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由正门进入考场有助于提高士气
在我读高中的那个年代,在高中生中曾盛行“正门主义”这句话。即使学校的旁门或者后门离家再近,大家都要由正门进入考场。当时的大学和高中比现在更有权威及尊严,建筑物也比较古老,于是正门或面对正门的钟楼就成了考生憧憬的对象。因此,雄赳赳地由正门迈入考场,正象征着能被录取,同时也表示并非“走后门”,而是靠自己的实力考取的。当然,这也是一种讨吉利的想法。
比如:当时那些在有名的预备学校出来的学生,考试的那天都像已考取了似的,个个都穿着象征着自己报考高等学校的斗篷,在冷风的吹动下,似乎已经很习惯了似的精神抖擞地迈入正门,使其他的考生看了之后,都有一种自愧不如的感觉。
虽说现在已不同于以往,考生根本不会怀着质朴的心情崇尚某某学校出来的学生,更不会被某种气势所压倒,但是“正门主义”,仍然可以提高当天的信心,发挥很大的效力。因为从正门看着钟楼,昂首挺胸步入考场,可使你满怀信心考取这个学校,并不只是讨吉利而已。这种激情可化为一股力量,使你信心百倍地投入考试。
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面对考试。
“人不是悲伤后才哭泣,而是因为哭泣才感到悲伤。”主张这种论调的是美国的詹姆斯和丹麦的盖克。的确,人的感情很容易受动作或态度的影响。根据詹姆斯和盖克的理论,可将之改为:“考生不是由于不安而胆怯,而是因为胆怯才感到不安。”为了使自己在考场上消除胆怯之心,不妨有意识地采取开朗的态度,使情绪镇定下来,而以开朗的心情去作答。
就是说要人为地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这样你在考场上才能坦然自若。
进考场的时间愈早愈好。
“先发制人”,把这句成语用在考场上,那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如果能早点儿进入考场,则会对考场的气氛、环境、光线等都事先加以了解,比如桌子是否稳当,桌面是否平整,影响不影响作答等等,都可以及早发现及早解决。另外,早些进入考场,对于考场内的有关规则或信息,或多或少都能听到一点,这样,在心理上你就处于有利的位置,起码在某些方面,你有了思想准备。
由于自己先进入考场,故而能尽早发现和处理一些问题,相比之下,你就比其他的考生有了一种优越感,自然也就能在考试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实力。
面对监考官感到压抑时就想他是花钱雇用的人在考场上,监考官会成为考生心理上最大的障碍,而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心里暗想,监考官是我雇用的人。
作为监考官,我这么说,听起来似乎有些可笑。但当我还是学生时,就是利用这种方法来消除紧张的,结果非常奏效。
我们那个年代参加高考时,监考官要比现在更有威严,他们几乎个个都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
虽说现在的监考官不像过去那么傲慢,但有一样是相同的,那就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考生必须交钱才能参加考试。如果是国立大学,其建筑物和监考官的薪水,都来自纳税人的支付;如果是私立学校,更是通过学生缴学费或杂费,才得以经营的。
所以,假如你对站在眼前的监考官产生压迫感时,不妨想想“监考官有什么了不起,还不是我交钱雇来的吗”。这样就能轻松许多。另一个方法是“老师,请问现在几点?”“我的橡皮掉了。”通过这类轻松的话题,来请他为我们服务。如此一来,受之于监考官的压迫感便会减轻,你就会毫无拘束地轻松答卷了。
考场上别轻易听信他人的言论。
考试时,除了挥笔疾书的声音之外,一片静寂,这种紧张的气氛,到了休息时间才会缓和下来。当一门考完之后,气氛就完全不同了,变得相当热闹,每位考生似乎都对这门课松了一口气。不过,当紧张的情绪缓和下来之后心理上较容易产生动摇,所以在这方面需多加注意。
有些考生一走出考场,就和朋友讲:“那题你做得怎么样?”听吧,大部分都是这一类的话题。还有的考生甚至会大声地说:“那题太简单了!”或者“没什么困难嘛!”等等。当然,也会有人说:“我考砸了!”达类悲观的话。听了这些话,很可能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好像有某种东西刺进胸口一般地难受。
所以,想使自己不紧张,就别把这些话当真,别在意别人说:“那题好简单!”也许说这种话的人是他成绩有问题,或者他想用此来恐吓其他的考生,让别人产生压迫感的一种心理战术吧!
同样地,也有一些人在休息时间阅读与考试无关的小说、漫画或者哲学等书籍。这些考生似乎有很充裕的时间,表现出一副坦然自若的神态,要知道那也是一种虚张声势,其实正证明了他自己对考试没有自信。
如果受到其他考生的影响,情绪就会产生不安,那么到了下一节考试时,你会很焦躁而不能充分发挥实力。简单的说,就是不要在意周围的反映,最好做到视而不见。
进入考场后数数。
缺考的人数有助于心情的稳定参加过数次入学考试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或许各位也都知道,那就是考试当天的缺考人数可能会比预料的还多。
尤其是最近几年,大学增加了,很少有考生只报考一所学校,大部分的人都报考好几所大学,而且这种倾向愈来愈强烈。
由于有些考生早已决定改上别的大学,但是考场却按部就班,仍须依照号码编排下去,这样一来,不来考试的人,他的座位便空下,使考场上看起来有很多空位。
大概是因为很多人都去考别的大学了,因此有位学生在参加我所任教的大学高考时,看到空着许多位子便说:“太好了,缺考的人愈多愈好。”这句话正反映了考生当时的心境。
当然这句话并没有错,因为竞争者少一个,自己被录取的机率显然就提高一些,不能视为笑话。
因此,不管考试的实到人数如何,进入考场后,先数数看缺考的人数,也是预防不安感的一种方法。因为缺考的人越多,就表明竞争力越低,当你心里想到了这些,便会放下心来,那种紧张的情绪也就自然减弱了。
进考场之前切不可再翻阅书籍。
无论在哪一个考场都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景:一些考生在走进考场的前几分钟,仍然抱着书本不肯放手。这种心理多出自不想浪费考前的一分一秒,但是,这样做并没有好的效果。
有些考生在进入考场之前仍然打开课本、参考书或笔记,好似把家里的书房都要搬来一般,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又如何能做好最后的复习呢?
虽说在紧要关头,人确实能发挥意想不到的潜力,但这种潜力也只能集中在某一件事上,考前心情本来就紧张,在这种状况下,你又如何能学得进去呢?所以考前的死啃,常常只是看字而已,根本就不会有什么作用。
同时,假如不当的使用头脑,反而会使以前所记的东西产生混乱,而在考场上突然想不起来。不仅如此,当你在翻阅的过程中,常会发现许多自己尚未记住的内容,这时你会越发感到不安和紧张。
为了避免这种反效果,把带到考场的书视为一种护身符即可,不必再忙碌地翻阅;抬头看看蓝天,反而能使头脑清晰。
如何预防与克服书写痉挛在考场上,考生很可能会出现书写痉挛,对此,应事先早有防备。
1、书写痉挛产生的原因。
(1)长时间地书写。通常一场考试至少是2、3个小时,考生要进行3天的考试,而每天有5、6个小时坐在考场上,几乎一刻不停地书写,时间过长,就会感到身体疲倦,手指酸痛。
(2)过度紧张。由于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和考试时间的紧迫,加上考试对于卷面书写工整、字迹清楚、整洁的要求,就可能造成考生的书写痉挛。
2、书写痉挛的预防与克服。
(1)手臂肌肉调节训练。平时在规定的一个小时里,连续书写以15分钟为限度地分为三段时间,每两段书写时间之间安排5分钟的休息时间。当已经能够字迹清晰地书写三个15分钟时间段之后,就将书写时间再延长,直到能够按照考试规定的时间进行书写为止。
(2)考试时的短暂休息。在考试过程中要经常让手进行短暂的休息。让手自然下垂到身体两侧,再将手轻轻地摆动或进行伸展与收缩活动。这样,由于有短暂的休息,手才不会疲劳到痉挛的程度。
(3)消除对考试的紧张。考生在考前要消除对考试的紧张,减轻心理压力;考生必须满怀信心地进入考场,这样,就不会由于心理紧张而导致书写痉挛。
造成记忆阻滞的原因。
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造成记忆阻滞现象的出现:
1、情绪干扰。
考生由于求胜动机过于强烈,常会引起过度焦虑,从而抑制对原有知识的回忆。造成如堕云雾,如隔屏障的状况,仿佛进入了一个阴暗的胡同看不清前面的道路,使平时很熟悉的知识如概念、原理、法则等难以回忆,从而导致提笔忘字现象的出现。这种紧张和焦虑会因遇到难以解答的试题而加剧。
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强度不断增加,反过来又会影响考生对知识的回忆,如此反复循环,终于导致考生的回忆完全中断。
2、定势干扰。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回忆时是借助知识之间的联系而达成的,知识之间的联系越紧密,联系越广泛,回忆也就越容易。但并不是所有的联系都是有利于回忆的。在解题过程中,考生最先想到的知识具有“先入为主”的优势,如果这种“先入为主”的知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就会干扰考生对其他知识的回忆。如有的考生想到一种解题方法,这种方法显然并不适用,但却反复出现在头脑里挥之不去,结果就阻碍了对其他方法的回忆而导致解题的失败。
3、准备不足。
造成记忆阻滞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复习时没记牢,准备不够充分。如果记得熟悉、准备很充分的话,一般就不会记不起来了,只有那些在记忆中不是很熟悉的知识才容易导致回忆困难。我们碰到熟人叫不出名字,是因为已经隔了很长时间没见的缘故,而对于那些天天见面的朋友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所以,时间因素和复习的程度、以及准备程度也是造成记忆阻滞的原因。
记忆阻滞有何应对策略。
如果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发生了记忆阻滞现象,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来处理。
1、保持镇静。
记忆阻滞在非常紧张的环境里表现似乎尤为严重、似乎更容易发生。这时,考生首先要保持镇静,并注意调节自己的呼吸频率。先慢慢吸气,当对自己说“放松”时缓慢地呼气,在完成缓慢地呼吸时,再考虑刚才正在努力回忆的问题,如果仍然不能回想起来,就暂时搁下这道题,开始做别的题目,过段时间再回过头做这道题。
2、联想。
克服记忆阻滞的另一个方法是联想,考生可以回忆老师讲课时的情况或自己的笔记,并努力回忆那些与记忆阻滞问题有关的概念,将回忆起来的内容迅速记下来,然后看看能否从中挑选一些有关的材料或线索。
回忆起的这些内容与导致记忆阻滞的问题有联系吗?里面有能利用的任何其他联系吗?其他学科的知识可以用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如果考生费尽心思,仍然不能从中找出任何联系,那么,就要试着将自己想像成命题人,在自己的头脑中“看”(也就是想像)试题和答案;再将自己想像成为班上最聪明的学生,并把自己的手看做为这位最聪明学生的手。让自己的手开始书写,即使仅仅写出几个字母,也要仔细分析这些字母是否给正在发生记忆阻滞的问题提供一些线索或启发。
3、回忆笔记页。
克服记忆阻滞的另一个方法是运用回忆笔记页或课本的能力。因为老师在讲解有关的内容时,考生在笔记里记下了这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出自于一本书,要尽量地想像它在书的哪一页,想像它前面是什么内容,它后面是什么内容,然后努力回想前面问题和后面问题之间的缝隙-也就是导致发生记忆阻滞的问题。
4、利用其他考题。
克服记忆阻滞的另一种方法是利用试卷上的其他试题。
在标准化试题考试中,可能会要求考生做大量的试题,后面的试题有可能给考生提供一些线索。考生在头脑中要始终记住发生记忆阻滞的试题,如果在后面恰好遇到一个与之相关或有些联系的试题,就要仔细看其中是否有哪些词语能够给自己提供些线索或启发。
考生在考试的时候,如果突然想到了另一道题有关的重要线索时,一定要花费一点时间将他们写下来,为此花费点时间是非常值得的。否则如果匆匆忙忙急着答题,就可能导致再也不能回忆起就在几分钟前还想到的内容,就会使自己产生焦躁的心情。
5、回想当时记忆的环境。
本想做一件事,于是就离开椅子,然而,就在这一瞬间却忘记了要做什么,这时候,假如再回到椅子上坐下,就又可能突然想起来了。这种情况大家都经历过,这是为什么呢?研究表明,记忆时的状态、情景会成为回忆的有效线索。
在考场中想不出答案的时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回想一下当时学习、复习时的情景。比如,想到“我当时是在操场边记的,当时旁边好像还有人在踢球,我一边背诵,一边看他们踢球”。如果想到这里就有可能回忆起忘记的内容。因为人只要能想起记忆当时的状态、情景,就回突然像打开了记忆的闸门一样,回忆起所有的内容。相反地,如果不能回想起当时的状态与情景,那可能就真的是忘记了。
其实,考生已经记下来的知识是很难完全忘记的,只不过是一时想不起来而已。只要使大脑恢复到记忆时的状态就可以想起来了。
6、转移视线。
在考试时,考生常常有这种经历,即原来背下来的东西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而且越是拼命地想,就越是想不起来,因此,越是想不起来,也就越是着急。这是因为,考生长时间的集中精力在考试上,使思路趋于单调,怎么想都是在某一处原地踏步。这个时候,考生可以什么也不想,将笔放下,看看窗外的景色,这样做可以使感觉器官得到新鲜的刺激,中断的记忆也会断断续续地想起来,并逐渐联在一起。不过,考生也要注意,当回忆不起来时,千万不可急着去想,否则会搅乱原先的思路,影响下面的考试。
7、随便写点什么。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完全得不到提示的主观题比有提示的客观题更难以作答。比如:“从下面的问题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像这种给予提示的问题,就比较容易想起来。但是如“请解释这个句子的意思”这类的试题,由于没有提供回忆的线索,就容易使人焦虑。
在这种情况下,考生与其干着急,不如在考卷的空白处随便写点什么,这样不仅可以调剂一下心情,有时还可以在这种无意识的状态下,想起了答案。
8、在脑子里浮现出整体的形态。
背英语单词的时候,有些人会发出喃喃自语的声音,有些人会用反复在纸上写的方式来记忆,还有些人则只用眼睛看来记。这些不同的记忆方式,无非都是利用感觉器官给予大脑强烈的刺激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