乱和仇杀。20岁时,他被公认为“卧龙”,却安于耕读不谋仕途。26岁时,对三次来访的刘备,诸葛亮微笑着讲了356个字,天下大势便如拨云见日。刘备集团此后三十年的发展战略,就此奠定。出山后便逢曹军压境,危难中诸葛亮孤身渡江,巧妙激将孙权抗曹,这才有了赤壁大胜。当东吴还在庆功,诸葛亮已定计拿下了最大战果——荆州四郡。得诸葛亮后不到一年,刘备便从绝境中崛起。43岁后,诸葛亮独掌军政大权,从此开启了蜀汉十年的强盛期:内用法家富国强兵,外领大军南征北伐,打得曹丕一度考虑迁都。
  • 神明选拔实况

    神明选拔实况

    三万人在神的试炼场绝地求生,为成神而战!
  • 孤独的夜梦见你

    孤独的夜梦见你

    孤独的单身女子,偶然与未来继承人,发生矛盾纠葛,一再错位,矛盾交织演化,生出情愫。结尾开放,女人励志逆袭蜕变成功。
  • 无殇而过

    无殇而过

    这世上哪来真正的感同身受,我还不是踩着她的回忆走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