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
拼音:qiáo
繁体:譙
图腾:
谯氏来源
1,出自姬姓,是西周文王的后代。文王第十三子振铎封为曹,建立曹国(今山东定陶县西北)。振铎的支庶子孙,世为曹国大夫,其中一支因食采于谯(今安徽毫州市),遂以食采之邑命姓,乃成谯氏。
2,西周时,周召公姬奭之子盛,受封于谯,为侯爵,世称谯侯,其后形成盛、谯二姓。
谯氏迁徙分布
古时,谯姓望居巴郡(今属四川省阆中市)、谯郡(今安徽省亳州)。
谯氏历史名人
谯周:三国时期蜀国名士。字允南,巴西西充(今四川省阆中市西南)人,精研六经。谯周幼年失父,家贫笃学,做了博学多才的蜀中名儒泰宓的弟子,22岁入仕,先后任益州牧、中散大夫、光禄大夫、太子仆、骑都尉、散骑常侍。他一生著述多达百篇,尤其史学著作,历“两晋”迄于“唐宋”,皆为史家所瞻目。主要作品有《谯子法训》、《论语注》、《五经然否论》、《古考史》、《巴蜀异物志》等。
谯定:宋代学者,字天授,涪陵人。人称谯夫子,自号涪陵居士。少喜学佛,后学《易》于郭曩氏,并从程颐闻道于洛,是程颐川籍门人中最杰出的易学家。清康初,召为崇政殿说书。著有《易传》。
谯矜:清代孝疹,沅江人,诸生。七世同居,终事无哗。一夕火起,兄弟先入主祠,抱主避火,火亦随息。尝作《家训十二条》,子孙世守之。
谯秀:字符彦,巴西(今四川省)人。祖周,以儒学著称,显明蜀朝。郡察孝廉,州举秀才,皆不就。及李雄据蜀,雄叔父骧、骧子寿皆慕秀名。桓温灭蜀,上疏荐之,朝廷以秀年在笃老,兼道远,故不征,年九十余卒。
谯隆:字伯司,阆中人,西汉贤臣。先后任上林令、忠下侍中。
谯瑛:谯玄之子,阆中人,西汉末学者。通五经,治《易》,为北宫卫士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