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考伯先生是和蔼可亲的狄更斯笔下的一个喜剧角色,他把这一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米考伯说:“如果每年收入20英镑,却花掉20英镑6便士,这是最令人痛苦的事。反之,如果每年收入20英镑,只花了19英镑6便士,这是最令人高兴的事。”许多听众会说:“这个我们知道,这叫做节约,节约就是财富。我们明白,蛋糕吃掉就没了。”然而我要强调的是,这恰恰是导致失败的最大因素。人们都认为自己知道节俭,而事实并非如此。
节俭总是意味着收入大于支出。必要的话,旧衣服穿的时间可以更长一点,新手套可以不买,旧衣服还可以补补,食物也不必太讲究。这样,不论境遇如何,除非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我们无法控制,否则我们肯定会积攒下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一分钱,那一块钱,如果存起来,有了利息,就会不断增加。照这样,我们期望的结果离我们也就不远了。不过,要实践这种节约需要些许的训练,但是一旦习惯了,你就会发现理智的存储比不理智的浪费更令人愉快高兴。这不是我开的一个药方,效果很好,治愈了不少奢侈浪费,尤其对错误的节约有特别的效用。当你发现到了年底,虽然收入不少,却没有节余,那我建议你列几张表格,订成小册子,记录下你每一笔开销。把每天或每周的情况集中于两个栏目中,其中一栏标明“必需品”或“舒适品”,另一栏标明“奢侈品”。不久你就会发现,后一栏中的记录比前一栏多上两三倍,甚至常常是十倍。其实真正花费在生活必需品上的钱只不过占我们收入的一小部分。富兰克林博士说:“是别人的眼光而不是自己的眼光毁了我们。如果世上所有的人除了我都是瞎子,那我就不必关心什么是漂亮好衣服,什么是华丽家具了。”格兰蒂夫人也深有同感,她会说,正是这种恐惧感让许多富裕的家族仍然埋头苦干。在美国许多人喜欢重复这句话“我们都是自由平等的”,但是这句话在更多意义上可以说是错误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生来“自由平等”的确是个令人高兴的事实,即使我们生来就不是一样有钱,而且我们也不应该生来如此。也许有人说:“他一年收入5万美元,而我只有一千美元。我认识那家伙的时候,他和我一样贫穷;现在他有钱了,而且觉得自己比我强。我要让他看看,我和他一样优秀。我也会去买匹马,买辆马车——不,我买不起,没关系,我可以租一匹马。今天下午我就骑着,去他常走的一条路,向他证明我和他一样优秀。”
我的朋友,不必如此费力,你可以很容易就能证明自己和他一样好,但那只是表面上的行为相似罢了,你无法使所有人都相信,你和他一样富有。除非你想“摆架子”,浪费你的时间,花费你的金钱,而你可怜的妻子不得不在家里洗衣服洗断指头,每次只买两盎司茶叶,减少其他需要的东西。这样都是为了你能维持“面子”。然而你的处境却骗不了任何人。
习惯向心血来潮或反复无常的欲望让步,那些男男女女一开始对于缩减各种不必要的花销会感到很困难。很多奢侈的花销,过去习惯了,现在就得有极强的克制力才能缩减。比如说,住小一点的房子,配便宜些的家具,减少交际费用,穿便宜点的衣服,少用一些佣人,减少去舞会、晚会、上戏院、坐马车、去旅游的次数,减少抽烟、饮酒的费用和其他奢侈活动。但话又说回来,如果他们打算实施“储备金”计划或者存点钱,明智的投资于房地产,他们将会惊喜地发现,那笔“小钱”在持续稳步增长。这个过程中所有节俭的理财习惯都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一套旧衣服,一顶旧帽子或一件旧裙子,完全可以满足另一个季节的需要;普通水或自来水甚至比香槟还甘甜;洗个冷水澡,快走一小段比驾着最豪华的马车更令人精力充沛;亲密交谈,和家人围坐伴读,玩一个小时“藏猫猫,捉迷藏”或“盲人捉迷藏”的游戏,比50块钱甚至500块钱的宴会更令人愉悦。当人们开始体会到节省的魅力,肯定会对这些活动花费的差别更为在意。成千上万的人一直安于贫困;另有成千上万的人继承了足以使一生衣食无忧的财富,但还是陷入贫穷,原因是生活太过奢糜,花费太过繁杂。有的家庭每年的花销总是在二万多元,有的花费还多得多,以至于他们很少有人知道如果钱少了的话日子该怎么过。可有些人的收入只有他们的1/20,却能在此基础上享受到一份愉快的生活。富裕的考验远比患难更为严峻,突然暴发致富尤其如此。“来得容易去得也快”,真是很有哲理的一句古谚。一些骄傲和虚荣的情感,一旦冲破樊篱,信马由缰起来,就会变成无法抗拒的癌肿坏疽,吞噬着人们世上财富的每一点每一滴,不论财富大小,价值几百或者几百万。许多人一旦开始致富,马上膨胀起不可遏制的欲望,要立即为了奢华的生活支出一笔,直到用不了多久,花费吞噬了收入。他们为了自己的不可一世而苦苦支撑,打肿脸充胖子,在炫耀自己不可一世的荒谬努力中毁掉了自己。
我认识一位十分富有的绅士,刚刚致富没多久,妻子便要了一个考究的新沙发。他说:“光那个沙发,就花了我30000美元!”沙发运来了,却发现还得配椅子;然后是茶几、餐台、桌子,一直到最后整个家具全部都换掉了。然而这时却发现,和新家具比起来,房子又太旧太老。于是他们又盖了一幢新房子与新家具匹配。“就这样,”朋友说道,“单单为了这个沙发,我的花费加起来居然一共是300000美元。可是就像给马套上了鞍,从此没完没了,从仆人到马车装备,还有其他不得不花费的支出,才能‘配得上’富丽堂皇的‘架子’。光为了这虚荣的架子,我每年要花费110000块钱,可日子是过得越发捉襟见肘。
想想10年前,就算一年花上千几八百块钱,我们过得可要舒服得多。因为那时我们没有那么多烦恼,没有那么多要操心的东西。”“实不相瞒”,朋友继续说,“那个沙发甚至最后把我拖到破产的境地,要不是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财富大潮把我从溺水的边缘托举起来,要不是我从此下定决心节制花钱的欲望,‘开源节流’,那我就完了。”
如何避免债务
债务剥夺了人们的自尊,甚至会鄙视自己。
不是指靠信用借贷买卖的商人,也不是指望以信贷为基础去赢得更大利益,拓展更大产业的人。
金钱像火焰,既会是很优秀体贴的仆人,又会是一位恐怖可怕的主人。
刚刚开始独立生活的年轻人最要小心的就是避免陷入债务。
没什么像债务一样更能使人举步维艰,家徒四壁。陷入债务就是陷入奴隶的角色。可是还是不难看到,有的甚至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有的尚未成人,就已陷入债务之中。他遇上一位好友,对他说:“嗨,你瞧,我搞到了钱,买了件新衣服。”好像他反正有足够的钱,买件他看上眼的衣服不算什么。一而再,再而三,他要到了钱,买了新衣服,然后又会借钱去买别的,于是习惯形成了。这将使他在一生中陷于贫困。债务剥夺了人们的自尊,甚至会鄙视自己。为了吃光、穿破、花净的窘迫愤愤不平,痛苦呻吟,拼命干活,而且时不时还会遇上讨债的要账,可自己却身无分文。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死马当活马医”。但我并不是指靠信用借贷买卖的商人,也不是指望以信贷为基础去赢得更大利益,拓展更大产业的人。一个老“贵格”教徒对自己干农活的儿子说:“约翰,千万别去赊账;非赊不可的话,就赊点粪肥,它们可以帮你还账。”
比彻先生建议,年轻人如果能在乡间买上一片土地,那不妨赊点钱,举点债,筹点钱。他说:“年轻人如果为了买地然后结婚,那么是可以举债的,因为只有这两件事——买地和结婚,能让他的行为矫正,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在一定范围内,这也许是安全的,可要是为了吃吃喝喝,穿衣戴帽,而大举借债则应当避免。有些家庭竟会愚蠢到在商店里赊账借贷。
这才是个愚蠢的习惯呢。最后你会发现,买了很多东西,而本来这些东西根本没有必要。
在一些方面,金钱像火焰,既会是很优秀体贴的仆人,又会是一位恐怖可怕的主人。一旦让金钱掌握了你,那么利息和代价就会步步抬高,与你为敌,最后让你陷入最可悲的境遇,成为它的奴隶。可是如果让金钱为你服务,那你会拥有世上最忠心的仆人。它不是“看人眼色”的仆人,没有任何东西,不论是活的还是死的,像金钱一样,如果使用得当,分配合理,会最忠诚地为你工作,为你效劳。不论白天黑夜,不论雨雪风沙,金钱都会忠实为你效劳。
千万别让金钱和你对着干,否则,从金钱的角度,人生没有成功的可能。约翰·伦道夫,一个性情古怪的弗吉尼亚人,有一次在国会公然宣称:“主席,我发现了致富的点金石:一路走,一路付账。”的确,这比任何炼金术士的发现都更像一块“点金石”。