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从泡澡开始展开电话销售。
防水电话可以在泡澡时使用,手机也可以。所以可以从泡澡开始展开电话销售,或者向部下做出指示。
话说,曾经就有人在早晨桑拿的时候,真的就拿出防水手机大声地向其部下发出指示。作为早晨的时间管理方法,倒也是很好的创新。
掌握短眠法,就能成为"早晨型人"!
大多数无法成为"早晨型人"的理由都是,"晚上睡得晚""睡眠时间会缩短"等。
结论只有一个。
晚上睡得太晚而导致睡眠时间不足才是不可取的。又不是《男人不好当》里面的寅次郎,"如果是那样,也就真无话可说了"。
也有很多人虽然晚上睡得晚但却属于"早晨型人"。当然,还存在睡眠时间较短的"早晨型人"。
比如,就有如下人物。
拿破仑曾说过,"我的词典里没有不可能",众所周知他"几乎不睡觉"。而且,发明大王托马斯·爱迪生也曾有"我每天只睡3小时"的豪言。
但是,无一不是谎言。
他们没有系统的睡眠时间,只能是零星地获取睡眠。比如,拿破仑会在马背上打个盹儿,爱迪生会在研究室眯一会儿。他们其实是在进行20分钟或者30分钟的打瞌睡而已。换言之,属于"插空补觉"。
这种"打瞌睡""插空补觉"其实正是令人瞠目的"短眠法"。
所谓短眠法,是指无论睡眠时间多短都能够从容正常应对、不对工作产生影响的睡眠法。
有人会表示惊讶,"真的有人能够做到吗"?是的,有的。我就有两位友人在实践这种短眠法。
其中一位便是因短租公寓而风靡一世的川又三智彦。
他是大藏省银行局(当时)的不良行政即著名的"不动产业界的总量规制"的最大受害者,但却拿出所有积蓄从零开始成功复活。他曾经把主题音乐"4400111"转让给外资企业并用全新的品牌在业界刮起强劲的旋风。
他还为了能在任何地点工作而把轻型汽车改装成办公室,是史上罕见的创意型人才,而考虑到自身的健康和工作的效率,他每天会安排3段时间集中小睡片刻。
"每天我要进行两次午休。为了能随时在社长室里休息,我还准备了小床。首先午餐后睡30分钟。然后日程安排都处理好以后,从6点半开始再睡30分钟。通过这样的睡眠就可以工作到很晚,整理日程表也完全没问题。"
据说他因为利用零星时间高效睡眠而能够在晚上到早晨的时间里进行少量的睡眠并且不受丝毫影响。这也是常年累积习以为常的结果。
人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仅仅只有1小时。我本身就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充其量也就10分钟。
如果像他那样每天3次给自己系统重启,那么注意力的集中也就有3次机会。换言之,能够拥有超出常人3倍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这种睡眠方法值得忙碌的职场人士借鉴和参考。因为没有睡眠时间所以不能成为"早晨型人",希望以此为辩词的人能够尝试他们的短眠法。
不要浪费长达"2万小时!"的周末的早晨
早晨、早晨、还是早晨——对于职场人士来说,早晨的利用方法中蕴含着大量的智慧和创意。
而且早晨并非只是工作日才会出现。周末也是有早晨的。如果就职于有双休日制度的公司里,那么有七分之二的时间是要迎接周末的早晨的。如果再加上暑假、盂兰盆节、正月,以及带薪休息等,一年当中大约有40%是周末。
也就是说一年的40%是周末的早晨。如何利用周末的早晨?这个问题不容小视。"周末就让我好好休息吧。中午我会起床的。"
"我属于周末完全睡眠型,起床会很晚。经常都是睡到傍晚。"
持此态度者所过的都是"平面生活"。为什么是平面的?因为一直躺着不站起来活动,完全浸泡在平面当中。
一年的40%也就是约146天,这个数字又是什么概念?具体如下。
假设你在22岁时开始工作并在60岁退休,此期间大约为5548天,取整数的话假定是5000天。从早晨到中午再到晚上一直睡觉的人在这5000天中失去的时间是多少呢?
假定工作日原本是早晨6点起床的人会在上午10点起床,时间差距4小时。
4小时×5000=2万小时
2万小时就这样在睡眠中过去了。如果坐在电车上这样睡过去,不知道要绕地球转多少圈。
难道你不觉得"有这么多时间的话,就可以做任何事情了"吗?
与家人谈心、娱乐。这就很好。
无论如何,这2万小时的宝贵时间如果只用来睡觉或者看电视的话,未免太过于可惜。
中岛流的"周末早晨的利用法"
我本人就对周末做了各种灵活的使用。
比如,前面提到的对报纸、杂志等的信息的整理就是其中之一,把这周的信息全部放在周末再全部重新整理一次。
这也只是对在工作日的时候打上"剪报"标记的部分进行确认而已。
信息是鲜活的,时令季节才美味。腐烂变质的话,只能沦为厨余垃圾。从一个星期的周期来看,虽然剪报已经失去新闻价值,但是从企划以及创意构思的角度来看则是非常宝贵的资料。
我会把购读杂志和报纸按照主线的引导用剪刀剪下来,依照不同类别分放在25层装的透明文件夹中。传统的都是10层装的,但是那样的分类过于粗糙,所以我将其细分化了。
作为参考,在此列举我的分类,主要有经营论、商业、经济、市场、金融、文学、英语等,涉及各个领域。之所以涉及各个领域,可能是因为我的关注呈放射线状,至今也无法汇集于一点吧。
我现在仍在犹豫,是对此进行反省,还是下决心撰写尚未完成的新作《大器未成》?
我还会在周末的时候前往说书场,全神沉浸于自己喜欢的相声之中。虽然可能会"呆呆地傻笑"(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但这个时候我不会忘掉做记录。
相声艺人的"开场白"不仅仅听上去有意思,而且对我来说,还会让我产生出版企划、事业企划等创意。不仅如此,在讲演以及发言时也颇具参考意义,归根结底地说,说书场是我企划的宝库,创意的源泉。
我的朋友当中也不乏相声家和说书场老板,我们往往都是在表演结束后直接展开交流。这也很有意思。而实际上,这后来发展成工作,所以更加有趣。这样放松自己的结果是日后这却成了工作。我甚至觉得有些惶恐,是否可以从事这些本应受罚的工作。
不仅如此。周末如果赶上年轻的职场人士组织学习会,我还会作为讲师参加并享受于其中。我的报酬就是与他们展开信息交换。因此,大家会问我很多问题。讲演中也好,讲演后也好,他们都会发起强烈的提问攻势。
这样一来,我也可以掌握年轻职场人士的烦恼和疑问。如若不然,也写不出来丰富多彩的财经图书。
只在此提及的是,市街的探查、商店街的研究也是我毕生的事业。虽然在大学里我指导的是管理论,但实际上我擅长的是市场。
而且比起商品企划、企业市场营销来说,更擅长的是商店街、市街的市场。如前所述,我曾担任自治体的顾问,也曾参与"振兴市街"的再激活项目,泡沫时代的市街振兴只一味地修建了活动房,结果是全然遏止了市街的发展。
正因如此,休息的时候,我会以首都圈为中心,对全国的市街、商店街展开实地调查。提起实地调查,可能有人会说"不就是出入于当地的烤鸡串店、小酒馆么",即便如此,对于我来说,也是在利用宝贵的2万小时。
在我的头脑中,这已然成为"研究"(如果大家看到我的主页"B级美食家·专栏",估计就得露馅了)。
虽然遗憾的是现在还没有像样的成果汇报给大家,但是这个时间本身过得很有意义,我也完全不感到后悔。
有2万小时,便能实现任何梦想!
我曾经在以前的拙著中谈及《1万小时的不可思议》与《1万小时的魔力》。
1万这个数字是取胜积分,许多有识之士也告诉了我它的神奇能量之所在。现针对无缘此著作的各位简单介绍其要点。
比如,象棋大师米长邦雄、谷川浩司。
据说米长从中学到高中的6年时间里,每天花5小时学习象棋。这个时间的累计正是1万小时。谷川则从5岁开始接触象棋,在初二成为职业棋手(相当于资格会的四段)之前的9年时间里,据说每天花3小时练习象棋。这同样也是1万小时。
除象棋界外,多磨大学校长、UFJ总研理事长、索尼外部董事中谷岩也做过同样论述。
有次幸得机会与他对谈,在偶然的话题之下我们谈到了1万小时,他说,在意识到能够作为学者成为专家之前曾花整整1万小时用于学问的钻研。
"只要花1万小时,就一定能成为所在行业的专家。可以这么断言。花5000小时,不,甚至是3000小时也能成为名声在外的专家。即使是花1000小时,不,甚至是500小时也能够得到众人的瞩目。"
的确如此。我亦同感。
希望大家也做一思考。1万小时是2万小时的一半。也就是说,不到55岁,40岁时便能拥有这1万小时。此时,是已经成为享誉所在领域的"一流人才"的人物,还是"一直用在睡觉上面,一无可取,区区一名工薪族"而已。
哪种更好?请大家思考。
还希望大家在此再作思考的还有能够成功的人和不能够成功的人之间的差异。
在本章开头部分,我已作论述。
"能够成功的人往往有好的习惯,而不能够成功的人却不良习惯缠身。"
而且还作了补充说明。
"能够成功的人在想到‘这个很好!’的时候,会马上将其习惯化,而不能够成功的人即使想到‘这个很好!’,也不会将其习惯化,而是在度过余生时仍然继续以前的陋习。"
你想成为能够成功的人,还是想成为不能够成功的人?
究竟选择哪一个?
成功人士如何度过周末的早晨?
有趣的是,休息的时候充分休息,工作的时候全力工作——即"张弛派"多为"早晨型人"。而与此相对,无论工作日还是周末都同样状态的"拖沓派"却多为"夜晚型人"。
回顾我的上班时代,在工作能干的人中间,张弛派占绝大多数。
周六、周日也出勤上班的职场人士不在少数,但这些多为工作能效欠佳的拖沓派。其工作的能效用五天的工作日不能够完全达成,所以,只能在周六周日出勤,弥补欠缺的部分。我就是其中的典型。
那么努力,结果却又如何呢?
去拜访客户,却只有报纸上的信息做谈资,寒暄结束后终于进入工作的正题,但也完全是毫无说服力的推介。
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善缺乏教养、不够博学、知识面过窄、根底太浅等短处,势必不会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所以才会周末出勤努力工作。由此一来形成恶性循环。而其本人往往还意识不到这一点。
"既然这么努力,将来肯定会出结果的。"
"总之就是很忙,都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
以前,可能会给这样的职场人士颁发敢斗奖或者努力奖吧,但身处当今时代,这毫无意义可言。
公司电费增倍的结果也不过如此的话,肯定会被认为"这样做不合理"。在年轻员工看来,更是会战战兢兢地认为"如果成为他的部下或者后辈,肯定会被强制做同样的事情"。
能够成功的人,其周末的活法与工作日是截然不同的。比如,可以与要好的同伴开办研究会,创造共同讨论的环境。还可以欣赏有意义的电影或者舞台剧,见见朋友等。还可以彻底地学习外语,写写小说,或者将自己的职业体验归纳整理为实务书作。这些行动都是无可厚非的。能够引起教养、博学、信息等多多益善的话题,将会成为获得好评、被认为需再约见的基准之一。商业世界里,速效性也是令人期待的。
如果有两天休息,甚至还可以考虑远足。为收集信息而旅行一趟也未尝不可。
还可以从事实地调查的政治活动、志愿者活动等。我的朋友就有人这样做。他身为职场人士却花费10年时间,最终成为当地选出的代议士。这相当了不起。
无论如何,要重视这2万小时,是存在可以随心使用的方法的。甚至可以为此制订出远大的计划。
究竟如何利用这个时间,想达到什么目的呢?思考如何用于某项投资并进行收回吗?还是用于学习什么,那又该如何利用所学呢?
应该用长远的眼光从目标开始加以比较,长远地长期性地制订出计划来。
即便是每天早晨的1小时、2小时,积尘如山。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附加价值,请对这2万小时加以有意义的利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