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人世间,难免与别人产生误会、摩擦。如果不注意,在我们处理不好这些误会、摩擦时,仇恨便会悄悄成长,最终会堵塞通往成功的道路。当别人批评我们时,如果我们有一颗宽容的心,就能够心平气和地审视自己。于是你就会发现,别人的批评其实是一片好心。但如果我们以敌视的眼光看待别人,对周围的人戒备森严,心胸狭窄,处处提防,最后终会因孤独而陷入忧郁和痛苦之中,“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心存感恩,知足惜福,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会变得如此的和谐和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此变得愉快而又健康。心存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和生活快乐,才能摈弃没有意义的怨天尤人。心存感恩的人,才会朝气蓬勃,豁达睿智,好运常在,远离烦恼。
感恩生命,活出精彩
人生总是那么短暂,有时候心怀梦想,想要按照计划去实行,可是似乎计划还没有定完,一段青春岁月就这么溜走了。不知不觉,人生已经到了暮年,也许再转眼,就划过了所有的美好岁月,走向了人生的尽头。每天,都有无数生命像流星一样划过天际,消失在茫茫夜空当中。是哀叹、漠然,还是感恩、爱惜?
某报刊上曾刊登了一篇关于生命的文章:
一个炎热的上午10时整,蝉发表了它的第一篇作品。它讲到世事:炎热。
同一天11时,它还在鸣叫,并没有改变它的调子,而且扩大了它的主旋律。它讲到清晨:爱情。
在酷热的午后时分,当爱情与炎热带来的伤感动摇了它时,它心灵的交响乐进入了伟大的乐章,于是它说:死亡。
但是这事还没有结束。晚餐以后,它把炎热、爱情、死亡编织成最后一节,比其他各节更为精妙,而且没有那么嘈杂。它还掌握着最后一个英雄般的单音节词。
生命,它回忆着说,生命。
生命,即使如火焰、如昙花,只要学会珍惜,它便永存那一刹的动人与璀璨。
当代作家毕淑敏在谈到自己生命的经历时曾说,我16岁时离开北京到西藏阿里当兵,是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人生转折。我从小的生活经历决定,我对于农村的想象空间也仅限于住土房子吃窝头,而到了阿里,零下40多度的酷寒、海拔5000米以上带来的缺氧、八九个月接不到任何信件、吃不到任何蔬菜,等等,那该不是到外星吧?我吓坏了!我真正地感受到,人的生命太脆弱了,因为我们还时时会面对死亡。
那时我们没有任何娱乐的条件,没过多久几个人连话都说尽了,我因此常常一个人呆坐着看冰雪,一看就是几个小时,现在想来,那简直就是“面壁”……原始人的生活不过如此吧?
但是,我在那时有很多冥想,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看冰雪的时候仿佛看出了人生的很多问题。我记得康德有一句话说:“人对于崇高的认识来源于恐惧。”可能吧,于是我决心自己的一生要过得有趣、有意义,还要于他人有益。
那十多年的生活让一种观念横贯我的一生,那就是珍惜生命。有人曾经对我的小说等作品做专门研究发现,我用“生命”、“死亡”,特别是“温暖”这样的词汇特别多,大概是因为我当年被冻怕了。
不管怎么说,后来我的作品总是要把自己在高原所体验到的生命的宝贵,传达给他人。那是在我长篇小说里一以贯之的主题——爱惜生命。爱惜,是因为感恩,毕竟,能够拥有生命就是一种幸福。但是,如果人的生命就好像一朵盛开的花朵,你可以绚烂辉煌、香气袭人,或者苍白暗淡寂寂无声,一切在于你珍惜与否。生命也是脆弱的,面对如此脆弱的生命,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不虚度任何一天。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宽容,需要有博大的胸怀,也是一种崇高的美德。在处世中不搞唯我独尊,对不同的观点、行为要予以理解和尊重,即使自己有理,也不能咄咄逼人,得理不让。退一步,把心放宽,即使面对与自己针锋相对的观点,也能给予理解,而不要耿耿于怀,造成心情的郁闷。
中国儒家思想中有“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的古训,其意非常容易理解:要想得到别人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就要先做出对别人有益的一面。也可以说是宽心在起作用。自己学会宽心,宽容对方,对方才会心存感激之情,才会有“涌泉相报”的结果。正因为这一点,使许多成大事者在“滴水之恩”和“涌泉相报”上大展才华。
华人首富李嘉诚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自幼学习儒家思想,从小就体会着古训。
小时候,李嘉诚还只是个茶楼跑堂的,那时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可以说天天处于疲乏之中。听茶客聊天,成了李嘉诚排困解乏的最佳疗法,然而,有一天却发生了意外。
那天,一位茶客坐在桌旁,侃侃而谈,大谈生意经,那些生意经的斗智斗勇,尔虞我诈,令李嘉诚大开眼界。他觉得做生意很神奇也很刺激。李嘉诚听得入了迷,竟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及时给客人冲水。
这时,有一位伙计看着李嘉诚如痴如醉的样子,而客人的杯子早空了,便大声叫他,李嘉诚这才回过神来,慌里慌张地拿起茶壶为客人冲开水。由于动作匆忙,他一不小心,把开水淋到了茶客的裤腿上。
这下可糟了。李嘉诚吓坏了,呆呆地站在那里,脸煞白,不知该如何向那茶客赔礼道歉。茶客是茶楼的衣食父母,是堂倌侍候的大爷。若遇上蛮横的茶客,必会甩堂倌几个耳光,而且会找老板闹个不休。
李嘉诚知道自己闯下大祸了,真不敢想象将会有什么样的厄运降临到自己身上。他早已听说,在自己进来之前,一个堂倌也犯了这样的过失,而那个茶客是“三合会白纸扇”(黑社会师爷)。老板自然不敢得罪那位“煞星”,硬是逼着堂倌给那位大爷下跪请罪,然后就把他辞退了。
李嘉诚已做好了受罚的准备。老板也跑了过来,正要对李嘉诚责骂,想不到的是,那位茶客说:“是我不小心碰了他,不怪这位小师傅。”茶客一味为李嘉诚开脱,老板当然乐得顺水推舟,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只是恭恭敬敬地向茶客连声道歉。
茶客坐了一会儿就走了,李嘉诚愣愣地回想着刚刚发生的事,依然心有余悸,双眼湿漉漉的,暗自庆幸遇上了好人。
事后,老板对李嘉诚道:“我晓得是你把水淋到了客人的裤腿上。以后做事千万得小心。万一有什么闪失,要赶快向客人赔礼道歉,说不准就能大事化小。那位客人心善,若是恶点儿,不知会闹成什么样子。开茶楼,老板伙计都难做啊!”
回到家,李嘉诚把这件事情说给母亲听,母亲感叹不已,觉得儿子确实很幸运。她说:“菩萨保佑,客人和老板都是好人。”她又告诫儿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积善必有善报,作恶必有恶报。”
李嘉诚对母亲的告诫谨记在心。他满心感激那位好心的茶客,也感激老板对自己的宽容。
其实,李嘉诚逃过这一劫,并非侥幸,这是他平日积善得善报的结果。由于他平时真诚待人,吃苦耐劳,顾客和老板自然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自然不愿为难他。如果是一个懒惰不负责任的伙计,客人早就看他不顺眼,老板早就对他心怀不满。那么,即使没事,饭碗也很危险,若闹出点事来,还能有好果子吃吗?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嘉诚是自己拯救了自己,是用自己一贯诚实勤劳的作风度过了这一次险境。
但是,李嘉诚后来依然对那位好心的茶客念念不忘。他多年以后,曾对别人说:“这虽然是件小事,在我看来却是大事。如果我还能找到那位客人,一定要让他安度晚年,以报他的大恩大德。”
李嘉诚从小便从父母那里接受了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教育,如“和为贵”、“和气生财”等。但那时他并不能完全领会其中的真正含义。这一次“饭碗危机”才让他真正体会到了这些传统美德的重要作用。有亲身体验,才会去贯彻执行。后来的李嘉诚始终信奉“以和为贵”、“积德行善”宽容的做人准则,这也为他的事业发展开辟了道路。
李嘉诚曾在五金厂做过推销员,跳出五金厂后,仍十分感激五金厂老板的知遇之恩。尽管他为该老板立了不少功,但他依然是心怀愧疚之情。
李嘉诚知恩图报,就像当年他离开舅父的中南钟表公司一样,也向五金厂老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但是,五金厂老板在李嘉诚走后,并没有听从李嘉诚的建议,仍然坚持生产铁桶。结果,不久后危机果然降临,五金厂很快便奄奄一息,濒临倒闭。
李嘉诚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当他获知此不幸后,马上赶往五金厂找到老板,他劝老板立即停止生产镀锌铁桶,转为生产系列铁锁。
原来,李嘉诚一直在关注着五金厂的前途。一来他要证实自己的眼光是否正确;二来他深知五金厂对自己不薄,自己跳了槽,老板对自己也很宽容,心中有一股歉疚之情,总想找机会报答。
李嘉诚进一步指出,为了保证稳步领先,还应制订计划,开发系列铁锁,否则,只要一发现有利可图,其他五金厂就会跟风而上,竞争会很激烈。
这一次,五金厂老板对李嘉诚言听计从,马上根据李嘉诚的建议组织人员开发系列铁锁。一年后,危机重重的五金厂果然焕发了勃勃生机,盈利丰厚。
这虽然与整个行业的变化形势有关,但李嘉诚的一番忠告可以说起到了关键作用。后来,五金厂老板再次见到李嘉诚后,欣喜地说:“阿诚,你在我厂子时,我就看出你是个不寻常的后生,你将来准会干出大事业!”
李嘉诚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感激之心的人,他感恩的对象甚至包括他所雇用的工人。
懂得感恩,路越走越宽。
感恩关爱
放缓脚步,看看身边的关爱。或许我们每天都在抱怨不快乐,抱怨我们不受重视,看看周围,你就会发现自己的重要。父母无私的爱、爱人的今生陪伴、朋友的理解与支持、陌生人那份令人感动的关怀,都是我们值得感恩的关爱。
感谢父母无私的爱
在生与死的瞬间,父母首先想到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孩子。
也许父母不能给我们金钱、地位、名誉、豪宅,或者美丽的容颜,但是,他们却给了我们世界上什么也无法替代的、最最重要的东西——生命!
因为有了生命,我们才有机会来到这个世界,享受阳光、雨露,呼吸空气,尽情放歌,自由奔跑,追逐缤纷的梦想,充盈丰富的情感。
直到父母两鬓斑白时,尽管我们已经为人父、为人母,但是我们的父母依然会清晰地记得我们脸上绽放的第一次微笑,记得我们蹒跚走出的第一步,记得我们喊出的第一个字,记得我们人生路上的点点滴滴。面对父母无私的爱,作为儿女,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对父母感恩戴德?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相信任何人读后都会对父母给予我们的恩情感动不已。
在很久很久以前,藏北有一个老猎人。一天,他从帐篷里出来准备去打猎。忽然,他发现在不远处的草坡上站着一只肥美无比的藏羚羊,于是非常迅速地举起杈子枪就瞄准。就在这时,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藏羚羊并没有马上逃跑,而是用祈求的眼神望着老猎人,并冲着老猎人前行几步,突然,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两行晶莹的液体从它眼里流了出来。
老猎人不由得心头一软,想放过羚羊。但是作为一个老猎手,是不能被动物求跪的样子打动的,于是他闭上眼睛,狠狠心还是扳动了猎枪。藏羚羊呈跪卧姿势倒地,流出的泪痕清晰可见。
这次老猎人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即把藏羚羊破膛剥皮,整整一夜,老猎人都辗转难眠,总感觉这只藏羚羊就默默地站在自己的眼前流泪。为了平息自己的愧疚和不安,他决定扒开那只藏羚羊看个究竟。腹腔被打开了,老猎人大声地惊叫起来:藏羚羊的子宫中,静静地躺着一只已经成型的小羚羊。
老猎人默默地将母羚羊连同她的孩子一起掩埋,同葬的还有跟了他几十年的杈子枪。
这是在藏北流传的一个古老的故事,藏羚羊艰难地弯下笨重的身子给猎人下跪,就是为了保住自己肚子里的孩子。你可以说它通人性,一点也不为过。
还记得鳝鱼的故事吗?有个人将一锅鳝鱼放入冷水里慢慢煮,等到水沸腾后却发现有一只鳝鱼的姿势非常奇怪:它的头和尾部都在水里,整个肚子却是弓出水面的。剖开来看,原来这只鳝鱼的肚子里是满满的鱼籽。它害怕自己的孩子们在沸水中死掉,使用全身的力气去撑起肚子不让它靠近热水……
母爱是动物的天性。在人类的世界里,父母对孩子的爱永远都是无私的,永远都想把最美好的一切留给孩子。可是,从“代沟”这个词开始,很多孩子都梦想着自己能快快长大,离开父母,有多远走多远。
因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家是最大的负担,所以要去寻找无限的自由。可是后来,自由是寻找到了,心却陡然地苍老起来,开始渴望一种熟悉而安全的关爱,那是父母的爱。可常常是,子欲养而亲不待了。
为什么不从现在就开始对父母心怀感恩呢?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时刻记住回报父母,关怀父母,就像小时候被他们关爱一样。不要等到成家立业后才想起他们,这只会留下大半辈子的愧疚和悔恨。
父母从不奢望我们有多少财富能拿来享用,只希望我们能够快乐,能够常常陪在他们身边,有耐心听听他们的唠叨和责怪,能将自己的成就与他们分享,让他们觉得作为我们的父母很自豪,很骄傲。这些,就是他们最大的快乐。
因为就算是在生与死的瞬间,我们的父母首先想到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孩子。
感谢有缘的爱人
几十年的风雨人生之后,在我们生命的墓中,倘有爱人亲手放下的一束花,我们还会孤独、寒冷、恐惧吗?
有人说,前生的五百次回头,才能换来今生的聚首。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结缘、惜缘和续缘的过程,结下了善缘,同时还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缘分。按照佛的说法“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用这个概率来计算,地球上有六十亿人,能成为爱人的只有几十亿分之一的概率,就算每分钟擦肩而过一个人,人生又能有多少分钟呢?这么难得的缘分,我们怎能不好好珍惜?
在芸芸众生之中,能找到那个与你牵手一生的人太不容易了。所以,我们应该心存感恩,感恩爱人给予我们的爱,感恩爱人不论富贵贫穷始终对我们不离不弃的陪伴。爱人给了我们生命的春天,为了我们的小家付出了许多汗水。你一定不会忘记,在漫漫长夜里,是爱人为我们点亮了心灯;在艰难的岁月中,是爱人为我们撑起了心伞;在痛苦的病床上,是爱人为我们捧上了心药……是我们的爱人,快乐着我们的快乐,悲伤着我们的悲伤,与我们一起拥有、一起放弃。
1925年,主持挖掘埃及吐坦卡蒙陵的霍华德·卡特打开了国王的金棺。让他感到惊讶万分的是:那具年仅18岁的国王木乃伊的前额上放着一个花环,那是年轻的王后送给亡夫的最后的礼物。“最感人的恐怕是那些富有人情味的小花环”,考古学家的情感之弦被轻轻地拨动了,“尽管这里举目皆是皇家的豪华,但什么也比不上这几朵枯萎的花美丽。花虽然枯萎了,却还能辨出颜色。这些花告诉我们,3500年不过是像昨天到明天这样短暂的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