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传真
世界十大语言
全世界讲汉语的有13亿人;讲英语的约2.58亿人;再其次则为法语,使用人数约2.33亿人;以下则为西班牙语,2.13亿人;北印度语,2.09亿人;阿拉伯语,1.25亿人;葡萄牙语,1.24亿人;孟加拉语,1.23亿人;德语,1.2亿人;日语,1.1亿人。
不过,英语流行最广泛而又普遍。据统计:全世界大约另有3.5亿人,都能懂得英语。
其次则为法文,凡是外交、艺术或优美一些的文字,都得请教它。
钞票上的格言
法国:自由、平等、博爱。
荷兰:我们要坚持住。
瑞士:一切为大家,大家为一切。
约旦:建设祖国,为国尽忠。
比利时:团结就是力量。
安道尔: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新西兰:永远正直。
尼泊尔:稳定和幸福来自众人的团结一致。
危地马拉:自由。
“智商”一词的由来
“智商”,是心理学智力测验的一个专门术语,即智力商数。智力测验是19世纪60年代英国高尔通从遗传决定论出发,用统计方法研究人的智力差距而首次提出的。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两人合作首先把智力测验用于学校。他们用文字、语言、图画、物品等形式,编成一套课题,要求受试者用语言、文字、动作来解答。然后,根据大量同一年龄儿童的智力年龄,编制成一套“量表”,作为衡量儿童智力水平的标准。后来,美国心理学家推孟修订了《比纳—西蒙量表》,提出用“智力商数”来衡量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他制定了一个求“智力商数”的公式:智力年龄÷实足年龄×100=智力商数。例如,某个儿童“智商年龄”和实足年龄相等,其智力商数便是100,这个儿童智力发展水平是中等的。一般说,智商在120以上为聪明儿童,高于130为天才儿童,在80以下的为愚笨儿童。
“无冕之王”一词的由来
“无冕之王”的提法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英国。当时,《泰晤士报》被称为英国上流社会的舆论权威,主笔辞职后常被内阁吸收为阁员,地位很高。人们就称这些报纸主笔是“无冕之王”。后来,西方新闻界泛指记者为“无冕之王”,认为记者享有凌驾于社会众人之上的特殊地位。这一观点,在新中国成立前已传入我国。
蛋卷冰淇淋的由来
大马士革出生的汉姆威是个点心小贩。1904年,他获准在圣路易世界博览会出售一种波斯饼,吃的时候要加糖或其他甜料。他的摊位附近有一个出售冰淇淋的摊位,用小碟装冰淇淋卖给顾客。一天,卖冰淇淋的小贩用完了小碟,汉姆威见了,就把热的薄饼卷成一个锥形筒,待冷了后,他拿去送给出售冰淇淋的小贩装上冰淇淋,不料大受欢迎,被誉为“世界博览会冰淇淋卷”,也就是现在的蛋卷冰淇淋。
遮羞布的由来
据《旧约·创世纪》中记述,上帝把他造出的第一个男人和女人,即亚当和夏娃安置在伊甸园内生活。
上帝吩咐亚当和夏娃,园内各种树上的果实都可任他们俩摘吃,只是对分辨善恶的智慧树上的无花果不能摘吃,否则吃了就会断送性命。
有一天,蛇对夏娃说,你们吃智慧树的果子不一定会死,因为上帝知道你们吃了那果子,眼睛就会看得见,就和上帝一样能知善恶。夏娃听了蛇的话,便摘下无花果和亚当一起吃了,结果两人眼睛果然明亮起来,才知道自己是赤身裸体的。于是,两人赶快拿起无花果树叶编成裙子来遮身。从此,无花果叶子就成为“遮羞布”的同义词。
霓虹灯的由来
让电灯像天上彩虹一样,发出七彩的光来!这个大胆而新鲜的想法,在英国著名化学家拉姆赛的脑子里酝酿了好长时日了。拉姆赛为此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和试验,直到1898年6月的一个晚上,奇迹终于发生了!
在拉姆赛的试验室里,他和他的助手们在真空玻璃管里注进一种稀有的气体,然后把封闭在真空玻璃管中的两个金属电极连接在高压电源上。这时,拉姆赛预想的奇迹出现了,真空玻璃管内的稀有气体不仅可以导电,最重要的是玻璃管呈现出迷人的红光。这就是全世界第一支霓虹灯。拉姆赛所注入玻璃管内的稀有气体,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氖气。在当时,拉姆赛给它起了个名称叫“NEON”(即“新”的意思)。以后,拉姆赛继续他的这项研究,先后发现氙气能发出白光,氩能发出蓝光,氦能发出黄光,氪能发出深蓝光。由于这些灯光五颜六色,色彩纷呈,好似雨后天上的彩虹。根据拉姆赛第一次为这种灯的气体命名的“NEON”读音,人们便把这种灯,统称为“霓虹灯”了。
最早的霓虹灯首先应用于军事,当时主要用来做信号灯,后来才为商人应用于广告和商店的装饰。
我国自1930年以后才开始使用霓虹灯,美国商人首先在上海开办了丽安霓虹灯厂。
日本筷子节的由来
每年8月4日是日本的筷子节。这天,日本人要热热闹闹地庆祝一番,以感谢筷子一日三餐“不知劳苦地为人类服务”。何以有此节?溯其源,筷子原叫“箸”,唐朝时由中国传入日本,日本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年),筷子先在宫廷贵族之间使用,到了平安时代(公元794~1185年)才在民间中流行起来。自那时起,日本农民逢播种、插秧、收获或贺生日,总要换上新筷子,以表达自己的喜悦,久而久之,演变成筷子节。
日本轮船上“丸”字的由来
在古代的日本,航海没有指北针等指示方向的仪器。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迷信的日本航海家,就在船头上画了两个大眼睛,以祈不致迷失航向。后来,为简便起见,就画上两个大圆圈,在圆圈后面写上船的名字。渐渐地,圆圈也不画了,代之以表示圆圈的象形文字“丸”。这个风俗一直沿袭至今。
喷气式飞机的由来
1939年8月27日,德国人在他们的HE178型飞机上安装了冯奥哈设计的涡轮喷气发动机,这架HE178型飞机是人类最早试飞的喷气式飞机。在德国的影响下,1940年8月,意大利也试飞了装喷气发动机的CC-2型飞机。
这时,盟军方面感到必须马上研制喷气式飞机以迎头赶上自己的敌人。1941年5月14日,英国人成功地试飞了自己的喷气式飞机E28/39型战斗机,这架飞机装有佛兰克·费道尔发明的W-1型涡轮喷气发动机。
1941年10月1日,通用电力公司以费德尔公司设计的喷气引擎为基础,开始制造美国最早的喷气发动机。1942年10月1日,美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XP-59(装二台喷气引擎)诞生了。第二天在干涸的加利福尼亚湖底进行了试飞。
1943年,希特勒德国将ME262喷气式轰炸机投入战场,由于ME262是最早投入战场的喷气式作战飞机,因此有人认为它才是今日喷气式飞机制始祖。
紧急求救讯号“SOS”的由来
“SOS”是世界通用的紧急求救讯号。为什么用“SOS”作求救讯号呢?这得从无线电讯讯号说起。1932年,美国发明家缪尔·弗·比·摩尔斯首先把电应用到通讯上,发明了电报,也就是今天的摩尔斯电码。摩尔斯电码用点和画表示字母,可用灯光或无线电发送。在无线电通讯上,“紧急求救讯号”的代号是三点三画三点。而在摩尔斯电码中,S的代号正好是三点,O的代号是三划,所以“紧急求救讯号”简称为“SOS”。
信箱的由来
世界上最早的信箱,出现在700多年前。不过那个信箱并不是现在所用的信箱,而是块大石头。它放在非洲南部的好望角海边上。当去印度的航海者经过这里时,便把要寄送欧洲的信件放在这块大石头底下,当回欧洲的海员经过这里时,便把信件取出来带回去。好望角的石头,被人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作为信箱出现的邮政工具。
电子邮政的由来
电子邮政在世界上出现,改变了书信传递的传统方式,以传真信函、计算机信函、电视通信等方式传送信函的内容,传真信函是将信函的原件送交收寄局,利用传真技术传送到远方的电子邮政中心,在那里将复制的信函副本装入专用信封,在当地按快信投递。
1980年,美国与加拿大、英国之间利用卫星通信电路,正式开通了国际电子邮政业务,使一般信函均可在当天或次日送达,特快信函可在4小时内传递。现在愈来愈多的国家开展了这种业务,电子邮政正在成为国际间快速通信的一种重要手段。1982年,美国在全国25个大城市开放了电子计算机制备信函的系统,这是通信网络和各种电子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写信人在自己的计算机终端上利用键盘和显示器来编写信函文本,通过专用或公用电路传输到就近的营业局,并存入磁带,再通过主处理系统向其他营业局发送。利用计算机信函可以把一封同样内容的信函同时发给许多收件人,还可以区分不同的收件人增减其中的内容,并按收件人的邮政编码自动进行分类,这一切都由计算机按预定的指令执行,最后在接收局把收到的信息还原成信函副本,装入信封在当地以快件投递。
十字勋章的由来
所谓十字勋章,并不一定都是十字形状的。有的是在圆形、方形、菱形或多角形的徽章中加“十”字;有的甚至没有“十”字图案也称十字章。十字章在西欧发行最为普遍。西方国家为什么喜欢采用“十”字作勋章、纪念章的符号呢?
有的说法是:欧洲人大多信仰基督教,而“十”字与耶稣的十字架有关;还有的说法是:“十”字是满数的象征,有圆满、完满之意;但多数的说法是:中世纪时,欧洲的统治者到处掠夺、侵略,“十”字图案表示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统治者们以此来炫耀自己的力量,颇有些霸道的意味。
当然,现在的十字章未必都有此意,只是继承传统而已。
和平象征物的由来
和平象征物即白鸽和橄榄枝。白鸽和橄榄枝之所以成为和平象征,源于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圣经·创世纪》载:远古时代,大地曾被滔滔洪水淹没。留在方形大木船里保全生命的挪亚夫妇,有一天放出随舟的白鸽,飞出去探测洪水是否开始减退。当白鸽回归时,嘴里衔着一根青绿的橄榄枝叶,挪亚夫妇知道大地上的洪水退了。也就是说,和平的日子来到了,世界恢复了生机!后来,人们就把白鸽和橄榄枝当作和平的象征。现在,联合国旗帜上的会徽图案,就是一双橄榄枝叶衬托着整个地球。它寄托着各国人民的希望:争取世界和平。
自由女神像的由来
世界著名的自由女神像,高305英尺,它作为美利坚合众国的象征,巍然屹立于纽约港。而这尊雕像的塑造者却是法国人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蒂。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推翻第二共和国的那一天,年轻的巴托尔蒂在巴黎街头,目睹了一个令他终生难忘的景象:一位少女手擎火把,高喊着“前进”,跳越过路障。波拿巴的士兵朝着这位年轻的少女开枪射击,那位少女应声倒地身亡。从那以后,那位高擎火把、不知名的少女就成为他心目中争取和平自由的象征。
1865年,美国政府宣布,要在1876年,美国国庆日期间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庆祝建国100周年。巴托尔蒂听到这个消息后,决定为美国人民雕塑一尊自由女神像。他选择了一位名叫珍妮的美貌少女为“自由女神”的模特,而“自由女神”的脸孔则是请他母亲做模特。1875年,雕像初具雏形,这年11月,法国总统及美国驻法大使观摩了这尊雕像模型。在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纪念会上,巴托尔蒂展出了他的雕塑的擎火把的手臂。这手臂仅食指就有8英尺长、3英尺多粗,美国观众看到后无不为之惊叹。此后,短短几个星期时间巴托尔蒂便在美国名噪一时,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了。回到巴黎,巴托尔蒂便着手将“自由女神”雕像运往纽约港。雕像的装箱工作整整进行了3个多月。1885年6月17日,“自由女神”抵达纽约港,纽约港口岸边挤满了成千上万的市民,人群欢声雷动。1886年10月28日,美国政府在纽约港口举行了塑像揭幕式。美国总统克里夫兰致辞后,随着雷鸣般的掌声,巴托尔蒂慢慢拉开巨大的法国国旗,“自由女神”向人们展露了庄严肃穆的真容。
维纳斯的由来
古希腊神话传说中一位爱和美的女神,名叫阿芙罗狄蒂,古罗马则称维纳斯。维纳斯有超人之美,优雅妩媚,光彩照人,当她在时光女神和美惠女神陪同下来到众神住地——奥林匹斯圣山时,众神皆惊羡不已,就连克洛诺斯之子宙斯也为之失神。宙斯追求她,遭到拒绝,一怒之下将她嫁给火神赫淮斯托斯,火神既丑又跛,于是维纳斯私下与战神阿瑞斯产生了爱慕之情。有一次,她与战神私会,因战神的仆人贪睡,早晨未去叫醒他们,结果被太阳神发现。战神十分生气,把仆人变成了公鸡,让它每天司晨。维纳斯掌管人间的爱情与婚姻,维持人间爱情,惩罚无情者,她的金箭射中谁,谁就会产生爱情,就连不可征服的宙斯,也会被金箭射中,燃烧起凡人的情欲,对阿勒诺耳国王的女儿欧罗马产生了强烈的爱恋之情。于是,宙斯决定用诡计实现自己的心愿。他变成一头黄色毛蓝色眼睛的牝牛,温顺地蹲伏在欧罗马脚下,让她骑在自己的背上。欧罗马十分惬意,天真地骑上了牛背,这头牝牛从地上跃起,像飞马一样跳进大海,朝远方游去。两天后,牝牛驮着欧罗马来到克瑞忒岛,这时,宙斯又变成一个漂亮穷人,将欧罗马占有。欧罗马从睡梦中醒来,感到十分惶恐和懊悔,欲求一死来了结生命。突然,她发现身后闪射出一种迷人的光辉。回头一看,原来是维纳斯和她的儿子小爱神厄洛神站在那里。维纳斯不仅能够促成人们的婚姻,而且能够破坏人们的婚姻,甚至能够借爱情的力量挑起战争。据传,著名的特洛伊战争就是这位爱情女神挑起的。著名雕塑维纳斯女神像,是1820年3~4月间由希腊米洛农民伊奥尔斯拉科掘地时获得的,出土时两臂俱全。由于当时法国舰艇拉歇弗莱特号船长居维尔与希腊商人以及英国方面为争购雕像展开了武力争夺,混战中雕像的双臂被砸断了。雕像现收藏在法国罗浮宫内。
基督教圣餐的由来
圣餐又称“神交圣礼”、“圣体圣事”、“圣体血”。在行圣餐时,主礼人要拿起饼和酒祝圣时说:“这是我们的身体”、“这是我的血”,是为众人免罪而舍弃和流出的。于是,饼和酒就变成了耶稣的肉和血。圣餐中使用的“圣体”,天主教坚持用无酵饼,东正教主张用有酵饼,新教则认为两种饼都可用。
“圣餐”是根据基督教“最后的晚餐”的故事设立的。当年,耶稣向众人宣讲自己的主张,引起祭司贵族集团的仇恨。为了安全起见,耶稣白天在圣殿里讲道传教,晚上带着门徒们到耶路撒冷城外的隐蔽处去过夜。祭司们决心除掉耶稣,但不敢白天在圣殿里公开下手,怕引起群众骚乱,便用30块银币买通了12门徒之一的加略人犹大,让他作内应,伺机逮捕耶稣。耶稣察觉了犹大的叛卖活动,但他认为这是上帝的安排,是他作为“受难的弥赛亚”必须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