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行军”强调行军强度,指在恶劣环境和紧急情况下高速度、长时间的连续行军。通常在这种行军方式下,官兵的身心承受力达到极限。急行军和强行军是两个意思相近的概念,上世纪60年代,我军逐渐以“强行军”这个术语代替“急行军”。
无论是“急行军”还是“强行军”都没有具体的速度规定,而是只规定时间,要求部队在某事某分前必须到达指定地点,而这个时间规定必然是在常行军的状态下无法完成的。
强行军需要在速度和耐力上超过正常人的忍受程度,所以进行强行军必须是训练有素的士兵才能完成,普通人难以承受如此高负荷的运动量。
强行军是极好的体能训练方式,它可使士兵在过于疲劳的情况下仍能完成战斗任务。这种高强度的训练能够提高士兵的心肺功能,经过测试长期进行强行军的士兵心率普遍低于常人。
对于体质正常的年轻人可以采用强行军的方式锻炼心肺功能,而对于体质虚弱的人,或者老年人来说则不适合采用如此剧烈的方式进行锻炼。
★知识链接:组织行军的方法
徒步行军是部队机动的基本手段,是锻炼耐力、意志力,提高连续作战能力的有效方式。行军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熟悉徒步行军的有关注意事项,组织全体人员安全、顺利完成徒步行军任务。
1.行军准备
(1)按规定携带必要的生活物资、防暑降温药物,出发前应做充分的检查。
(2)鞋子要大小适度,鞋底、鞋垫、袜子应保持松软舒适,一般不允许穿丝裤,必要时鞋内可涂肥皂,以免脚底起泡;内裤要宽松适度,袜子、内裤质地以棉布为宜,以免磨伤。
(3)行军前应扣上裤脚,鞋带和腰带松紧适度,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鞋带太紧容易脚疼,鞋带太松脚容易起泡,腰带太紧身体不能放松,走时很吃力。
(4)出发前保证一定的进食和饮水,但不可多量,少吃油腻食品。
(5)出发前要根据自身生理机能的特点,及时排除方便。
2.行军中要求
(1)徒步行军一般根据地形和道路状况,确定行军纵队队形,人员前后距离为50-80厘米,时速4-5公里。行军途中应保持行军队形,跟上行军队列,以免掉队。
(2)注意调整呼吸和体力,尽量保持匀速前进,在变换队形时,四路变五(少路变多路时)路时,前队速度加快,后队速度放慢,五路变四(多路变少路时)路时,前队速度放慢,后队速度加快。
(3)随时观察道路及周围情况,确保行军安全。
(4)遵规守纪,服从命令,不准擅自离队。
(5)保持进度和规定距离,听从调整哨的指挥,未经上级允许,不得超越前一分队。
(6)上坡行进,身体应稍前倾,深呼吸大步慢行;下坡时适当降低身体重心,小步快走,同时要注意路面滑或石子多绊倒摔伤。
(7)经过桥梁、隘路等难以通过的地点时,要听从指挥,迅速通过,不准停留;在叉路口,要看清路标,防止走错。
(8)徒中饮水要注意少量多次,一般2-3小口,切不可一次过量,并适量饮用淡盐水。
(9)途中休息通常在路的右侧或两侧,人员应在规定区域内活动,充分利用树木或建筑物遮阴,不准无故穿越道路。休息时,应脱下鞋袜,倒出鞋里的沙子,使脚部充分放松,还可将脚抬高,增加血液活动量。同时补充少量水份和食物,因地制宜地排除方便,方便时要至少两人以上去,以免出现安全问题。休息时不可静立或坐卧过久,且要远离高压线或裸露的电线。
(10)天气炎热,要尽量缩短在烈日下晒的时间,增加休息次数和时间;发现有人中暑,应将其扶到阴凉通风处,以水或药物为其解暑。
(11)发现脚底起泡、用消毒过的针挑破水泡,穿上头发丝,不能把皮撕破。
(12)途中信息传递通常以口令的方式实施。传递口令要准确、迅速、声音小,听清后再往下传,不准更改或附加字句。由前向后传递时,接到口令,转身稍停将口令传出,然后大步跟上。后面的人员再依次向后传递,直至受令者止。停止间,原地依次向后传递。由后向前传递时,应加快行进速度,当接近前面的人员侧后时,拍肩为号,边走边将口令传出,而后按正常速度行进。
(13)公路行进时,人员要靠右走,任何人员不得横穿公路;途经村庄时,人员不要掉队,防止被狗咬伤;在休息点休息时,尽量不要到草丛茂盛的地方或乱石堆中,以防被蛇虫咬到。
2.美军的行军训练
美军的训练中徒步行军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训练内容。不同的是美军将徒步行军分成白昼行军、有限能见度行军、强行军和穿梭行军四种类型。
(1)美军行军的种类
美军认为容易融入日常训练计划的白昼行军,是最有助于发展体能的。白昼行军的特点是分散的编队和易于控制和侦察观测。
有限能见度行军需要更详细的规划和监督,而且比白昼行军更难控制。因为他们行动更慢,而且编队更紧密,士兵可能没有足够的运动强度获得训练效果。但是有限能见度行军还是有一些优点,那就是保护士兵远离白昼高温,考验军士和军官控制士兵的能力,并在战术形势中提供保密和突然袭击。
穿梭行军是指交替乘车和徒步行军,通常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车辆运送整个部队。穿梭行军能使不同体能水平的士兵从一个地点行进到另一个地点,并且所有人都能在大约同一时间到达。高体能水平的士兵通常可以比那些低体能水的士兵行进更长的路程。
(2)美军行军训练的方法
美军在组织土兵进行行军前同样要进行周密的计划,在制定行军计划时通常考虑到一下因素:携带装备、行军纪律、行军距离、行军路线、行进时间分配、供水站点、士兵体能水平、休息地点、行军强度、地形和天气、安全防范措施等。
士兵会在进行行军前得到提前通知,这有助于提升士气,并给他们时间做好准备。军官会选择有经验的士兵作为标兵在前面带领行军。标兵携带与其他士兵相同的负重,中等身材,以确保正常的步伐。根据美军有关行军手册规定,正常行军步伐幅度是30英寸,即76.2厘米;每分钟106步的节奏;步幅乘以步数为4.8公里每小时。这种常规行军的速度与我军的基本相同。但是通过身高对比可以得出,我军士兵在相同的步幅和步速情况下,所承受的强度比美军要大一些。美军在组织徒步行军时,每小时休息一次,一次10分钟。
标兵经过训练会记住地面坡度对步幅长度的影响。例如士兵上山或向下陡坡行军时,步幅长度会减少。除非是在泥泞,湿滑,或粗糙不平的地面,在中等或缓和起伏的地面上,较容易保持正常步幅和节奏。
为了预防不必要的伤害,个人卫生很重要。行军前,士兵应该剪短脚趾甲并使它平整,洗涤并使脚干燥,少量使用脚粉。他们应该穿着干净、干燥、合脚的袜子,袜子没有任何破洞。每个士兵应根据行军的长短携带一双或多双额外的袜子。脚上有水泡问题的士兵应在过敏的区域薄薄地涂层凡士林。军官会在行军前检查士兵的靴子,以确保它们是合脚,已经磨合好并经过良好维修的,后跟是平整并没有磨损的。
在停止行进时士兵们应该躺下并把他们的脚抬高。如果时间允许,他们应按摩双脚,涂粉,换袜子。在恢复行军前,可以做几分钟伸展运动,可以缓解痉挛和疼痛,并帮助准备肌肉继续运动。为了帮助防止下背部紧张,士兵应该在休息站互相帮助调整背囊和其他负载的位置。
完成行军后,士兵们应该再次照顾他们的双脚,洗袜子,并使袜子和靴子干燥。
(3)美军行军训练的安排
美军要求各部队应每月至少进行两次维持性行军训练。如下所述四个标准程序可用于改善士兵的携带负重能力。每个程序是基于体能训练每周可用的不同天数。如果只有每周两天可用作体能训练,这两天都应包括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与力量各方面的练习。对每个身体素质组成要素的关注应该大致相等。
如果只有每周三天可用作体能训练,应均匀地分散安排到整个星期中。其中两天,要注重发展整个身体的肌肉耐力与力量。虽然身体的所有主要肌肉群都应该被锻炼,但重点应放在腿部、髋部、下背部、及腹部的肌肉。这两天内还应当包括短时间的轻到中度强度的心肺功能锻炼。在余下的一个心肺功能锻炼日,士兵应该进行长跑训练,用中等速度,以间隔锻炼,或有氧循环方式进行。他们还应该做一些少次数和轻强度的力量锻炼。如果每周有四天时间,每月至少两次行军训练,应安排到前3天训练计划之后。其速度,负载,距离和地形类型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如果每周有5天时间,军官应把其中两天专门用于肌肉力量和耐力训练,另外两天专门用于心肺功能训练。在余下的一个心肺功能锻炼日,士兵应该进行长跑训练。每月至少两次,在余下的一天应包括徒步行军。
士兵通常从携带等于20%体重的总负重开始进行道路行军训练。这包括所有服装和装备。然而,一个部队的性别构成或身体素质状况,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起始负荷。起始距离应是5-6英里,在平坦的地形,并坚固地面上,速度应该是每英里20分钟。应在速度,负载,以及距离方面逐步增加,直至士兵可以轻松完成预计的训练内容。各部队应每月至少进行两次维持性行军训练。距离应在6-8英里内变化,负载是体重的30-40%,步伐应是每英里15至20分钟。
根据美军最近的军事研究表明,徒步行军训练每月进行两次和四次对士兵行军能力的提高是相同的。因此,如果有正确的体能训练计划作基础(每周5天),每月进行两次道路行军训练足以改善士兵的道路行军能力。
总之,美军在徒步行军方面的训练值得我们借鉴。特别是其对训练强度和时间的科学分析可以用于指导普通人进行体能锻炼。
(六)跑出来的好体质
上面提到了越野训练和徒步行军,介于这两种训练强度之间还有一种不错的训练方式,那就是跑步。跑步给身体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它属于全身性运动,能提高运输送到运动肌肉的血液和氧气量,并具有增强肌肉产生能量的能力。
1.跑步对心肺功能的好处
跑步对锻炼心肺功能很有帮助,心脏是全身血液供应的总枢纽,生命的动力。长期坚持跑步,会使人心肌强壮有力。资料显示,在x线透视下可以清楚地看到长期训练的士兵的心脏比一般人大,外形丰满,搏动有力。一般人心脏容血量为765-785毫升,而坚持锻练的人容血量可达1015-1027毫升,心跳可比正常人减慢10-20次/分,这样心脏的工作就减轻了负担。另一方面,跑步能增强心脏的耐受力,一般人当心跳超过100次/分时,就会感到头昏、心慌、气喘;而长期跑步的人, 可忍受到150次/分。
此外,衡量呼吸机能健康的重要标志是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跑步,能使呼吸肌发达,肺活量增加1-2升,经过特殊训练的特种兵最大吸氧量可比常人提高33-60%。
2.跑步训练的要素
作为普通人进行跑步锻炼,应该把握住耐力、力量、速度和休息四个关键的要素。
(1)耐力
一个人的心肺功能好坏可以体现在耐力上,心肺功能越好的人,在跑步时他的耐力也就越突出。反之,心肺功能差的人,在短距离、低速度的情况下便会气喘吁吁。
对于士兵训练来说,他们将跑步训练分为两种,一种是维持性训练,就是在非强化训练时期,通过跑步来保持良好的体能状态。另一种则是强化训练,这个时期跑步训练的强度很大,从速度和距离上要求都比较高,对耐力提出很高的挑战。
对追求健康的跑步者来说,维持性跑步训练最合适他们。也就是不追求速度和距离,只追求跑步带来的身体感受。以身体舒适,轻微出汗,呼吸平顺为佳。
(2)力量
跑步离不开力量,在进行跑步训练前进行腿部力量的锻炼是必不可少了。野战部队进行腿部力量锻炼的常用方法是鸭子步和蛙跳。
鸭子步的训练方法是:双手背后,双腿深蹲下,一只腿由侧面展开,迅速滑到正前方,然后另外一只腿由后方滑到正前方,依次交替重复,行走中上身不准起伏。。从远处看来,就像一只鸭子在走路的样子。在野战部队鸭子步是一种锻炼腿部肌肉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往往会使新兵备受折磨,难以忍受。老兵则总是“幸灾乐祸”地说:“合理的叫做训练,不合理的叫做磨练。忍得了得忍,忍不了也要忍。”在特种部队,鸭子步的训练方法会是升级版的,因为特种兵会扛着一根圆木走鸭子步,其痛苦性可想而知。有兴趣的话,你不妨小试一下!
蛙跳也是部队常用的一种腿部锻炼方法,新兵对其畏惧程度不亚于鸭子步。蛙跳的动作要领是:两脚分开成半蹲,上体稍前倾,两臂在体后成预备姿势。两腿用力蹬伸,充分伸直髋、膝、踝三个关节,同时两臂迅速前摆,身体向前上方跳起,然后用全脚掌落地屈膝缓冲,两臂摆成预备姿势。连续进行5~7次,重复3~4组。
故事连接:蛙跳战术
“蛙跳”战术最早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太平洋战场。众所周知,在陆战场为主宰的几千年时间里,战争双方的对抗是一场“楚河”“汉界”分明的角逐。无论是攻城掠地还是摧城拔寨,在指挥员的思维里,始终存在着一条明确的战线。作战双方都立足于自我之营盘逐次推进,依法用兵。1943年的太平洋战争就陷入了这样一种拉锯状态: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开始反攻,日军则负隅顽抗。南太平洋上岛屿星罗棋布,双方逐岛争夺,战争异常艰难。
为了加快战争进程,一个大胆的想法在美军的两大名将麦克阿瑟和尼米兹的脑海里产生了:放弃一线平推的传统做法,跳跃前进,越岛攻击。太平洋战区的盟军在他们的指挥下,两路并进,利用海军优势,避开日军的一线防御要点,攻取其战略纵深中守备较弱的岛屿,得手以后再以此为支撑继续开展进攻,从而使战争的进程大大加快,仅用半年多时间即突破了日军的内防圈。
二战时的“蛙跳”战术是以海军为“助跳器”,主要运用于登陆作战。二战后,随着空中运输能力的提升,“蛙跳”战术逐渐成为美军空降作战的主要理论。1983年举世震惊的美军入侵格林纳达战争就是一场典型的“蛙跳”伞降作战。美军指挥官摒弃抢滩上陆的传统战法,直接依靠空降兵越过格军的防御阵地抢占机场。空降兵在150米超低空跳伞,船不泊岸,兵不湿靴,在短短4天内即解除了格军的武装。
在海空军都具备了“蛙跳”的能力之后,美军把“蛙跳”战术在联合作战的背景下进一步发展,提出了“非线性作战”理论。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蛙跳” 战术历史使命的终结。可以预见,在信息化战争中,曾经作为打破线性作战模式 “尖兵”的“蛙跳”战术仍将以其突破惯性思维的创新火花启迪人类的军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