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由猜疑心理导致的悲剧。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历来是害人害己的祸根,是卑鄙灵魂的伙伴。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同样心生疑窦,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猜疑心很重的人,他们整天疑心重重、无中生有,认为人人都不可信、不可交。如有的人见到几个同学背着他讲话,就会怀疑是在讲他的坏话;老师有时对他态度冷淡一些,又会觉得老师对自己有了看法等等,他们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或给自己使坏。喜欢猜疑的特别注意留心外界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别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很可能琢磨半天,努力发现其中的“潜台词”,这样便不能轻松自然地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不仅自己心情不好,也影响到人际关系。
喜欢猜忌的人往往心有疑惑,不愿公开,也少交心,整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由于自我封闭,阻隔了外界信息的输入和人间真情的流露,便由怀疑别人发展到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变得自卑、怯懦、消极、被动。
那么,我们该如何消除自己的猜忌心理,敞开心扉信任对方呢?
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自信心。每个人都应当看到自己的长处,培养起自信心,相信自己会与周围处理好人际关系,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这样,当我们充满信心地进行工作和生活时,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行为,也不会随便怀疑别人是否会挑剔、为难自己了。其次,要学会安慰自己,不必为别人的闲言碎语所纠缠,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这样不仅解脱了自己,而且还取得了一次小小的精神胜利,产生的怀疑自然就烟消云散了。第三,要及时沟通,解除疑惑。世界上不被误会的人是没有的,关键是我们要有消除误会的能力与办法,如果误会得不到尽快的解除,就会发展为猜疑;猜疑不能及时解除,就可能导致不幸。
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人因为猜忌疏远了朋友,中断了友谊,甚至毁掉了事业,猜忌的危害非常大。
我们不是单一的个体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别人的帮助,无端地猜忌只会落下你一个人独单作战的局面,而相互信任而会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形势,自然你会成功得快。
然而,信任也是有技巧的。有些人甚至终其一生也没有真正信任过任何一个人,倘若你只信任那些能够讨你欢心的人,那是毫无意义的;倘若你信任你所见到的每一个人,那你就是一个傻瓜;倘若你毫不犹疑、匆匆忙忙地去信任一个人,那你就可能也会那么快地被你所信任的那个人背弃;倘若你只是出于某种肤浅的需要去信任一个人,那么旋踵而来的可能就是恼人的猜忌和背叛;但倘若你迟迟不敢去信任一个值得你信任的人,那永远不能获得爱的甘甜和人间的温暖,你的一生也将会因此而黯淡无光。
信任是一根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被他人信任是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主动去信任他人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无论做任何事情,我们都需要消除猜忌,相互信任,这样才可能把这件事情圆满地办成。
“零和”“负和”,消除二者
精彩一句话:不论是“零和”还是“负和”,最终都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消除二者,才能获得双赢的局面。
当你看到两位对弈者时,你就可以说他们正在玩“零和游戏”。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得1分,而输棋为—1分,那么,这两人得分之和就是:1(—1)=0。这就是“零和游戏”。
但凡游戏,必然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是零。
现代社会,零和游戏在各个领域都能用到,所以广受大家的关注。从个人到国家,从政治到经济,似乎无不验证了世界正是一个巨大的“零和游戏”场。因为世界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财富、资源、机遇都是有限的,个别人、个别地区和个别国家财富的增加必然意味着对其他人、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掠夺,这是一个“邪恶进化论”式的弱肉强食的世界。
20世纪,人类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进步、全球化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之后,“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非零和游戏”即“负和”或“正和”观念所取代。“负和游戏”指,一方虽赢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得不偿失,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
不论是“零和”还是“负和”,最终都没有真正的赢家。因此,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否则会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
我们来看一个经典的案例:有甲和乙两个人从一个闻名遐迩的出产细瓷花瓶的旅游胜地归来,各自都带回了精致美观的花瓶。但是,在提取行李的时候,他们发现花瓶竟然被摔坏了。于是,他们向航空公司索赔。航空公司知道花瓶的价格大体在八九十元之间浮动,但是不知道这两位旅客买时的确切价格到底是多少。航空公司的服务人员很聪明,他们让两位旅客在100元以内自己写下花瓶的价格。如果两位旅客写得一模一样。那么,航空公司就认为他们讲的是真话并按照他们写的数额进行赔偿。可是,如果两位旅客写得存在差异,那么,航空公司就认定写得低的那位旅客讲的是真话。将原则上按照这个低的价格进行赔偿,同时对讲真话的旅客给与2元钱的奖励,而另一位被认为是讲假话的旅客将少给2元钱,以此作为对讲假话的惩罚。
实际上,为了获取最大的赔偿金额,甲和乙两个旅客最好的策略就是都写100元,那么两人就都会获得100元的赔偿。然而,甲自以为很聪明,他觉得如果自己少写1元变成99元,而乙会写100元,这样自己就将得到102元,这岂不是很好吗?因此他决定写99元。可是,其实乙更聪明,通过平时观察,他了解甲为人多算计,估计到甲要写99元,于是他准备写98元。
可是事情到现在还没有结束:甲还要更聪明一个层次,他也通过日常交往了解乙为人心眼多,他计算出乙要写98元来坑他,于是他准备写97元。
看到这里,你能说谁是赢家吗?
著名经济家保罗?萨缪尔森说:“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了解。”这不是一个经济学家的胡言乱语,而是一个非常之中肯的建议。很多的问题如果我们能从博弈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就不会出现“零和”和“负和”的结果。更多的时候,用你所知道的博弈理论来进行决策、选择,你会跳出一些人类理性思考而遭遇的尴尬,走出某些看似难以解决的困境。
简单地说,博弈论是研究如何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的一种策略。实际上它就是一个“选择与放弃”的过程。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每一次博弈都是一次智慧的较量,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通过研讨它们,我们可以掌握人生中的生存法则,选择最佳的成功之道。
然而,人生是永不停息的博弈过程。作为博弈者,最佳策略是最大程度地利用游戏规则,在合作中不要耍小聪明,不要总想占别人的小便宜,要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现,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团结共进,实现共赢
精彩一句话:一只手,提个篮;两只手,端个盘;十只手,推动船;百只手,把河拦;千只手,推倒山。从古到今,智慧的人类早已意识到了团结共进的重要性。
从前有个老人,他有3个儿子,但他们很不团结,3个人各干各的事,谁有困难谁也不帮谁。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人感到自己已经时日不多了,忽然很忧郁地想了起来:如果那天我不在了,他们会更不团结的,迟早会把我留给他们的家产给毁了。老人长叹一声,决心要在死之前一定让3个儿子团结起来。
过了几天,老人果然躺在床上起不来了,他就让自己的3个儿子,每人去捡55根树枝来,儿子们很纳闷,但还是去了,因为这是老人生前最后一个愿望了。
儿子们捡好树枝都回来了。老人交给儿子们每人一根树枝让他们折断试试,他们全都不费吹灰之力就折断了,老人又交给儿子们每人两根树枝让他们折断结果还是一样,一直到十根,3个儿子不管怎么样都折不断。这时,老人终于开口了,苦口婆心的对3个儿子说:“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只要你们团结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倒你们。”儿子们听了仿佛领会到了什么,从此以后他们齐心合力,终于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现实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呢?俗话说得好“一人进山难打虎,众人下海可擒龙”,只要团结没有什么能难倒我们!
在牛顿的时代,单枪匹马也能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但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大家相互团结,才能取得成就,否则很可能将时间浪费在做重复工作上面。因此,有专家指出,我们自身实力尚弱,所以更需要科学家群体的协同攻关,团结才有力量,才有希望。
一朵鲜花,即使再小也需要雨水的滋润,肥土的给予,阳光的馈赠及绿叶的衬托,才显得美丽青翠。一个人若想有所发展,他就离不开众人对他的帮助与支持,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在这个大千世界里上演的一段又一段故事,无不说明团结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而如果有人一意孤行,独自断然行事,最后吃亏的肯定是自己。
炎炎夏日,整个沙漠陷入了一片火热,一头懊丧的马驮着数袋重物独自旅行,开始怀念那只因背负过度重物,又没得到自己帮助而累死的驴,后悔如果当初互相协作,自己就不会那么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