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斯是从资源配置方式的角度来界定企业性质的。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这一方式对资源配置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的。企业是又一种资源配置方式,这一方式对资源配置主要是通过企业内部的权威和行政决策来实现的。因此,企业就其性质来说,就是取代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的一种经济组织。但这并不是说企业可以完全取代市场,企业可以与市场并存。是采用企业方式还是市场方式,关键要看哪一种方式更能够节省交易费用,因为在不同的条件下,它们的交易费用是不同的。
威廉姆森对企业性质的认识基本也是按照科斯的思路,他认为企业替代市场的重要特征就是以内部交易取代外部交易,这种替代具有三种优势:一是激励,即能够减少机会主义,使成员的目标一致;二是控制,即能够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三是内在结构优势,即节约信息成本、易于沟通。
张五常是从契约形式的角度来界定企业性质的。他认为,企业和市场都是一种契约,只是形式和机制的不同。企业也是一种市场制度,企业与市场的不同,在于企业是以要素市场代替了中间产品市场。所以,说企业取代市场是不准确的,实际上是企业制度的创立用高效率的市场代替了低效率的市场。张五常的看法不是把企业和市场看作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而是看作两种不同的契约,因此,不是企业取代市场,而是一种契约取代另一种契约。但张五常在关于企业的存在主要是由交易费用问题引起的这一点上,则是与科斯的观点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是从生产的角度来界定企业性质的。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存在首先是由于生产的需要,因为生产的进行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的结合,企业就是实现这一结合的一种组织。因此,企业的性质就是把各种生产要素结合起来的经济组织。企业这一组织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它能够利用分工和协作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从生产的这一性质来看,企业与市场没有直接的关系,即企业的生产可以独立于市场而存在,因而企业与市场之间也不是取代的关系。
比较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关于企业性质的理论,得出以下两点基本的看法。
共同点:他们都把企业性质界定为一种经济组织。无论是从生产的角度来界定企业的性质,还是从资源配置方式的角度或是从契约发生的角度来界定企业的性质,都认为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基本经济组织。
不同点:新制度经济学是从企业的外部关系的角度来界定企业性质的,他们把企业看作是一个与市场具有同等地位的组织,从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具有的与市场经济活动不同的特点这一角度来界定企业的性质。从这一特点出发,他们得出了企业取代市场的结论,或者是用一种契约取代另一种契约。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是从企业的内部关系的角度来界定企业性质的,把企业看作是一个生产组织,从企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来界定企业的性质。从这一特点出发,得出企业的性质是实现分工与协作,提高社会生产力的结论。比较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对企业性质的不同界定,应该对企业这一经济组织的性质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既要从生产的角度来认识企业的性质,也要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认识企业的性质,既要从企业内部生产所具有的特点来认识企业,也要从企业与市场关系的角度来认识企业的性质。这两方面的结合,实际上也就是要求从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结合上来认识企业的性质。
3.企业产权结构问题比较
关于企业产权结构的问题,两种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在不同的层面上揭示了企业产权结构变化与企业制度和企业运行之间的关系。
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企业产权结构理论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的团队生产理论。这一理论研究企业产权结构的特点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这一理论研究企业产权结构问题,是把企业看作是一种团队生产方式为前提的,即企业具有的团队生产的特征,因而使研究企业产权结构问题成为必要。这是因为,团队生产一方面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但另一方面又会增加监督成本,而要减少监督成本,就必须解决好企业内部的产权结构问题。这就把减少监督成本的问题与企业产权结构直接联系在一起。
第二,这一理论认为,解决企业产权结构的核心问题,是要处理好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关系问题。在业主制企业中,企业主拥有全部的产权,在这一产权结构下,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是统一于企业所有者的。在合伙制企业的产权结构中,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是由企业的多个所有者共同享有的,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匹配问题。在股份制企业的产权结构中,由于职业经理的出现,使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出现了分离。由于监督者与所有者的利益是不完全一致的,所以,要保证监督者能够尽力行使其监督职能,就要以合约的方式来规定他们的权利和责任,而这种权利和责任具体就是体现在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这两权的结合上,具体就是不仅要使所有者具有剩余索取权,而且也要给予具有实际监督权的经理阶层一定的剩余索取权。
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的团队生产理论的上述特点,比较清晰地勾画他们研究企业产权结构问题的基本思路:企业的特征是一种团队生产,团队生产就会产生偷懒和“搭便车”的动机和行为,要减少这些动机和行为,就需要进行监督,而监督是需要成本的,要减少监督成本就要解决好企业的产权结构问题,解决产权结构问题的核心是处理好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关系。这就在企业生产与产权结构之间建立了一个关系链,要求人们高度地重视企业的产权结构问题。
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对企业产权结构理论的研究,其特点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企业产权结构的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生产力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要求企业的产权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趋势是由单一产权结构向多元产权结构转变。通过这一分析,把生产力的发展与企业产权结构的变化联系在一起。从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角度来说明产权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
第二,企业产权结构的变化会使企业内部的产权关系出现复杂的现象,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财产权利中包含的各项权利出现了分离。当对企业实行了法人制度以后,财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就更加彻底,财产所有者与实际使用者不仅不是一个主体,而且这中间具有多层次的关系,使整个产权关系涉及多个经济主体。正是由于产权关系的复杂化,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经理阶层的出现,就成为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核心,它是连接财产所有者与实际使用者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因此,产权关系的这一变化,使所有者越来越成为单纯的所有者,资本本身的职能也就越来越和资本的所有者相分离,而由经理阶层来承担。这样,处理好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就成为企业产权结构变化条件下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产权结构理论的上述特点,清晰地显示出对企业产权结构研究的基本思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企业规模的扩大,是企业产权结构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企业产权结构的变化,使企业内部的产权关系复杂化,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企业财产权利分属于不同的经济主体掌握。因此,在企业中必然出现委托代理关系。财产的所有者越来越与资本的职能相分离,企业中的经理阶层越来越多地成为资本职能的承担者。产权结构变化所产生的这一系列新的问题,以及企业经理阶层具有的日益重要的地位,要求人们高度地注重企业的产权结构问题。
比较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关于企业产权结构的理论,可以得出以下两个基本看法。
共同点:他们都认为企业的产权结构变化会使企业内部的产权关系复杂化,产权所包含的各项权利的分离,使财产所有者具有的产权职能受到较大制约,而非财产所有者,但实际控制着产权中很大一部分权利的经理阶层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企业中财产所有者与经理阶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又因为财产所有者与经理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和目标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如何处理好伴随企业产权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就成为现代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内容。这也就是为什么要注重企业产权结构变化的最根本的原因。
不同点:新制度经济学是从团队生产具有的特征来说明研究企业产权结构的重要性,其思路是从如何减少团队生产的监督成本的角度来研究产权结构问题,即合理的产权结构能够减少监督成本,从而提高了效率。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是从企业如何适应生产力发展、生产规模扩大和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的角度来研究产权结构问题,即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的规模和财产组织形式也要与之相适应,而企业产权结构的变化正是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这一要求,从而提高了效率。对企业产权结构研究的这两种思路,实际是从企业运行和企业发展这两种不同的角度来揭示产权结构为什么会变化,产权结构应该如何进行变化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说明了注重研究产权结构的重要性。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研究产权结构,着重说明的是企业产权结构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变化的趋势是什么;从团队生产特征的角度来研究产权结构,着重说明的是企业产权结构该怎样变化。当然,把对企业产权结构研究的这两种不同角度结合起来,就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产权结构变化与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促进企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
①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5-7页。
②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253页。
③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301页。
④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159-161页。
⑤同上书,第59-60页。
⑥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8页。
⑦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64页。
⑧同上书,第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