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女性艺术新的多元风景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征
佟玉洁
编者按:
著名学者佟玉洁认为,21世纪的中国女性主义艺术,已经建立了一个具有文化质疑性与生产性的中国女性主义艺术(性别政治、身份政治、酷儿政治)女性主义艺术的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表现出强烈的人文性,即对女性的历史与现实生存状态包括文化生存状态的一种反思,以及对人的价值再开发与利用一种艺术的实践。其不仅成为世界性的女性主义艺术政治生态的一部分,同时体现出中国女性主义艺术文化视野的广阔性与前瞻性。她在撰写的以“21世纪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征”为题的研究报告中,梳理了女艺术家的经典作品并作了简评。但是,《21世纪中国女性文化本土化建构研究报告集成》在收录本文时因专色印刷,不能完全呈现,特选部分作品与点评刊发于此。“性别生态”的行为艺术图片与文字,是由女艺术家李心沫提供的2013年“秃头戈女”与“异在的身体”两个女性主义艺术展中选编。其作品对当下中国存在的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自然遭遇破坏的生态危机,从生态女性主义的立场,给予深刻的批判。
性别政治
建立以女性性别为主体的、多维度的、质疑与批判男性中心主义的政治发声系统。
身份政治
女同性恋的女性主义艺术是一种赋权运动,是一种差异政治,通过权力的运作,建立独立于主流艺术以外的政治文化类别。
酷儿政治
酷儿:性别反串、角色表演、挑战常规等。酷儿政治使酷儿文化成为反判的、反讽的、挑战权威的、跨越与超越性别等文化现象。
性别生态
性别生态是生态女性主义以社会性别的方法,阐释社会人文与自然生态的不平衡问题。批判男权社会对自然和女性的束缚与压迫。
“重叠”编织的童年记忆
——80后女艺术家寻找自我的一种方式
夏芸梦
编者按:
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艺盒子”等文化艺术传播机构,邀请数十位“80后”的青年艺术家,送给孩子们一件特别的礼物——将艺术带入生活的当代艺术展。艺术家、参观者、家长和孩子们,在“游戏性”的参与和互动里,在“体验性”的亲历与领悟中,自我童年的记忆穿越时空,如多面变幻的魔方,重叠编织在一起,开启几代人共同寻找“童年本来的样子”的艺术之旅,诞生出一个无比纯真的多维艺术世界。因为,童年是每个人生命的原色,汇成了人类的灵魂的“原乡”。
一个惊奇的发现,“80后”女艺术家的作品,就创作思路、题材和表现方式而言,与男艺术家相比截然不同,她们对性别自我的寻找,是从最隐秘的内在自我开始向外延伸。也就是说,她们是从认识本我的性别开始,来认识自己和自然宇宙与社会文化的复杂关系的。在这个共享童年时空的场域,她们个性的新鲜经验赋予女性艺术独特的价值,而这种独特性不仅标示着“80后”女艺术家的激情与梦想,而且她们经历自我“内视”的灵魂“通过”仪式,孕育着未来的无限可能。特选部分作品刊载于此并予以点评,与读者分享女艺术家们的心灵成长艺术。
重叠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