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63600000011

第11章 一代明君唐太宗(11)

推行均田,奖励垦荒。要使百姓“安静”,首先要有田可种。经历隋末丧乱,州县萧条,人口稀少,大量空荒地的存在是唐初实行均田制的前提。武德七年(624)四月,唐高祖颁布均田令,规定:丁男、中男给田一顷,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永业田,十分之八为口分田。永业田可以世代继承,口分田则是在田主死后由官府收回,再分给别的丁壮。这种计口授田的土地分配法很合理,也便于实施,是一次和平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对土地的再分配,在农业社会,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国家政策。历代中央政府初建,都会在土地分配上做文章,核心内容是使土地的占有趋向平均,实现“耕者有其田”。均田所需的土地,国家可以通过两种渠道获得:一是无主的荒地,准许农民开垦,并发给执照,成为他们的永业田;二是对占有田地过多的大地主,国家通过赎买或收归国有的形式,把他们的田地分割出一部分,分配给无耕地的农民。采取国家赎买或有限剥夺的方式平均土地,可以避免大规模的社会动荡,保证社会财富不会无序流散,这是社会历史进程得以延续的前提条件,历代帝国朝廷都注意这个问题,唐太宗尤其关注均田。所谓均田,就是要保证农夫有田地可耕,同时也要保证地主拥有相当规模的土地,他们将是国家赋税收入的重要来源。

为了解决狭乡(人多地少)土地不够分配的问题,唐太宗极力鼓励农民迁往空荒地较多的地区即“宽乡”,以便给足田数。贞观元年(627),关内旱灾,粮食歉收,政府组织饥民到关外“分房就食”。贞观二年(628),唐太宗提出:“安置客口,官人支配得所。”并宣布将把安置客口的情况作为地方官年终考评的指标之一,希望地方官“善相劝勉”。所谓“客口”,就是迁居地附籍的客户。其中有灾民、流民,也有部分自耕农,他们迁居的地方主要是宽乡。贞观十一年(637),新颁布的《唐律》规定,宽乡占田逾限不作违反律令论处,移民垦荒可以得到减免租税的优待。如果狭乡人主动迁居宽乡,还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免除他们的赋役负担:迁往本居千里之外,免三年;五百里外,免二年;三百里外,免一年。官员不按赋役令执行,要受“徒二年”的刑律处分。

租庸调法与“轻徭薄赋”。唐初赋役称为租庸调法,它初定于武德二年(619),修订于武德七年(624)。租庸调法的内容是:受田户每年纳粟二石,叫做租。丁壮每年要服役二十日,如不服役可用绢代役,一天折绢三尺,二十天共计六丈,叫做庸。丁每年绢二丈,另加丝绵三两;或者纳麻布二丈五尺,另加麻三斤,叫做调。由于经受隋末农民战争的打击,唐初比隋代放宽了直接生产者徭役折算的年龄,严格了服庸时间的计算方法。唐太宗即位以后,基本上照章办理,对租庸调法没有做过重大的更改或调整。

“贞观之治”的出现主要的还不是减免租赋,而是在于制止对民力的滥用,反对劳役无时。唐初统治者亲眼目睹隋亡的全过程,有鉴于此,唐太宗十分强调去奢省费、躬行节俭。例如,贞观元年(627),他想营造一座宫殿,已经画了施工图,材料也准备好了,但一想到从前的隋朝因役使民工过度而亡的教训,就不再兴建了。贞观二年(628),群臣再三建议营造一座新的宫殿,以改善“宫中卑湿”的条件,但是唐太宗坚决不允许。他对大臣们说:“修造华丽的宫殿,开辟广阔的水面亭台,这是帝王想要的,但却是百姓不想要的。我们要顺从百姓,压抑自己的享乐欲望。”农民群众减少了劳役的负担,他们用于自己土地上的劳动时间相对地增多,这是与民休息的关键措施。

劝课农桑,不违农时。为了劝课农桑,唐太宗恢复了被废弃达数百年之久的藉田仪式,颁布《藉田诏》。唐太宗的藉田典礼盛况空前,成为国家的盛大节日。皇帝重视藉田,在于告知天下,要以农事为本,国家不夺民力,农夫不违农时,真正使民众富裕起来,民富则国强。

唐太宗经常派遣使臣到各地巡视,劝课农桑。他自己在园苑里种了几亩庄稼,有时锄草不到半亩,就感到很疲乏。由此知道农夫的辛苦。他要求巡察使者到州县时,直接到农人劳作的田地里劝励,不准搞迎来送往的花架子。他说,农夫本来很忙,很辛苦,你们再去搞排场,虚耗民力,这不叫“劝课农桑”,这根本就是去添乱、捣乱。

劝课农桑的关键在于不违农时。唐太宗从农本思想出发,十分强调“农时甚要,不可暂失”。贞观五年(631),曾发生过举行礼仪与农时冲突的事件。当时礼部官员援引阴阳家择用吉日的建议说:“皇太子将行冠礼,宜用二月为吉。”二月正是春耕大忙季节,唐太宗宁愿屈礼而便农,把冠礼改在十月进行。皇太子的冠礼是国家大事,唐太宗不顾阴阳家的推算,将日期改为秋后农闲的十月。唐太宗喜欢狩猎活动,以示不忘武备。为了不妨碍农时,他的狩猎活动尽量选择在农闲时间进行。贞观年间,唐太宗举行过七次田猎,都选在当年冬天的三个月里进行。

唐太宗还运用法律手段来保证这项措施的贯彻。《唐律》有“非法兴造”条文,指出“诸非法兴造及杂徭役,十庸以上坐赃论”。所谓“非法兴造”,就是农忙时进行工程建设,违反农时,故被视为“非法”,体现了唐太宗“不夺农时”的与民休息思想。

兴修水利。贞观年间,水旱连年不绝,治水更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例如,贞观十一年(637)七月,洛水暴涨,淹没六百余家。唐太宗下诏自责说:“暴雨成灾,大水泛滥,静思过错,朕非常恐慌害怕。”同年九月,黄河泛滥,毁坏很多地方,唐太宗亲自到白司马坂巡视,安抚灾民。

唐初对治水的专门机构加以整顿。工部设有水部郎中和员外郎,京师设有都水监,掌管河渠疏浚与灌溉事宜。还制定出水利与水运的专门立法,即所谓《水部式》,以刑律保护河水与堤防的合理使用。凡是违反《水部式》规定的失职官员,务必惩处。贞观十八年(644),太常卿韦挺负责水运粮食至辽东,事先没有视察河道,致使六百余艘粮船因河道“浅塞不能进”。次年正月,“韦挺坐不先行视漕渠”的刑律,被“械送洛阳”,遭到“除名”的处分。

设置义仓,救灾备荒。以藏粮备荒为宗旨的仓储制度由来已久,隋文帝开皇年间尤盛。唐太宗对此又作了新的改进,使仓储制度更加完备。隋末战乱,人口锐减。武德年间(618~626)仅有二百余万户,不及隋朝最多时户数的四分之一。唐太宗即位后,十分关心户籍的变动情况。因为发展农业生产,必须有足够的劳动力,所以,贞观时期采取了措施:一是赎回外流到突厥的人口;二是奖励婚嫁,生育人口。这些措施使人口迅速增长。贞观二十三年(649),全国户数接近三百八十万户,虽然还不到隋朝最多时户数的一半,但比武德年间增了一百八十万户,二十年间人口增加了近一倍。为了显示政府奖励婚嫁,太宗还大批释放宫女。唐太宗即位后,曾两次释放过宫女:一次是在武德九年(626)八月,因整顿宫殿,放还宫女三千余人;另一次是在贞观二年(628)九月,派遣戴胄、杜正伦等于掖庭西门释放宫女。允许这些宫女嫁与平民。

唐太宗推行的这一系列重农政策,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唐帝国呈现出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的景况。关中地区是唐王朝的京畿之地,首先得到了恢复与发展。至贞观三四年,关中农业丰收,流散人口纷纷回乡。但就全国范围来说,从伊、洛以东,直至泰山,还是人烟稀少的荒凉状况。贞观六七年以后,山东地区改变了昔日残破的面貌,人口滋蕃,商旅兴隆。到贞观八九年,百姓生活已经相当富足,米斗仅四五钱,马牛遍布原野,社会治安可以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来形容。稻米价低,在唐代不会发生“谷贱伤农”的问题,因为唐代处于农业社会,社会总产值以稻米来计算,可以叫做“米本位”。稻米生产增加,需求就会减少,意味着更多的人不需要到市场买米吃,这就是历代人们追求的“富足”,贞观时期基本上实现了这样的富足。

这些“与民休息”措施,并非唐太宗的发明,历代为政者在夺取政权之初,都会静下心来,停止扰民,允许民众专事生产,百姓们只是在皇帝视察来到时跪在道路两旁呼喊几句“万寿无疆”,只有那些性情古怪永远骚动不安的皇帝或者弱智皇帝,才会在国家大局已定、万民顺服的形势下,还人为地制造动乱,把国民投入水深火热之中,并为此自鸣得意。在正常的时代,国民平时并不理会皇帝的事情,既不必关心皇帝的诏书,更不必阅读皇帝的文章,以表现对皇帝的无限忠诚。唐太宗不但是一位正常时代的正常皇帝,而且是一位比较长的时期坚持正常思维的皇帝,所以贞观之治的出现,也就十分正常了。

十五、虚心纳谏天听民听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徵,君主怎样才能“明”,怎样就会“暗”?魏徵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唐太宗对此非常赞成。因为他知道,自己并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为政者听取不同意见,判断是非,然后采纳正确的意见,叫做“纳谏”。唐太宗很注意纳谏。他曾经对大臣萧瑀说:“朕少年时就喜爱收藏弓箭,得到几十张好弓,以为再也不会有比这些更好的弓了。不久前,拿给制弓的师傅看,他们却说,这些都不是好弓。朕问什么缘故。他们说,木心不直,自然脉理都邪,弓虽然硬,发箭却不能直。朕这才知道自己过去鉴别的不精。朕用弓箭定天下,还不能真正辨别弓箭的好坏,何况天下的事情繁多,我怎么能全都懂得呢?”

贞观四年(630),唐太宗下令修复洛阳宫,准备自己到洛阳游玩时使用。给事中(专门负责向皇帝上书论述政令得失的官员)张玄素上书反对。他说:“修复洛阳宫并不是当前最紧要的事情。当年,隋炀帝修建洛阳宫,大兴土木,用两千人拉一根大柱,从几千里以外运到洛阳,劳民伤财,给百姓造成多么大的苦难。如今,战争刚刚结束,财力不足,人民的元气还没恢复,陛下却先修缮洛阳宫,这不是比隋炀帝还残暴吗?”唐太宗听了很不高兴,说:“你认为朕不如隋炀帝,那么朕比桀、纣如何呢?”张玄素并不退让:“如果这个工程不停止,陛下和隋炀帝、夏桀、殷纣的差距实在不大。”尽管这番不客气的批评听起来很是刺耳,但是唐太宗还是做了认真的考虑,觉得张玄素的话有道理。他感叹地说:“朕考虑不周到,你说得很对。”于是立即下令停工,并且赏赐张玄素二百匹彩缎,奖励他直言进谏。

濮州刺史庞相寿因为贪污被罢了官。他跑到唐太宗那里求情,说自己多年在秦王府跟随唐太宗东征西讨,如今天下已定,自己却落得这样的下场。唐太宗很同情他,要撤销对他的惩处,恢复他的官职。魏徵坚决反对,对唐太宗说:“过去秦王府的人,现在官居要职的非常多,如果人人都仗着旧关系为非作歹,谁还肯做好事呢?”唐太宗接受了魏徵的意见,对庞相寿说:“朕过去做秦王,不过是秦王府的主人,凡事为你们说话;如今朕是皇帝,就是天下的主人了,不敢偏袒老朋友。”

唐太宗鼓励各级官吏畅所欲言,不要因为怕得罪皇帝而隐瞒真相。有一次,他询问监修国史的房玄龄:“自古以来撰修国史都不让本朝的君主看,这是为什么呢?”房玄龄回答说:“一个正直的史官,他撰写的国史一定会如实地记录,对君主的功业不做夸大,对君主的过失也不加粉饰隐瞒。所以不会叫当代的国君看到,因为国君看到对他不利的记录,就可能发怒,影响史官的工作,还可能强迫史官修改记录,删除君主的过错。君主看到里面记载着自己的过错,一定会发怒,所以国史都不让本朝的君主看。”唐太宗说:“有什么写什么,怎么会得罪君主呢?朕很想看看国史上怎样写的,以前的错误,作为今后的鉴戒不再犯,这有什么不好?”房玄龄把有关高祖、太宗的两部分历史材料整理好,送给唐太宗看。唐太宗看到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条下,记载有关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的情形,叙述得十分含糊,有意为秦王发动政变遮掩。他把编写国史的史官叫来,细致地讲了一遍当时的情况,并说诛杀李建成、李元吉一事不必隐讳,因为这是安定国家、有利于百姓的事情。他还说:“史官写历史,应该去掉浮词虚语,秉笔直书,这样才能起到惩恶劝善的作用。”唐太宗看本朝实录,开了一个恶例,使后来的皇帝敢于干涉史官的记录,破坏了中国史官独立的优良传统。但是唐太宗的本意不是这样的,作为一个自认为英明圣哲的皇帝,他很想知道别人尤其是史官认为他在哪些方面有所谓过失。

在唐太宗的倡导下,大臣们都敢于直言,甚至连一个小地方官也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栎阳县丞刘仁轨是个八品小官,他反对唐太宗在秋收大忙季节出去打猎,要求改在冬闲的时候进行。唐太宗不但采纳了他的意见,还提升了他的官职,以示鼓励。

同类推荐
  • 贝多芬传

    贝多芬传

    傅雷经典译注,罗曼·罗兰倾世巨著《巨人三传》之一—《贝多芬传》,是对音乐艺术大师贝多芬一生的真实素描。罗曼·罗兰将贝多芬的遗嘱、书信,整理成集收入其中,不仅以优美的语言讲述了音乐大师贝多芬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更将一个伟大心灵展现在读者面前。贝多芬所处的年代,是一个“破”与“立”相冲突的时代。他的成功掩隐着无可言说的苦痛,他的一生就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与多难的命运斗争的过程,那是“苦难铸成的欢乐”。
  • 李嘉诚大全集

    李嘉诚大全集

    他是全世界华人的骄傲,他是全世界华人的榜样,他是华人首富。李嘉诚,这个在华人世界里响当当的名字,在风云变幻的商海里,给我们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商业神话,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以李嘉诚的家族史开篇,详细讲述他随家人逃难到香港,从一无所有成长为一代华人巨富的传奇经历。全书不仅介绍李嘉诚的行事风格,还写出了他的管理思想、投资理念,力求将一个真实而全面的李嘉诚呈现给读者。
  • 王莽发迹史

    王莽发迹史

    有人说他是“野心家”、“伪君子”,有人说他是政治家、书呆子,王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本书《王莽发迹史》在史实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小说手法,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矛盾、复杂的王莽。他是一个显赫家族中的没落户,最后却和平接管了国家政权,登上至高无上的权力顶峰;他骨子里是个书生,凡事都从书本上找答案,一言一行都遵循圣人的教诲;他是一个近乎完美的道德超人,靠着自身的道德感召力赢得了崇高的声望和举世的拥戴……畅销书作家磨剑将为读者揭秘王莽的发迹之路。
  • 中国古代高僧传

    中国古代高僧传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在富饶广袤的神州大地上,数千年来,曾经涌现出了一批批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英雄豪杰。他们如夜空中的群星,交相辉映,璀璨夺目。岁月的流逝,冲刷不掉他们的英名;朝代的兴废,也改变不了他们不朽的业绩。他们中间,有雄才大略、举贤任能的国君;有变法图强、励精图治的名相;有横刀立马、席卷千军的将帅;有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谋士;有忧国忧民、忠言直谏的贤臣……他们是我们民族的精英、祖国的脊梁。
  • 肯尼迪

    肯尼迪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1917.5.29—1963.11.12)是美国第35任总统,生于马萨诸塞州。父亲约瑟夫·肯尼迪是金融巨子,也是民主党坚定的后台。作为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肯尼迪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最后读了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1940年毕业。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肯尼迪加入美国海军,在对日作战中负伤。战后,肯尼迪29岁即当选为议员,后三次连任。1960年肯尼迪参加总统竞选。他提出“新边疆”的竞选口号,倡导在科学技术、经济发展、战争与和平等各个领域开拓新天地。1961年,肯尼迪在选民投票过程中以极小的差距赢得总统的位置,击败了共和党人尼克松,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热门推荐
  • 明史演义

    明史演义

    明朝的系统是汉族为主。明太祖朱元璋,应运而兴不数年即驱逐元帝,统一华夏,嗣后传世十二,凡十七帝历二百七十有六年,其问如何兴,如何盛,如何衰,如何亡统有段极大的原因。先贤有言:“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国必兴盛,君子道消,小人道长,国必衰亡,这句话虽是古今至言,但总属普通说法,不能便作代兴衰的确证。明代由兴而衰由盛而亡,却蹈着元朝五大覆辙:第一弊是骨肉相残,第二弊是权阉迭起,第三弊是奸贼横行,第四弊是宫闱恃宠第五弊是流寇殃民。此外还有国内的党争,国外的强敌,胶胶扰扰,愈乱愈炽,勉强支持了数十百年终弄到一败涂地,把明祖创造经营的……
  • 酒壶执着如尘

    酒壶执着如尘

    以第一人称为主线,描写我(张酒壶)在农村与父亲相依为命,作为厨师的我经历了农村坎坷和爱情风波。不甘于农村的生活,到城市谋求发展,先后经历生死磨难与男女感情的纠缠。由于正直和正义,情系台湾商人之女,由于爱国之心,放弃到台湾享乐,引起一场错爱离别,后回到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并当选村书记,带领村民致富。
  • 女总裁的顶级狂婿

    女总裁的顶级狂婿

    圣光,他的称号是世间的禁忌,无数人闻风丧胆的存在,如今却为了报恩甘愿为她做一个上门女婿,她对他冷眼相待、不屑一顾,在她心中,他就是废物的代名词!
  • 侠岚之魅魂

    侠岚之魅魂

    本文纯属想象虚构与动漫无关,本文主要讲述破阵统领凭借神坠消灭了剩余的三魂并且凭借神坠的力量最终牺牲自己将穷奇封印在无极之渊。穷奇将自己的零力化为肉身,一直在寻找翻身机会。玖宫岭现任统领为子言,后得知辗迟的真实身份是介于三魂与穷奇之间的魅魂之首,玖宫岭得之辗迟的身份后决定进行封印。辗迟将何去何从?
  • 透视医经

    透视医经

    陆风被队友背叛,后背中枪后推下山崖,阴差阳错的得到透视医经,小成之后,陆风从山崖爬出,寻找自己被背叛的真相同时,又与一群各色各样的美人纠缠在一起,渐渐发现,原来自己死亡背后的,竟然牵扯无数……
  • 天机宫略

    天机宫略

    她,一不受宠的一国公主,在皇宫艰难求存。她,是整个大凉最特殊的存在 ,享尽荣华富贵万千宠爱,二人同住深宫,命运却截然不同。他是名动京城的尚书公子,能文能武,一场一见钟情,本以为只是单纯的爱恋,只是一场痴梦。那年一场屠杀,她只身一人踏着群臣的鲜血走上那万人嘲讽的位置,从此孤家寡人孑然一身。她带着满心伤痛远走边关,发誓定要报仇雪恨,在她归来时,名动天下是她,誉满京城是他,只她一人站在冰冷的宫殿,满身鲜血,唯有满腔仇恨
  • 系统逼我当女配

    系统逼我当女配

    我叫白小茶,因车祸穿越到了一本小说里,成为了一个恶毒女配,为了活命,也为了暴富,我开始了讨好男主,打败绿茶的行程~
  • 重生之空间悠然

    重生之空间悠然

    女主是亲女儿,金手指逆天,气运逆天。面无表情的外表却有一个逗比的心。本文没有男主
  • 天降惊喜幸好还是你

    天降惊喜幸好还是你

    南芷一个老实巴交的学生,一个平地摔穿越醒来发现自己不是自己。刁难千金大小姐人设作天作地还把自己作送了。挖槽这不是送来的好处吗,作精本精了解一下摸摸额上标志性的呆毛没得毛病,逆袭人生嘛我懂我懂什么?自己是非人类?摸摸呆毛,只要胸够大南芷就不慌,长的像人就好 什么?亲哥哥不是亲哥哥?摸摸呆毛只要胸够大南芷就不慌抱紧哥哥大腿 什么?几百年前竹马上门求负责?摸摸呆毛只是胸不打,南芷非常慌转头想跑 北御冥扣住某南摸呆毛的手,绑住南芷想溜的腿“北小芷不慌,别人不疼我疼你,别人不爱我爱你……胸不大?我来帮你” 精分中二小骚女vs闷骚孟浪帅小伙 双骚结合欢迎入坑d(^_^o)
  • 现实的人生百态:舞台

    现实的人生百态:舞台

    人生就是舞台,每个人都是演员。心有所属的张逢源,却被同事吴若凝和学生苏文媛暗暗喜欢,并因无意中发现上司唐明骥与同事的暧昧而频遭恶意打压报复。表姐夫莫洛文一心在生意场上有所作为,却心存侥幸,利用张逢源的关系结识政府官员陈洋生。同学陈洋生在大肆收受贿赂之余,强买张逢源创作的小说以迎合上司的爱好……真实与虚构,现实与梦境,纵横交错。浮世的点点滴滴,现实的人生百态,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