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之后等待心情中的主要情绪。
考生参加高考都想得到理想的结果,而不愿看到失败的结局。这种心理的单向强化增强了考生心理的脆弱度。而且青少年考生的大脑皮层对情绪的抑制作用机制发展的还不够成熟,还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对成功的过分追求,对胜负的过于关注,对失败的过度恐惧,都使得他们在害怕失败的精神压力下,心态失去平衡,忧虑与悔恨的情绪就自然而然出现了。
考试之后、放榜之前,在等待心情中居主要地位的情绪体验就是忧虑和悔恨。在考试结束后,一些考生要么为自己不应做的事情(比如考差了)而自悔自责,要么为可能发生但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如认为自己考试会失败)而忧心忡忡。虽然忧虑和悔恨是两种心态,但这两者是十分相近的,只不过在时间上有所不同罢了。悔恨指的是对过去所做的事情的后悔,而忧虑是指对未来的担忧。但无论是沉湎于过去还是彷徨于未来,都属于消极无益的情绪体验,都容易使人在现实中产生烦恼和惰性。
忧虑和悔恨产生的原因。
1、原先知识经验的影响。
存留记忆中的曾经经历过的悔恨和忧虑的体验,在不顺心的时候,这些过去的心理创伤就可能导致考生重新陷入悔恨和忧虑之中。
2、自寻的烦恼。
对考生的悔恨和忧虑面言,其中一些未必是受原先知识经验的影响,而只是在人们违背了一定的准则后才产生的。
有些考生考完之后并不是去分析失败的原因,而只是用一种苛求的眼光来审视自己,一旦发现实际的结果和预期的目标不一样,就可能产生一系列的不良情绪反应。
因此,给考生造成精神压力的,并不是今天的现实,而只是考生对过去所发生事情的悔恨,以及对未来将要发生事情的担忧。
高考过后,心理的紧张和对考试结果的期待也会促使考生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反应。在焦虑的状态下,他们会自我责备,对任何事情都失去兴趣,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进而可能导致出现心理或生理疾病。
总之,高考过后的等待心情是错综复杂的焦虑、悔恨、忧虑、自责、空虚以及苦恼等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考生在考试结束后都会有这种消极的心态。其中,一部分自信心强、情绪稳定、心理素质好的考生对自己有较好的认识,既不会为过去而悔恨,也不会为了未来而忧虑;他们能够接受自己,有着充分的自信,虽然他们也可能曾经失败过,但由于他们能够采取各种方法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来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因而他们最终可以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来等待考试结果的发布。
放榜之后有何心理反应。
在高考中获得高分是考生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升学考试既是一种水平测验,又属于一种选拔性的考试。选拔性考试就必然会出现榜上有名和名落孙山两种情况,因此成绩发布后,考生可能会产生两种迥然不同的情绪反应。对有的考生来说,他们将从此走向新的求学历程,这使得他们感到欣喜若狂;而有的考生则自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悲观失望。
上榜固然值得庆幸欢喜,但这不过是人生中含泪播种、欢笑收割的一个实证而已。考生千万不要为高考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而骄傲自负。升入大学仅仅是人生的第一步,今后的路怎么走,还需要冷静地思考和探索。
在我国现在的条件下,能够如愿以偿升入高等学府的考生毕竟是少数,每年都会有许许多多的考生品尝落榜的滋味。
高考落榜,只是一次考试失败罢了,并不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前途,考生必须振作起来、面对现实,学会从失败中奋起。
高考之后的不良行为及原因。
1、不良行为反应。
高考之后,考生等待考试结果的心情是复杂多变的,从而造成了在这一段时期内考生不同的行为反应。有的考生在这一段期间,或是狂饮暴食,或是茶饭不思,或过分寻欢作乐,或终日闭门思过,或过于兴奋激动,或绝望消沉,这些都属于不良的行为反应,考生对此必须加以注意。
2、不良行为反应的产生原因。
(1)考生的机体需要平衡。产生不良行为反应的首要原因就是考生的机体需要平衡。青少年时期旺盛的新陈代谢使得考生消耗了大量的身体能量,加上复习考试期间考生用脑过度导致考生营养缺乏。因此在考试结束后,父母总是想方设法改善生活,借此来补充考生的营养。但由于身体从紧张到放松需要一个必要的过度时间,过量的营养必然会引起考生在生理上的不适反应。
(2)考生的心理需要平衡。人们对作用于机体的外界刺激会根据自己的主观需要采取肯定或否定两种相反的态度。
由此也就会产生两种对立的情绪:喜爱-厌恶,欢乐-悲伤,满意-反对等。研究发现,人只有在这种对立的两极性情绪中处于一种均势状态时,心理才能保持平衡,情绪才不会波动。这种心理平衡,是进行正常生活的首要心理条件。如果一个人心理不平衡,长期处于一种紊乱的状态,便很容易产生悲观、绝望心理,那么他也就很难专心进行学习和工作了。
如何控制和保持心理平衡。
1、尽快建立新的生活秩序。
在高考结束之后,考生应该重新合理安排自己的起居、饮食、学习、社交以及各种娱乐活动,使自己的生活有一个新的规律。狂放不羁、不思进取无异于“醉生梦死,”忧郁消沉、萎靡不振,无异于自我折磨。考生应该在考试之后放下一切心理负担,重新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去。
2、养成宽大的胸怀。
一个人如果心胸狭窄,那么就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失去心理平衡;相反胸怀宽广,就容易处理各种心理矛盾,使自己的心绪保持平静。而宽广的胸怀又依赖于开阔的视野以及丰富的知识,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
3、正视和面对现实,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如果考生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缺乏自知之明,进而过高地估计自己,就会对自己怀有过高的期望,最后也会因为达不到原先的期望值而失去心理平衡;同样考生如果缺乏自信心,低估自己的能力,也会使自己感到自卑而失去心理平衡。所以考生应该正确的认识自己,既要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也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形成一个对自己的合理看法,对自己既不抱过高的期望,也不妄自菲薄,这样,才可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4、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他人交往的人。心中有了苦闷、烦恼而缺少释放的机会时,心理压力就会越来越大,由此失衡的心理也就难以恢复。相反,如果考生的人际关系良好,有了快乐与别人分享,有了困难别人也乐意帮助,这样就比较容易达到心理上的和生理上的平衡。
落榜后如何战胜失败。
任何高考落榜的考生,即使是由于某种自己无法控制的原因所导致的(如考试时身体不适或家庭出了什么问题),也会有一种惨痛的失败感,有些考生甚至感到绝望,对自己彻底失去信心,感到活着没什么意思。
一味地陷入考试失败的悔恨情绪之中而不能自拔是毫无用处的。落榜之后最重要的是要冷静下来,仔细地分析失败的原因和应该吸取的教训,然后再考虑今后的去向。
失败乃成功之母,许许多多的成功者中没有多少人是一帆风顺的,但他们善于从失败之中吸取经验教训,经过多次的失败之后,最终才取得了成功。落榜考生必须分析每一个方面,找出考试失败的确切原因。
只有找到了失败的原因,才能知道在未来的考试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才可以真正地吸取教训,才会在今后的考试中有获取成功的希望。因为失败的结果往往反映了平时的学习中的弱点,同时通过失败,还可以以磨练自己的意志,有利于今天工作、生活的发展。
落榜后的心理调整的必要性。
高考失利,一时的悲观失意情绪自在情理之中。短暂的痛苦只要有毅力去克服就不可怕,怕就怕考生自己被痛苦压倒,让愁云始终笼罩着自己。现代医学认为,痛苦会使人失去心理上的平衡,使人身体乏力,长期呆滞而不知所措,这是由于痛苦产生的情绪作用于人体自身的自主神经系统,使神经系统功能松懈、迟缓而精力明显减退。这种痛苦是由于落榜后的心理挫折所导致的,有的考生甚至为此而终日愁苦不堪,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严重影响了考生的身心健康。
为此,落榜生应该掌握一定的调节心理挫折的方法,使自己尽快地从高考失意中解脱出来,恢复心理平衡,振作精神,以确定自己新的努力方向。
心理挫折调整有何策略。
1、心理自卫和心理补偿法。
这种方法是调节落榜后心理挫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自我镇静以及自我安慰。考生首先要沉着冷静、理智地分析自己落榜的原因。既要分析主观原因,也要分析客观方面,总结经验教训,这样不仅有利于今后的工作或来年补习再考,而且能主动克服烦恼情绪和烦恼的意念,将个人意识所不能接受的内心本能冲动淡化,达到自我镇静的目的。同时,在思想上要认识到,在人生的道路上,并不总是阳光和鲜花,而常常是成功与失败并存,顺境与逆境交替,欢乐与苦恼同在的。考生只要认识了这一客观规律,就能够采取积极的心理态度,不管外界压力有多大,都能够将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使自己在烦躁情绪中迅速地达到自我镇静,恢复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平衡。
(2)适当的发泄落榜带来的心理积郁,不能总是闷闷不乐,愁眉不展。宣泄心中积郁的方法有很多,较好的办法是找朋友、老师或同学交谈和聊天,以此来倾诉自己内心的烦恼、忧愁和痛苦。与知己交谈,通过知己的安慰、劝导等,可以帮助自己找到落榜的原因,帮助自己确定新的目标和计划。另外,考生还可以大哭一场或到野外无人的地方大声叫嚷,这样也可以使自己的忧虑心情得到缓解。
(3)转移注意力为了缓冲落榜带来的心理刺激,考生可以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去,如看电影、打球和听音乐等;也可以和朋友结伴去外地游玩。通过这种注意力的转移,考生的心理挫折感也可以适当地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