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以“腹式”为主的呼气控制
承前所述,当我们完成了吸气的整体运动,瞬时转为呼气发声、吐字过程的语言表达,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呼吸控制才正式开始。所谓控制,就是要控制整个呼气过程的状态,从而达到对发声吐字的控制。
基于美声唱法的胸腹联合呼吸法作为植入、借鉴于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发声方法,发声时“易于产生坚实、响亮的音色,这种音色是多种音色变化的基础”。①这恰恰体现了胸腹联合呼吸法阐述的不仅仅是呼吸本身,而是通过对呼吸的控制最终达到对声音的控制的全过程。而这里所强调的“呼吸控制”实际上是指对于“呼气”过程的控制,它体现的是“气”与“声”的协调统一的关系。
然而,不同于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是,在歌唱艺术中腹式呼吸的演唱方法也时时被提及,并倡导“以腹式为主导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其原因何在?
我们基于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角度来观察,实际上二者并不产生矛盾对立的关系,其共同所关注和体现的都是“气”与“声”的协调统一的关系。只是由于发声演唱过程中的感觉不同、所追求的声音效果不同,从而阐述的方式有所不同,两种呼吸方法在美声歌唱艺术中同时展现,都会展示给我们“Bel canto”——美妙的歌唱。
正是由于这种“气”与“声”的协调统一的关系,使我们在发声过程中对于气息和声音的“运动起点”就倍加关注。正如中国传统戏曲演唱艺术中所提出的“丹田气”的概念一样,我们在发声时会感到小腹丹田部位对气息的控制力,同时由于呼吸器官肌肉的协调作用使气流运动上升发出声音。“气”与“声”的协调统一性,会使发声者感到声音是从小腹升起,向上运动,进而推出口外。在对于发声过程中“声音起点”的认识上,无论是“腹式呼吸法”“胸腹联合呼吸法”,还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丹田气”,都是一样的。
根据艺术语言及播音主持语言艺术对声音、表达的要求,老一辈艺术家和播音前辈总结出了一整套对气息控制的经验和方法,归纳总结出在用气发声时的状态要做到“深、匀、通、活”,“慢、缓、匀”,“稳、持、久”。这些提法通俗易懂,是一种实践经验的总结,同时用简单的寥寥数字,将胸腹联合呼吸法的精髓体现了出来,但又是在训练时能够直接捕捉到的。
深,既是指吸气时要将气吸到肺底,或有沉到小腹的感觉;又是指呼气发声的过程中依然保持着小腹这份紧张状态,因而造成一种声音由小腹升起的感觉。
慢、缓、匀、稳,都是指在呼气的过程中,负责呼气的相关肌肉群组对气息协调统一的控制状态,通过控制,使气息在呼气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缓慢、均匀、稳定、徐徐上升的运动状态,并运用这种匀缓、稳定的气息冲击声带,使声音达到通畅、舒缓、源源不断、富有韵律的效果。
持,一方面是指由吸气瞬时转为呼气时呼吸器官肌肉状态的抗衡状态。负责呼吸运动的肌肉群组通过一种对抗性的保持状态,使气息的运动形态达到慢、缓、匀、稳的要求。在艺术语言发声过程中,有一种“呼气时要保持吸气状态”的说法,指的就是这种状态。另一方面是指呼气过程中气流对声音的支持状态。由于肌肉群组在对抗状态下对气息的控制,使声音“感觉上”是从小腹升起,支持着声音沿后咽壁上升至口腔硬腭的高度,转而沿硬腭的中纵线,源源不断地推出口外。所以人们在形容气息状态和声音的感觉时,有的形容为“从小腹到口腔是一条伸展开的气带”,有的将其直接形容成“从小腹到口腔形成的气柱或声柱”。
通、活,体现在声音上,主要是指在气息的运动状态下,使声音产生一种源源不断、滚滚向前、起伏变化的流动形态,使声音显得鲜活、使语言富有韵律,赋予声音以生命。
有时我甚至会想到,不管你用什么样的呼吸法,只要你把声音发对了,只要你的声音结果达到了艺术语言及播音主持语言艺术创作的要求,哪怕你头朝下倒立着发、哪怕你用脚后跟儿用气都没关系——当然,这是一种怪异的荒诞极端幻想之说。然而,这里所要表达的主旨就是要跳出某一方法对我们思维与视野的束缚,重要的是要关注所达到的目的。我在某一天甚至异想天开地勾勒出这样一幅漫画场景:一个新生儿来到世间,哭不出第一声,家人请来了一群发声的专家,这个说“你两肋打开”,那个说“你横膈肌下降”,还有的说“你把小腹收起来啊”,急得这群发声专家大汗淋漓,满屋子转圈儿;孩子涨得满脸发紫,眼看幼小稚嫩的生命就要夭折,这时助产医生走来,拎起婴儿的双脚,照着那小小的、嫩嫩的、发红的屁股上“啪”的就是一巴掌,孩子“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一个新的生命从此诞生!从这一似乎怪诞的漫画场景构思中,我们可以看出,理论是需要实践来证明的,同时也需要正确的方法来实施。实际上胸腹联合呼吸法本身就是一种方法,它并不神秘,也不是什么“葵花宝典”,我们不能机械地、狭隘地、孤立地、割裂地理解它,画地为牢;而应该将其纳入发声吐字与表达的完整体系之中,全面地、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才能够真正把握这一科学的发声方法的本质。正像漫画场景中所述,新生儿并不是为了如何呼吸而呼吸,他是为了获得呼吸而呼吸,方法很简单,就是给他一巴掌;艺术语言及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呼吸同样如此,并不是为了呼吸而呼吸,而是为了发声与表达而呼吸。
由于我们现在的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呼吸控制方法——胸腹联合呼吸法,是由美声歌唱艺术的呼吸方法中借鉴而生,我们对包括胸腹联合呼吸以及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的理解尚缺乏全面性,在训练中偏重于为了呼吸控制而训练呼吸,因而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我们摆脱束缚,透过现象找到事物相关性及本质所在,不难看出胸腹联合呼吸法也好,腹式呼吸法也罢,在实际发声的运用之中,应该是异曲同声、殊途同归的。这就犹如中国传统戏曲演唱艺术中所提出的“丹田气”的概念一样,其内核本质都是共同的。
4.以“胸式”为辅的换气方法
胸腹联合呼吸法作为歌唱艺术的一种发声方法,被借鉴、引用到播音主持语言艺术语言表达之后,就与歌唱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区别,其最大的不同表现在换气的形态上。
歌唱艺术在换气方面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首先,歌唱艺术是以旋律、节奏为依托进行演唱创作的艺术门类,作品中的旋律及节奏呈现相对固定的形态。在演唱过程之中随着作品内容及情感表现的需要,依托歌曲之中体现出的旋律推进以及节奏的规律性,是以乐句为基础决定其换气点以及所吸入气息量的多少。因此,歌唱艺术在换气点上相对来说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其次,歌唱艺术在音强(音量)方面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美声唱法,演唱时几乎调动起人体全部发声、共鸣器官的机能,不依靠电声设备就能够完美地展示出圆润、洪亮、优美的人声效果。为了支撑歌唱过程当中乐句的完整性以及足够的音强,歌唱艺术演唱时所需气息的饱满度就大于语言艺术。演唱者唱完一个乐句后要吸入足够的气息来支撑下一个乐句的演唱,因此在换气时乐句与乐句之间相对的规律性以及气息吸入的保有量在歌唱艺术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胸腹联合呼吸法从呼、吸两个方面都为歌唱艺术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支持。
播音主持语言艺术在表达过程中不同于歌唱艺术,在换气方面则显得灵活得多,呈现出多种呼吸方法并用的不规律的状态。
播音主持语言艺术在表达过程中是以完整的语意为基本单位(也就是我们说的抱团),而这一基本单位本身就呈现出了一种不规律性。有时几个句子构成一段完整的语意,有时一句话就表达一段完整的内容,有时甚至一个字就表达出一个意思。正是由于播音主持语言艺术在表达过程中语意所呈现的这种不规律性,使其在换气点及换气的方法上也同时呈现不规律的状态。
另一方面,语意的构成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及语法关系;而语言表达过程中又会因创作者对内容的情感感受的不同需要产生节奏、语速、语流、停连等多方面的变化。因此,播音主持语言艺术在表达过程中的换气方式会受以上多方面的制约,呈现出不规律性。
正是由于播音主持语言艺术表达呈现的这种不规律性,使其在换气的方式方法上显得更加灵活多变,体现在呼吸方法上也就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随着我们对不同内容表达的需要,有时会用胸腹联合呼吸的方式来换气,有时则会用腹式呼吸的方式换气,有时又用胸式呼吸的方式换气。下面我们以《军礼》这个小故事为例,分析一下其中的换气方法。
首先,我们选取如下符号作为语言表达中换气方式的说明:
“∨”——运用胸腹联合呼吸法彻底换气。“fe3d”——腹式呼吸法换气。“fe3e”——运用偷气、抢气、补气的方式胸式呼吸法换气。
军礼
天,下着鹅毛大雪。fe3d一支红军队伍在零下三十多度的酷寒中fe3e艰难的行进着。fe3d突然,队伍中有人喊起来:fe3e“有人冻死啦!”fe3e军长一震,急步向前跑去。∨松树下,一位战士倚着树干,坐在雪窝里,一动也不动。fe3d他的左手夹着半截子用树叶卷成的烟,fe3e小心地放在胸前,fe3d仿佛在最寒冷的时刻,fe3e还在渴望一支烟的温暖。∨他右手握着一个小纸包,脸上fe3e还挂着一丝早已冷却了的笑容。∨军长用颤抖的手打开了那个纸包,fe3e一只红辣椒跳进了军长的眼帘。∨他轻轻拂去战士肩头的积雪,fe3d猛然发现fe3e他身上竟然穿得那样单薄,fe3e单薄得像一张纸。fe3e“棉衣,棉衣呢?fe3d为什么没发给他棉衣?”fe3e军长两眼发红:fe3d“军需处长呢?”
fe3e警卫员在发愣。fe3d“给我找军需处长!”fe3e还是没有人应声。∨“快fe3d!给我找军需处长!”∨警卫员“哇”的一声哭了出来:fe3e“报告军长,fe3e他就是刚任命的军需处长。fe3d棉衣不够了……fe3e每人发的御寒辣椒fe3e他都没舍得吃一口……”
∨军长愣住了,fe3d他望着雕像般的军需处长,fe3e眼泪成串成串地流了下来。∨他高高地举起那只鲜红的辣椒,fe3d在银灰色的天穹下,在迷漫的雪雾中,fe3d辣椒就像一把燃烧的火炬,fe3e照耀着前程。∨在这火炬下,一支又一支右手缓缓举起。fe3d军礼是那样庄重,fe3d整个队伍发出一片抽泣声,fe3e像一曲悲壮的哀乐,fe3d回荡在雪地上空。
∨人们不知道这位军需处长的名字,但是fe3d永远也忘不了fe3e他留给我们的那只∨鲜红的辣椒。
以上我们的实例分析,仅仅作为示例,似乎有些机械、有些刻板,对语言表达中所包含的情感、语气、语速、节奏、停连变化等诸多方面都没有涉及,其用意只是要说明在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表达过程中呼吸换气所运用的方法是灵活的、丰富的、多样的,而不是固化的、单一的、一成不变的。而且,在实际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会因创作者对文章内容感受的不同、情感的变化不同,在符合作品内容情感及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在换气点的选择、换气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呈现出诸多的变化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播音主持语言艺术表达过程中的换气方法呈现出的不规律性。一般情况下,在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一个层次的意思表达完之后,或是情感随内容产生大的转折变化时会产生一定时值的停顿及情感的转换,这时所用的换气呼吸方法即作为播音主持语言艺术基础的胸腹联合呼吸方法;而在一个语意表达过程之中,为了语意完整的需要更多运用的是腹式呼吸法或胸式呼吸法来换气,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偷气、补气、抢气的换气方法。
播音主持语言艺术不同于歌唱艺术的换气,由于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受作品内容的制约,为了保持语意的完整所运用的偷气、补气、换气方法都是在极短的瞬间完成,此时不可能运用胸腹联合呼吸法重新调整肌肉的运动状态,只有运用腹式或胸式的呼吸方法才能完成。我们在呼气发声过程中常常会提到“呼气时要保持吸气的状态”;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这句话,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换气(吸气)时也要保持呼气的状态”。这两种说法可以说是对立的统一,都是从呼吸器官肌肉相互抗衡制约的作用来感觉呼气和吸气的状态,都是随着语言中内容、情感表达的需要而体现出的一种可变的自然呼吸形态。
因此,在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表达过程中体现出的呼吸方法,应该是以胸腹联合呼吸为基础、以腹式发声为主导的多种呼吸形态并存的综合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