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具有天才能力的人,他们会从容地作出一些令别人赞叹的事。他们不炫耀,不招摇,不自命不凡。
人生万万不可炫耀。
6得意之时更要谦虚
得意常常会让人忘我,而忘我,往往是失败的源头。只有在得意时保持谦逊,人生才能锦上添花,才能更上一层楼。
中国有这样的一句老话:“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意时。”明代学者崔铣对这一观点,有了更为全面的阐述: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有事斩然、无事澄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以上两句话,说的其实正是一种做人态度:得意之时要谦虚。古书史籍,做人须谦虚的故事比比皆是。例如大家熟知的著名越国范蠡将军,在辅佐勾践卧薪尝胆消灭吴国之后,急流勇退,回家养老。而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大臣在胜利得意之时,忘乎所以,最终被勾践以各种理由杀害。
得意之时莫忘形,失意之时莫失德。这就是中国的“中庸哲学”。然而,能像范蠡一样看得透的人不多。很多人在小有成就后,便忘了自己是谁,整日飘飘然不知所以,最后落得凄惨下场。
东汉末年,何太后之兄何进痛恨宦官弄权,又常不听自己话,于是请示太后,欲请外兵入京诛杀他们。
京师之处,乃军机重地。汉代法律规定:藩镇军马不经宣诏一律不准进京,以防作乱。
何进哪有如此见识,他能够成为大将军,只是因其妹妹入宫为贵,生了皇子,后成皇后。于是,他也平步青云,官升如箭。不过,他虽贵为众臣之首,却是外强中干,眼光短浅,只看重自己的权势和职位,以为只要有权便拥有一切。
曹操知道后,就悄悄对何进说:“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若欲治罪,当除元恶。但除此恶,仅需狱吏足矣,何必调外兵乎?”曹操的意思是:天子纵容了宦官,不过,想要办他们的罪,只需把他们交给狱吏法办就可以了,不用调外地的兵将进京。
不过,何进并没有听进曹操的劝说,反而对曹操怀有猜忌。
曹操见此,仰天一叹:“乱天下者,何进也。”
果然,何进因请调外兵,宦官便在宫内设下阴谋,杀死了他。
袁绍等人闻知此事,遂借机带兵入宫,将宦官全部杀光。而后董卓依先前诏令入京,不久即废少帝刘辩,另立刘协,又迫杀何太后,致使何氏家族灭亡。
春风得意,手握重权,这些并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要知道“高处不胜寒”,权力顶峰处,也是众欲之望、众矢之的处。否则,得意时不知道谦虚恭让,被人谋害都不知对象是谁。就像故事中的何进,就是因自视强大,小看对手,以致命丧人手。
得意时需淡然,不要太看中一时的胜利。用真诚来经营,用微笑来面对,这才是做人做事的大智慧。
其实,这种大智慧中国自古有之,但做到的人却少之又少,哪怕是那些功成名就的大人物。例如唐代诗人孟郊的《登科后》有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他在46岁中进士后的得意忘形之作。他却终究也没有摆脱穷愁潦倒的日子,后因饥寒冻饿,死于贫病。
人生得意时最易忘形,一忘形,再聪慧的大脑也会短路,于是难堪、错误便接踵而至。这样的故事,在历史上不是没有发生过:
有一次,英国首相丘吉尔准备到BBC广播电台发表一篇重要演讲。
因他的车子出了故障,所以他准备打的士过去。出门后,丘吉尔看到远远的一辆无乘客的士正往这边驶来。
丘吉尔把的士拦下来,客气地对司机说:“司机先生,麻烦您载我去BBC广播电台!”
司机把头从摇下的车窗伸出来:“很抱歉,先生,你另外再招一辆吧,我现在不能载您去!”
丘吉尔疑惑不解,问:“为什么?你的车上又没有乘客!”
的士司机笑着回答:“BBC广播电台太远了,我要载你过去,我就赶不及回家收听丘吉尔先生的演讲了。”
丘吉尔一听司机不载他是因为要赶回家听自己的演讲,高兴之余,得意地从口袋掏出10英镑,交给司机。
司机一看丘吉尔给了他那么多钱,兴奋地连忙下车,打开车门,大叫着:“先生,您上来吧,我载您去BBC广播电台!”
丘吉尔见司机的反应跟刚刚截然不同,诧异地问:“您刚刚不是还说准备回家听丘吉尔的演讲吗?”
司机手扶车门,说了句:“去他的丘吉尔,现在您比他更重要!”
以后,丘吉尔常在演讲时向听众讲述这个故事。他说:“我常讲这件事,是因为我需要经常提醒自己,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是名人,就太过得意,很多时候,自己是经不起考验的。”
从此,丘吉尔在他人面前更加谦虚谨慎。他尽可能地学习各种知识及才能,从而让自己不徒有虚名,可以应对更多挑战。
一个人,志得意满时应心平如水,万不可骄傲狂妄,须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太极图中的一阴一阳两尾鱼,阴鱼当中有阳鱼眼,阳鱼当中也有阴鱼眼,彼此共生共存,相互包容,互相转化。想要达到这种合二为一的境界,在得意时必须保持谨慎,谨言,谨行,才能在得意时不忘形,在得意中如意。正如古人所讲:“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得意时不盛气凌人,目空一切;在失意时不妄自菲薄,嫉妒、甚至损害别人,这样你才能体会到真正的人生!
7少说多做,踏踏实实做人
所谓“言多必失”,为人处世时,应谨言慎行,只有这样才不致落人把柄,遭到小人陷害。
《论语·学而》里有句“敏于事而慎于言”,意思就是做人做事要诚实,不乱说,不多语。少说多做,并不是让我们不说话,而是让我们要说该说的话,绝不可胡说,瞎说。
说话是人们在社会交流中最重要的工具。如何说话,怎样说话,自古就是一门大学问。同样的一件事,分场合,分时间,分环境,分听众……用不同的话去表达,效果定会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修口”。一个善良而有能力的人不需要用言论来证明自己的正确。面对诽谤和攻击,不辩不争不论,用行为来证明自己的无辜和清白。
“善者不辩”一个善良的人做了善事不需要去和别人争辨什么。你越是去吵去闹去极力证明,越是适得其反,最后让自己身心交瘁,疲惫不堪。所谓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正是也。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意思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人在说话做事时要谨慎言行,毫无顾忌地胡言乱语最终会惹祸上身。
忍辱不辩的人往往都是在埋头做事、小心谨慎的人。与此相反,那些天天与别人争论、辩解的人并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尽管他们处处都在表现自己多有能耐,证明自己有多强。
真正的智者只是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不用花言巧语去赢得别人的赞许肯定,空谈却没有实际行动的行为将一事无成。所以我们说,少说多做,踏踏实实做人。
古语有言,君子三缄其口;古语亦有云,不得其而言,谓之失言。
有人做了这样一项调查研究:他调查的对象是一批受过同样专业训练的房产销售员。这个人把房产销售员中业绩最好的10%和业绩最差的10%作了对比,发现他们的销售业绩相差甚大。
为什么受过同等训练的销售人员,业绩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这个人又针对这两批销售员每次与客户交谈的时间,作了调查研究。发现:业绩差的那批人,每次与客户交谈时间在30分钟以上;而业绩好的那一部分人,与客户每次交谈的时间平均累计只有12分钟。
这个人非常困惑,为什么交谈12分钟却要比交谈30分钟以上的人取得的业绩要好呢?
最后他向一名专家请教,终于弄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道理其实很简单,客户去买房,整日都要与销售人员打交道,他们每天获得的信息量太大,根本无法好好地抉择。相反业绩好的那批销售人员,说的话少,客户反而会用心去倾听,用心去思考。
然后这些销售人员再根据客户的疑惑,揣测客户内心的想法,从而找出各种解决的方案。自然,他们就能创造出优异的业绩。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却很少有人能够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去努力去奋斗。
有人说,我很努力呀,我对领导殷勤,对同事体贴,可仍旧得不到重用。请仔细想想自己对领导对同事讲过的话吧,是否就是因为太过于殷勤太过于体贴,反而让领导认为你在逢迎,让同事觉得你很做作。
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我深信实事求是而不讲空话的人,一定是位寡言,是位深受别人喜爱的人。”人生处世,我们需谨记这一法则:少说话多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说得多,做得少,只会让你前进的路上充满坎坷。唯有脚踏实地、认真思考,努力做事,人生才能得以圆满,得以成功。
与人共处,避免高谈阔论,不对他人评头论足;与人共处,应以诚相待,立信为本;与人共处,遇事不乱,忍辱不辩。现实生活中睿智、豁达、心地善良的人都不会花言巧语,巧舌如簧。少说多做是一个人道德修养之体现,能言善辩者不一定良善。谨慎者多真实、多沉稳,不诓言、不轻诺。
能说会道的人不一定聪明,见多识广的人不一定博学。人的一生是非常短暂的,人生中重要的是“言必行,行必果,重承诺”,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力前行。而喋喋不休、争辩不断,无疑会耗费我们宝贵的人生。
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最后他又讲:“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所以,人生在世,应妥协低调,少说多做,踏实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