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942年时,L支队已发展至390人,被重新命名为第一特别空勤团。1944年6月,盟军开始大举反攻后,特空部队被空投到法国。在敌占区,他们与当地的抵抗组织一起,为盟军的轰炸行动提供目标情报并接应进攻部队。法国解放后,特别空勤团回到英国,任务改成为盟军进攻德国实施侦察。后来,特别空勤团又被派到挪威,协助遣散已宣布投降的德军。
1945年,随着战争结束,特别空勤旅被暂时解散。但两年后,英国又重新组建了属于本土的第21特别空勤团。特别空勤团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番号这才得以幸存。
1948年,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发生了武装暴动。当地游击队神出鬼没,凭借有利地形屡屡挫败当局的围剿,令统治者伤透了脑筋。曾担任过二战时期特别空勤团指挥官的迈克·克莱弗尔特少校,建议当局组建特种部队深入丛林去剿灭游击队,他的主张被采纳。由他亲自挂帅的这支特种部队被命名为“马来亚侦察分队”,并于1951年12月被正式授予第22特别空勤团的番号。
20世纪50年代末,马来西亚的游击活动被有效遏制了,特别空勤团似乎又将面临被解散的结局。可是1958年阿曼等地爆发的起义,使特别空勤团的命运再次出现转机,它很快证明自己不仅擅长丛林作战,而且在其他的环境中也同样威力无比。英政府开始意识到这支高度灵活、高度隐蔽的部队潜力巨大,它的作用是别的部队难以替代的,因而决定将特别空勤团永久地纳入英军正规部队的战斗序列中。
在此以后特别空勤团更加卖力,在20世纪60~70年代初这段时间里四处出击,先后出征婆罗洲、亚丁等地,竭力维系已处在风雨飘摇中的英帝国殖民统治。毋庸置疑,特别空勤团几次得手并不能阻挡住民族解放运动的洪流,但他们在无数次实战中磨练出的军事功夫不能不令世人折服。
1980年的伊朗使者人质解救行动,使特别空勤团名声大噪,从此特别空勤团似乎要定型于他们反恐怖的角色。但1982年英阿战争的爆发,使特别空勤团再次回归到一线战场。在英阿战争后,特别空勤团又先后参加了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等多次局部战争。
(二)难以忍受的“测试周”
特别空勤团的申请者大多来自伞兵部队和轻步兵部队,他们本身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军事素质。在申请得到批准之后,所有的候选人员都集中到海瑞福德,在这里他们将接受全面彻底的身体检查,并且进行体能测试。
首先,是为期3周基本的选拔程序。在训练第一周,大多数时间都用来进行地图和地面测向训练。特别空勤团出于安全考虑,要求队员们不允许在图上做任何标记,地图必须自始至终按原样携带。因为在战场上地图上如有标记,很可能向敌人泄露行动的具体地点。在第一周里队员们还将进行一些攀登和行军练习,这些不过是整个训练过程的热身运动。
在第二周里,训练的节奏明显加快,行军背负的重量开始加重,距离开始加远,而且每天候选队员们要在山上度过的时间也更长了。跟不上这一节奏的候选队员将被淘汰。第二周的训练课程一般从清晨4时就开始,要到深夜才能结束,这样算下来,他们一天只能够睡上三四个小时。
选拔程序中的第三周又被称作是“测验周”。这时候,剩下的候选队员已比开始时少了一半。在测验周里,队员们在长途行军过程中要背着武装背包、枪支以及衣物,光着上身渡河,而山道行军则要求他们全副武装在规定时间内山上山下往返跑3趟,这的确要求惊人的耐力。难上加难的是,在这一训练中每个人均是单独行动,在没有队友支持的情况下,他们要独自应付出现的任何困难。接下来还有更严酷的耐力行军,这无疑又是一道鬼门关。几乎已筋疲力尽的候选队员们在最后的耐力行军中要背负25公斤重的武装背包,在恶劣的路面条件下完成63公里的行军,规定时限为24小时。
在为期3周的基本选拔程序后,还要进行为期4个月的步兵技能培训。培训包括学习使用先进的武器装备和班排战术训练。另外,候选队员还将花上一周的时间学习医护知识,强化通讯技能和爆破技能。在这期间,各种各样的测试和体能锻炼仍会不间断地继续下去。所有的申请者都将受到更密切的关注、更严格的审查,或许有些队员身体条件较好,可以较顺利地通过前面的基本选拔训练,但如果他们没有清醒的头脑和优秀的学习能力,那么,就很可能在这4个月中被淘汰掉。
接下来,将进行长时间的野战生存训练和反审讯培训。野战生存训练主要是教会队员哪些植物可以食用,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依靠捕捉动物、采食菌类、海草以及草根来维持生命。他们还要学习如何在野外搜索前进时不暴露自己的足迹。在反审讯训练中,“俘虏们”只允许透露自己的姓名、军衔、编号以及出生日期,他们甚至不可以回答简单的“是”或“不是”。因为如果这样做,他们就算考试失败而面临被淘汰。很多受训人员事后都认为,反审讯培训是整个选拔训练课程中最难熬、最可怕的一段经历。
在反审讯培训结束后,紧接着队员们将接受为期六周的丛林战技能训练。丛林战基本技能训练包括:丛林巡逻、丛林侦察探路、打埋伏战以及掌握在丛林环境下生存的基本常识。在丛林战技能之后,是基本空降技能培训,至此,第二阶段的选拔算是结束了。
通过以上所有选拔训练项目的人员现在基本上已大功告成。他们下一步的任务是选择自己将来在特别空勤团中的专项,这决定今后他们将是进入山地、舟艇、空降还是摩托排,然后进行更加专业的培训。比如对选择山地战为专业的队员来说,他们要学会能够在世界上任何一处岩石或冰山上攀登的本事,以及在极地寒冷环境下进行作战的技能。决定加入舟艇部队的队员要掌握两栖作战的各种技能,包括出入潜艇、舰船导航、登陆、携带水下呼吸器潜游、水下格斗等。
七、特种舟艇部队的训练
说到英国的特种部队,人们往往只想到皇家空军的特别空勤团。然而,在英国还有一支鲜为人知的特种部队。在内行人眼里,它甚至是一支比特别空勤团名气更响的特种部队,这就是海军陆战队特种舟艇部队。这支有着光荣历史的特种部队创立于二战期间,专门用来突击和侦察欧洲大陆的海岸,活动范围遍及全球,但每一次活动都严格保密。他们平时的任务是检查从英国到冰岛的水下潜艇侦察系统的工作状况以及保卫北海油井,防止恐怖分子的袭击。战时则主要从水上或空中渗入,遂行侦察、破袭、夺占要点等任务,特别是担负两栖作战前的情报收集和滩头侦察。
(一)曾经的“扁舟勇士”
特种舟艇部队的历史可追溯到二次大战期间的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1942年,为了突袭被德军占领的波尔多港,英国海军陆战队派出了一支临时的海上舟艇突击队。整个行动由陆军统一指挥。这些海军突击队员偷渡到法国,袭击了一批德国运输船。他们虽然自身伤亡惨重,但也使德军船只遭到了重大损失。从此,这些从海上发起攻势的海军陆战队突击队员名声大噪,英国人亲切地称他们为“扁舟勇士”,这也就是特种舟艇部队的前身。之后,英国在皇家海军陆战队内建立了所谓的特种舟艇分队。在战争中,这支特种部队几乎参加了所有战区的海上战斗行动,从欧洲爱琴海希腊岛屿的争夺战,到在亚洲的爪哇、缅甸对日军战斗等。
1945年9月2日,二战正式结束。长期的战争削弱了英国的实力,保留大量军队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也力不从心,因此战后的首要任务就是裁减军队。许多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特种部队都被裁撤了,但是特种舟艇部队却被保留下来,因为英军预见未来的小规模舟艇特种作战行动还会继续存在。事实的确如此,特种舟艇部队成为英国在战后进行军事行动的一柄利剑。
在20世纪50、60年代,特种舟艇部队虽然在英国属地执行过许多次秘密行动,但都严格保密,所以一直鲜为人知。直到1972年,该中队队员奉命伞降到位于大西洋上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客轮上,及时处理“一场虚惊”的爆炸案后,特种舟艇部队才开始为大众所熟知。
(二)世界上最严格的训练
进入特种舟艇部队的人员必须是至少有3年军龄的陆战队员。英国海军陆战队本身就是世界上训练最严格、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而陆战队每年通过竞争选拔出60名优秀队员参加特种舟艇部队的选拔训练,最终真正能成为特种舟艇队员的不到5人,淘汰率高达90%以上。
在陆战队中争取到参加特种舟艇部队选拔的提名是第一关,6000多人中只有60个名额,这是真正的百里挑一。与同伴相比,如果不是3年以上的陆战队老兵,没有更好的身体素质,没有更高的战技水平,没有更稳定的心理素质,没有更丰富的经验,没有上级认为更值得培养的潜力,甚至如果脸上有能够被人认出的明显特征,如伤疤等,就不要有此奢望了。
特种舟艇部队的选拔训练为期两周。第一周为“划艇周”,候选者面临的第一项考核就是战斗体能测试,即一系列负重越野跑和耐力越野跑,包括56km的水上竞时赛,携带小艇进行14km的水、陆赛跑等科目。参加者必须在训练地的旷野上露天过夜,除随身衣物外不得带其他可用来挡风、避雨、遮盖的物品;每个人都只能孤身独处,不得与他人在一起。
接着是游泳测试,有3项内容:15分钟内游600m的距离;50m全副武装游泳;25m水下游泳。 “划艇周”的最后一个训练科目是携带25kg重的背囊和独木舟进行5km的行军以及30km的划艇。
第二周为“潜水周”,每天都是大运动量的潜泳。一方面测试候选者的潜水速度和潜水时间,另一方面检验他们长距离潜水的信心和意愿。这同样是对生命极限的挑战,其中的一个科目是在模拟实战的情况下,3天3夜不能睡觉,同时还要在不同着装和携带不同武器装备条件下,以不同的姿势进行潜水和游泳。
初试合格的队员即开赴特种空勤团司令部所在地赫尔福德,进行为期3个多月的训练。这是选拔训练的继续,强度比之前的训练有过之而不及,任何人都松懈不得。
“赫尔福德”训练共分6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布雷康山进行,为期3周。参加者须背负近50kg重的背囊在8分钟内完成1.6km的赛跑;在无地图、无指北针和任何指向工具的情况下从24km以外返回营地;背负30kg重的背囊完成32km的越野行军。
第二阶段为丛林准备训练,主要学习4人巡逻课程,时间为2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加者必须掌握丛林生存与作战知识。
第三阶段为丛林训练,在东南亚的文莱热带雨林中实地进行,时间为6周。参加者在这里进行丛林伪装、巡逻、伏击、侦察、通信、照相和各种装备的操作等科目的训练与演习。
第四阶段为军官训练或通信训练阶段。军官和士兵分开训练,时间为1周。军官的训练重点是如何制定计划,在战斗中如何带领部属作战。士兵则学习和掌握各种通信工具及操作技巧,其训练目标与特种空勤团队员完全相同。
第五阶段为支援武器训练阶段,时间也是1周。所有参加者必须学会使用重机枪、迫击炮、反坦克导弹、防空导弹等支援武器。
第六阶段为战斗生存训练阶段,时间为2周。在这一阶段,每个参加者都要进行令人痛不欲生的抗审讯与逃生训练。像特种空勤团队员的同类训练一样,参加者将被蒙住脑袋,接受严刑拷打、毒气喷熏;被弃之于污水沟内,被迫喝下污秽不堪的脏水,或被放置于铁轨上,让其感受火车马上从身上碾过的恐怖;与此同时,审讯官轮流审讯,让受训者接受持续一昼夜的“车轮战”讯问,目的是让受训者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迫使其泄露机密。许多人都过不了这一关,心有余悸地离开了赫尔福德。
训练结束后,新队员必须与特种舟艇部队签订至少服役3年的合同,然后分配到各排与老队员们一起执行任务。实际上,训练在新的环境下又开始了。可以说,以前高强度的训练只不过是特种舟艇部队日常训练的一种热身和准备罢了。
特种舟艇部队日常训练中最著名的是极地训练和山地训练。极地训练在挪威北部极地圈内的巴杜福斯基地进行,时间选择在冬季,气温通常在-30℃以下,朔风劲吹,积雪深达数尺,气候非常恶劣,常人连生存都很困难。然而,队员们训练期间身着雪白色的防风罩衣和外裤,内穿保温内衣,配备滑雪登山的“卑尔根”背包,内装帐篷、登山工具、野外炊具、弹药和无线电通信器材等特种物品,还要携带轻型M16自动步枪或SA-80自动步枪等进行长距离滑雪、全副武装雪原巡逻、借助雪镐攀登冰川、雪中埋伏与隐蔽、游击战、武器射击、情报搜集、通信、照相等科目的训练与演习,训练强度之大、体力消耗之多、难度之高是可以想象的。训练中还要模拟发生雪崩、冰层断裂等极地地区自然现象,考查在这种情况下队员克服困难的能力。
极地寒季训练之后,队员转赴威尔士或苏格兰等地,甚至到欧洲其他国家,如喀尔巴阡山区,接受山地作战训练。在山地训练中,队员要进行徒手攀岩、借助绳索攀岩和从悬崖上滑落、山地巡逻、侦察、埋伏、隐蔽与伪装、照相与通信等训练科目,并掌握远程奔袭、搜集情报、营救人质和战俘、扰乱敌人后方及建立秘密组织、开展游击战、心理战等技能。长期高标准、高强度的训练造就了特种舟艇部队队员一身的好功夫。
八、KSK特种突击队的训练
德国地处欧洲中部,堪称“欧洲心脏”。冷战时期,德国被一分为二,无暇估计国防,只是埋头发展本国经济。随着东德和西德的统一,以及冷战的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德国经济实力位居世界第二。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后,德国人对国际事务变得积极起来,希望在地区冲突不断、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安全的今天,在维护地区和平、防止和打击恐怖主义方面有所作为,为提高自身的国际政治地位增加筹码。于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德国人悄悄地为自己铸造了一把反恐尖刀——KSK特种突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