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庆余堂易手文煜
胡雪岩被抄家之后,家中的财产都被没收,包括一些房契、地契等等,但是唯独胡庆余堂却留了下来。胡庆余堂耗费胡雪岩半生的精力,自然是很值得胡雪岩关注的。自从知道自己被抄家之后,胡雪岩第一想到的就是胡庆余堂。虽然在胡雪岩的家产中胡庆余堂算不上是最大的,但是胡庆余堂对胡雪岩来说意义非凡,这是他花费了半生的精力建造起来的一座救死扶伤的医药堂。本着善良和悬壶济世的原则建造起来的胡庆余堂深受广大百姓的赞扬和推崇。胡雪岩还聘请了著名的中医,精心研制出了一些旷世奇药,不但在军事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且还造福了广大百姓,因此胡雪岩不想看着这样一座好好的药堂被毁。
胡雪岩当初建造胡庆余堂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的母亲。胡雪岩的母亲是一个善良淳朴的母亲,看到儿子建造的胡庆余堂这么受欢迎,心里一直是很高兴的。并且因为母亲在药堂里帮忙还找到了一些晚年的乐趣,所以,他为了母亲也要想尽一切办法把胡庆余堂保留下来。胡雪岩被革职抄家之后,所有财产被没收,所有钱庄被封闭,要想保住胡庆余堂,只有以官府的名义。胡雪岩想到了这一点,但是当时自己身处险境,官府的人躲他都来不及。当时,由于胡雪岩被抄家,所有储户便开始疯狂地想要拿回自己的存款,但是胡雪岩当时为了还清朝廷的利息以及各种债务已经是倾家荡产,而当时只有胡庆余堂没有被搅乱。
胡雪岩心想那些储户肯定会顶盯上胡庆余堂,于是他为了保住胡庆余堂,绞尽脑汁地想尽一切办法,最后他想到了文煜。刑部尚书文煜是胡雪岩在京城颇有交情的好友,当初胡雪岩在京城开设阜康分号的时候,文煜就曾经存入阜康银号很多钱,累计高达六十多万两白银。胡雪岩抄家之后,文煜一定会想到自己那些银子的去处,而这时候胡雪岩却非常适宜的从胡庆余堂里取出了最后的五十万两交到文煜手上,而此时的文煜是断然不敢接受的。
因为,他知道胡雪岩是一个精明的人,在此时把钱归还给自己,无疑是想陷自己于不义之地。而且这件事情一旦被慈禧太后知道了,一定会查明这些银子的来历,一旦查明是要治重罪的,于是文煜没有接受这五十万两银子。胡雪岩也早就看透了这一点,于是就提出了想让文煜接管胡庆余堂的事情,文煜听胡雪岩说起这件事情,心中顿时豁然开朗,因为文煜的心中也正是这么计划的。
胡雪岩想保住胡庆余堂,而文煜要保住自己的钱财和名利,这无疑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于是两人一拍即合,随之上演了一出胡庆余堂易手文煜的好戏。文煜随即主动向慈禧太后提出要捐献十万两白银以填充国库,随后,各个大臣都纷纷地捐出自己的一部分钱财。慈禧太后看到文煜带头捐献国库很是高兴,她每天担心的就是朝廷国库日益亏空,如今大臣们纷纷效仿文煜捐献钱财,的确是能够缓解国库亏空的状况。于是文煜趁慈禧太后高兴之时,便提出自己曾经在阜康钱庄存过些银子,但是胡雪岩如今被抄家革职,自己的钱也就要不回来了,所以想要接管胡雪岩的胡庆余堂作为抵押。
当时慈禧太后并没有马上同意,但是她对这件事情很重视,随即派曾国荃调查此事。后来曾国荃查出文煜是胡雪岩最大的债权人,于是慈禧太后就答应了文煜的要求,让文煜全权接管胡庆余堂。如果文煜和胡雪岩马上就签订易手条约,那么所有人包括慈禧太后都会怀疑这是两个人串通好了的,所以,他们还需要再演一出戏。文煜先是强行要收回胡庆余堂,胡雪岩不给,最后文煜拿着公文强行接管胡庆余堂,胡雪岩被逼无奈签下了易手条约。
这个过程前后经历好几个月的时间,足以能够让外界的人相信,文煜是按照制度名正言顺地接管胡庆余堂的。文煜接管胡庆余堂后,延续了胡庆余堂原来的名号,并继续雇用那些医药师,原先的伙计想要继续留在胡庆余堂的,文煜都同意他们留下。同时,文煜也保留了胡雪岩的“戒欺”原则以及胡庆余堂原来的一些制度。文煜还让胡雪岩的后代继续入股,年底分红,以便让胡雪岩的后代在以后的生活上有一定的保障。胡雪岩之所以能够放心地把胡庆余堂交到文煜的手上,也是有原因的。
文煜当时是满清贵族,在朝廷中是刑部尚书,能够在太后面前进谏,这样的官位是胡雪岩能够托付的重要原因之一。再有就是胡雪岩早前在京城和文煜有颇深的交情,胡雪岩发觉文煜身上有着优良的品德和作风,也是非常值得信任的人。于是胡雪岩就决定把胡庆余堂交给文煜,因为只有这样才是保住胡庆余堂最妥善的办法。而事实也证明胡雪岩是对的,如果胡雪岩不及时找到可以托付的人,那么随着胡雪岩欠债的状况和事态的不断发展,胡庆余堂很可能就保不住了,那么也就不会有现在的国药老字号——胡庆余堂。文煜接管胡庆余堂没多久之后就病逝了,他把胡庆余堂留给了其子文志森,同时胡雪岩的子孙依然持有胡庆余堂的股份,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从而使胡庆余堂一直传承着胡氏的血脉和精神。
2.安顿家人,淡化身后财
胡雪岩顷刻间一无所有,倾家荡产,面对身后繁多的债务以及家中众多的老小,他没有选择逃避或者留下身后残局自杀。胡雪岩平静地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打击,依然有条不紊地冷静处理着这一大摊子的残局。在家人方面,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母亲。胡雪岩的母亲金太夫人,一路陪伴儿子从钱庄学徒到老板,再到官员,母亲把这一切都看得很清楚。
当初胡雪岩帮助左宗棠采办军火器械的时候,母亲知道了就很生气,认为这种生意是不光彩的,赚的都是黑钱,劝儿子不要做军火生意。可是当时胡雪岩参与军火生意也是为了国家,为了使左宗棠能够打胜仗。但是在母亲心里这却是一个不祥的征兆,胡母于是开始每天念佛吃斋,为儿子祈福。老太太却在胡雪岩出事之后十分冷静,胡雪岩本想好好奉劝母亲不必为自己担心,没想到母亲看得开,也没有怨言,反而去安慰胡雪岩,母亲的这种举动令胡雪岩很是感动。接下来就是自己的夫人和姨太太了。
胡雪岩在发迹之后生活糜烂,十分骄奢,给自己的夫人们建造了豪华庭院。胡雪岩出事之后,便决定遣散这些姨太太,于是胡雪岩和夫人挑选了日子宴请她们,然后每人分了一些银两,遣散了她们。最后,众多的妻妾中,只有自己的原配夫人和九姨太留下了。胡雪岩带领着亲人们搬出了昔日豪华的庭院,迁到了杭州城外的郊区居住,他们的生活很是清贫。
面对繁多的债务,胡雪岩很冷静地把要归还的钱清了一下账,然后分成了三类。第一类是那些高官贵族,他们财大气粗,官场硬实,他们存在钱庄的银子,胡雪岩都会连本带息归还于他们。第二类就是那些平凡的小百姓,他们在钱庄所存的银两每户不过几两、几十两。像这样的人,胡雪岩从来都是认真对待的,这些钱胡雪岩也会如数的还给他们。因为胡雪岩认为这些做小本生意的百姓本钱不多,全家老小就靠这些银两度日,胡雪岩不能断了他们的后路。第三类便是那些存银不多不少的储户,这些人没有存入太多的钱,对于这些人来讲,在钱庄里的钱是关系不到他们存亡的,况且不怎么在乎那些钱,于是胡雪岩就把这些人的钱给扣了。
这样一来胡雪岩就节省了很多开支,债务没那么繁杂了,但是这也给这些储户带来了不利影响,于是他们也就集中地盯上了胡雪岩最后的一个实业——胡庆余堂。胡雪岩从来都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为了保住胡庆余堂,他找到了刑部尚书文煜,文煜答应了他的请求,最终合情合理、名正言顺地接管了胡庆余堂,也正是因此胡庆余堂才保存了下来。胡雪岩在面对这么大的变化之后却还能如此冷静和稳妥,实在难能可贵,作为一代商圣他也是实至名归的。
3.心思缜密绝后路
胡雪岩在冷静处理身后的残局之后,带领家人搬到了杭州城外的旧房子里面居住。当时胡雪岩已经年过六十,加上突如其来的一连串打击,身体也将要垮掉。胡雪岩知道自己的时日已经不多,于是经常去自己的祖坟上看望。胡雪岩风光的时候花费重金将自己的祖坟整修了一番,然后也给自己挑了块寿地,建造得很漂亮,准备自己年终之时能够安享乐土。但是,此时的胡雪岩虽然不忘祖上,经常来看望,但是他并不想让自己跟祖宗们葬在一起,也不会把自己葬在当年建造的华丽墓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