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竞选中他花了一大笔钱,为了挣回这些花销,他向州政府提出了做土地官员的申请。州政府没有同意他的申请,上面的批文是:“要想做本州的土地官员,必须要具备超常的智慧和卓越的才能。”
一次次的失败并没有将他打垮。两年后,他又一次地参加了美国参议员的竞选,最后他还是没有竞选上。
他的一生中,他共经历了十一次重大事件,其中只有两次是成功的,其他都是以失败告终,遭受这样的打击后,他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1860年,他终于成功地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就是亚伯拉罕·林肯--一个至今仍让美国人怀念的伟人。
失败并不可怕,父母要让孩子展翅高飞,追求自己的理想,经历风吹雨打;父母孩子要展翅高飞,实现自己的愿望,去迎接朝阳和春风。也许在他们飞翔的过程中会受伤,但他们仍然要坚持飞行。青春像一轮滚烫的红日,一团燃烧的烈火,孩子们手牵着手肩并着肩,一起描绘新时代的风采,去感悟人生的真谛,谱写生命的乐章!
父母教育:
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知道,没有做不到的事情,世界上没有“不可能”。凡人和伟人的不同在于能不能坚持到最后。
成功往往就在失败后面的不远处,只要向前迈几步就会看见。
孩子从出生开始,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和打击,只要当孩子遭遇这些困境的时候能够把失败变为成功的垫脚石,只要孩子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那么他们就一定会成功。孩子要随时准备迎接失败的下一场挑战。也许失败的下一站会很痛苦,但这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岔道口,这条岔道延伸出了两条路,孩子要从这两条路中选择一条。如果他选择心灰意冷,那么他将面临的是失败;如果他选择另一条路,那么他会踌躇满志地迎接他所遇到的挑战,而这条路通向的就是成功。
畏惧困难才是真正的困难
要想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那么就要扩大他们的认知视野,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并找出使孩子恐惧的源头。认识客观世界的某些规律,认识客观规律和人自身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提高预见力,对确立的目标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判断,对可能发生的所有情况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以增加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其次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人生情趣,父母要让孩子向成功者勇敢顽强的精神学习,并用成功者的坚强毅力来激励孩子。不管是在平时的生活中还是训练中,父母要磨炼孩子的意志,并努力培养孩子坚强勇敢的作风。这样,如果当孩子真的陷入困境的时候,他们不会惊慌失措,而是机智应付,沉着冷静。另外,父母要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让孩子多参加一些心理方面的训练。比如进行模拟训练,孩子陷入困境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各种情况,父母要针对这些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针对性训练,使孩子对各种他们可能遇到的困境随时做好心理准备,这样他们才能有效地战胜不安和紧张等不良情绪,提高心理平衡和适应性,增强勇气和信心,以顽强的精神战胜恐惧心理。
1796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有一个19岁青年,他在数学方面有很高的天赋,他的导师每天都会给他留三道题。一天刚吃完晚饭,他又开始做他的数学题了。
前两道题还好,他不用两个小时就做完了。做第三道题的时候他遇到了困难,这道题写在另一张纸上,题是这样的:用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一个正17边形。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他还是想不出第三道题的做法。他想尽了各种办法,他发现,解这道题的时候,以前他所学的东西都用不上。
困难不仅没有打倒他,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我一定要做出这道题!他拿起直尺和圆规,他一边在纸上画着一边思索,他想到了一切他能想到的做法来解这道题。
天亮的时候,他松了一口气,因为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
来到导师面前的时候,他有些自责和内疚。他说:“您让我做的第三道题,我做了一个晚上才做出来,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期望……”
看到他做的题后,导师惊呆了。导师非常激动地问青年:“你自己做的这道题吗?”青年非常不解老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回答道:“是我做的。但是,我用了一个晚上才做出来。”
导师让青年坐下,取出直尺、圆规和一张纸,让他当着他的面把第三道题又重做了一遍。
青年很快就做完了,导师显得非常激动,他对青年说:“你知道吗?你做的这道题从古至今还没有做出来过!阿基米德没有做出来,牛顿也没有找到答案,而你竟然只花费了一个晚上就做出来了。你是个真正的天才!” 原来,导师也一直在努力做这道题。那天,导师误将这道题交给了青年。每当这位青年想起这件事时,就说:“假如有人对我说,这道题两千年来都没有人做出来的话,我估计我也不会做出来。”这位青年的名字叫高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
当人们在做事时会对事情做出最坏的打算,这是人们来宽慰和鼓励自己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这又不全是好事。在美国有两位心理学家做了这样的一个试验,他们让学生先对自己做题的结果做一个预估然后再做题。结果很快就出来了,那些对这次测试做了最坏的打算的学生比那些做了最好的打算的学生的得分要更接近他们实际的得分。但是,前者比后者要更加因失望而感到难过。也就是说,对那些消极的孩子来说,凡事做最坏的打算对他们并没有起到好的作用。
这项研究表明,孩子的生活态度对他们失败的反应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那些想要成功的孩子往往都有积极的心态,当他们失败的时候他们也不会消沉,他们不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励自己。而那些对事情的结果没有抱很大希望的孩子往往是都是消极的,他们在面对失败时,不自信,他们喜欢责备自己,他们认为失败在于自己。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叫做内归因,也就是说做任何事他们都会从自身找原因:而外归因则是那些做任何都从自身之外找原因。心理学研究表明,遇到成功或愉快的事,从自身找原因可以增强自信,也有利于心理健康;遇到失败或不高兴的事,从自身之外找原因可以缓解压力。
因此,凡事做最坏的打算有利有弊,好的一方面是它可以让孩子不盲目乐观,可以增加成功的可能性;而坏的方面则是它很容易形成悲观倾向,遇事产生痛苦和失望的可能性也因之增大。
父母应该让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乐观、冷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刻刻都要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这样孩子才能更好的面对成功和失败。
父母教育:
有些事情,当孩子知道它有多难时,他们就会自己退缩;而有些事情孩子不知道它有多难时,他们反而敢于面对,甚至做得更好。由此看来,困难并不是真正的困难,而是孩子畏惧困难。
成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成功的路上有很多障碍需要孩子克服,其中包括他们自己本身。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外界已经给他们设置了障碍,而有的孩子还要给自己设障碍。在做事情之前他们会想“我大概不行吧。”“我行吗?”“要是别人拒绝我怎么办?”“我哪里能跟人家比啊?”“要是别人觉得我很怪,那多不好意思。”如果孩子有这样的心理那么他们就不会学到新东西,交到新朋友,注定不会成功。
人的起点并不决定他的终点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出身并不能决定他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命运往往由人们的行动决定。
我们可以把我们这个世界当作一座高山,当父母生活在山顶上时,孩子也会生活在山顶上;而当父母生活在山脚下时,孩子也会生活在脚下。在多数情况下,孩子人生的起点由父母的位置决定。但并不是说,孩子的起点怎样那么就该有什么样的结果。在这个世界上,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裕,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它们没有世袭之说。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过上高贵、快乐的生活,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怎么获得高贵快乐的生活。快乐高贵的生活,与高贵的血统无关,与高贵的生活方式也没有关系,它来自于人的自立精神,我们从那些处处施展魅力、赢得世人尊重的高贵的人身上可以看到自立的可贵。
伊尔·布拉格是一名记者,同时他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荣获普利策奖的黑人。他功绩卓越,勇敢勤奋,在美国新闻史上他是一个奇迹。当他回忆自己童年时说:“我们家很穷,家里的所有开支都靠父母出卖苦力。那时,父亲是一名水手,大西洋各个港口都留下了父亲的印迹。我一直认为,像我们这样身份低下的人是不可能有大的作为的,我的一辈子可能会像父亲所工作的船只一样,漂泊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